李朝霞
摘要:在小學階段組織開展科學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充分啟迪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重要。如若離開興趣的引導,小學生很容易喪失參與科學學科學習的動力,導致課堂整體教學效果不佳。立足于此背景之下,本文對于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科趣味實驗教學工作開展策略進行了分析,以期能夠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從而樂于學習科學知識,最終實現(xiàn)健康成長。
關鍵詞: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
引言: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科課堂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學科學習興趣,帶領學生學習諸多科普知識,幫助學生開闊個人學習視野。在小學階段的科學學科教學課堂之上,通過組織開展科學學科實驗活動,能夠促使學生充分體驗到科學學科的教學嚴謹性,體悟科學學科的深厚魅力。由此可知,教師應當保障在科學學科教學課堂之上設置的實驗教學活動具備較強的趣味性,為科學學科教學效果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礎。為此,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入挖掘科學學科的魅力,由提升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完善小學生的思維理念入手,充分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助力科學實驗活動順利開展。
一、采用游戲形式,組織開展趣味實驗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普遍喜愛做游戲,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采用游戲形式組織開展實驗教學。具體而言,教師在組織開展實驗教學之時,應當盡量避免以平鋪直敘的形式進行實驗操作及講解,而是應當預先在游戲開展之前設定好游戲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在參與游戲活動的過程中協(xié)作探究實驗現(xiàn)象,共同解決實驗問題。
例如,在對于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聲音》章節(jié)之中《聲音是怎樣產(chǎn)生的》這一課程進行教學之時,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發(fā)聲探究性實驗活動之時,可以應用游戲形式對于聲音的產(chǎn)生機制進行探究。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遵循教材內(nèi)容,為學生分發(fā)橡皮筋開展游戲活動,并隨機性地選定班內(nèi)幾名學生攜帶各自的橡皮筋上臺,通過對于橡皮筋進行拉伸,比賽所造成的聲音大小。在這樣的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了解聲音的發(fā)出過程,在此之后,教師可以帶領班內(nèi)學生共同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機制,并踴躍發(fā)言。
在完成討論并發(fā)言的過程中,諸多學生提出的實驗觀點及角度往往是多元化的,一些學生表示,通過抬起筆敲擊桌子,便發(fā)現(xiàn)發(fā)出了聲音,另一些學生則表示,通過張開嘴巴開始講話,便發(fā)出了聲音;有些學生認為,物體在運動的過程中便能夠發(fā)出聲音……這均是圍繞聲音發(fā)出所提出的觀點,同樣也是證明發(fā)聲的有效觀點。如此一來,班內(nèi)學生通過參與游戲形式的實驗教學活動,能夠應用多元化的方法探究聲音的產(chǎn)生機制,整個課堂變得十分有趣。
二、采用分組教學法,組織開展趣味競賽活動
采用分組教學法組織班內(nèi)學生參與科學實驗活動同樣是一種頗為實用奏效的趣味性實驗教學方法。一方面,諸多科學實驗往往不是僅憑借學生個體的力量便能夠完成的,通常需要應用到諸多工具,配合開展測量工作及信息記錄工作等,因此需要幾人通力協(xié)作、相互配合。為此在參與這些實驗活動之時,應用分組教學法往往促使實驗教學開展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在參與競賽活動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競爭意識水平以及團隊協(xié)作意識水平往往能夠有效提升,促使諸多小組間的學習氛圍更加濃厚,如此一來,學生間的關系便能夠有效拉近,彼此互助互愛、互幫互助,在班內(nèi)形成良好的班風,并能夠在對話討論的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例如,在對于教科版四年級上冊《設計制作小車》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開辦“提高小車運行速度”的主題實驗活動,并向?qū)W生闡明要求,禁止應用電池以及燃油燃氣。教師提出上述要求意在保障實驗活動開展的公平性以及可行性。上述競賽活動往往是配合分組教學法開辦的,班內(nèi)學生被分成了4個人數(shù)相當?shù)男〗M,每一小組之間共同搜集參考材料,并共同討論制定小車的制作方案。經(jīng)試驗筆者發(fā)現(xiàn),在上述競賽活動之中,諸小組內(nèi)部的科學意識均得以有效啟迪。諸如,一組學生應用強力彈簧制作出了一枚彈射器,并在比賽之時憑靠彈射便將小車推出了很遠;一組學生對于玩具車之上的回力裝置進行了拆卸,并安裝在了各自的小車之上,助力車輛持續(xù)性前進;還有一組學生借助氣球的力量,松開氣球氣口發(fā)出較大的推動力,助力小車前行。上述奇思妙想及精彩創(chuàng)意之中均蘊含著頗多的科學知識以及科學原理,因此使得科學實驗活動的開展具有良好的意義。
三、應用信息化手段,助力實驗教學活動順利開展
小學階段的學生個人見識及閱歷往往十分有限,因此在進行實驗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往往難以具備清晰的思路。為此,任課教師可以應用信息化手段,幫助學生理清思路,順利參與到實踐之中。
諸如,在對于教科版四年級下冊《簡易電路》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在帶領學生參與“制作簡易電路”實驗之時,教師便可以在網(wǎng)上檢索保存一段簡易電路制作過程相關的視頻,帶領學生了解簡易電路的制作過程,并明確制作注意事項。如此一來,在信息技術作為支撐的背景之下,學生自身的學習視野變得更為開闊,所獲得的學習啟迪也愈發(fā)多種多樣,如此一來便確保了實驗活動的高效開展。
結束語:
興趣是學生學習路上最好的老師,科學學科任課教師在課堂之上組織開展實驗教學活動之時,應當充分秉承趣味性原則,切忌將科學實驗教學過程流于形式,促使學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為此,任課教師應當盡力打造良好的科學課堂探究氛圍,帶領學生養(yǎng)成探究性的學習習慣,充分發(fā)揮出科學學科的良好教學效果,引導學生活學活用,助力學生實現(xiàn)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高紅霞.關于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的分析[C]//.課程教學與管理研究論文集(五).[出版者不詳],2021:174-178.
[2]張述杰.小學科學課堂趣味實驗教學策略分析[J].天津教育,2021(36):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