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麗婷
摘? 要:全國中小學統(tǒng)一使用部編教材已有數(shù)年,教材的改版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整本書閱讀這一概念應運而生。因此,語文教師如何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使學生在整本書教育教學指導下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是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能力提高的關(guān)鍵。
關(guān)鍵詞:部編版教材;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
一、整本書閱讀的優(yōu)勢
(一)拓展學生閱讀面
語文課文只是小規(guī)模的文本閱讀,見到的只是某個作家優(yōu)秀作品中的冰山一角,因此,對于作者,對于文本,對于語言習慣等等,學生的認識也是淺層次的,甚至產(chǎn)生不了閱讀興趣,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無從談起。更重要的是,這樣的片段閱讀學生無法對書的內(nèi)容進行系統(tǒng)、360度無死角的了解。而整本書閱讀卻可以改變這一狀態(tài),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面,積累更多的知識,了解文本背后的意義。
(二)利于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整本書閱讀首先得制訂合理的閱讀計劃,按照一定的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閱讀。整本書閱讀可以有效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愛上閱讀,讓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習慣成自然,這種好習慣是可以一生受益的。
(三)利于學生積累閱讀經(jīng)驗
部編版教材中有專門的閱讀策略單元,閱讀策略單元會以課文為例子,在旁注中教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方法。而整本書的閱讀,剛好是一個訓練學生閱讀方法、檢驗學生閱讀方法掌握情況的機會,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言,“應用研讀國文教本得來的知識,去對付其他的書,這才是反復的歷練”。所以,通過整本書的閱讀,學生在閱讀“記敘”“議論”“說明”等不同的文體時,能比較徹底地學習閱讀技巧,積累閱讀經(jīng)驗。這些經(jīng)驗對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是大有幫助的,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二、部編版教材背景下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實施策略
(一)調(diào)整教學形式,優(yōu)化整本書閱讀教學水平
學生是整本書閱讀教學中的主要閱讀對象,考慮到整本書的閱讀對于小學生而言有較大的難度,所以教師首先應準確恰當?shù)囟ㄎ徽緯拈喿x對象。在教學中,可以根據(jù)小學語文教育情況劃分為低、中、高三個學段,不同學段選擇匹配的整本書閱讀內(nèi)容,讓閱讀內(nèi)容遵循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促進他們的成長。
例如低學段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可以借助繪本讀物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圖文相結(jié)合的形式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完成整本書閱讀,也能強化他們的想象力、思維意識。繪本多以圖畫為內(nèi)容,文字只是作為補充,是非常符合低學段學生閱讀認知的。對于中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借助部編版教材中的節(jié)選片段,拓展選段中的銜接部分,引導學生閱讀整本書,中年級的學生是可以完成純文字的閱讀任務的,還能提高他們的閱讀水平。另外,如果教師可以選擇一些精彩的故事、有趣的童話等內(nèi)容來引導學生進行整本書閱讀,能有效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譬如教師在教授完《寓言兩則》的時候,利用教學遷移來引導學生閱讀《刻舟求劍》和《愚公移山》等寓言故事,還可以趁著余熱,引導學生閱讀《中國寓言大全》,這樣,就很好地完成了整本書閱讀的引導,學生不但能閱讀到更多有趣的寓言故事,還能在閱讀中學到更多的成語知識。至于高學段的學生,他們已經(jīng)具備了較穩(wěn)定的閱讀能力,有了一定的自制力,所以教師可以結(jié)合新課標中推薦的整本書讀物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直接由課文延伸到整本書閱讀,教師引導他們在閱讀中適當?shù)厥褂瞄喿x方法,強化方法,閱讀素養(yǎng)就會在整本書的閱讀中得到提高。
(二)注重閱讀引導,調(diào)動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如何讓學生從閱讀一篇文章到閱讀整本書,興趣是關(guān)鍵。語文教師調(diào)整了教學形式后,在整本書的閱讀過程中,更要充當積極的引導者,首先要引導學生愛上閱讀,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因材施教。在選取閱讀教材時,可以在班上進行調(diào)查問卷,公開民主地選擇學生感興趣,且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也可以在語文教學的時候利用網(wǎng)絡等信息技術(shù)手段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鼓勵他們自己去尋找適合自己閱讀的讀物。這樣能適當?shù)靥岣咚麄兊拈喿x熱情,也做到了個性化閱讀。例如在講解《景陽岡》這篇課文時,筆者利用影視作品展示了“武松打虎”這個精彩情節(jié),并引導學生:“同學們,武松打虎下岡后又去了哪?后來又經(jīng)歷了什么事情?”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水滸傳》整本書的閱讀。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對《水滸傳》充滿了興趣,就會欣然去閱讀了。
學生有了閱讀熱情后,教師再組織以整本書閱讀為主題的閱讀交流課、閱讀展示課,甚至是課前十分鐘的閱讀心得分享等等,學生在活動中展示他們的閱讀成果,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也促進了他們的閱讀熱情。
(三)自主學習、小組探究齊頭并進,變“苦讀”為“巧讀”
整本書閱讀不是讀完就可以了,更重要的是有所思考,獲得提升。因此,在教學中,筆者特別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yǎng)成以及小組合作探究的培養(yǎng)。
小學階段的學生求知欲強、好奇心重,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些心理特點引導他們積極地開展自主學習。讓他們在閱讀中養(yǎng)成隨時記筆記的好習慣;閱讀文段后寫下自己的感悟;有心靈促動,記錄自己的想法;記錄自己使用的閱讀方法等等。這些都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閱讀策略的傳授,還能有效提升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應對能力。如《魯濱遜漂流記》中的魯濱遜是個聰明能干的人,你從哪可以看出來?教師可以以此為切入點,讓學生在閱讀時注重記錄,閱讀到相關(guān)部分時寫下自己的想法,走近人物,走進故事。自主學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而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更能促進整本書的閱讀效果,變“苦讀”為“巧讀”。例如在講解完《猴王出世》后,筆者開始引導學生進行《西游記》的整本書閱讀。針對整本書閱讀共開設了三次小組探究活動。第一次是在閱讀初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西游記》的寫作背景、吳承恩的生平等進行了討論。第二次是在閱讀中期,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閱讀中最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第三次是在閱讀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一個情節(jié)排演話劇。三次合作探究過后,學生的交流表達能力得到了鍛煉,閱讀效果立竿見影。
(四)家校合作,推進整本書閱讀活動
隨著部編教材的改版,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也在提高,更加注重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個性的發(fā)展。而小學生在校學習時間畢竟有限,整本書閱讀的時間周期較長,主要集中在放學回家后閱讀,所以,家長在家里的配合、督促、指導顯得尤為重要。為了保障整本書的閱讀,就需要家校合作。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會利用微信群的方式與家長溝通,將閱讀內(nèi)容、閱讀計劃發(fā)在群里,讓家長和學生一起,結(ji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制訂一份屬于自己的個性化閱讀計劃。然后由學生按時進行閱讀打卡,由家長對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匯報,以保證學生按時、優(yōu)質(zhì)地完成整本書的閱讀。通過家校合作方式,能幫助學生在完成整本書閱讀的同時,還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奠定扎實的基礎(chǔ)。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開展整本書閱讀活動有著特別的優(yōu)勢,既能讓學生積累豐富的文化知識,還能有效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整本書閱讀教學,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關(guān)注學生認知特點,引導學生利用各種方式,順利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讓學生得到更全面的發(fā)展。
(責任編輯:向志莉)
參考文獻:
[1] 李慧霞. 核心素養(yǎng)下的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探究[J]. 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1(10):248-249.
[2] 小學語文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J]. 小學教學設計,2018(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