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宇利
“葵”本義為古代的一種蔬菜,現(xiàn)名“冬葵”,俗稱“冬莧菜(冬寒菜)”,目前只有西南地區(qū)有食用的習(xí)慣。由其相似葉形派生出許多不同的“葵”,都是葉形較大的植物,如棕櫚科的蒲葵、菊科的向日葵、秋海棠科的紫背天葵、牻牛兒苗科的天竺葵,以及錦葵科的錦葵、蜀葵、秋葵等,它們之間并不存在親戚關(guān)系。
冬葵葉是帶有黏滑性的菜,于是也將另一黏滑性的植物納入“葵族”,即落葵,也就是俗稱的“木耳菜”。
落葵是落葵科落葵屬一年生或二年生肉質(zhì)纏繞草本,葉互生,穗狀花序腋生,花近白色。本屬共有6種,2種產(chǎn)于熱帶非洲,3種產(chǎn)于馬達(dá)加斯加,還有1種全熱帶均產(chǎn)且可栽培于溫帶,中國栽培的就是這種。
落葵的古今別名很多:蘩露、藤菜、軟漿葉、潺菜、豆腐菜、紫葵、胭脂菜、紫角葉、紫葛葉、染絳子、滑腹菜、蘺芭菜等。葉子心形近圓形,且肥厚,摸起來黏滑,手感像撫摸木耳,故近代得名“木耳菜”,是落葵目前最常用的俗名。
落葵原產(chǎn)地在非洲、亞洲一帶熱帶地區(qū),很早就來到了中國,成為可食的蔬菜。北宋蘇東坡曾寫“豐湖有藤菜,似可敵莼羹”的詩句?!疤俨恕本褪锹淇S湖在今廣東惠陽。
我國在宋代之前還沒有炒菜,人們的菜肴多為制羹,也就是煮著吃,因此口感滑嫩的落葵非常流行。從宋代開始,逐漸興起了炒的烹飪方法。落葵過于黏滑,炒食就顯得口感欠佳,因而食落葵之風(fēng)漸衰。
然而,落葵在我國唐宋卻處于較盛行時(shí)期,但并不是為了吃它。因?yàn)槁淇墓麑?shí)呈紫黑色,揉取的汁液紅如胭脂,因而人們用它來給女人飾面、點(diǎn)唇、制作面膜及染布等,所以又有了“胭脂菜”“染絳子”等別名?!都t樓夢》中也曾描述,把落葵的種子收集、曬干后磨成粉末,用來自制面脂等女子護(hù)膚化妝品。
落葵再次流行是在20世紀(jì)90年代初,突然走紅,還成了亞運(yùn)會的指定蔬菜,被美食家贊譽(yù)為“蔬菜皇后”。
現(xiàn)代最普遍的吃法是蒜蓉炒和蠔油木耳菜,也可涼拌、煮湯、下火鍋。后來又從國外引進(jìn)了大葉落葵(大葉木耳菜),是口感更好的品種。
落葵很容易成活、生長,且?guī)缀醪灰姴∠x害,無需噴灑農(nóng)藥,種起來特別省心。它還可用于庭院、窗臺、陽臺和小型籬柵裝飾美化,所以也叫“籬笆菜”。落葵有青梗和紅梗兩種,紅梗的品種莖葉紅色可愛,更適宜觀賞。有時(shí)葉面上也長出一些分散的紫色小圓點(diǎn),煞是好看。
植物中黏稠滑溜的物質(zhì)基本上來自其所含的非淀粉類多糖。落葵的肉質(zhì)莖和葉中具有的滑溜口感,就是因?yàn)楹^多的多糖,這和秋葵滑溜溜的道理一樣。
非淀粉類多糖物質(zhì)屬于水溶性膳食纖維,人類消化系統(tǒng)難以消化吸收,但可以為腸道中的微生物所利用,有助于維持腸道菌群平衡。另外,多糖類物質(zhì)也可以促進(jìn)腸胃蠕動,便秘者可以考慮多吃它來緩解。
當(dāng)然也有胡編亂造的謠言,比如說落葵是“寒性”的,因滑利孕婦不能吃,吃了會流產(chǎn)等等,毫無科學(xué)根據(jù)。
落葵莖葉含有多種維生素、鈣、鐵等,營養(yǎng)成分與莧菜不相上下??诟絮r嫩軟滑,食用以青梗者為主。
悄悄說一句,我本人不太愛吃它。不僅嫌它有麻澀感覺,而且有股“塵土上噴灑水后的氣味”,日本人形容它為“雨后的泥土香”。麻澀與其含草酸較多有關(guān),宜先焯水除去部分草酸后再烹飪。
時(shí)至今日,落葵果的汁液提取物仍被用作天然的食品著色劑,又因其色牢度不夠(易褪色),不再用于印染織物。
與落葵屬同為落葵科的,還有一個(gè)落葵薯屬。落葵薯比落葵多了個(gè)“薯”字,它們之間的關(guān)系,就像睡蓮與荷花。落葵薯原產(chǎn)于巴西,我國有少量栽培,民間也有稱之為“藤三七”“野三七”的。
與落葵不同,落葵薯會腋生類似山藥豆(零余子)的小塊莖(株芽)。它的地下還生有肥厚的根狀莖(塊莖),所以帶個(gè)“薯”字。
落葵薯的鮮葉與落葵一樣能做蔬菜吃,可炒、涼拌、做湯等。不過,落葵薯的食用部分主要為根莖,于冬、春兩季采挖。鮮薯去雜洗凈后,可切片炒雞蛋,也可燉肉、燉雞。
然而,落葵薯的存活能力太強(qiáng),藤蔓生長很快,一不小心就成了入侵植物,對環(huán)境和其他植被造成破壞。不過,只要能吃,就在咱們的掌控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