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玲
摘 要:閱讀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課程長期以來的重難點所在。閱讀在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局限,這種作用往往難以得到充分發(fā)揮。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深層次理解語言文字背后的含義,感受作品內容的同時,切實理解文本思想,培養(yǎng)他們的整體文學素養(yǎng)。文章從教學實際入手,提供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深度學習;閱讀教學;策略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新課改對高中語文的核心教學目標要求也越來越高,認為當前中學語文課堂上只重視文本的深度閱讀,是一種盲目的主導,讓學生陷入被動的閱讀狀態(tài),缺乏對話的空間,也沒有太多關注“熱鬧”,導致閱讀的“淺表化”[1]。鑒于此,中學語文教師應重視閱讀教學中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即在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情感素質。
一、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深度閱讀是一種極具挑戰(zhàn)性的學習方式,它要求學生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去深入理解教材中的內容,并與作者進行有效交流,以便更好地掌握知識。通過深入閱讀、指導、對話以及擴展閱讀范圍,學生可以從更廣泛的視角洞察作品的內涵和藝術特色,使學生能夠從文字表面內容深入探究作品的內在,獲得更深刻的情感體驗,并獲得更豐富的文化素養(yǎng)和修養(yǎng)。
二、指向深度學習的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
(一)文本解讀只停留考點評析
教師往往將大多數(shù)的時間和精力都用于對課文閱讀考點評析上,沒有突破“就題論題”式表面化形式,同時占用了對學生進行個體化分析的時間,為此“因材施教”的教學方針將難以有效實施??梢姡@是一種“高耗能”的學習模式,不利于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提高。
(二)學情分析不夠全面
一些教師在備課時缺乏對學情的全面剖析,沒有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和興趣進行正確的估計,造成了課堂上學生對課文內容無法正確地理解。一些教師對學生的認知僅限于表面,在學情分析中,無法全面把握學生的閱讀情況,閱讀教學主要存在著學生閱讀量少、閱讀較慢和閱讀層次淺顯等問題。課時的安排也是整本書閱讀教學面對的困難。盡管教師愿意讓學生閱讀整本書,但由于時間緊、課時不夠,教師無法進行及時、有效的指導,學生很難有效閱讀整本書。
(三)缺乏有深度的教學過程
教學是一個促進師生之間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自身的教學行為所帶來的影響。教師是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同時也是名著閱讀活動的引導者,現(xiàn)階段許多教師對自身的角色定位不夠清晰,對學生名著閱讀活動的指導尺度把握不準確,極大地影響到了學生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部分教師對學生閱讀行為的指導過于細致,不僅提出了名著閱讀的基礎性要求,同時也對學生的閱讀行為作出了具體規(guī)范,這就導致學生在閱讀活動中缺乏自主性,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發(fā)展。還有部分教師則對學生的閱讀行為缺乏指導,沒有真正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這就導致學生在名著閱讀中存在目標缺失的情況,使閱讀活動流于形式。部分教師并沒有重視學生在各個階段學習過程中的深入,既沒有激發(fā)起他們的學習激情,也沒有引導他們進行充分探索。就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而言,由于課堂設計較為形式主義,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效果不好,不能充分顧及對學生知識水平的適應性,評論的形式也較為單調,缺乏真正讓孩子之間互相評價的平臺,課堂教學實效性不夠,所以教師反饋總是流于形式,并不能根據孩子的具體學習狀況而做出深入的反思,語文課堂教學水平很難提高。
(四)閱讀和教學脫離
雖然課外閱讀是一種課外活動,但也應當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以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教師在教學中無法將全部內容完整地呈現(xiàn)給學生,這時學生就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書籍進行學習。這種課外閱讀不僅讓學生對課堂內的知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能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而當前一些教師為學生提供的課外書籍與教學完全脫離,根本起不到擴展和升華教學內容的效果。教師更傾向于推薦名著節(jié)選內容而非整本名著書籍,這種做法導致學生課外閱讀的偏頗性,閱讀量也不足,使得他們難以真正理解名著的實質內涵[2]。
三、指向深度學習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對策
(一)深度解讀課文
語文教師要深入挖掘課文的內涵,就要有敏銳判斷力,要學生在閱讀教學中正本清源,脫離學習與應試目的,重審閱讀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在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遵循多元解讀理論構建個性化閱讀課堂,為學生尋找同一語篇的多樣化閱讀見解、觀點,延展學生閱讀視域;教師同時需注意尊重并重視學生自主感發(fā)而成的閱讀情感、體悟,培養(yǎng)學生個性化閱讀自信心。此外,教師需注意文本材料與個性化閱讀模式的適配性。從寫作目的、性質角度出發(fā),應用類文本和論說類文本不適用于個性化閱讀,而文學類文本普遍具備廣闊的解讀空間。教師可以將教學設計著眼于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文學作品上,以多元解讀方法拓寬學生閱讀的廣度。
(二)創(chuàng)建情境閱讀
“情境創(chuàng)設、巧妙融入”在閱讀文化教學課堂中構建學習情境,調動班級閱讀學習氛圍是當前語文教師所常用的高質量閱讀教學手段,可以從閱讀素材內容中篩選好的內容作為情境創(chuàng)設的根本,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如幻似真、生動有趣”的閱讀情境體驗,助力學生趣味閱讀、有效學習。在此期間,學科教師要給予學生科學指導與閱讀幫助,將閱讀素材中的知識內容轉變?yōu)閯討B(tài)情境畫面,通過多媒體、電子白板等現(xiàn)代教學科技,為學生模擬“真實”的閱讀景象。一方面,帶動學生閱讀成長,在情境中取得進步和提升;另一方面,使得學生自由翱翔在閱讀知識海洋中,借助閱讀情境強化閱讀學習體驗。例如,在《沁園春·長沙》文章素材閱讀教學過程中,學科教師就需要積極落實教育基礎原則,通過閱讀文章的閱覽、故事的了解、情感的體驗,創(chuàng)造生動、直面的閱讀情境。在多媒體設備的幫助下,講述毛澤東創(chuàng)作這首詩詞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科技教學設備,播放與之有關的視頻內容,從而在“聽、說、讀、看”的學習環(huán)節(jié)作用下給予學生最直觀的視覺學習感受,從閱讀學習過程中掌握文章精髓。最終在降低閱讀知識理解難度的同時,實現(xiàn)閱讀課堂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3]。
(三)把握教學環(huán)節(jié)
1.加強課堂的導入
在課堂導入時,教師應該考慮怎樣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要緊扣課本內容,仔細研究教學內容,找出有深度的教學點,并根據這些教學點加以設計[4]。通過創(chuàng)設提問情境,教師能夠協(xié)助學員獲得實際的經驗,促進他們的發(fā)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依據課程和學習者的情況,設計一些恰當?shù)奶釂枺兄趯W生明確學習目標,并促進他們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應該依據課程具體內容和學習者的情況,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有趣的提問情境,這樣有助于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有助于學生較好地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題。學習《沁園春·長沙》最大的價值是學習青年人該有的精神風貌和責任擔當?!澳銈冋J為青年的風貌應該是什么樣的呢?”提問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理解課文內容,讓他們能夠更好地進入課堂。教師應當將學生放在首位,并且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個性差異、獨立思考的能力,幫助他們進行更有意義的探究,提升學習效果。
2.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他們參與課堂討論的熱情,鼓勵他們大膽發(fā)言,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究其原因是學生在閱讀課堂上的參與是至關重要的。教師在進行高中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時,應該引導學生發(fā)展個性,不能僅僅局限于文本內容。教師應該尊重學生的想法和選擇,充分考慮他們的個別水平和能力,并依據他們對所學知識點的理解深度,以學習者的認知體會為基礎,充分利用課本培養(yǎng)學生探索的興趣。通過積極的引導,讓他們將讀書作為一種自我實現(xiàn)的方式。
3.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深度閱讀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當前學生的學習需求,師生都過于拘泥于標準答案,導致語文課堂缺乏活力和魅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常感到被動,注意力不集中,學習效率較低。這使得一些學生不喜歡閱讀,甚至不會閱讀,導致他們的學習興趣無法得到提升,降低了高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教學效率和質量。
閱讀是一個必須持之以恒、持續(xù)累積的教育過程,教師應該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多閱讀。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應該運用現(xiàn)代信息管理手段,如多媒體投影設備等,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閱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對閱讀課堂的興趣和熱情,增強他們的課堂參與度,避免追求短期利益。同時,為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應當增加閱讀教學活動的多樣性,以讀促講、以讀生情,科學合理地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使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更具有趣味性和靈巧性,讓學生在自主學習或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閱讀能力以及人文素養(yǎng),達到自由閱讀的效果,根據實際情況有選擇地采用各種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來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
(四)營造課外閱讀氛圍
為了更好地開展學生的課外閱讀,教師應為學生營建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更加注重提升學生的理解水平和分析水平,但是這種方式往往忽略了對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活動的指導。在當前教育背景下,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越來越豐富,教師要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高中語文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開展一些適合學生的課外閱讀活動。
首先,教師可以在周末組織學生參加一些讀書會、朗誦會之類的活動,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下進行課外閱讀。在課堂之外組織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能夠幫助學生調動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各種方法為學生提供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比如利用學校圖書館等豐富的學校圖書資源開展閱讀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和能力,提供多種不同難度、形式和內容的課外閱讀活動,以滿足他們的需求。
2.豐富實踐活動
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實踐活動是不可忽略的部分,它能為語文學習創(chuàng)作和其他技能的提升打下良好的根基。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積淀語文知識,在中學文化深度閱讀課堂上,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閱讀需求,開展多種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結構和內涵,要力爭把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內容后,采用多種方式將其表達出來,引導他們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中,更好地理解文本的精髓。在講解教材時,可以提供富有特色的教學案例;利用相關的資源組織閱讀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體驗,為他們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發(fā)揮他們的學習主體性;組織他們開展自由交流和探討。概言之,教師要通過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探究性讀書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能力。
(五)進行高層次思維訓練,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教學方式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思維方式,只關注文章內容。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只注重文章內容上的理解,而對于文章內容背后所蘊含的情感、思想及精神卻缺乏深入的思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會受到影響,并且可能會導致他們語文閱讀理解能力的下降。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不僅要關注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以及分析,更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留出一些時間收集學生的課堂反饋,以及時掌握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困難,并及時予以幫助與指導。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探討當代“同學少年”們應當樹立什么樣的大志,有什么樣的大局觀,思考應當具有怎樣去完成大志的大局意識。這樣,學生就可以獲得更有效的幫助,增強其學習的主動性。再者,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些測試,鞏固學習效果,以此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教學情況,及時改變自己的目標和預設方向,讓學生在教師間的溝通與互動中形成有效課堂。
結束語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深度學習已經成為當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形式,也是推動學生在語文閱讀中學習知識、提升自我的重要方式。但是當前的閱讀教學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比如教師課堂教學的問題多、學生課堂參與度低、缺乏對閱讀教學內容的設計等。在高中語文閱讀課堂上,教師應當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將文本內容、課堂互動作為個性化教學的主陣地,以啟迪學生個性閱讀方法、思維、情感、表達為教育主線,以解讀輔之,設問誘之,互動勵之,激發(fā)學生對語篇閱讀的興趣,鼓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教師應當繼續(xù)探討新的教學模式,并盡力提升自身的水平,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有利的環(huán)境。教師需要對當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有效創(chuàng)新以及優(yōu)化。通過采取有效的指導方法和方式,幫助學生構建起良好的學習體系,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與能力。
參考文獻
[1]李艷.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提升策略分析[J].語文建設,2016(35):23-24.
[2]馮謙.淺談提高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53):200.
[3]梁新然.高中語文文本深度閱讀的理論思考與價值研究[J].林區(qū)教學,2018(8):45-46.
[4]成莉.深度閱讀:作文升格的有效途徑探賾[J].成才之路,2018(2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