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翠平 高程程
【摘要】從事語文教學多年,深知課外閱讀對小學生成長的重要性,為全面調研小學生課外閱讀情況,我進行了全面深入的調查,并對調查結果和提升策略進行總結闡述。
【關鍵詞】小學生;課外閱讀;調研分析
一、調查目的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課外閱讀是語文教學的延伸,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知識儲備量,提高思維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促進其形成健康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小學語文課堂開設了閱讀課,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量,多讀書、讀好書,學校經常舉辦各種讀書活動,家長也在閱讀方面加大了投入與陪伴,為了更好地加強課外閱讀的策略研究,提高課外閱讀的質量,特進行了此次調查活動,試圖探求出有效的課外閱讀的指導方法,以提高教學效果。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卷,是本次調查最主要的方式,以三至六年級的學生為主,共發(fā)問卷680份,內容主要是學生課外閱讀數量、時間,家中藏書的類型、數量、閱讀評價等。
2.個別談話,針對尚需進一步了解和研究的問題與學生談話,聽取學生對課外閱讀的需求及困惑,以獲取典型案例或調研結果。
3.座談訪問,召開師生座談會,針對課外閱讀的時間、目的、書籍內容、方法、活動、困難等展開座談,對下一步學校開展相關活動打下基礎。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調查結果顯示,現(xiàn)在的小學生閱讀態(tài)度良好,大部分學生養(yǎng)成了愛讀書、勤讀書,讀好書的良好習慣,老師有效地引導促進了學生做讀書筆記及寫日記的習慣,物質水平的提升也拓寬了學生閱讀的范圍及數量,課外閱讀的數量也為學生的寫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學校組織的讀書活動使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明顯增強,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訓練。
2.從調查中我們也發(fā)現(xiàn)了不少問題,首先是學生的閱讀時間難以保證,作業(yè)負擔、課外興趣班等占去了學生大量時間,學生的課外閱讀處于時間的邊緣;其次是小學生的語文閱讀量、語文能力發(fā)展差異很大,有的學生閱讀僅以作文選或老師要求閱讀的書目為主;再次閱讀質量低下書籍的學生數量呈上升趨勢,還有的學生沉迷于沒有營養(yǎng)的口袋書等;最后是學生閱讀的功利性太強,很多學生將閱讀作為一項作業(yè)來完成,沒有體驗到閱讀的快樂。
四、提升對策
1.推薦優(yōu)質讀物,讀好書,好讀書
現(xiàn)在的圖書市場魚龍混雜,而小學生辨別能力差,因此教師要為學生推薦優(yōu)質讀物,根據學生年齡、興趣愛好等選擇適合自己的讀物,提醒家長不要為學生購買質量差的書籍,并在閱讀過程中督促檢查,最好能和學生一起閱讀,才能獲得讀書的興趣,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學校里都有圖書室,教師可帶領學生參觀借閱,為孩子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厚實的人文基礎。
2.保證讀書時間,每天讀,養(yǎng)習慣
小學生年齡小,自律性差,課外閱讀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家長的監(jiān)督,小學階段應保證每天半小時以上的閱讀時間,教師要引導學生逐步學會選擇書目、制訂計劃、保證時間、高效閱讀、做好筆記,慢慢養(yǎng)成堅持讀書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要做好家長的工作,家校聯(lián)合,通過家長會、微信群、家委會等形式,讓家長重視閱讀,認識到閱讀是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的主要手段,是學生必須具備的重要的學習習慣,是提升人文水平和思維能力的基礎。
3.注意方法指導,提能力,促寫作
小學都開設閱讀課,課堂上教師應給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指導,給學生留更多的閱讀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提升學生閱讀的主體性,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能力,努力使他們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得法于課內受益于課外。比如有的內容需要精讀,有的內容需要略讀,有的書籍可以反復讀,每次讀都會有新收獲,而有的書籍只需要粗讀即可,而且閱讀能力直接影響學生的寫作水平,只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才能下筆如有神。
4.開展讀書活動,增興趣,提素養(yǎng)
小學生年齡小,喜歡新鮮的事物,教師可以多組織一些生動活潑、行之有效的讀書活動,激發(fā)小學生的讀書熱情。比如課本劇表演、朗誦比賽、詩詞大會、讀書沙龍等,把讀、講、表演等環(huán)節(jié)有效結合,讓年級間、班級間、個體間互動起來,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進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表現(xiàn)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更能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讓讀書成為學生受益終身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