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選峰
真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形成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書的學習大環(huán)境,將名著整本書閱讀納入“自讀—初讀—深讀—延伸”四位一體的閱讀教學體系,成為語文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老人與海》雖然籠罩著諾貝爾文學獎的光環(huán),但面對這本薄薄的六萬字左右的作品,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從頭到尾讀完。因為《老人與?!非楣?jié)簡單,并沒有扣人心弦的起伏和懸念,大量的心理描寫、內(nèi)心獨白時常讓人心生旁騖、走神萬里。怎么讀懂、讀透這本用“最簡明的語匯,最簡短的句子,構(gòu)造出最復雜的世界”的中篇小書?筆者結(jié)合自己的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從四個方面來淺析《老人與海》整本書的導讀方略。
一、自讀自悟,養(yǎng)成邊讀邊記的讀書習慣
自讀自悟全書是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完成的?!独先伺c海》篇幅較短,學生在課外完全可以完成閱讀。課外閱讀是閱讀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自主閱讀行為的體現(xiàn)。但是課外自讀并不是無目標地閱讀,而是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的閱讀。筆者以兩種形引導學生完成自讀自悟任務。
1.劃定閱讀內(nèi)容
課外自讀過程中,筆者給學生提前劃定了閱讀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有目的地進行。筆者把《老人與海》分成若干部分讓學生進行階段閱讀。例如:閱讀小說開頭到老人再次出海,閱讀老人再次出海到捕到大馬林,閱讀老人和大馬林魚周旋的過程,閱讀老人與鯊魚搏斗的過程到文章最后等。學生根據(jù)老師布置的閱讀范圍后,邊讀邊記筆記,逐步養(yǎng)成自讀自悟的好習慣。
2.制作閱讀卡片
閱讀內(nèi)容劃分以后,筆者以卡片的形式督促學生開展閱讀活動,改變以往單篇文章閱讀的習慣,在閱讀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有所思考,有所收獲。同時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逐漸積累閱讀經(jīng)驗,能夠改變碎片化閱讀的習慣,能夠把整本書的內(nèi)容聯(lián)系起來加以賞析。筆者對《老人與?!?制作了若干閱讀卡片:比如卡片一,閱讀導讀部分,讀完合上書,想想你能從中得到什么;卡片二,如果中間有幾頁實在讀不進去,不要為難自己,跳過去吧!相信美好的機遇需要機緣等等。學生拿著這些閱讀導讀卡片,逐步養(yǎng)成了邊讀邊記的優(yōu)良習慣,為下一步課堂交流奠定了閱讀基礎。
二、初讀交流,激發(fā)善于表達的閱讀興趣
初讀是在學生課前自讀自悟的基礎上,轉(zhuǎn)移到課堂教學這個場所中,是教師和學生對于小說的第一次整體感知的過程。根據(jù)學生課外自讀自悟的問題反饋,在初讀感知過程中,筆者設計了以下幾個導讀環(huán)節(jié)。
1.朗讀交流,把握情感
朗讀能夠把視覺的文字轉(zhuǎn)化為聽覺形象,進而喚醒讀者的情感,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陡咧姓Z文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指導學生能“用普通話流暢地朗讀,恰當?shù)乇磉_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閱讀感受”。筆者認為,《老人與?!反罅康男睦砘顒用鑼懱貏e適合有聲朗讀,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能夠通過情感熏染,讓學生很快地走進小說,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課外自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已經(jīng)讓學生標記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在初讀環(huán)節(jié)就讓學生朗讀喜歡的句子。比如,在小說開頭對于老人外貌的描寫,教師讓學生朗讀這一部分:老人消瘦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褐斑。那是……地方一般古老。首先同學之間互相評價,有的同學認為:這一部分應該以低沉的語調(diào)朗讀,語速要慢;有的同學認為:這一部分應該以平靜的語調(diào)朗讀,而對“褐斑從他臉的兩側(cè)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這一句中“刻得很深”、“沒有一塊”應該重音朗讀等等。通過初步朗讀交流后,教師指導同學們在討論的基礎上再次嘗試二次朗讀。通過這樣的朗讀訓練,可以很快的把學生引入教學情境中,激發(fā)名著閱讀興趣。
2.釋疑解惑,交流體會
朗讀是對小說課堂教學的引入,而釋疑解惑是對課外自讀問題的解答。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設計出若干問題。首先讓學生把所有問題分類,通過討論學生可以發(fā)現(xiàn),大家的問題主要圍繞“人物形象”、“情節(jié)安排”、“手法賞析”“主題思想”四個方面。所以筆者按問題的內(nèi)容把學生分成四大組進行討論交流。而每組的組長又可以把組員分成幾個問題小組進行單獨的問題探究。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痹卺屢山饣蟓h(huán)節(jié),筆者采用兩種答疑形式,即:自主答疑和教師答疑。自主答疑是學生之間通過閱讀資料以及自己的理解,生生之間進行交流解惑的行為。這種生生之間的交流更能夠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教師答疑可以是面對全體同學進行課堂答疑,也可以針對個別問題的課后答疑。比如:有的同學提出:“小說開頭寫到老人曾經(jīng) 87 天沒有捕到魚,為什么這一次又讓桑提亞哥一定是 84 天沒有捕到魚”。這個問題就需要給學生補充一些基督教的知識:耶穌禁食 40 天,基督教大齋期 40 天,復活節(jié)“圣周”是 7 天。總共87 天,老人 84 天沒有捕到魚,在海上和魚周旋了三天,也是 87 天。而小說中有多處暗示基督受難的細節(jié)。就可以讓學生在書中找出這些細節(jié)。
3.梳理情節(jié),感悟場景
《老人與?!愤@部小說故事情節(jié)簡單,但是老人與大馬林魚對峙以及與鯊魚搏斗的過程可以說是波瀾起伏,調(diào)動人心。所以梳理情節(jié)的重點放在老人與大馬林魚對峙以及與鯊魚搏斗的過程。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設置了這樣一個任務:讓學生以時間為軸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jié)。簡單來說《老人與?!访枋隽讼荨俱?、孤獨“一切都顯得古老”的老人桑提亞哥連續(xù) 84 天沒有捕到魚,很多人都認為他是倒了霉運,唯有曾經(jīng)和他學習捕魚、陪伴過他的小男孩曼諾林認為老人有能捕到魚的自信。但是這條大馬林魚完全超出了老人身體的對抗能力,它掀動一下,就能把老人拖倒在地。但最終老人殺死了這條力量懸殊的大馬林魚。讓學生以時間的順序梳理情節(jié),可以讓學生從小說的細微之處發(fā)現(xiàn)故事的波瀾之處。
情節(jié)梳理不是簡單地讓學生了解小說的寫了什么內(nèi)容,而是讓學生發(fā)現(xiàn)簡潔背后的意蘊,讓學生通過簡單的情節(jié)梳理,深挖人物形象,通過讀書筆記的交流加深對故事情節(jié)的感悟,從而激發(fā)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
三、深讀探究,升格鑒賞人物的象征意義
深讀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共同鑒賞文學作品的過程。在初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深讀要更為細致的發(fā)現(xiàn)小說中的細微之處,以鑒賞的眼光再次走進小說,發(fā)現(xiàn)小說的優(yōu)秀之處和可借鑒的地方,促進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筆者主要設計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來深讀。
1.課前準備
《老人與海》的情節(jié)并不復雜。在學生課外閱讀的基礎上,筆者對《老人與?!氛緯喿x的指導交流花了四個課時。給學生布置的課外閱讀作業(yè)就是深讀《老人與?!?,并在提供的選題中任選其一寫一篇閱讀小論文。為此,筆者設計了以下選題:(1)象征,雙重象征,不管是形象、故事、細節(jié)的單純都具有某種象征性。這是《老人與海》這部作品的鮮明特征。試結(jié)合作品中的具體意象及相關獨白進行分析。(2)有人說老人桑地亞哥是一個失敗了的英雄。盡管他是條硬漢,但還是失敗了。王小波卻認為老人沒有失敗,老人從未放下武器,只不過是喪失了武器。老人沒有失去信心,因此不應當說他是“失敗了的英雄”。同學,你怎么看?寫寫你心中的圣地亞哥等等。
2.課堂分享
筆者批閱了學生的《老人與?!烽喿x后的小論文作業(yè),然后進行歸納分類,并要求相關小組改寫并準備表演精彩片段。學生觀看了影片《老人與?!?,整個影片充滿寫實性油畫風格的畫面、具有節(jié)奏感的敘事、視聽語言的運用帶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沖擊??赐暧捌?,筆者便要求推舉的小組表演,學生表現(xiàn)很出彩,有的演出了老人的平靜滄桑,有的演出了少年的銳氣抗爭。經(jīng)過第二輪對作品的表演,學生的鑒賞能力增強了。
3.課后思考
課后學生再次修改潤了色的《老人與?!烽喿x小論文,并打印裝訂,互相傳閱。在這次的閱讀活動中,學生深入文本,深讀思考,從《老人與海》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yǎng),也學會了由表及里,去探究文字背后豐富的意蘊。學生通過自己的閱讀活動,從生硬的標簽和題目中跳脫出來,逐漸形成獨立思考、追問價值的思維品質(zhì),甚至有個別學生重新認識了自己和語文。
四、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散性思維
拓展延伸是課內(nèi)閱讀的拓展和延伸,可以促進學生思維空間的拓展。延伸閱讀的形式有很多,可以類文延伸,同類作家作品延伸甚至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感悟等。《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注重跨領域?qū)W習,拓展語文學習的范圍,通過廣泛的實踐,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彼栽谡緯喿x教學中依然需要進行拓展延伸,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針對《老人與?!返娜宋镄蜗蟆⑺枷胫黝}等,筆者設計了以下三種形式的拓展延伸:
1.相似人物形象的延伸閱讀
作為老人,作為硬漢,桑提亞哥身上有太多的東西值得我們?nèi)ヌ骄浚刑嗟钠焚|(zhì)值得我們?nèi)バ蕾p,所以為了加深對人物的認識,筆者又設計了一個學習活動:讓學生閱讀《邊城》和觀看電影《暖春》片段,然后把桑提亞哥和兩位“爺爺”進行比較鑒賞。同樣是一名老者,《邊城》中的爺爺以及電影《暖春》中的爺爺是中國老人形象的典型。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對人物進行比較鑒賞,從而加深對桑提亞哥人物形象的認識。讓學生說出二人的相似點和不同點,并說說更欣賞哪一位老人?他們都是年邁的老人,都失去了親人,而《邊城》和《暖春》中的爺爺都忍受著生活的艱辛獨自撫養(yǎng)孩子。他們都帶給了讀者淡淡的憂傷,爺爺在對翠翠的擔心中去世,桑提亞哥最后筋疲力盡只帶回了一副魚骨架。所不同的是《邊城》以及《暖春》中的爺爺就如我們身邊很多的老人一樣,愛自己的子女,任勞任怨,淳樸善良。而桑提亞哥卻是一名強者,樂觀、自信、不屈不撓,與不幸的命運進行抗爭。
2.相同主題作品的延伸閱讀
相同主題作品延伸閱讀主要是對海明威“硬漢”小說的延伸閱讀?!坝矟h”形象的刻畫是海明威創(chuàng)作的一顯著特色,他們有斗牛士、拳擊手、漁夫等等。而《老人與海》中的桑提亞哥可以說是他創(chuàng)造的“硬漢”的集大成者。海明威在《太陽照常升起》、《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老人與?!愤@四部作品中四個主人公杰克、亨利、喬丹以及桑提亞哥就是四個典型的“硬漢”形象,他們都有著悲劇性的命運,但在殘酷的現(xiàn)實面前表現(xiàn)出了人的絕對的勇氣和自信。他們敢于正視悲慘的命運,并在絕境中維護人的生命的尊嚴。而桑提亞哥與其他三個人物不同在于,桑提亞哥是一名老者,其他都是年青人。正因為桑提亞哥是一個老者,才顯示他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在面對人生不幸時能夠以洞察一切的心態(tài)平靜地接受。也更讓讀者獲得強烈的震撼,進而對他肅然起敬。
3.相近現(xiàn)實生活的拓展延伸
關注現(xiàn)實生活,也是語文課程的目標。讓學生在閱讀《老人與?!返幕A上,談談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否有相近的體驗和感悟。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對生活細心觀察的習慣,也能夠讓學生對小說的思想主題有更深入的認識。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筆者讓學生給桑提亞哥寫一封信。每個同學對于桑提亞哥的感受是不同的,有的贊賞他的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有的同情他的遭遇,有的為他扼腕嘆惜。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體驗,暢所欲言以抒發(fā)自己的真實感受。
總之,指導學生整本閱讀《老人與海》,不妨采用“自讀—初讀—深讀—延伸”四位一體的導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自讀中養(yǎng)成邊讀邊記的優(yōu)良習慣,在初讀后掌握朗讀技巧、激發(fā)閱讀的興趣,在深讀中學會探究人物形象,在拓展延伸中做到由此及彼,進而得到精神成長。通過以上閱讀方法的導航,學生提高了文學鑒賞能力,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最終有效地提升了語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