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它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具有一定的節(jié)奏和韻律,因而有人把詩歌喻為“帶有音樂性的思想”。詩歌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打破人們的語言常規(guī),增強了語言的聯(lián)想性,取得寫意傳神的效果。許淵沖先生提出的詩歌翻譯“三美”論在國內譯界影響深遠。本文選取網絡熱門詩I am afraid 的兩個中譯本進行比較,從“三美”論的視角探討詩歌翻譯中美感的再現(xiàn)。
一、“三美論”及其可行性分析
許淵沖先生在他的著作中主張以美學為取向的翻譯原則,以韻體譯詩,并借魯迅先生“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的“三美”說提出的詩歌翻譯的“三美論”,為中國詩歌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提供了指導性的方向。三美之中,最重意美,因為意境美是詩歌美的最高境界,是音韻美和形式美的最終目的和歸宿。音美次之,因為中國詩歌以其嚴格的平仄和韻律而獨具特色,如果譯文放棄了這種押韻,美感會喪失不少。最后是形美,要在傳達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齊備。
本文選取英詩I am afraid優(yōu)秀的中譯本(均為匿名譯本)中的詩經版和宋詞版進行比較,從詩歌翻譯“三美論”探討英詩中譯的美感再現(xiàn)問題。
二、I Am Afraid 及譯本的美感再現(xiàn)
I Am Afraid是一首土耳其詩的英文譯本,原詩作者不可考。I Am Afraid英譯者是Bob Marley,牙買加歌手和歌曲作者。這首現(xiàn)代詩I Am Afraid行文流暢,以矛盾的手法將作者內心糾結的情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所以該詩迅速走紅網絡,并引來廣大譯者翻譯,詩歌的各個中文譯本以不同的形式將詩歌的意美、音美和形美發(fā)揮到極致。
詩歌(見附錄1)用詞通俗,風格簡約,采用矛盾的手法將作者內心復雜糾結的愛慕之情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詩文流暢的文字也向讀者展示了一段意境朦朧的美好感情?!叭勒摗碑斨校饩趁朗窃姼璧淖罡呔辰?。I Am Afraid這首詩對細雨、陽光和清風三個意象進行并置組合,產生一種唯美而清新的畫面;通過運用“比”的手法,將對這三個意象又愛又恨的情感融合到作者對她/他的矛盾復雜的感情之中,令人產生無限遐想。其次是詩歌的音韻之美。作為重音語言中的詩歌,英語詩歌中的音韻美不言而喻。這首詩雖然沒有古英語詩歌的五步抑揚格或者英雄雙韻體,但其流暢簡樸的語言和抑揚頓挫的節(jié)奏也給讀者帶來很好的審美享受。I Am Afraid 這首詩每小節(jié)押尾韻“s”,每小節(jié)內部也各自押元音韻,這些都充分展示了詩歌的音韻美。最后是詩歌的形式美。I Am Afraid這首現(xiàn)代詩的形式對仗工整,特別是前三個意象的描述:“You say that…but you…”,詞語的重復就是詩歌形美的具體表現(xiàn);詩的每個意象和它所用的動詞也對應,如“rain-rains, sun-sun shines, wind-wind blows”,此處不僅體現(xiàn)了詩歌的音韻美,更體現(xiàn)了它的形式之美。
詩經版(附錄2-①)采用詩經體,措辭高度濃縮,短小精煉的詞句將原詩的內容完整而傳神地展現(xiàn)出來?!發(fā)ove”一詞在英語中有多種意思,該譯本也靈活地將其譯為“慕”“好”和“喜”等;原詩中“but”的轉折之意,也被譯者融合進各個動詞對比之中,如“慕-避”“好-拒”和“喜-離”,凝練而達意。
宋詞(附錄2-②)歷來是文人墨客抒發(fā)內心情感的一種文學形式。由詞牌名“臨江仙”可知,此中調屬于宋詞中的婉約派風格(晏幾道),婉約派的主要特點是,內容側重兒女風情,結構深細縝密,重視音律諧婉,語言圓潤,清新綺麗,具有一種柔婉之美。該譯本內容與原詩差異較大,屬自由譯詩。詞在原詩的基礎上,通過豐富的想象改譯出了一首溫婉而含蓄的愛情詩。
(一)詩歌意美的再現(xiàn)
意境是指意象與作者思想感情和諧統(tǒng)一的情景交融、形神兼?zhèn)涞乃囆g境界,它是詩歌的靈魂和精髓,更是詩歌譯本再現(xiàn)原詩且擁有自身活力的源泉和基石。
詩歌的意境美通過意象的組合表現(xiàn)出來。詩經版簡潔的詞語勾勒出一副“慕雨而避雨,好陽而拒陽,喜風而關窗”的充滿矛盾的意境,作者復雜的內心世界躍然紙上。宋詞版的譯文通過美化意象來增添譯文的意境美,新組合的意象羅傘、暖日、佳人、桂影和紅妝都給人無限遐想。婉約派的宋詞體清新綺麗,增添了原詩的意境之美。
兩個譯詩創(chuàng)造了與原詩風格迥異的意境,古典、婉約亦或是柔美的意境都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因此,詩歌美的意境可以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
(二)詩歌音美的再現(xiàn)
漢語詩歌的音韻美也是一大特色,漢語詩歌的音韻美通過聲調、平仄和押韻來實現(xiàn)。
詩經版的音韻:詩經體中的格式“子言…之”將原詩內容較好地組合起來,譯詩雖簡短,卻也完整地傳達了原詩的意思,簡短凝練的詩文讀起來朗朗上口。重復的句式也給讀者一種回環(huán)的音韻美。宋詞版的譯本:詞譜雙調小令,每小節(jié)的最后兩個字均為平韻,且詞的尾韻/ang/,中平仄相互交錯,在傳遞內容的同時將宋詞的韻律美發(fā)揮到極致。
兩個譯本從韻腳、平仄、聲調和韻律等幾個方面實現(xiàn)了詩歌的音韻美。漢譯詩不僅實現(xiàn)了詩歌翻譯中音韻美的傳遞,還通過恰當?shù)穆?lián)想豐富了詩歌的音美。
(三)詩歌形美的再現(xiàn)
詩歌是文學作品中最注重形式的一種文學體裁,形式也是詩歌區(qū)別于其他文學作品的最重要特征。詩歌譯文的形美,主要是指行數(shù)長短整齊,句子對仗工整,再加上詞的重復或顛倒。詩歌重視語言形式,它不僅要通過形象來表現(xiàn)思想,還要通過語言文字的各種有機組合,來產生各種特殊的審美效果。中外詩歌都注重語言形式,都有一定的韻律和格式。
詩經版將原詩譯入詩經體“子言…之”之中,這種句式對仗勻稱,長短相等,字義相對,使得詩歌構成平行結構,形成對稱美。這種對仗句式的重復再現(xiàn)也形成一種和諧的回環(huán)美。宋詞版譯詩也極具形式美。宋詞長短句相間,錯落有致,雙調小令,五十八字,上下片各三平韻,且上下片句式對稱,凸顯了詩詞的形式之美。
漢語詩歌的形美往往通過行數(shù)和句式表現(xiàn)出來。詩經版是“以詩譯詩”,宋詞版“以詞譯詩”,保留和豐富了原詩的形式美。
漢字屬于表意型語言,加上中國古詩格式和韻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使得中國詩歌具有極強的寫意傳神效果。I Am Afraid詩歌的漢譯中,兩個譯本用不同的體裁重現(xiàn)了原詩的意美、音美和形美,譯詩的某些方面甚至超過原作,如音韻美(和諧一致的韻律)和意境美(柔美古典的意境)。將英語詩歌翻譯成漢語,在傳達原詩內容的前提下,運用適當?shù)姆g方法和技巧,參照一定的美學標準,可以最大限度地傳遞詩歌的“三美”。
附錄1(原詩):
I am afraid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because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附錄2(譯詩):
①詩經版
子言慕雨,啟傘避之。
子言好陽,尋蔭拒之。
子言喜鳳,闔戶離之。
子言偕老,吾所畏之。
②宋詞版
臨江仙
竊喜朦朧細雨,傘羅已罩衣裳。
欣承暖日蘊年芳。
家人尋桂影,樾下趁陰涼。
時送清風頻入,桓娥蹙閉軒窗。
憐君情切眷紅妝。
孤鸞心若水,兀自起彷徨。
作者簡介:
楊明麗(1990— )女,湖南長沙人。湖南工業(yè)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與實踐。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