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銘珍
摘要:隨著新教育實驗的不斷改革深入,初中英語教師對整本書閱讀課程的意識也逐漸增強。建設整本書閱讀機制,以培養(yǎng)初中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初中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首先闡述了閱讀的重要性和整本書閱讀課程構成的目的,并從新的教育視角提出了整本書閱讀課程構成的幾種策略,希望能夠有效地引導初中學生進行閱讀整本書。
關鍵詞: 英語課堂;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建構實施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自加入新教育實驗以來教師們紛紛嘗試在英語課堂上教學生通讀全書、讓整本書閱讀形成課程系統(tǒng)化。 整本書的教學通過讓學生有機會從宏觀的角度看待問題,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整體的感知能力。這種閱讀教學方式更能促進師生"過上快樂充實的教育生活"。因此,對于課外閱讀的內(nèi)化,組織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將整本書閱讀納入教學計劃是有意義的。
一、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與目的
(一)閱讀的重要性
書是藥,好書能治愚昧。什么是"整本書閱讀閱讀"和"整本書閱讀閱讀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多讀",教學生"讀好",讓"閱讀"真正為孩子打開大門,豐富學生知識,開闊你其的視野,讓學生的思維視角更加多元化。
(二)整本書閱讀的目的
現(xiàn)階段,英語閱讀教學效率相對較低,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通過組織整本書閱讀過程,將整本書閱讀真正納入我們的教育計劃,使全書閱讀有時間保障、觀念支撐,全書閱讀教學內(nèi)容和教育目標系統(tǒng)化、科學化、有序化。學習良好的閱讀策略,讓學生和教師都愿意投身于閱讀活動,讓"快樂充實的教育生活"真正落地生根。
二、整本書閱讀在構建課程化英語課堂的策略
(一)轉變教師觀念
在傳統(tǒng)的閱讀教育中,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他們更注重閱讀知識點的教學,即將課文分解為一系列知識點。閱讀課外閱讀材料的學生通常被認為"沒有盡到自己的本分",如果被老師發(fā)現(xiàn),就會被"沒收"。這樣的閱讀指導無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反而會嚴重損害教師和學習者參與閱讀教育的積極性,讓學生認為學習是痛苦和無聊的。
(二)及時更新圖書
確保每個年齡段的圖書相應更新,角度也應該及時更新。讓學生閱讀著名的童話、寓言、故事書、傳記和兒童文學,如《格林童話》《我是一個可大可小的人》。閱讀四大名著以及中外經(jīng)典,例如《伊利亞特》《奧德賽》《西游記》等。
(三)閱讀時間設置
可以為學生設置了閱讀時間,使"全書閱讀過程"的實施有時間保障。要求教師和學生每天至少閱讀30分鐘,每個班級每周至少進行一次固定的全書閱讀課,與晨讀、下午閱讀和晚間閱讀同時進行,時間為下午1點40分至2點20分或放學后。
(三)讓“讀”和“聽”的相結合
對于短小、有韻律、便于學生閱讀的文章,建議孩子大聲朗讀,通過"優(yōu)美朗讀"來學習審美、發(fā)展情感、培養(yǎng)語言感。對于圖文并茂的繪本故事,可以使用多媒體電腦播放名人朗讀的幻燈片和錄音,或者使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交互式"聽"閱讀訓練。從教學效果來看,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維能力,在教學的有效性與實踐性方面都取得較好的成果。讓學生將自己的社會生活與學習進行有效的融合,增強其英語寫作的水平與能力,并讓學生養(yǎng)成思考以及閱讀的好習慣。
(四)謹慎選擇輔導讀物。
在閱讀教育中,教師要想從通讀全書入手,就需要注意課外閱讀材料的選擇。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教師必須確保他們的輔導閱讀不僅清晰易讀,而且選擇的閱讀材料的體裁和內(nèi)容豐富。例如,老師可以讓學生閱讀Black Brin 版本的《綠野仙蹤》。本次課外閱讀的人物和故事與學生的閱讀興趣相匹配。與此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上網(wǎng),尋找類似主題的英文作品,繼續(xù)閱讀文章,開闊學生的視野。
(五)師生共同閱讀
由于學生英語閱讀水平的差異,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的基本英語水平,以確保班內(nèi)所有學生在認知水平匹配文章中都有足夠的英語閱讀材料。教師可以將英語書籍分為三個等級,高難度書籍推薦給優(yōu)秀的學生,中等難度的書籍推薦給學業(yè)成績中等的學生,難度較低的英語書籍推薦給較差的學生。
(六)開展聯(lián)合研究活動
給學生搭建一個定制的閱讀平臺,讓學生自主學習,進行小組協(xié)作和探索活動。一起讀完書,老師安排一段時間讓師生、學生和學生分析自己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分享自己讀到的故事情節(jié),討論主角的命運。讓學生做好閱讀筆記,讓孩子通過提煉自己喜歡的好詞好句來積累寫作的素材。組織閱讀評估活動,實踐表明,多種閱讀評估活動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比如積極參與和制作精美的手寫報,將獎勵"最美手寫報"的明星并貼在班級黑板上。
例如,通過主人公的行為,了解到西方某一文化特點。比如學生通過閱讀《海底兩萬里》時,整本小說都是體現(xiàn)西方人對于海洋文明的攻擊性以及征服感,而我國文化則是對農(nóng)耕文明的崇敬及感恩之情。兩種文化想對比,引導學生感受文化的差異。
(七)開展親子閱讀活動
研究表明,涉及成年人的活動更有價值。為此,可以為家長和孩子開展閱讀活動。家長要在家陪孩子看書,一方面需要留出時間閱讀,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多種形式。
有機會去展示閱讀結果是幫助學生深入研究他們所閱讀的英語內(nèi)容的關鍵方式。在淺層次上,對文字中的人物進行評價。在解剖、觀看場景或閱讀整本書之后。仍然以《綠野仙蹤》為例,學生們往往可以從本書中得到以下啟示之一: 作者之所以在這本書中表達這種觀點,是因為他在成為作家之前做了很多工作, 最終以失敗告終; 第二, 沒有任何地方像家一樣溫馨。作者在小說中這樣說,是因為他在一個充滿愛的家庭中長大。因為這些信息是在本書的第一頁讓讀者知道的,所以在閱讀的時候,學生還可以從作者的生活經(jīng)歷出發(fā),對英語作品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結束語
綜上所述,英語學科教師應該轉變觀念,重視整本書閱讀,開展聯(lián)合研究活動,進行師生共同閱讀,開展親子閱讀活動,讓"讀"和"聽"的相結合,有效的幫助學生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培養(yǎng)與加強學生對英語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幫助學生聚焦核心素養(yǎng),保障學生學習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周雪晴.英語名著“整本書閱讀”的四步驟教學策略——以The Railway Children為例[J].江蘇教育,2019(75):11-14.
[2]張金秀.中小學英語整本書閱讀的五點主張[J].英語學習,2019(07):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