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守強
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改革,初中體育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體育技能的培訓,更重要的是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積極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加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讓有效教學策略引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有效教學;體育;課堂;教學法
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深入改革,初中體育教學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體育技能的培訓,更重要的是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積極利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來加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對于初中體育教師而言,要想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必須采用有效的教學策略,讓有效教學策略引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由此可見,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提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初中體育教學的深化教學改革。
一、情境教學法的運用
情境教學法“情”“境”并重,在初中體育課堂中積極運用情境教學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執(zhí)教籃球的“跳投”一課時,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的最后撥指動作存在錯誤,嚴重降低了投籃命中率。發(fā)現(xiàn)此種情況后,教師及時用智能手機錄下了部分錯誤撥指動作的視頻,回去用軟件進行加工剪輯,最后編輯成一個長達兩分鐘的短視頻。第二天上課時,教師用多媒體把視頻播放給學生們看。學生們看到視頻中自己錯誤的撥指動作,再加上老師的詳細講解,很快領悟了正確的撥指動作,并積極運用于跳投當中,提高了投籃命中率。在上述教學片斷中,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不僅幫助學生快速糾正了錯誤撥指動作。而且提升了學生學習籃球的熱情。所以,運用情境教學法能有效提升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
二、合作學習法的運用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學習法在一線體育課堂得以廣泛運用。具體教學實踐表明,合作學習法不僅能培養(yǎng)初中生的團結協(xié)作意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執(zhí)教“立定跳遠”一課時,經(jīng)過基本教學階段后,要求學生分小組對立定跳遠進行學習。在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可相互指點立定跳遠技術動作,共同探討在立定跳遠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小組合作學習結束后,教師還要求各小組分別派出一名代表,介紹本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并積極展開自評、互評及師評。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有效的,它打破了學生獨立學習和教師一味進行灌輸式教學的局限性,讓學習的范圍進一步擴大,進一步提高了體育教學質量。
三、游戲教學法的運用
基于游戲教學法的特殊性,它運用于初中體育課堂是極為合適的。游戲教學法不僅能激發(fā)初中生的體育學習興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初中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因此,初中體育教師在課堂中應科學運用游戲教學法。例如,教師執(zhí)教籃球的“原地投籃”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發(fā)現(xiàn)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所下降。看到此種情況,教師便帶領學生們玩了這樣一個游戲:在籃球場上畫若干個大圓圈,讓學生們平均站立在圓圈的邊線上。然后再給各組學生發(fā)放一個籃球,讓他們相互間進行原地投籃和接球。如此循環(huán)往復,如果有學生沒有接住籃球,或有學生因接球跳出圈外,隨即取消其游戲資格,最后由一名獲勝的學生要求小組內任意一名同學表演節(jié)目。這樣的游戲開展之后,學生們的熱情立刻被點燃,從不時傳出的歡聲笑語中可感覺到,他們對于這樣的教學方式是滿意的、喜愛的。游戲教學法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是體育教師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方法。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體育教師應不斷加強對游戲教學法的探索與研究,并在課堂中積極運用游戲教學法。
四、比賽教學法的運用、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體育課堂更適合運用比賽教學法,比賽教學法也成為了初中體育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一些體育教師在課堂中僅一味傳授學生相關的體育技能,這樣的做法是不科學的。因此,為了增強學生對體育技能的理解,體育教師還應適時運用比賽教學法。例如,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籃球教學后,學生們已基本掌握了籃球的基礎技能。為檢驗學生所學,教師組織了教學比賽。在教學比賽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在某些技能運用方面存在問題后,便會利用休息時間對學生進行講解,幫助學生糾正存在的錯誤和問題。經(jīng)過這樣的反復比賽、實踐與指導,學生們的籃球技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因此,教師在體育課堂中應科學運用比賽教學法,讓比賽教學法成為其他教學方法的重要補充,讓比賽教學法成為檢驗學生所學的重要方式。
五、實施分層教學
初中生處于身體發(fā)育的關鍵時期,通過體育教學的開展,從而不斷提升學生的運動技能和身體素質,為學生的正常學習打下堅實基礎。由于每個學生的個體成長環(huán)境不同,身體素質有一定的差異,運動能力不同,這加大了初中體育課堂的管理難度。在開展體育教學時,教師應當注意學生之間的個體化差異,從而合理的安排教學計劃,對不同的學生采取針對性的教學。例如在進行耐力跑的過程中,根據(jù)學生的身體素質將學生分成高、低兩個不同的層次。對高層次的學生而言,教學目標就是提升學生的有氧代謝能力,應用節(jié)奏跑和重復跑等教學方法,不斷提升這部分學生的跑步速度,從而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對于低層次學生而言,目的就是通過教學激發(fā)學生對于耐力跑的興趣,適時開展一些游戲,在教學的過程中加入跑走交替、變速跑的方式,不斷提升他們的耐力。在籃球的教學課堂上,對于基礎差,技術能力不佳的學生,應當加強其運球和投籃練習的強度,特別是對女同學而言,教學時應當指導學生進行模仿練習,加深她們對籃球要領的學習,掌握投籃和運球的技巧。
總之,教與學是相輔相成的,盡心地教是認真地學的前提,認真主動地學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通過課堂實踐的磨礪,真正走出課堂教學的種種誤區(qū),創(chuàng)造出"真實、開放、有效"的和諧課堂。通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落實使每個學生在每節(jié)課上有所得、有所獲,為學生全面、和諧、可持續(xù)發(fā)展注入后勁。
參考文獻
[1]劉強.關于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探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4,(30):92-93.
[2]吳義本.初中體育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體育時空,2014,(24):88-88.
[3]李學信.初中體育課堂的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黑河教育,2014,(1):79-79.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