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往傳統(tǒng)教學中,作業(yè)都是教師統(tǒng)一布置的,并不適用于所有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面對這種情況,分層作業(yè)理念應運而生,其與國家基礎教育改革要求一致。分層作業(yè)就是教師根據學生發(fā)展及知識掌握狀況存在的差異布置不同層次的作業(yè),通常情況下根據作業(yè)難易程度分為三個層次,旨在滿足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關鍵詞】初中;物理教學;分層作業(yè);教學實踐
作者簡介:耿海琴(1994—),女,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qū)仲院初級中學。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初中教育發(fā)揮了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它不僅是對學生小學知識的鞏固和提高,更為學生高中階段的學習奠定了良好基礎。物理是一門學習難度較大的課程,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來進行物理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分層作業(yè)是教師根據學生學情進行設計,確保全體學生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并且這種方法彰顯了以學生為核心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地為學生布置不同作業(yè),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一、初中物理作業(yè)現狀
初中階段的物理內容以基礎知識、公式及定理為主,需要學生了解和掌握實際生活中經常見的一些物理現象。作業(yè)布置是有效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狀況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更是準確判斷學生是否達到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的主要方式,但傳統(tǒng)的初中物理作業(yè)存在單一性及公式化特征。伴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以及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的運用,這種大班式集中化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不能真正做到對學生的全面兼顧,并且死記硬背、題海戰(zhàn)以及單一重復的作業(yè)不能滿足學生由于理解能力、掌握能力以及應變能力不同而對作業(yè)產生的不同需求[1]。對統(tǒng)一的作業(yè),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認為完成這樣的作業(yè)完全是在浪費時間;對學習成績處于中等水平的學生而言,只是重復學習,對自己學習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大意義;而對學習能力相對不足的學生而言則認為難度大,會影響其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分層作業(yè)的價值
(一)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和動力
教師對初中物理作業(yè)進行分層,既與學生的發(fā)展特點相吻合,又充分貫徹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教師站在學生的角度來看,他們不僅有著自身獨特的個性,而且在智力、能力上也各有差異,所以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接受程度也是不同的。部分學生由于本身理解能力較強,他們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比較深刻,從而對知識的掌握也更加牢固。但是還有一部分學生,他們在理解物理知識時存在一定困難,無法充分認識到其中的意義所在。傳統(tǒng)的作業(yè)方式無法有效改善這一情況,因此,教師需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知識掌握的狀況及理解水平布置不同難度的物理作業(yè),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生可以針對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不同的作業(yè),這樣,學生可以順利地解決物理問題,從而增強學習信心,產生學習物理的動力,主動參與到物理學習當中。
(二)有助于學生多元化思維方式的形成
在分層作業(yè)設計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初中生的身心發(fā)展及物理知識特點,對作業(yè)內容及方式進行全面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鞏固記憶。另外,多樣化的作業(yè)形式對學生思維能力產生了一定的鍛煉作用,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促使學生靈活運用不同思維方式有效解決物理問題,有助于推動學生多元化思維方式的形成。
(三)提高學生的物理知識運用能力
以往的物理作業(yè)以抄寫概念性知識以及習題訓練為主,這些作業(yè)方式缺乏趣味性,不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缺乏實踐性,無形當中增加了學生理解及掌握物理知識的難度,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消磨殆盡。教師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運用分層作業(yè),能進一步拓寬學生學習的路徑。另外,分層作業(yè)不僅增加了物理作業(yè)形式的多樣性,而且增加了物理作業(yè)的實踐性,確保作業(yè)能夠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吸引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讓更多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yè),而完成作業(yè)的過程也是學生物理實踐能力及知識運用能力的提高過程。
三、初中物理教學中分層作業(yè)實踐的有效路徑
(一)分層體系應該因人而異
要想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真正實現作業(yè)分層,教師應該對班級全體學生予以科學劃分。為此,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以學習能力、個體差異以及知識掌握程度為基礎,對學生的學習層次進行有效劃分,并結合學生的學習狀況開展分層作業(yè),綜合各方面因素,同時遵循以人為本和因材施教的原則設計出不同難易程度的物理作業(yè)[2]。通常情況下,教師可將學生劃分為甲乙丙三個等級,其中甲級學生物理成績非常優(yōu)秀,并且基礎知識扎實,有著較強的理解能力,在平時學習過程中表現良好,成績穩(wěn)定,一般為成績名列前茅的學生;乙級學生物理成績處于中等水平,基礎知識比較扎實,在學習過程中表現良好,但理解能力有待提高,物理成績不穩(wěn)定;而丙級學生物理成績一般,甚至處下游水平,對知識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基礎知識不扎實,在學習過程中表現有待提高,且成績非常不穩(wěn)定。
例如,在教學“摩擦力”這部分內容的時候,為了使每位學生都獲得基礎能力的提高,并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讓甲級學生結合二力平衡的條件,通過彈簧測力計對教師給出的水平運動物體所受的滑動摩擦力進行計算,了解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讓乙級學生了解摩擦力的相關概念,并通過實驗掌握改變滑動摩擦力大小的有效方法,且在教師引導下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丙級學生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其通過生活體驗認識摩擦力,了解在生產和生活中如何充分利用和防止摩擦,學習增加和減小摩擦的方法,借助這種方式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循序漸進地提高其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由淺入深,尤其當丙級學生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教師可引導其逐步嘗試完成乙級學生的任務,加大學習難度,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潛在能力,同時增強學生物理學習的自信心,為更高目標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根據教學目標進行作業(yè)分層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逐漸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將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落到實處,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將一些課外教育資源進行整合,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并以此為依據布置作業(yè)。
例如,在“升華和凝華”的作業(yè)設計當中,對一些學習成績優(yōu)秀、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的學生,教師可以以課外拓展為主,為他們布置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并鼓勵他們在實踐的過程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比如,探究為什么冬天窗戶的玻璃上會出現窗花;為什么會有霧凇出現;為什么即使在零攝氏度以下,衣服也可以晾干。在探究的過程中,師生之間要加強溝通,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且可以提高他們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除此之外,對學習能力有待提高的學生,教師對作業(yè)內容的設計應以鞏固基礎知識為主,盡可能多幫助他們掌握理論知識,保證學習質量的穩(wěn)步提高。比如,充分發(fā)揮物理作業(yè)的功能,對升華和凝華現象形成的條件進行反復練習。相信在分層作業(yè)以及教師的幫助下,學生一定可以掌握新事物的學習方法,從而能夠獨立展開深入思考,為物理思維的養(yǎng)成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對課前預習作業(yè)進行分層
在明確教學目標以后,教師需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預習目標,教會他們應該怎樣正確的預習,從而提升預習的效果。具體的操作流程為:就丙級學生來說,對他們的預習要求主要以復習舊知識為主,對新知識可以看懂即可,預習結束以后,可以做一些簡單的練習題,這樣在正式上課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帶著疑問聽課。而對乙級學生的要求是能夠在初步理解預習內容的基礎上,根據相關的公式進行推論,并以此為依據嘗試完成練習題。對甲級學生的要求則是能夠對所預習的內容產生深刻理解,主動推導相關的定理、公式,并可以獨立完成所有的課后練習題。
(四)根據作業(yè)特點開展分層作業(yè)
根據作業(yè)類型和內容,教師可將作業(yè)劃分為課堂作業(yè)及課外作業(yè),對那些物理成績偏差以及理解能力不高的學生可適當增加課堂作業(yè)量,以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惑和問題時可及時得到教師的引導,而課外作業(yè)則以實踐性較強的作業(yè)為主,讓學生通過自己親手操作完成作業(yè),這在激發(fā)學生物理實踐意識的同時,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及知識運用水平[3]。例如,在教學“電功率”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掌握電功率概念及基本公式是對丙級學生的最低要求,因而教師可以讓丙級學生對以下問題進行思考:一般我們生活中所需要的燈泡都標注了220V、60W的標識,這是燈泡的什么規(guī)格?人們在生活中常用的額定電壓通常指什么?而乙級學生需要掌握電功率如何計算,因而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作業(yè):燈泡兩端電壓均為220V,如果一個220V的燈泡十分鐘內耗電量為2.4×104J,那么這個燈泡的電流是多少,其燈絲電阻、電功率分別是多少?教師可以適當增加甲級學生的作業(yè)難度,根據已知條件設計出更深的問題,讓學生不斷探索甚至實驗完成。
另外,物理學科注重實驗教學,并且很多物理現象都源自實際生活,部分物理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教師可以通過實驗促使學生深入了解物理中的理論性知識,真正做到透過現象看到事物本質。無論處于哪一等級的學生都有各自的學習優(yōu)勢和興趣點,教師應該設計出更多帶有趣味性的作業(yè)類型,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狀況進行選擇。例如,在教學“氣化與液化”這部分內容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出三種作業(yè)形式。第一,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搜索有關沸騰和蒸發(fā)的實驗。第二,觀察水沸騰時氣泡大小,并描繪出水在沸騰時溫度和時間關系的曲線圖。第三,以“倘若世界不再出現氣化和液化現象將會變成怎樣”為主題寫一篇短文。然后,讓學生從上述問題中任選一個進行作答。
(五)對作業(yè)進行難度分層
分層作業(yè)除對教學目標進行分層,對作業(yè)內容分層也是必不可少的。課堂教學可以圍繞物理作業(yè)的變化來進行。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分層教學內容的變化,然后引導學生思考并找出問題,最后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其原因所在。這樣不僅有助于分層教學目標的實現,而且能夠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時,學生想要解決問題,就需要不斷地探索,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的深度學習[4]。
以“光的折射”相關內容為例,教師可以先為學生布置一些簡單的作業(yè),比如,觀察生活中有關折射的現象,如海市蜃樓、筷子放在水里變彎了等;或者讓學生觀看有關光的折射的實驗過程,有效喚醒學生的課堂記憶。然后,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具有挑戰(zhàn)性的作業(yè),以促進學生的深度學習,例如,探尋光為什么會有折射現象的產生,尋找生活中其他有關光的折射的現象,并嘗試將其路線畫出來,最后在課堂上向大家進行展示。這樣不僅鞏固了學生以往所學的知識,而且能夠為復習提供助力。
(六)作業(yè)評價多樣化
作業(yè)評價所發(fā)揮的導向及激勵作用不容小覷,并且它對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可以確保教學目標有效實現。學生按時完成作業(yè)之后,教師應該及時進行評價,并將最終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讓學生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及時查漏補缺,對知識進行鞏固,進一步完善其物理知識網。盡管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但是教師應該在作業(yè)中尋找學生不同的閃光點,例如,學生解題方法新穎、字跡工整等,對不同層次學生予以相應鼓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還可以采取多樣化評價方式,如生生互評、學生自評、家長點評等,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同時也有利于家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加大監(jiān)督力度。
結語
總而言之,分層作業(yè)這種新型教學手段具備科學性及人性化特點,教師將該方法運用于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當中,在緩解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可以進一步改善學生的作業(yè)現狀,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學習需求,大大提高教學及學習成效,并且能夠夯實學生的物理基礎,提高其學習能力。為此,教師應該提高對分層作業(yè)的重視程度,從多角度出發(fā)不斷提高分層作業(yè)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吳慶俊.分層作業(yè)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啟迪與智慧(中),2020(01):68.
[2]翁建鋒.初中物理教學中分層作業(yè)的實踐探析[J].教書育人,2019(10):66.
[3]廖麗冰.淺談如何做好初中物理的分層作業(yè)設計[J].當代教研論叢,2018(10):82-86.
[4]蘇慶林.物理作業(yè)分層設計初探[J].知識文庫,2015(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