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仲醫(yī)
現(xiàn)階段,青壯年外出打工現(xiàn)象非常普遍,不論是縣城還是農(nóng)村,留守兒童問題非常突出。教師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非常必要。在高中階段,學習好的學生易管理,學習稍微差一點的學生問題普遍多。針對學生各方面的問題,科任教師和家長進行及時溝通有利于解決學生的問題,有利于教師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想反饋給家長,也有利于從家長口中了解學生動態(tài)。這里的家長主要指孩子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教師把學生的問題反饋給學生家長,希望家長配合教師的工作,共同幫助孩子改掉不良習慣,端莊學習態(tài)度,完成各科任教師布置的作業(yè)。
一、科任教師和家長建立關(guān)系的現(xiàn)狀分析
(一)思想上存在認識誤區(qū)
認識誤區(qū)1:在學生眼里,科任教師不是班級的管理者。當前的教育現(xiàn)狀是,班主任是班級的管理者,學生只服從班主任一人的管理。其他科任教師的管理,學生就沒有太過重視。中小學生害怕教師,教師在他們心中的分量還是很重的。但高中生已逐漸成熟,他們開始裝作大人的樣子處理事情,思想、行為已開始獨立,科任教師已不能懲戒他們,導致他們的行為越來越差,甚至在課堂上頂撞教師,認為科任教師的任務(wù)除了教學,沒有其他了。
認識誤區(qū)2:在家長心中,科任教師不重要,他們有事只找班主任。絕大部分家長從來不找非班主任教師,哪怕自己的孩子在某一學科成績極差,也不會主動找科任教師了解情況。他們往往會把孩子的情況反映給班主任,希望班主任協(xié)調(diào)其他教師。這種間接的關(guān)系,嚴重影響溝通的效果,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在家長眼里,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是班主任分內(nèi)的事。其他科任教師是給學生傳授知識的,不是管理者。
認識誤區(qū)3:科任教師也把自己當作旁觀者。學生的事情就是教師的事情,教師管理學生是天經(jīng)地義的,每位教師都不能推卸責任,都應(yīng)積極管理學生,才能搞好教育教學工作。學校教育,是“教”和“育”相結(jié)合,相互促進的。教是傳授知識和技能,育是讓學生健康成長。所有教師都是教的主體、都是教的主導,而學生是接受教育的客體。我們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教師是主導,而不是主體。其實每個科任教師都是管理學生的主體,每個教師在管理學生上都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例如,筆者長期從事高中化學教學,過去更重視學生的成績,而對學生的德育從不過問,私下里認為那是班主任的事、那是政教處的事、那是家長的事。這種錯誤的認識,導致筆者與班主任、政教處和家長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也沒有掌握學生的狀況,最終學生的化學成績也沒有得到有效提高。長期的單打獨斗,導致筆者的溝通和管理能力不足。最近幾年,筆者特別重視學生的德育工作,在化學課上隨時融入愛國主義教育等激勵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當然插入的都是中國在化學方面領(lǐng)先世界的巨大成就,如中國古代的四大發(fā)明之一的火藥。“磨刀不誤砍柴工”,對學生進行教育,看似浪費了時間,其實激發(fā)了他們學習化學的興趣,激勵他們?yōu)樽鎳拿魈?,努力學習化學。
(二)言行上不作為
教師思想上存在認識誤區(qū),對教育學生不積極,教育學生還停留在口頭上,因此與學生和家長進行溝通也是表面文章。當家長詢問孩子學習情況時,教師往往言不由衷,只表揚不批評,最愛當老好人。最愛當老好人是科任教師常犯的毛病。筆者也常犯這樣的錯誤,還美其名曰“激勵”,其實是為自己在教育學生方面不作為找借口。例如,筆者在家長會上,有位家長詢問孩子的情況,筆者認為該生化學成績不佳,學習態(tài)度也不端正,但卻說他的孩子化學成績中等,有上進心。公開場合這么說,倒也無妨,但必須私下再和家長溝通,向家長提出具體的可操作的教育行為,達到家校共育的目的。
因為思想認識不到位,教師的教育行為往往不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是被學生逼的,不得不采取的手段。例如,筆者曾在講臺上講解有機化學和無機化學的區(qū)別,下面有個學生說悄悄話:“有手機可以學習化學,沒有手機學不學化學?!彼脑拰е潞逄么笮?,大部分學生不再聽課,而是小聲議論。筆者只好停下來,凝視著那名說俏皮話的學生,大致一分鐘后,全班靜了下來。然后繼續(xù)上課,課下也沒有處理這件事。過了幾天,這個學生又故技重演。筆者把他叫出來,讓他站在教室后面進行反省,課后教師把他的情況告知班主任,又和他的家長進行了電話溝通。可見,學生的問題必須及時處理,避免形成不良習慣,一定要給予學生警戒,以免再犯。
二、科任教師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策略
(一)改變家長和學生的認識
學??梢越柚议L會、社區(qū)委員會、家長現(xiàn)身說教會等,對家長進行轉(zhuǎn)變態(tài)度的培訓。家長是非常重視子女教育的,他們希望子女學業(yè)有成。如果你是班主任,家長大多愿意配合班主任的工作。但你若是科任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往往會遇到一些問題。要改變家長的態(tài)度,除了各種社區(qū)宣傳培訓外,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進行宣傳,最終目的是讓教師管理學生的理念、教師和家長溝通的理念在家長心中生根發(fā)芽。
教師管理學生,必要時要和家長溝通,才會改變學生對教師的看法。班主任是班級的主要管理者,科任教師是班級的重要管理者。不管在什么場合,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問題都要管,而且要主動管,才能在管中樹立教師管的意識,在管中確立教師管的權(quán)威。教師管學生,必要時要和家長溝通,教師與家長共同管理才能使學生改正缺點;教師管學生,必要時要和家長溝通,才能促使學生服從教師的管理。
(二)讓教師明確自己管理者的身份,促使科任教師為了管理學生和家長進行積極溝通
首先,學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門多宣傳、多要求,讓教師明確管理者身份,履行職責。例如,學校出面在各種會議上要求教師主動管理學生,主動把學生的問題反饋給班主任、反饋給政教處、反饋給家長,有問題大家共同解決,而不是“事不關(guān)己,高高掛起”。再如,學校出面搞宣傳,可以在社區(qū)內(nèi)貼標語、拉橫幅,宣傳科任教師和家長溝通的經(jīng)典語句,突出教師和家長溝通的主體身份。其次,讓教師的管理權(quán)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教育行政部門或者學校出面,對教師進行專門培訓,學習教師法、教育法,摘出教師法規(guī)中關(guān)于教師管理學生的條款讓教師多讀,從而按照管理法規(guī)要求自己去管理學生。再次,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督導教師學習管理學生的技巧,學習和家長有效溝通的技巧。很多管理學生的經(jīng)典案例都是教師成長的素材,很多處理人際關(guān)系的技巧都可以用來解決教師和家長之間的問題。學習是教師繼續(xù)成長的必要條件,學習有用的、大家都認可的溝通技巧,是教師和家長成功溝通的重要途徑。例如,筆者曾經(jīng)批評了一名學生,并和這名學生的家長進行溝通時,害怕家長不理解,更害怕家長找碴。筆者從一些經(jīng)典案例中,從一些心理學分析中明白,教師是為了學生能健康成長才和家長溝通的。因此,教師不用擔心家長不講理、無理取鬧。通常情況下,家長會理解教師。教師必須明白這一點,并在家長心中樹立威信,使家長明白所有教師都是管理學生的主體。最后,學校給教師布置家訪任務(wù),讓教師和家長溝通。教師必須列出家訪提綱,明確家訪內(nèi)容,通過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實踐,提升教師和家長的溝通能力。提綱樣表如下:
(三)教師和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技巧
教師和家長進行溝通的技巧很多,筆者通過舉例子的方式簡單闡述。首先,教師和家長進行談話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有的放矢,才能爭取家長的支持。教師和家長溝通,先要把學生存在的問題梳理清楚,教師對學生有何看法,想采取何種措施,積極與家長交換意見,如學生不上交作業(yè)、經(jīng)常遲到等,希望家長怎么配合自己的工作來改變學生的不良行為。教師說出來,家長知道該怎么做,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師的工作。如果家長提出問題,教師一時無法作答,態(tài)度一定要誠懇,把問題記錄下來,并告訴家長自己一定想辦法解決,并及時反饋,這樣才能贏得家長的信任。其次,教師要提前做好被家長指責的心理準備。遇到指責型家長,教師一定要鎮(zhèn)靜,遇到問題要冷靜處理,避免爭執(zhí)。或許你對學生要求嚴格,導致有些學生在家長面前說謊?;剡^來,家長又把學生的話反饋給教師。怎么冷靜處理呢?教師一定要把握談話的主題,對自己的問題要真誠地道歉,并約定某個時間,大家坐下來專門討論,不妨同時邀請一個見證人。最后,教師要研究心理學,把握家長的心理,了解家長的類型,如溺愛型的家長、放任型的家長、抱怨型的家長等。教師根據(jù)家長的類型對癥下藥,解決學生的問題。如遇到不配合教師工作的家長,教師要做的不是指責,而是探究緣故。教師和某家長通話,如果家長借故掛掉電話,這時,教師可以在適當?shù)臅r候家訪,圍繞學生的問題和家長促膝談心,目的是幫助學生進步,家長看到教師的誠意,必然會配合教師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