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霞
新媒體時代,短視頻逐漸興起,它們的時長雖短但涉及面廣。在英語教學中,很多教師根據(jù)英語課程內(nèi)容尋找生活的切入點,以學生生活情境為內(nèi)容制作教學短視頻,鼓勵學生用身邊的人說身邊的事,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習得英語語言知識,提升語言能力。
教師往往需要挖掘與教材內(nèi)容契合的、新穎有趣的生活素材,選擇能打動學生心靈的生活片段,吸引學生進入生活情境之中。這樣的生活情境短視頻才能動之以“情”,曉之以“境”,能強化學生感受,將語言的感情色彩帶給學生,落實課程育人的功能。
生活是英語教學的源頭。從譯林版《英語》三年級(上冊)的“文明禮貌”“家庭與家庭生活”“點餐禮儀”到譯林版《英語》六年級(下冊)的“習慣養(yǎng)成”“交通法規(guī)”“未來規(guī)劃”等,都緊貼學生生活。教師利用與之匹配的生活素材制作成生活情境短視頻,還原生活情境,喚醒真實的生活體驗,激活學生的已有知識,在學生的語言知識與生活體驗間建立關(guān)聯(lián),使原本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易懂,促進學生知識的理解和習得。同時,視頻化的生活情境帶給學生多感官的刺激,能增強學生的表達欲望,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
一般在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適時引入生活情境短視頻,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例如筆者曾參與設(shè)計一節(jié)繪本公開課,在導入部分引入一段生活情境短視頻,視頻中咆哮的父親、傷心的孩子、對峙的父子……尋常生活中的場景被拼接在一起,讓學生產(chǎn)生了共情心理。接著,教師問了幾個問題:Does your dad often do like that? Do you love your dad? Why? 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小組內(nèi)展開熱烈討論,真實的生活體驗帶來真實的情感表達和真正的語言交流,也讓學生對Dad for Sale這本繪本的內(nèi)容充滿了好奇。
生活情境短視頻讓學生在課堂上品味別人的日常生活,欣賞身邊同學的精彩展示,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欲望和參與意識。課后,教師還可以通過作業(yè)、競賽、展示等形式鼓勵學生制作屬于自己的生活情境短視頻,如好書導讀、植物培植、手工制作、好物推薦等,最大限度地挖掘生活中的資源,從而引導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開展有意義的語言實踐活動,通過英語語言學習成就更好的自己。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南化第四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