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峰云
摘 要:隨著新課改日程的不斷推進,物理學科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概念也被逐漸提上物理教學課堂,進行生活化的物理內容教學成為物理教師新的教學理念。物理作為一門研究生活現象和自然規(guī)律的學科,其源于生活也深化于生活,是生活現象在學科領域的專業(yè)體現,因此物理教學也離不開基本的生活現象。以學生們的實際生活為基礎進行物理內容的專業(yè)教學,不但更容易使學生掌握的知識融會貫通,更增添了物理學科貼近生活、融于生活的魅力,是物理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新法門。本文將根據物理教學內容生活化的新理念,對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方法進行探究和分析。
關鍵字:初中物理;物理生活化;教學策略;
一、物理生活化教學的內涵
物理學科來源于生活,是一門從生活中提煉出來的實用學科,其主要研究人們基礎生活中存在的物質、現象以及自然規(guī)律,與人們的吃穿住行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新課改物理教學標準提出物理學科教學應“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這也就是說來自于實際生活的物理教學內容,也該以生活化的方式使更多的人接觸、了解、學習物理知識,反哺社會,培養(yǎng)人才。
物理是以仔細觀察生活現象和進行不斷的實驗研究為基礎前提的學科,學生在學習和領悟物理過程中,必須通過觀察、發(fā)現問題、提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等一系列具體的操作來掌握具體的物理規(guī)律和知識,因此想要學好物理知識,必先首要對生活現象進行細致的觀察,要善于留心自己身邊的生活現象,然后利用已有的物理專業(yè)知識、仿照物理學中的科學探究方法進行探究和發(fā)現,從而掌握其中的奧秘。所以在本文中,我們將物理生活化教學進行這樣的理解,所謂物理教學內容生活化,即將物理學科教學活動和現實的實際生活融合貼近,在教學過程中不是一味地強調教學目標,而是使物理學科的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現實生活鏈接,基于學生的實際生活但是脫離生硬的教學課本,進行專業(yè)的物理知識的傳授,從而使其成為學生內化的活的知識,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物理學科活動的愿望.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在生活中獲取有趣的知識,能將其運用和實踐于生活中解決問題和困難的能力的目的。
二、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
(一)物理生活化教學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興趣
在中學階段的教學過程中,學習興趣是吸引學生熱愛學習的重要影響因素,不管是哪一門學科,只有學生對學科知識真正產生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產生主動學習的動力,從而對其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對于物理學科來說也是如此。因此在物理學科教學過程中,教師將生活中的有趣的物理現象帶入到課堂之中,以生活化的教學方式為導向,為學生帶來實際生活與課本知識相融合的真切體驗,不但可以減少抽象的物理知識與學生之間的生硬的陌生感,促進學生的對物理課堂的進一步理解,從而引起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對教師來說,還可以使輕松愉悅的物理學習氛圍得到保障,使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以提升,是事半功倍的進步。
(二)物理生活化教學可增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
就物理學科而言,物理本身就是一門依靠實踐進行發(fā)展的學科,因此其對學生的實踐動力能力也就有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在一般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由于教育資源、環(huán)境等因素的影響,往往實踐環(huán)節(jié)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很少有機會可以上手操作,導致學生缺乏實踐動手的能力。但是在物理生活化教學理念進入教學過程之后,教師將物理課堂中設計的知識引入生活實踐,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的生活中可以自己動手操作驗證物理現象,實際的親身操作加強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基礎上,還能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可謂是一舉兩得。
三、初中物理教學內容生活化的途徑
(一)課前預習生活化
課前預習對學生掌握課堂內容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是課堂學習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以往的課前預習,教師一般都會采用以課后作業(yè)的方式進行發(fā)布,要求學生在課堂開始之前,對需要學習的新內容進行先一波的了解和認知。但是這種預習方式成效一般較差,因為學生在繁重的課業(yè)完成之后已經精疲力盡,很難花心思進行細致的預習工作,且在一定程度上這種預習方式不但會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固定于課本,還會對教師教學活動的開展造成一些影響。最后,由于物理是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很多的預習工作可能需要添加生活體驗和實際操作的部分,但同時受到環(huán)境等客觀因素的影響,學生一般缺少類似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就缺少真實的體驗環(huán)節(jié)?;诖耍锢斫處熆梢詫鹘y(tǒng)的課程預習轉化為學生感興趣的體驗活動,增強課前預習對學生的吸引力,豐富學生的真實體驗。
(二)課堂教學過程生活化
初中階段的物理學習還是一個重在體驗和理解的過程,課本中的許多知識也是通過對生活現象的觀察和探索得來的,所以對初中生來說,物理學科的學習,主要就是掌握其原理,并能夠根據其原理進行實際生活問題的解決和應用。因此,在初中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為首要目的,使學生學會利用物理知識在實際生活中克服困難、解決問題,活學活用才是關鍵意義。
在實際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物理教師應當盡可能以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有過體驗或接觸過的現象為例進行講解和剖析,從而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印象。例如,在學習“摩擦力”這一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冬天的雪地靴需要在鞋底設計花紋形狀;汽車的輪胎表面不是光滑的才行駛的更快速?再比如,在講解“慣性”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讓學生思考為什么乘客在乘坐轎車時需要系緊安全帶,在車輛緊急剎車時,人的身體為什么會不由自主地向前沖?列舉這些實際生活經歷,加深了學生對物理知識的認識,幫助學生形成了觀察生活、思考生活的良好習慣,使物理學習效果得以有效提升。
四、結束語
時代的快速發(fā)展,使得生活化的物理課程教學已經非常普遍,并且在學生的物理課程學習中扮演著越來越具有優(yōu)勢的角色。其次,物理本就是生活提煉的結果,開展生活化的物理教學不但能使學生掌握物理學科的真實原理,也可以打破固有的物理神秘傳說,減少學生與物理之間的陌生感。所以,在當前中學物理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在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現生活化教學,從而使得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有效保障,促進學生在物理方面的深入發(fā)展,提高物理學科的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尹琪彬.淺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方法[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08).
[2] 許善強.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08).
[3] 丁紅.淺談建立初中物理學科資源庫的必要性[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16(13).7D64ACEC-0813-4907-BA68-6BC738DFD0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