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飛
摘 要:雙減政策下對于在智力方面存在障礙的這部分學生,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特點因材施教,通過多元化、靈活的教學方式以及手段來實施教學。將語文學習生活化,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語文知識應用能力以及交際能力。
關鍵詞:雙減;培智學校;語文;生活化
雙減政策下培智學校教學中,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是一種十分新穎的教學模式,能夠將生活中的語文知識以生動的方式進行體現(xiàn)。將小學語文與生活化內(nèi)容相結合,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造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能夠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多與實際生活相關聯(lián)的語文知識。為了能讓更多的智力缺陷兒童接觸到語文知識,實現(xiàn)自身語文能力的提升,教師應該大力推廣語文教學生活化,這樣一來,語文知識與生活內(nèi)容能夠實現(xiàn)進一步融合,教學效果也會獲得顯著提升,小學培智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也會更加順利。
一、了解“雙減政策”背景下培智學校語文生活化課堂教學意義
雙減政策即全面壓減作業(yè)重量和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該政策主要總結于過往主流教學,避免課外惡意補習班等加重學生負擔。因此雙減背景下學生壓力大幅度減小。近年來我國愈發(fā)重試和倡導素質教育,號召提升學生素質,而小學語文作為學生人生登堂階梯,需要充分重視雙減政策,拓展或改革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引入素質教育并結合生活實際,將小學語文生活化,有利于學生專精能力提升,使學生特點突出,促進學生成才,也能幫助學生提高時間利用率,不至于過分浪費時間。
二、“雙減”下培智學校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一)融入生活技能,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學習可以幫助人們增長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為自己日后的發(fā)展奠定了相應的基礎。而對這些在特殊教育學校中進行學習的學生而言,學習不僅可以幫學生增長一些對外界的知識,還能完善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狀況。尤其是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生活化教學,既可以增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還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調節(jié)好自己的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
所以,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融入一些生活化的技能,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一些生活中能用到的技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在進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時候,教師也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整理自己的書桌和衣物。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能力也能隨之提高,也不會再因為生活中遇到問題就求助教師和父母,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認為自己與其他學生無異。
(二)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場景
所有的學科和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可以說生活和學習是息息相關的。若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只會讓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生活實際創(chuàng)建生活教學場景,并對其產(chǎn)生重視,拉近學生和語文課堂之間的距離。而對特殊教育學校的小學生而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注重課堂的趣味性,讓本身就有缺陷的學生能更好地參與語文課堂。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可能會對陌生的事物產(chǎn)生一定的抵觸心理,還會對一些陌生的教學環(huán)境感覺到害怕。
所以雙減政策下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盡可能地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生活化,讓學生對熟悉的事物也會充滿安全感,逐漸接納新鮮的事物。此外,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建生活教學情境,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能讓學生能更好地接納語文知識,從而加強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利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
具體教學內(nèi)容應該依據(jù)智力障礙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擬訂。培智教育的核心應該是生活,應該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并對其需求進行滿足,教育核心要著重關注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自理、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最終能夠最大限度地融入社會。要想讓智力障礙的學生能夠離開家庭的庇護獨立生活,就要向這部分學生傳授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基本生活知識。因此,在教師選擇這部分教學內(nèi)容和方法時,就要從智力缺陷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讓智力障礙學生真正能夠進行自主與外界溝通,能夠讓這部分學生更好地融入社會。
在培智語文課堂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創(chuàng)設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課堂環(huán)境,這樣才能更好地引起學生產(chǎn)生共鳴,能夠豐富和改善學生的學習氛圍。教師要將生活中常見的素材進行合理利用,讓學生時刻感覺到被知識包圍,這樣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優(yōu)化作業(yè)設計
在培智小學語文課堂中實施增效減負的意思是將傳統(tǒng)繁復的作業(yè)形式盡可能的進行創(chuàng)新優(yōu)化,在增加趣味性的同時保證學生不會增加太多負擔又能夠達到鞏固課堂知識的目的。在這樣的前提下,應當根據(jù)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布置課后作業(yè),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就完成一部分的作業(yè),例如在學習字詞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簡單的書寫,根據(jù)大家的掌握情況,減少作業(yè),這樣就能減少學生的課業(yè)負擔。在學生完成作業(yè)的時候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情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指導,要關注學生的理解方式和理解效果。在課后作業(yè)的完成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在家長的輔導下完成作業(yè)。教師要盡量精簡學生的課后作業(yè),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安排適合他們的作業(yè),真正把分層教學、分層作業(yè)落到實處。
四、結語
對我國的教育事業(yè)而言,特殊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由于小學生的表達能力較為有限,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在幫助學生掌握語文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促進小學生的完整三觀和健全人格完善。要培養(yǎng)小學生對語文的正確態(tài)度,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綜合素質。教師要調整觀念,要將增效減負落實到語文教學中去,打造高效語文課堂。
參考文獻:
[1]劉家歡.對新課標下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點滴思考[J].魅力中國,2016(37):57.
[2]莊今新.培智學?!渡钫Z文》新教材的試教與思考[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7(1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