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貝康 龍蕓
關(guān)鍵詞:《長生殿》 典故英譯 “三美論”
戲曲語言從文學(xué)上繼承了中國古代的詩詞特點,有著嚴格的格律要求,表演方面也因為諸宮調(diào)的盛行而具有相當(dāng)高的演唱水平。戲曲中的典故英譯是避不開的難點,《長生殿》為清初洪昇所創(chuàng)作,共二卷,五十出。通過李、楊之間的愛情故事,描寫了皇帝昏庸、政治腐敗帶來的災(zāi)難,在惋惜李、楊愛情的同時,也表達了對唐朝政治的同情?!堕L生殿》共有典故25 處,出自社會各階層人士之口,不僅提高了作品的可讀性,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語言功底。本文以昆曲劇本《長生殿》兩個英譯本為例: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為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合譯,1955年由外文出版社出版;Love in Long-life Hall由許淵沖、許明父子翻譯,2009 年首次出版,2011年由五洲傳播出版社和中華書局聯(lián)合再版。在“三美論”的理論框架下對比分析其中典故的英譯,希望對未來的相關(guān)研究有所啟發(fā)。
一、《長生殿》英譯研究綜述
《長生殿》“三易稿而始成”,與《西廂記》《牡丹亭》《桃花扇》并列為中國四大名劇,取材自唐代詩人白居易的詩作《長恨歌》和元代劇作家白樸的作品《梧桐雨》,將戲曲文學(xué)的創(chuàng)作推上另一座高峰?!堕L生殿》曲詞清麗,非常適合舞臺演出,一問世便轟動朝野,凡有宴會必演此劇,作者洪昇也與《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齊名,時人并稱為“南洪北孔”?!堕L生殿》英譯起步較晚,到現(xiàn)在為止,一共有7 個英譯本: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合譯的The Palaceof Eternal Youth;賀淯濱所譯的《長生殿》;汪榕培、周秦和王宏編譯的此中一出《驚變》;楊憲益、戴乃迭夫婦整理翻譯的A Classic of Traditional Chinese Operas: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汪班選譯《長生殿》中的五折;許淵沖、許明父子合譯的Love in Long-life Hall;滕建民改編,顧偉光、李尚杰和馬洛浦翻譯的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本文選用楊憲益、戴乃迭夫婦合譯的The Palace of Eternal Youth和許淵沖、許明父子翻譯的Love in Long-life Hall為研究文本。楊氏夫婦所譯的《長生殿》是這部傳統(tǒng)戲曲的第一部英譯本,而楊氏夫婦并未譯出每一出結(jié)尾的唐詩,所以此譯本并不能算是全譯本,楊氏夫婦在譯文中再現(xiàn)原文中五十出的布局,但是并沒有譯出調(diào)名和曲牌。許淵沖父子的譯本是節(jié)譯本,選擇了原文前半部分的二十五出譯出并進行一劇五出的重組。
筆者以“長生殿+ 英譯”為關(guān)鍵詞在知網(wǎng)檢索,得出期刊論文和學(xué)位論文共19篇。對《長生殿》英譯的研究可以大致分為兩類:對譯文的賞析和對具體翻譯策略的探究。筆者以“長生殿+典故”為關(guān)鍵詞在知網(wǎng)檢索,得出期刊論文和學(xué)位論文共9篇。只有一篇以接受美學(xué)為出發(fā)點,分析了楊譯本中文化典故的翻譯策略。筆者以“長生殿+典故+英譯”為關(guān)鍵詞在知網(wǎng)檢索,只查到學(xué)位論文2 篇。不難看出,目前對于《長生殿》英譯的研究力度遠遠不夠,缺少對典故英譯的對比研究,本文擬從“三美論”出發(fā),對比分析許譯本和楊譯本對文化典故的英譯。
二、三美論概述
魯迅先生在《自文字至文章》中提到:“誦習(xí)一字,當(dāng)識形音義三:口誦耳聞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義,三識并用,一字之功乃全。其在文章……遂具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許淵沖先生在傳統(tǒng)古詩外譯的工作實踐中取得了大量成果,學(xué)識淵博,翻譯經(jīng)驗豐富,并在吸收優(yōu)秀美學(xué)資源和翻譯研究成果的基礎(chǔ)上,構(gòu)建了自己的翻譯美學(xué)體系,其“三美”原則就是在魯迅先生的基礎(chǔ)上專門為具有獨特美學(xué)特征的詩歌翻譯提出的理想標(biāo)準(zhǔn)?!叭勒摗边m用于詩詞的翻譯,同時,他以為譯詩不但要傳遞原詩的意美,還要極力表達出原詩的音美和形美。許淵沖又增補了三美之間的關(guān)系:意美是最主要的,其次是音美,再次是形美。換句話說便是要在傳達原詩意美的前提下盡量傳遞音美,在傳達了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盡可能傳遞形美,努力做到三美皆備?!堕L生殿》中的典故由于受到諸宮調(diào)的約束,和其他內(nèi)容一起組成格律韻腳清晰的韻文。讀來朗朗上口,節(jié)奏感十足,意味深遠,三美齊備。
三、《長生殿》典故楊譯與許譯對比
《長生殿》中的典故大部分是與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相結(jié)合,借古人之事對當(dāng)下的情境、事件表情達意,形式上將典故融入韻文。許淵沖的“三美論”原則,對《長生殿》這類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英譯有關(guān)鍵的指導(dǎo)作用。而對中國古典文學(xué)的英譯,譯者們都有意無意地踐行著“音美、意美、形美”的“三美論”。
(一)音美層面
許淵沖認為, 譯詩除了要傳達原詩的內(nèi)容之外,還要盡可能傳達原詩的形式和音韻。詩要有節(jié)調(diào)、押韻、順口、好聽, 這就是詩的音美。《長生殿》第二出《定情》:“受寵承恩,一霎里身判人間天上。須仿,馮嫟當(dāng)熊,班姬辭輦,永持彤管侍君旁。唯愿取,恩情美滿,地久天長?!?/p>
許氏父子譯文:
I'd imitate
The heroine who would defy
Danger,or the lady historian moderate
Who would not ride
With her lord but stand
A pen in hand,
Ever at his side.
楊氏夫婦譯文:
I can only imitate good queens of old,
Waiting faithfully on my lord,
And serving humbly at his side.
此處,作者連用兩個典故,此時的楊玉環(huán)剛剛得到皇帝的寵愛,不知道圣意的深淺,還表現(xiàn)得有些戰(zhàn)戰(zhàn)兢兢,與后期那個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楊貴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楊玉環(huán)在此借用歷史人物事件以表達自己的情誼。馮嫟是漢元帝時期的宮中女官,有一次一只熊從籠子里跑了出來,她怕漢元帝受傷,上前擋住。班姬是漢成帝時期的婕妤,有一次漢成帝要她同乘一車,班姬推辭并規(guī)勸漢成帝要近賢臣遠女色。許譯本和楊譯本都增加了主語,許譯本將兩位婕妤分別譯為“heroine”和“l(fā)ady historian”,并將兩個歷史事件以從句的形式分別取其意譯出,為了韻腳將句子分行書寫,雖然做到了音美,但這種美是分裂的,實際閱讀過程中這種美會大打折扣。楊譯本先是點明典故中主人公的身份,用“good queens of old”統(tǒng)稱馮嫟和班姬,“good”概述了兩人的品德,“queens”點明了二人身份,并以現(xiàn)在分詞的形式提取了楊玉環(huán)借用這兩個典故所想表達的內(nèi)涵,再加上開頭的點明主語,清晰地表達了楊玉環(huán)此時的心境,此外,楊譯本按照句法將譯文拆分成三行書寫,每一行的末尾都以“/d/”結(jié)尾,實際閱讀過程中也達到了押韻的效果。在這個典故的處理方面,筆者以為楊氏夫婦的譯文讀來更加流暢、朗朗上口,同時也傳遞出了典故的內(nèi)涵。
(二)意美層面
所謂“意美”,就是要傳達出原詩的內(nèi)容之美。許淵沖認為,“ 意美”既是詩歌翻譯的必要條件, 又是詩歌翻譯的充分條件?!堕L生殿》第七出《幸恩》:“玉燕輕盈弄雪輝,杏梁偷宿影雙飛。趙家姊妹多相妒,莫向昭陽殿里飛……琴斷朱弦,不幸文君早寡;香含青鎖,肯容韓掾輕偷?!?/p>
許氏父子譯文:
The jadelike swallow light
Plays with snow white;
She seeks her love in dream
On painted beam.
My sister in the palace is a jealous one.
So do not fly to her bower bathed in the sun.
My husband died early and I would not allow my
fragrance be stolen in my green bower.
楊氏夫婦譯文:
A snow-white swallow flies to her love in the
beams;
But my sister is jealous;
I may not enter the palace.
but my husband died early.
這是楊玉環(huán)的姐姐虢國夫人承恩之后的“申辯”,作者先是讓虢國夫人用“玉燕”“趙家姊妹”來比照自己和楊玉環(huán)的姐妹關(guān)系,之后連用兩個典故:“琴斷朱弦,不幸文君早寡”是虢國夫人用卓文君早年守寡的典故自指,表示自己與卓文君同命運。“香含青鎖,肯容韓掾輕偷”用的是“韓壽偷香”的典故,虢國夫人用此典故表示自己潔身自好,重視貞潔。青鎖是古代門窗上的裝飾,這里代指閨房。人們用“偷香”比喻女子愛慕男子,或是男女暗中偷情。許譯本中用“and”一詞將兩個典故連接起來并無不可,但是兩個典故運用了不同的翻譯策略,前者采取意譯,后者采用直譯,難免讓人一頭霧水,而且許譯本將“青鎖”指代的閨房與“香”分開放在句末,會產(chǎn)生歧義,難道“香”只在閨房里不允許被偷,出了閨房就可以嗎?對于“文君早寡”這一典故的譯法,楊譯本和許譯本相同,但是楊譯本在開頭加了一個很巧妙的“but”,使整個句子的申辯意味更強烈,與虢國夫人的心理活動相符,但是楊譯本對“韓壽偷香”的典故采取了省譯,使得譯文失去了原文所體現(xiàn)出的前后對比所達到的諷刺效果。
(三)形美層面
形美主要指譯詩行數(shù)與原詩的行數(shù)是否一致, 長短是否相當(dāng),分節(jié)是否合理,原詩的押韻是否保留等?!堕L生殿》第十出《疑讖》:“俺則見來往紛如,鬧昏昏似醉漢難扶,那里有獨醒行吟楚大夫!”
似醉漢難扶,那里有獨醒行吟楚大夫!”
許氏父子譯文:
I see the jostling crowd before and behind
Like drunkards who on foot cant stand
Where is the poet sober in a drunkards land?
楊氏夫婦譯文:
I watch the jostling crowds;
They are all like drunkards; where is Qu Yuan the poet
Who alone stayed sober to sing in a land of drunkards?
這句話出自力挽狂瀾的郭子儀之口,運用人物典故來自比。“楚大夫”指戰(zhàn)國時期楚國三閭大夫屈原,其《漁父》詩中寫道:“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弊髡呓枨瓕懘藭r的郭子儀對權(quán)奸當(dāng)?shù)赖膽嵑藓蛨髧鵁o門的感嘆。兩個譯文都沒有改變原文三句話的形式,在形式相似的前提下,兩個譯本又各自發(fā)揮。許譯本采取了意譯,和原文一樣押了相同的尾韻,讀起來韻味十足,但是讀者理解起來會有一定困難;楊譯本雖然在韻腳上沒有和原文的形式保持一致,但是也在三行里面清晰地譯出了“獨醒楚大夫”的典故,兩者都很好地體現(xiàn)了譯文的形式美。
四、結(jié)語
本次研究旨在為筆者及同行之后的相關(guān)研究“拋磚引玉”,兩個譯本沒有孰優(yōu)孰劣之分,許氏父子重形美、音美,將念白譯為散文,唱詞譯為韻文,極大程度上保留了美感;楊氏夫婦重意義,重現(xiàn)了原文布局,旨在將體會到的意義傳達給讀者。典故作為文化負載詞的一種,本就是中國文化走出去征程中的一大難點。覃愛東也從文本理解的角度總結(jié)戲曲英譯三難:跨文化意識與定名之難、瞻前顧后與理解之難、取舍之間與譯詩之難。通過對比分析《長生殿》兩個英譯本中的典故,筆者以為,戲曲案頭讀本中的典故應(yīng)取各家之長,歸化異化相結(jié)合,在正確達意的基礎(chǔ)上,盡可能按照原文的形式譯出。本次研究也具有一定局限性,由于篇幅原因,無法將所有典故的對比研究一一呈現(xiàn),只能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實例。希望本次研究能夠為筆者及同行未來的相關(guān)研究提供參考。
作者:李貝康,貴州財經(jīng)大學(xué)外語學(xué)院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筆譯;龍蕓,貴州醫(yī)科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教授,研究方向:應(yīng)用語言學(xué)和教學(xu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