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艷清
教師應基于課程標準和教材編寫意圖,緊扣教材核心目標,開展課內導讀活動,選擇經典讀物,推薦課外閱讀書目,拓展延伸“1+X”課外閱讀活動,讓課內外閱讀相得益彰。筆者以統(tǒng)編版教材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為例,淺談如何開展“1+X”課外閱讀。
一、緊扣目標,做好“1”的導讀
教科書安排的第一個學習策略是“預測”策略,該單元以“預測”為主線,編排了三篇課文。根據(jù)該單元的人文主題與語文要素,教師在講授新課時,首先要做好“1”的導讀。學習《總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師首先列出表一,讓學生大概了解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并帶著這種初步認識去學習課文第3~5段,在學習中根據(jù)表格提示查找相關內容完成表二。接著教師把表二第一橫排的信息串聯(lián)成小故事,聲情并茂地把片段一的故事講給學生聽,以此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接著,教師讓學生根據(jù)表二信息分別講另外兩個故事,讓學生熟悉作者編故事的思路和方法。待學生對文中故事有一定了解后再讓他們回到教材,一邊學習一邊猜測故事情節(jié),嘗試建立預測意識。隨后,教師投影表三,讓學生根據(jù)表格提示嘗試預測,思考還有哪些小動物可能會來祈求老屋不要倒下。等學生預測并說出自己的預測后,教師總結:預測可以通過題目、故事內容或借助插圖來預測故事情節(jié)。預測的內容有時候跟故事的實際相似,有時候卻可能不一樣,但只要預測有一定依據(jù)就可以。
二、拓展延伸,實現(xiàn)“1+X”融合
學生在課外閱讀過程中,教師適當?shù)亟槿胫笇貏e關鍵。這樣不僅能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而且老師也能檢查學生是否掌握了課堂所學的閱讀方法。
《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編者隱去故事結尾,有意訓練學生推測故事發(fā)展經過。《爺爺一定有辦法》這一讀物刻畫了一個富有智慧的老爺爺,他總能想出辦法把一塊布做出讓孫子滿意的東西,與《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情節(jié)相似,預測趨向事物的用途。教師在教授完《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篇課文后推薦學生閱讀《爺爺一定有辦法》,訓練學生能否根據(jù)題目來預測故事情節(jié),檢驗學生能否把課堂中習得的預測方法拓展延伸運用到課外閱讀,在課外閱讀中檢驗學生能否運用和遷移預測方法,實現(xiàn)“1+X”相融合。
三、提升素養(yǎng),推薦“X”書目
教師給學生推薦“X”書目,首先要注重結合教材單元主題和語文要素,有目的性地推薦閱讀書目;其次還要注重閱讀的多元化,讓學生在更廣闊的書海中博覽群書,進一步強化閱讀方法。
課內外閱讀的學習與積累有助于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不管缺少了哪一部分,閱讀都是不完整的。因此,教師不僅要在教會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更要給學生進行方向指引,向學生推薦更多的課外閱讀書目,讓學生把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及時運用到平時的課外閱讀中,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實現(xiàn)“1+X”相融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
責任編輯 李少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