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義 夏青
摘要:目的 分析瑞馬唑侖用于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誘導與維持的效果。方法 選擇我院普外科2021年9~12月收治的腹部手術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兩組患者均采取靜脈注射芬太尼和羅庫溴銨,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添加瑞馬唑侖。觀察兩組患者意識消失時間、蘇醒時間等及手術各項指標變化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者的意識消失時間相比較對照組患者更快,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比較對照組患者更短,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情況比對照組患者有明顯的提升,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瑞馬唑侖用于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誘導與維持的整體效果較好,能夠提升患者的手術安全性,應將注射計量保持在0.15~0.35 mg/kg,維持劑量在0.3~1.0mg·kg-1·h-1。
關鍵詞:瑞馬唑侖;腹部手術;全麻誘導;維持效果
苯磺酸瑞馬唑侖是一種新型苯二氮?類藥物,屬于超短效GABAa受體激動劑,可以產生鎮(zhèn)靜、遺忘等作用,具有起效快、代謝快、恢復快等突出特點,并且它的安全性較高,與其他鎮(zhèn)靜藥物相比存在較大優(yōu)勢,是患者腹部手術全麻使用的一種新型注射劑,與目前臨床常用的鎮(zhèn)靜藥物丙泊酚相比,存在較大的優(yōu)勢[1]。為更好地分析瑞馬唑侖用于腹部手術患者全麻誘導與維持的效果,本文將選擇我院收治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普外科2021年10月~2022年5月收治的腹部手術患者共計6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隨機拋球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30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ASA分級I或II級,心、肺、肝、腎功能未見異常;(2)無長期服用抗精神類藥物史,無鎮(zhèn)痛藥物及酒精成癮史,無苯二氮草類藥物及丙泊酚過敏史;(3)患者及家屬均知曉該次研究的相關內容及主要目的,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有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礙、其他急性炎癥以及精神性疾病等患者;(2)患有嚴重基礎性疾病患者;(3)配合度差患者。
1.2 方法
將患者送至手術室之后,開放外周靜脈血管通路,監(jiān)測無創(chuàng)血壓、ECG、SpO2、RR及體溫,行橈動脈穿刺置管術監(jiān)測有創(chuàng)動脈壓,采用Narcrotrend指數(NI)監(jiān)測麻醉深度,Organon肌松監(jiān)測儀采用四個成串刺激(TOF)模式。兩組患者均采取靜脈注射芬太尼和羅庫溴銨,研究組患者在對照組患者的基礎上添加瑞馬唑侖。麻醉誘導:研究組患者行1200 ml/h 靜脈輸注0.12%瑞馬唑侖。對照組患者行1200 ml/h 靜脈輸注1%丙泊酚。當患者的意識消失且NI值<65時停止用藥,靜脈注射舒芬太尼0.4~0.5 ?g/kg和羅庫溴銨0.6 mg/kg,后對所有的患者行插管手術。麻醉維持:研究組患者靜脈輸注瑞馬唑侖0.3~1.0 mg·kg-1·h-1、瑞芬太尼8~15 g·kg-1·h-1。對照組患者靜脈輸注丙泊酚4~12? mg·kg-1·h-1、瑞芬太尼8~15 g·kg-1·h-1。當T恢復至基礎值的25%時追加羅庫溴銨,每次0.2 mg/kg。根據NI值、有創(chuàng)動脈壓、HR及患者體動調整藥物的劑量,維持NI值37~64。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意識消失時間、蘇醒時間等及手術各項指標變化情況。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在數據統(tǒng)計的過程中采用SPSS24.0進行分析,對患者的連續(xù)性計量資料采用(±s)描述,并運用t檢驗,對于計數資料采用(%)表示,并用χ2檢驗。數據統(tǒng)計具有顯著差異時P<0.05。
2結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各項指標變化結果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情況比對照組患者有明顯的提升,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鎮(zhèn)靜效果指標及麻醉恢復時間比較
兩組患者鎮(zhèn)靜效果指標及麻醉恢復時間比較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意識消失時間相比較對照組患者更快,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比較對照組患者更短,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體內容見表2。
3討論
瑞馬唑侖作為腹部手術患者全麻常使用的一種新型藥物,主要優(yōu)勢包括起效快、代謝快、鎮(zhèn)靜恢復快;鎮(zhèn)靜、遺忘、抗焦慮;持續(xù)輸注無蓄積;可被特異性拮抗劑氟馬西尼快速拮抗;可固定劑量給藥;水溶性好,無注射痛;對呼吸抑制、心血管抑制作用小等。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的意識消失時間相比較對照組患者更快,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研究組患者的蘇醒時間比較對照組患者更短,組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 .05);研究組患者的各項指標變化情況比對照組患者有明顯的提升(P<0 .05)。由此可見,相比較傳統(tǒng)的丙泊酚,瑞馬唑侖對患者的機體造成的危害更小。研究結果表明,瑞馬唑侖與瑞芬太尼的協(xié)同作用強于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協(xié)同作用,提示瑞馬唑侖用于麻醉維持安全性優(yōu)于丙泊酚[2]。
參考文獻
[1] 王春艷,于泳浩.瑞馬唑侖臨床研究進展[J].中華麻醉學雜志,2019(3):261-263.
[2] 王海軍.右美托咪定對全麻腹部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及減少麻醉后躁動效果的影響[J].北方藥學,2018,15(6):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