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米
摘要:目的 分析和討論藥學干預對消化性潰瘍(petic ulcer,PU)伴幽門螺桿菌(Hp)患者的干預效果。方法 研究時間2020年5月至2022年3月,將我院60例PU伴Hp感染的患者均給予四聯(lián)療法,以隨機抽樣法分干預組(藥學干預)和對照組(常規(guī)診療)各30例,對兩組間治療結束后的不良反應、根除率、胃腸道癥狀評分與依從性結果對比。結果 治療結束后6個月干預組和對照組胃腸道癥狀積分對比P<0.05,組間對比干預組優(yōu)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且低,同時依從率干預組高于對照組,與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 )。結論 較常規(guī)診療,藥學干預后更利于提高對Hp根除率,用藥依從率且高,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關鍵詞:幽門螺桿菌;消化性潰瘍;藥學干預
【中圖分類號】 R573.6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2107-2306(2022)09--02
消化性潰瘍(petic ulcer,PU)主要指胃和十二指腸潰瘍,主要病變是黏膜的局限性組織缺損、炎癥與壞死性病變,深達黏膜肌層。該病具有遷延難愈、反復發(fā)作,并易發(fā)生穿孔、出血、梗阻及癌變等情況,在我國內鏡檢出率在10.3~32.6%[1]?,F(xiàn)臨床已有大量研究證明PU的主要病因是幽門螺旋桿菌(Hp),并且WHO已將Hp列為一類致癌因子[2]。有關研究報道,通過根除Hp能促進消化道潰瘍的愈合,降低潰瘍相關并發(fā)癥,并且疾病復發(fā)率低[3]。目前臨床以2種抗菌藥物為主的四聯(lián)療法成為根除Hp主要治療方案,但其受長期用藥依從性和細菌耐藥性等影響,治療方案對Hp根除效果具有明顯差異。本文現(xiàn)針對我院PU伴Hp感染的患者治療中應用藥學干預,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30例消化性潰瘍患者入選本研究,納入標準:①臨床癥狀結合胃鏡檢查提示十二指腸球部潰瘍、胃潰瘍;②C14呼氣試驗診斷為Hp感染;③一般資料齊全;排除標準:①對本次用藥存在過敏;②中途退出者;③合并具有腫瘤。以隨機抽樣法分對照組、干預組各30例,患者一般資料對比P>0.05,具有可比性,獲得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家屬簽訂同意書。
1.2 方法
所有患者接受PPI+鉍劑+二聯(lián)抗菌藥物的四聯(lián)療法治療,療程10d。
干預組同時給予醫(yī)藥護模式下的住院服務,住院期間,臨床藥師通過藥學查房,了解病史與用藥情況,之后對疾病認知情況、服藥依從小、具體用藥方式和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詢問及指導教育,出院時臨床藥師向患者發(fā)放服藥日記卡,要求記錄每日服藥情況,并接受臨床藥藥師的定期隨訪。
對照組則只接受傳統(tǒng)醫(yī)護模式下的住院服務,醫(yī)師依照平時常規(guī)診療進行用藥交代。
1.3 觀察指標
針對患者間的胃腸道癥狀、根除率、不良反應、依從性進行對比。
(1)胃腸道癥狀評分:主要觀察反酸噯氣、腹痛或腹脹、厭食惡心、黑便緩解情況,癥狀消失為1分;明顯緩解為2分;部分緩解為3分;無明顯緩解或加重為4分,評分越低其癥狀發(fā)作頻率越低。
(2)不良反應:觀察是否具有腹瀉、頭痛、皮疹、腹痛、惡心嘔吐等。
(3)依從性:從極為依從、較為依從、不依從方面進行觀察。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4.0統(tǒng)計分析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兩組間對比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兩組間比較以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胃腸道評分結果
治療結束后6個月干預組和對照組胃腸道癥狀積分對比P<0.05,組間對比干預組優(yōu)于對照組,見表2:
2.2不良反應與根除率的結果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對照組更高(P<0.05 ),以及根除率高,見表3:
2.3依從率的結果
依從率對比干預組更高,與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見表4:
3 討論
Hp是PU的主要病因,其根除率受較多因素的影響,包含根除方案的變遷、用藥方案的整合優(yōu)化、區(qū)域細菌耐藥性的影響等,并且患者的依從性也是其重要影響。研究報道,提高依從率能提高Hp根除率,臨床藥師利用專業(yè)的藥學服務在提高依從性、提高Hp根除率、減少不良反應方面具有滿意效果[5]。由第五次全國Hp感染處理共識報告,Hp最新根除方式包含四聯(lián)用藥,各藥的服用時間、頻率、劑量均不同,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也較高,對此,如何讓患者準確執(zhí)行藥物治療醫(yī)囑和正確認識藥品不良反應為治療關鍵[6]。
本文研究針對干預組患者進行開展用藥干預,成功解決了用藥不規(guī)范情況,主要通過對用藥問題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問題主要包含,(1)服藥時間不適宜,有混淆PPI、鉍劑、抗菌藥物的服用時間,導致服藥時間不適宜。(2)用法不適宜,部分患者將PPI腸溶片壓碎后服用,破壞類藥物產融平的結構,影響到穩(wěn)定性。(3)用量不適宜,部分患者對甲硝唑、阿莫西林、和鉍劑的服用劑量參照藥品說明書服用,并未依照醫(yī)囑進行[7]。故本文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結束后6個月干預組胃腸道癥狀積分下降,并和對照組對比P<0.05,同時治療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患者Hp根除率高,并且用藥依從率高,和對照組相較具有明顯差異(P<0.05),對比干預組更高,與對照組具有明顯差異(P<0.05 ),可見通過藥學干預能著提高Hp根除率,并且用藥依從性高,能有效緩解胃腸癥狀。和李靜靜[8]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藥學干預后能有效提高對Hp根除率,并且用藥依從率高,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值得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陸福山,鄧書祿,鄧晶. 老年人非甾體抗炎藥相關性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探討[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0,3(12):87-88.
[2]沈哲司,王宏,郭廣洋. 消化性潰瘍并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險因素及其與血清PGE2、6-Keto-PGF1α的關系[J]. 山東醫(yī)藥,2020,60(35):71-74.
[3]周春燕,李治綱,朱輝,等. 臨床藥師對消化性潰瘍伴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藥學干預效果的隨機對照研究[J].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21,21(12):1472-1476,1481.
[4]宗曄,趙海英,王青釭 ,等. NSAIDs相關性消化性潰瘍出血與非NSAIDs消化性潰瘍出血的臨床對照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2,11(11):828-829.
[5]王娜,王紅. 臨床藥學服務對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用藥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 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97):170,174.
[6]楊彩玉. 臨床藥學服務對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用藥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9,6(28):72,81.
[7]陳瑞祥. 臨床藥學服務對門診消化性潰瘍患者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影響的成本-效果探究[J]. 中國處方藥,2019,17(9):48-50.
[8]李靜靜,虞燕霞,唐蓮,等. 臨床藥學服務對幽門螺桿菌陽性消化性潰瘍患者用藥依從性及治療效果的影響分析[J]. 中國臨床藥理學與治療學,2018,23(2):199-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