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艷紅
內容摘要:近年來,群文閱讀在教育領域引起了普遍的關注,在各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發(fā)展。它不只改變了傳統(tǒng)閱讀的教學形式,而且于閱讀教學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群文閱讀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使得教師的思維可以更加開闊,不必再如往常般拘泥于對文章字詞句的理解,而切語文課堂也將會變得更加精彩、多元。隨著群文閱讀在教學中的運用,也給教師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群文閱讀促進了閱讀教學觀念的更新,這也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思維要與時俱進,逐步改變原有的教學形式,更加注重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應注意制定評價機制,合理規(guī)范群文閱讀的應用。
關鍵詞:群文閱讀 散文教學 改進策略
群文閱讀是近幾年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而且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質。在此之前也有很多學者對群文閱讀這一新型模式進行研究,但多關注于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對于其改進策略研究甚少。因此筆者針對目前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一些問題,做出論述,對群文閱讀教學具體實施提出了一些改進策略,旨在為語文教師提供一些借鑒。
一.教師構建群文閱讀思維,適應閱讀模式轉變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通常以教師的講授為主,通過其陳述向學生灌輸知識要點,在這種模式中,學生不需要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只要牢記教師所講授的重點即可。這種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方式,忽略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以及思維的拓展,忽視了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是閱讀教學的目的。這種形式的閱讀教學往往讓學生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而且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模式過于強調教師對所學文章進行詳細的解讀,而學生只需要認真聽講并記錄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重點,這種模式極大程度地限制了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可能性。如果教師一直持續(xù)這種閱讀學習模式,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從而使得學生思維僵化,厭倦這種閱讀學習模式,以致于對閱讀失去興趣。
而群文閱讀模式的出現(xiàn)則改變了這一僵局。學生在學習多篇文章的過程中,可以自主構建知識,而且這種閱讀形式還極大的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可以更加快速、更加豐富愉悅的閱讀文本。由于群文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差別太大,想要快速的在教學過程中使用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就需要從教師入手,改變教師的閱讀思維,構建起新的、符合群文閱讀模式的閱讀思維。
另外,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還要求教師要深入思考其教學理念,以及它的具體實施過程,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可以順利開展。群文閱讀會涉及大量的文章,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選文時會面對很多的問題。倘若教師沒能夠切實的掌握群文閱讀的真正理念,那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就會遇到很多難題,而且最終的教學效果也達不到預期,甚至有可能更糟。教師在選擇課文時,應該注重該階段的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能力,選一些具有閱讀價值的文章來供學生學習、交流和討論。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明確其課程目標和教學內容,以學生的學習需要和興趣為前提,綜合考慮學生的知識基礎和現(xiàn)階段的閱讀狀態(tài),給學生帶來一堂靈活生動、精彩卓然的閱讀課。
群文閱讀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教會學生學習閱讀的過程。教師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要注意把握分寸,適時的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學習,又能夠及時退出以達到讓學生獨立思考的目的,除此之外,還應適時的提出一些較為深入的問題以引導學生對文章進行深一步的探索和學習。
在群文閱讀中,教師的主導作用更加明顯。群文閱讀中最為重要的是“群文”二字,意味著學生要同時學習多篇文章,既然如此,那么選文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教師要從眾多閱讀中選擇比較合適的幾篇文章來供學生一起學習,這也就意味著教師要對文章有足夠的了解,不僅要了解其內容,還要明白文章的邏輯順序和文章結構。因此,教師在課余時間要多讀書,以此來擴寬自己的知識視野,為群文閱讀教學奠定知識基礎;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多關注新聞熱點,將生活中所發(fā)生的真事與教學相結合,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加強與優(yōu)秀教師的溝通,交流彼此的教學心得,汲取其他教師的優(yōu)秀經驗,以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最為重要的是,老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要注重課堂創(chuàng)新,結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設計出不同類型的群文閱讀課程。
因此,教師要時時學習,提升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增長自身的知識儲備,了解知識的價值,有效的利用知識向學生傳遞有價值的信息,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的提升。教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維要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變化和發(fā)展,同時要提升自己靈活應對各種教學任務的能力,將群文閱讀理念貫穿整個閱讀課堂,使自己的閱讀教學水平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二.注重問題設計,提高教學質量
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基本是固定的,而學生的回答也都千篇一律,很少有別出心裁的答案,長此以往,學生就會形成思維定勢,從而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而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則更加重視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就要求教師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多提出一些具有開放性和探究性的問題,給學生交流、探討的空間,從不同的回答教師所拋出的問題,以此來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提問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既可以促使學生能夠自覺地進行學習,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思維,而且還能夠明確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進而彌補教學不足。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媒介,問題好壞是群文閱讀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1]
不同階段的學生思維認知不同,對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自然會有差異。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時尤其要注意到這一方面的差別。教師應該尊重學生不同階段的發(fā)展情況,從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所提出的問題要由淺入深、從簡單到復雜,層次分明。最為重要的是,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要明確問題的類型,關注提問的側重點,這樣才能夠在提問的過程中,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程度的獲取有效信息。有效的問題設計一般是由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分別為“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樣”,這是最為主要的三類詞干。例如教師在講解陶淵明的《歸園田居》(其一)時,就可以向學生提問,“這首詩主要描寫了什么樣的場景?”、“為什么陶淵明先生筆下的田園景色如此的恬靜閑適?”、“詩人歸來后的心情是怎樣的呢?”這一連串的問題就能夠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的體會整首詩的主體內容,有利于學生對其內容的掌握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從而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
另外,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可以多問一些具有概念性的問題,以此來幫助學生探究文章本質。只有掌握了事物的概念,才能使學生的認識水平上升到更高的程度。倘若學生連基本的概念都模糊不清,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偏離主題或問題表達的中心。例如教師在進行《邊城》的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這本書敘述了一個什么樣的故事”來引導學生把握《邊城》的主體內容,弄清楚文中的人物關系,為深層次的閱讀思考打下堅實的基礎。待學生掌握了內容主體之后,教師可再向學生詢問“在《邊城》中對風景和風俗的描寫很多,因此有的人認為它更像是散文而不是小說,同學們是怎么看待這個觀點的呢?”,用這個問題來引起學生對于散文和小說這兩種不同文體興趣并深入探討,引導學生明確散文和小說這兩種文體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承認學生之間存在差異,他們的知識儲備和努力程度不盡相同,所以在提問后不能一概而論,而是根據(jù)對象的具體差異決定是否進行線索的提示。”[2]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進行提問時,應根據(jù)學生的不同情況,同時照顧到先進生和后進生,并且能夠及時的調整問題的難度。對于基礎比較好的同學,教師可以提出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而且可以提問一些具有探討性的問題;而對于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選擇一些簡單的問題來進行提問,使學生先具有掌握文章結構和內容的知識儲備,然后再提問一些中等層度的問題,以引導學生進一步的思考和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shù)奶釂栆恍┯袃r值的問題,以引導學生分組探討,用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這樣還能夠考察學生對問題的分析理解能力。
三.制定評價機制,規(guī)范群文閱讀
在進行中國現(xiàn)當代散文的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當把學生的基本學情放在首位。群文閱讀模式更適用于文章結構比較簡明的篇目,對于閱讀基礎比較好的同學較為友好;而對于一些基礎比較差的同學和一些結構較為復雜的文章時,我們就不能再使用群文閱讀的方式進行閱讀教學了。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應該明確該堂課的教學目標、了解所要講授文章的基本特征,不能盲目的、一概而論的進行群文閱讀教學。
很多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時會徹底舍棄了單篇閱讀教學,這種做法是十分欠妥的。教師應當明白一個問題,單篇閱讀和群文閱讀并不是水火不容的,它們只是適用于不同的學習情況,盡管目前更多的強調群文閱讀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這完全摒棄了單篇閱讀。誠然,群文閱讀有很多優(yōu)點,但單篇閱讀也有它不能磨滅的光亮之處。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以學生為根本、教學目標為前提,選擇最恰當?shù)慕虒W方法進行閱讀教學,深入領會作家所傳達的思想感情,不能全盤否定單篇閱讀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群文閱讀的目的是為了能夠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使學生的閱讀速度和水平得到提高,引導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發(fā)現(xiàn)閱讀的興趣,以此來擴大學生自身的知識面。但如果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并沒有仔細的考慮選文的邏輯順序,只是把具有相似處的選文結合在一起供學生學習,這就失去了群文閱讀的真正的價值,最后只會得不償失。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群文閱讀最為主要目的,若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為了群文閱讀而進行群文閱讀,必然達不到最終的教學目的。在現(xiàn)實生活中,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盲目跟風,為了追求新異而失去了自己原本的教學風格,使得教學內容毫無邏輯、價值可言,這種做法顯然是不對的。
我們應當注意,并非所有的教師都適合用群文閱讀的方式來進行閱讀教學,而且也并非所有的課文都適用于群文閱讀的模式來進行教學。教師應當明白自己的教學特點,明確自己的教學特長,理清課文的內容結構和邏輯順序,只要能夠激發(fā)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不必拘泥于是否使用群文閱讀來進行閱讀教學。
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最為主要的是要注意文本之間的關聯(lián)性,并不是想把差不多的文章組織在一起就可以進行閱讀學習的。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的選文時,應該以課文為基礎、重點,根據(jù)選文的內容結構和邏輯順序來選擇文章。例如,教師在進行講授《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一文時,準備研究其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藝術手法時,我們可以選擇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林清玄先生的《沐浴著光輝的母親》以及梁實秋先生的《我的一位國文老師》等作品來進行群文閱讀,深化學生對該藝術手法的理解,更夠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其使用手法。
教師在上完群文閱讀課后,應該認真進行課后反思。教學反思是教師進行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以及積累教學經驗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3]教師首先應該反思該堂課的教學目標是否完成,教師絕不是單純的為了上課而上課的,其目的是為了完成所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該堂課是否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以及其教學效果是否實現(xiàn)了教師原本的預期,這都是需要反思的重點。緊接著教師應該反思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教學方法是否得當,教學方法是檢驗教師教學水平的重要標準。每一位教師對待相同的教學內容可能會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實現(xiàn)自己的教學目標。采用的教學方法不同,所形成的教學效果也必然不同。例如在學習郁達夫《故都的秋》時,教師應該注重讓學生走進作者的世界,設身處地的去體會作者的生活,學習如何通過描寫景物來抒發(fā)自己的感情,進而深刻理解“借景抒情”的藝術手法。
“群文閱讀”教學方式的出現(xiàn),不僅改變了傳統(tǒng)閱讀教育的“少、慢、差、費”的問題,還促使了閱讀教學觀念更新,同時也加強了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視。閱讀模式發(fā)生了變化,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應當發(fā)生變化,教學思維要做到與時俱進,構建起符合群文閱讀教學的新型閱讀思維,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為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鞏固堅實的知識基礎。想要上好一堂課,提問的藝術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尊重當前學情,把學生放在首位,所設計的課堂問題應該全面的照顧到班級的每一位學生,問題設計的好,才能夠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情,才能夠達到教師所追求的教學效果。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時,應明確一點,并非所有的文章都適合采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模式來進行,教師應保證教學效果,決不能為了群文而群文。當然,任何教學方法都很難做到盡善盡美,盡管群文閱讀能夠更適應當前的學情,但它自身也存在著缺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根據(jù)實際的教學情況來選擇最為恰當?shù)慕虒W方式。
參考文獻
[1]嚴澤花.高中現(xiàn)代散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1.
[2]唐幫琴.初中語文現(xiàn)當代散文群文閱讀教學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1.
[3]倪文錦.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的群文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6):44-48.
[4]劉慧.統(tǒng)編高中語文現(xiàn)代文閱讀教學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21.
[5]李驥.群文閱讀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注 釋
[1]唐幫琴.初中語文現(xiàn)當代散文群文月教學探究[D].云南師范大學,2021.05.31.
[2]高玉嬌.高中語文課堂提問中抽象思維培養(yǎng)策略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20.05.25.
[3]嚴澤花.高中現(xiàn)代散文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21.5.11.
(作者單位:聊城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