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
本文以紅色文化為切入點,指出在小學美術教學時關于紅色課程資源的應用存在與教育實踐不匹配及紅色資源認知不足等問題,結合具體調查分析,把紅色文化資源合理地融入在造型表現以及欣賞等過程中,能夠切實豐富小學美術課堂教學內容,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果。因此,小學美術教師要善于將經久不衰的紅色文化資源變?yōu)榧t色的美術資源,進而展現紅色美術資源影響力,達到優(yōu)化美術教學的效果,有力地培養(yǎng)學生美術思想和素養(yǎng),為其日后創(chuàng)作出更多帶有紅色意蘊的美術作品做好鋪墊。
一、紅色課程在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問題
(一)紅色資源和教育實踐不相匹配
目前,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紅色資源通常被應用在德育教育領域,而在應用紅色資源執(zhí)教德育課程知識時,更重視帶領學生參觀實地。比如,觀看紀念遺址或者紅色博物館,即使一些地區(qū)的紅色資源相對豐富,但教師的教學過程也僅僅停留在“走馬觀花”的欣賞活動中,導致紅色資源的教育作用并未得以有效發(fā)揮。
(二)針對紅色資源內涵認知不足
因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更重視實地教育,導致學生對紅色精神的思想內核并未產生深刻理解。對于紅色資源一知半解,難以真正了解紅色文化教育目的,這便會影響小學學校教育效果,無法令學生意識到紅色教育的重要性,致使紅色資源在小學各學科教學過程中,存在較大的局限,難以將紅色資源融入在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無法發(fā)揮其輔助小學美術教學的作用。
(三)關于紅色資源的利用形式較為單調
目前,小學學校指導學生接受紅色文化的方式過于單一化、形式化,忽略了小學生這一特殊群體不適合學習刻板的紅色文化知識,而是要通過有趣的形式講解文化資源內容,這樣才能符合學生學習特點。但是,目前教師并未恰到好處地應用教學手段促進學生鞏固紅色文化知識,導致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并未合理應用紅色文化資源。
二、紅色課程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時的應用可行性
(一)紅色美術概念
紅色美術屬于紅色文化概念的重要分支內容,我國歷史文化內容豐富,歷經上千年的洗禮,遺留了寶貴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及歷史遺跡,在國際上展出了各種各樣的紅色美術資源素材,這便為發(fā)展紅色美術文化奠定了堅實基礎,提供了鮮活的紅色元素。
(二)紅色美術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的價值
針對現如今的小學學校關于紅色文化教育成果不理想的現象,需要繼續(xù)探究紅色美術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以便能切實增強學生關于傳統(tǒng)紅色文化的理解及應用,令教師在實踐過程中逐步喚起學生關于紅色文化的認知,強化其認同感,從而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三觀”,這對學生學習美術以及其日后學習其他學科均具有重大的影響價值。
三、紅色課程資源在小學美術教學時的應用策略分析
(一)結合建筑遺址雕塑教學美術
以湘潭地區(qū)的紅色文化為例,紅色文化建筑遺址屬于當地人們所熟知的紅色文化資源,比如毛澤東故居以及彭德懷故居。毛澤東故居屬于毛澤東誕生以及早年成長的地方,土木結構,而且是坐南朝北的位置,看起來像是凹字形的農舍。在1983年的時候,鄧小平先生為毛澤東的故居題字。彭德懷的故居坐西北面朝東南,是土磚的木梁結構,有著穿斗式的架構,彭德懷先生童年時代以及少年時代,都是在此處度過。寧鄉(xiāng)劉少奇故居、烏石彭德懷故居以及韶山毛澤東故居,可謂是愛國主義教育金三角地區(qū),有一定的美學價值、教育價值以及文化價值。另外,當地還有羅亦農故居等,同樣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價值。除了紅色遺址,雕塑作品也是非常珍貴的美術課堂上的紅色文化資源。彭德懷銅像以及毛澤東銅像等,同樣是典型的紅色文化資源。主席銅像造型,是結合開國大典時期的主席形象進行設計的,主席雙手握書卷,身軀偉岸,身上穿著中山裝,看起來非常雄偉。彭德懷的銅像是結合其戎馬一生的形象而設計的,身上穿著戎裝,看起來英勇且豪放,給人一種莊嚴且肅穆的氛圍。真正展現了雕塑作品的美學價值,如果能將其融入在小學美術課堂上,即可充實小學美術課堂內容,打開學生的美術學習視野,令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接受更多的美術知識,積累更多的美術創(chuàng)作經驗。
(二)紅色課程文化融入小學美術造型及表現
目前,紅色文化在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應用具有成熟的體系,可以促進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工作順利發(fā)展。然而,將其引入小學美術課堂,仍需注重傳承及創(chuàng)新紅色文化,發(fā)揮紅色課程資源優(yōu)勢。結合新時期的小學美術課程標準,令學生不斷地從紅色課程中獲得美術素材,鞏固美術學習基礎,增強學生愛國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并促使其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和祖國。在小學生學習美術時,需要認知造型以及表現等相關技巧,掌握美術課程基本知識與造型的基礎技能?;A階段,要求學生能夠學習簡單的形狀、色彩、肌理等,了解基本的造型元素。通過媒介等方式,描繪人物、風景以及靜物,令學生呈現出與紅色主題相關的事物,淋漓盡致地在繪畫作品中表示革命歷史事件或人物。在學習基礎美術知識過后,教師即可令學生充分應用美術課程知識和造型技能,應用不同的方法創(chuàng)造不同的紅色主題作品,從而盡情展現紅色歷史人物以及與革命故事,保障學生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愛國主義情懷以及審美能力。比如,美術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以自己的家鄉(xiāng)紅色文化資源為切入點,韶山地區(qū)的學生在學習紅色課程時,勢必會想到毛澤東。韶山是毛澤東少年時期學習以及從事革命活動的故居,同時也是我國目前的紅色旅游勝地以及革命紀念地。教師便可引導學生親手繪制韶山地區(qū)紅色旅游路線圖,并且在制作相關地圖作品時,詳細講解每一景點,以保障學生在創(chuàng)作美術地圖時,能夠進一步了解家鄉(xiāng)的紅色景點和紅色革命事件。
(三)紅色課程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欣賞與評述
在進行小學美術教學時,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基礎的理論知識和繪畫技巧,還應帶領學生欣賞美術作品,并且促使學生評述美術作品。學生個人關于美術作品的表達能力、理解能力、知識能力以及審美能力,屬于欣賞評述課程的關鍵目標,通過學習美術欣賞基本方法,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美術作品,增強學生關于美術現象的認知。比如,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革命歷史題材繪畫作品,促進學生了解以及欣賞高藝術水平的革命繪畫美術,從特定人物、場景等入手,針對頗有新意的畫作進行賞析。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紅色建筑結構造型圖片,通過帶領學生分析建筑結構的室內陳設特點,撰寫相關的調查報告,或者可以結合當地的紅色資源進行考察,參照網上的調查模式,令學生親身體驗,感受革命年代生活場景,最終以報告的形式加以呈現,通過審美方式,由淺入深以及由表及里地接受紅色課程資源,進而完成歷史文化傳承目的。
(四)紅色課程文化融入小學美術設計與應用
在設計小學美術作品以及創(chuàng)造小學美術作品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特定的工藝基本知識和程序,學生設計創(chuàng)意基本方法,合理應用每一種素材,結合編、折、剪等手工方式,完成體驗設計,進一步制作美術作品。通過設定三維目標,強化學生美術學習情感,并完善學生美術學習過程及方法,調動學生美術學習興趣和能力。通過帶領學生體驗設計以及制作美術作品,即可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美術手工課堂上與學生共同制作班徽,要求學生將地方紅色文化精神融入到班徽標志中,結合紅色資源及相關精神,提煉精髓內容,凝結于視覺元素中,與班徽形象加以融合。又如,在清明節(jié)來臨之際,教師即可以組織學生為烈士制作花籃或者選擇插畫藝術作品,通過繪畫插畫藝術作品,精美搭配圖案以及顏色,進一步制作創(chuàng)意的紀念碑以及紀念品,這樣即可保障學生在美術課堂上自主地尋找有關的元素,全面展現自身創(chuàng)造力以及想象力,創(chuàng)作出更多精美的美術作品。
(五)紅色課程文化融入小學美術綜合與探索
小學美術創(chuàng)作活動工序極其復雜,要求教師帶領學生進一步探索以及參與學習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事物的能力,鍛煉學生實際操作技能。在學生綜合探索過程中,可以進一步打破美術學科界限,全面研究美術學科三維目標,可以適當與其他學科相互交融,并且聯系社會生活,結合一系列實踐課程,培養(yǎng)學生美術知識和美術技能。比如,在美術課堂上,教師即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上網搜尋相關的紅色資源,提煉紅色圖形和文字符號,巧妙地搭配主題色彩,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設計出更多帶有紅色意蘊的美術主題作品。在進行美術課程教學時,指導學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從而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學生所創(chuàng)作的美術作品增光添彩。
(六)紅色課程文化融入小學美方法與拓展
在小學美術學習過程中,要求相關學生掌握特定的目標以及方法,積極響應新課標的號召,需要教師開展豐富的資源挖掘活動。通過圖書資源或者影像資源,創(chuàng)建符合學生學習的目標。在影像以及圖書資源影響下,教師有效地備課,發(fā)揮紅色課程藝術資源及文化資源輔助美術教學的作用。目前,各地區(qū)地方電視臺普遍設置與紅色題材有關的電視節(jié)目,比如《紅色故事會》等,這便可以成為小學美術課堂上的影像資源。教師即可結合相關資源,為學生講解美術知識,并且升華學生的個人情感,促使其在了解紅色課程文化時產生別樣的情感。此外,隨著小學美術新課標的改革,教師要注重拓展課外美術資源。對于小學美術教學而言,課堂是有效的組織形式。然而,教師組織學生學習美術專業(yè)知識,僅通過課上教學,尤其是教室內部教學,很難取得應有的效果。因此,教師便可帶領學生走出室內,參觀革命烈士紀念館或者博物館,以及相關公園,以便令學生在考查過程中能夠由二維空間拓展至三維空間,從而增強學生美術學習效率,迸發(fā)新的創(chuàng)作靈感。
綜上所述,將紅色課程資源文化融入小學美術教育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美術課程知識內容帶來更多新的元素,全面結合美術教育和紅色文化資源,即可進一步提升美術課整教學品質,并且還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和藝術修養(yǎng),進一步傳承優(yōu)秀革命歷史文化。需要注意的是,紅色美術課程資源的開發(fā),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因此,就要求教師將紅色文化資源融入小學美術教學的各個板塊之中,通過有效整合方式、優(yōu)化方式,打造完善的紅色文化課程體系,為學生學習美術帶來優(yōu)良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