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雯茜
小學中年級的寫作教學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有助于學生基礎寫作能力的提升,又是高段位寫作的啟蒙,所以一直是廣大語文教師的工作重心。而看圖寫作作為寫作訓練的重要板塊,是鍛煉場景寫作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一直是語文教師的重要研究課題。看圖寫作相對于其他類型的寫作,更具創(chuàng)新性、拓展性、情景性、趣味性,對提高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和核心素養(yǎng)大有裨益。目前小學中年級學生在看圖寫作方面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寫作內容千篇一律、對圖片的理解不準確或不到位、無法進行寫作延伸等。這些問題的產生不能簡單歸咎于學生寫作興趣不高,歸根結底還是教師教育觀念和指導方法不正確,導致了學生對看圖寫作的理解只停留在圖片的表象上,不能獨立創(chuàng)新。脫離實際生活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只能通過書本知識理解看圖寫作,不能帶著興趣和疑問鉆研和理解寫作內容,而是單純想完成寫作任務。這對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沒有任何幫助,甚至還會導致他們后續(xù)寫作時胡拼亂湊,作文邏輯性下降,使寫作能力的提升成為一句空話。這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改變,一起探索出看圖寫作的高效之路。
一、以趣設問,培養(yǎng)學生的聯(lián)想能力
對于剛剛接觸寫作的學生來說,看圖寫作比傳統(tǒng)的構詞造句組文來說更難入手??磮D寫作中的圖片往往不只表達一件事,學生的思考角度和思維方式不同,寫作的方向就會不同。這也導致了很多學生不知從哪些角度進行寫作構思,寫出來的作文常常偏離題意或不符合要求,實現(xiàn)鍛煉學生看圖寫作能力的目的。而且這個年齡段的學生智力和思維都處于開發(fā)期,在沒有完全讀懂圖片含義且沒有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寫作,會讓他們感覺手忙腳亂,寫出的作文往往詞不達意。因此,教師需要立足看圖寫作的特點,從最基礎的識圖開始,不要急于讓學生直接寫作。教師應該先了解學生的寫作基本功,根據(jù)實際情況制訂教學方案。首先,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只有具備了聯(lián)想基礎,學生面對作文題目中的圖片時才不會頭腦一片空白。學生只有對圖片產生立體的想象,才能將其和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由此聯(lián)想到自己日常所見的事物,并用語言描述出來。
例如,教學“春游去哪兒玩”這一口語交際主題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看圖聯(lián)想意識,利用該板塊提供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春天都有什么事物會出現(xiàn)呢?大家覺得春游可以做什么?教師可以先用生動有趣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對春游的興趣,把學生帶入“春游去哪兒玩”的想象中,引導他們思考自己可以去哪里春游,再引導學生根據(jù)圖片想象春天花兒、綠葉、樹木等的生長以及春天里很多小鳥喳喳叫的美好景象,讓他們在腦海中構圖并延伸想象。教師可以讓學生交流,結合自己以往的春游經歷和同學分享自己見過的優(yōu)美景色和做過的有趣游戲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想象和討論下次春游想去哪里和做些什么。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會結合現(xiàn)實在腦海中形成完整的春游畫面,例如有的學生想象自己在樹林中做游戲、抓小蟲、收集植物標本等。這種教學方式能引導學生在現(xiàn)實的基礎上合理想象,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想象力;而且交流和表達環(huán)節(jié)也能讓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得到鍛煉,幫助他們把所思所想以口述的方法表達出來,提高他們的表達能力,讓他們能在寫作時更好更快地遣詞造句。
二、聯(lián)系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看圖寫作時要對圖片進行合理而準確的描繪和延伸,只擁有想象力是不夠的,還必須具備細致的觀察力,確保不會因為粗心忽略圖片中的重點內容,導致寫作時偏離主題。但小學生正處于好動好玩的年紀,很多時候不能對事物保持長期的耐心的細致觀察,無法集中精力做一件事。而敏銳的觀察力是需要不斷練習才能形成的,如何讓學生專注地完成每一次看圖寫作,需要教師的耐心引導,引導學生專注地對待每一件事。敏銳的觀察力不是教師在課堂上借助課本就能教會學生的,需要教師結合生活實際,利用身邊的事物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并感受生活的樂趣。最好的培養(yǎng)觀察力的方法就是把觀察融入生活,幫助學生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不斷觀察的良好習慣。敏銳的觀察力能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和事物的細微變化,愿意全身心投入一件事中,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個人的綜合素質。
例如,學習“看圖片,寫一寫”這一課時,圖片上展示的是孩子放風箏的情景,但是并不是所有學生都放過風箏,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組織放風箏活動,可以在雙休日組織家長和學生一起去放風箏,并給學生普及放風箏的簡單知識,如風向對風箏的影響、什么樣的風箏可以飛得更高、風箏大小的區(qū)別等,激發(fā)學生對放風箏的興趣。教師要提醒學生觀察風箏是如何飛上天的,之后讓學生自己動手實踐,明白放風箏并不是簡單地把風箏甩出去就可以了,只有通過一定的方法才能讓風箏飛得更高更遠。這一實踐過程不僅能讓學生提高觀察力,增加知識積累,還能讓他們擁有和家長共同游玩的親子體驗,身心都能得到放松。如,學習如何描寫事物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先對事物進行充分的感官接觸,發(fā)現(xiàn)事物的變化,之后再讓他們把看到的、聽到的、摸后的感受描述出來。學生在了解事物的變化過程時,會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當前事物上,不僅能不斷提高觀察力,專注力也會有所提升。這種教學方式相比傳統(tǒng)的單純看圖分析的教學,更容易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也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三、交流思想,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看圖寫作時,對圖片的正確理解是必不可少的,快速準確理解圖片表達的意思是提升看圖寫作效率的關鍵,能保證學生在審題讀圖時少走彎路。但是“一千個讀者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的想法也各有不同,看圖時心情、場景、想法不同都可能導致對圖片的理解有所不同,這時理解能力的重要性就體現(xiàn)出來了。如何快速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幫助他們正確理解圖文信息,是看圖寫作的重中之重。但是培養(yǎng)理解能力并不是培養(yǎng)“哈姆雷特”,如果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的獨立創(chuàng)新能力被壓制,所思所寫都按照同一個模板進行,反倒得不償失。這樣不僅會損害學生的獨立創(chuàng)新力,而且會導致學生的理解能力被限定在狹隘的圈子里,寫出的文章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培養(yǎng)學生理解力的初衷是讓他們在保留自己思想的同時,領會他人的意思,讓文章在不脫離主題的情況下制造屬于自己的“小驚喜”,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在教學“接龍編故事”時,教師可以把這一板塊變成日常開課小游戲,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師可以每天提供一張學生平時喜歡的動畫片的情景截圖,鼓勵學生放棄對已知動畫的認知,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根據(jù)對生活的理解編寫出屬于自己的動畫片。教師可以先請一位感興趣的同學針對圖片內容編一個開頭,再請其他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下一步的創(chuàng)作。每天可以邀請6~8個學生合作口述一個有趣的故事,然后在全班進行不記名計票,評比出哪些學生編的故事最具有創(chuàng)新力和教育意義。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挑戰(zhàn)激情,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理解力,還能讓學生根據(jù)不同場景進行快速應變,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可謂一舉兩得。
四、圖文結合,培養(yǎng)學生的構建能力
經過聯(lián)想能力、觀察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訓練后,學生已經具備了基本的看圖寫作能力,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訓練。寫作是長期的事,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寫作能力不斷調整教學方案,進行更加有針對性的訓練。教師可以把圖文相結合,指導學生根據(jù)文題中的圖片信息和文字內容構建寫作框架。構建力顧名思義就是對學生的看圖寫作作品進行反思和再造教學,構建力的實現(xiàn)首先要求學生能夠理解圖片表達的意義,構建寫作的總體大綱,做到下筆時便已經胸有成竹。有了完整的寫作大綱,寫作時就不會出現(xiàn)思路中斷、后續(xù)不接前文等現(xiàn)象,就能快速順利地完成寫作任務。這是一個磨煉寫作技能的過程,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合理引導。
完成寫作后,教師可以重新組織學生討論文題中圖片的主次內容分別是什么,哪些是圖片的中心內容,哪些是中心內容的補充。討論后,教師可以綜合學生的觀點,對較為全面的觀點給予表揚,并請學生再次分析圖片的內容和含義。當學生對圖片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深刻時,教師可以繼續(xù)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就圖片應該先寫什么再寫什么,重新構建清晰的寫作大綱。必要時學生可以先整理觀點,梳理圖片上展示的人物關系或事物之間的關聯(lián)。在理清人物或事物間的關系并保障故事完整性后,教師請學生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和完善。這樣可以幫助學生在反思中再創(chuàng)作,培養(yǎng)他們對文章的構建力,讓文章品質越來越高,也能為學生今后的修改提供思路。
五、開展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隨著年級的增長,語文教材中的童趣慢慢變少了,課文更多偏向于文字的內容,看圖寫作中也不會再出現(xiàn)“春游去哪兒玩”這類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索欲望的圖片,更多的是偏向于有教育意義的且能夠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圖文。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對看圖寫作的興趣會慢慢下降,會認為看圖寫作只是作文的一種形式,自己只需要完成教師布置的寫作任務即可,從而出現(xiàn)審題不認真、胡編亂造等現(xiàn)象,導致學生看圖寫作的綜合能力下降,作文分數(shù)大幅下滑。那么如何讓學生對寫作持續(xù)保持興趣呢?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調整教學策略,不斷更新教育教學方法,布置適應學生不同階段發(fā)展特點的寫作任務,保證學生對看圖寫作一直充滿興趣。
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成立寫作興趣班,周末或其他節(jié)假日帶領學生到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進行實景寫作。在到達選定的地點后,可以由教師指定一處場景,組織學生進行觀察和描寫,其他內容不做過多限制,學生可以自選文體。這和畫畫寫生是相似的,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大自然中觀察、想象、感受和寫作,把寫作變成一件有趣的事。等到學生的寫作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后,教師可以不再規(guī)定寫作場景,可以讓學生自行討論和選擇自己喜愛的場景,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寫作屬于自己的文章。這樣的寫作活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帶領他們進入沉浸式寫作的狀態(tài)。
小學中年級看圖寫作看似抽象復雜,不易學習和掌握,實際有著獨特的教學規(guī)律和教學方法。教師只要多下功夫,摒棄以往單一的寫作教學方法,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學習情況,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看圖寫作的水平,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綜合寫作能力。教師需要準確把握看圖寫作的特點,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把生活中的所學所見和所思所想融入作文中,用文字記錄生活。隨著寫作能力的不斷提升,學生會愿意通過寫作思考、學習和實踐等,不斷提升想象能力、觀察能力、理解能力,最終實現(xiàn)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