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建立學習型組織成為干部隊伍建設的新常態(tài)。干部教育培訓不僅要幫助領導干部強化理論武裝,更要努力讓所學的知識與其實際積累的工作經(jīng)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因此,干部教育培訓中研討式教學的應用與研究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意義。通過對研討式教學的概念、特點進行分析,重點研究研討式教學在干部教育培訓中的實際應用和教學效果評估,得出研討式教學作為一種主動探究式教學方法,非常值得在新形勢下干部教育培訓中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干部教育培訓;研討式教學;五步教學法;開展方式
中圖分類號:G7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2)03 — 0149 — 05
干部教育培訓是干部隊伍建設的先導性、基礎性、戰(zhàn)略性工程,在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yè)、實現(xiàn)偉大夢想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1〕。當前,隨著干部隊伍的年輕化和高學歷化,各級領導干部的知識儲備有了很大的進步和提高。同時,越來越多的領導干部隨著工作年限的增長,雖然工作經(jīng)驗愈加豐富,但伴隨而來的困惑也越來越多,很多領導干部再學習、終身學習的意愿非常強烈。干部教育培訓要想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領導干部的學習需要,培訓開展的方法也應該發(fā)生相應的轉變。在此背景下,探索創(chuàng)新型培訓教學方式不僅能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更符合人類不斷激發(fā)自我潛能的需要。
研討式教學是由德國大教育家利奧波德·馮·蘭克(Leopold von Ranke)于1732年提出,這種以研究探討為主的教學方法伴隨著德國大學的強大而影響了整個世界,并對世界各大學的教學模式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2〕。至今研討式教學依然深受歐美教育體系的青睞,已成為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世界名校的重要教學方法〔3〕。
研討式教學的概念從狹義上講,是與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不同的一種教學方法,是指授課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問題,引導學員就本課程內(nèi)容共同關注的話題進行廣泛地分析討論,在集體討論中彼此啟發(fā)、競相學習,從而達到教學目標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廣義上講,研討式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員主體精神為原則,通過獨自思考,鼓勵學員用學到的理論知識和積累的實踐經(jīng)驗,將提出問題、研究討論、提煉總結等步驟有效地融入到課程內(nèi)容中去。學員在研討過程中發(fā)現(xiàn)、分析和解決知識盲點和存在的問題,從而鍛煉和提高學員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
與傳統(tǒng)講授式教學相比,研討式教學不簡單以傳授知識和提升技能為目的,而是著眼于研究學員關心的理論問題或社會發(fā)展中的現(xiàn)實問題,在探求問題解決方案的過程中提高學員的學習效果。研討式教學整個過程中以學員為主,充分體現(xiàn)“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培訓理念。
通過研討式教學和傳統(tǒng)式教學的比較,可見研討式教學的特點有以下四個方面:
(一)理論學習與實踐經(jīng)驗的統(tǒng)一
參加干部教育培訓的學員普遍具有年輕化、層次高的特點,具有在本職工作崗位上的勝任力,有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和較強的工作能力。同時多數(shù)學員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對很多知識的理解和解讀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思維活躍,眼界開闊。這類學員組成的培訓班次中,每位學員既有互補的優(yōu)勢,又有共享的資源。在研討式教學的參與過程中,來自不同部門和專業(yè)背景的學員,可以發(fā)揮從事各自工作所積累的優(yōu)勢,根據(jù)自身工作經(jīng)驗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面對同一問題,以不同的知識體系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發(fā)表見解,學員之間的思想碰撞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研討式教學促使學員在課程學習中溝通與合作,允許有不同觀點產(chǎn)生,進行充分持續(xù)探討,在不同觀點從不同角度的論證當中,互相啟發(fā)、彼此交流,達到教學效果。
從培訓需求來講,很多學員都是帶著工作和學習中碰到的難題和困惑參加培訓的,他們不僅希望通過培訓增強自己所掌握知識的系統(tǒng)性,也希望獲得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方法,提高自身的實際工作能力〔4〕。研討式教學能夠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充分發(fā)揮學員的知識經(jīng)驗優(yōu)勢,滿足學員的培訓需求。
對于參加培訓的學員來講,學有所獲才是培訓的最終目標。課堂上學習的理論知識往往只能提高學員的理論水平,但理論知識的真正價值需要實踐來檢驗。在理論知識與實踐檢驗的銜接當中,研討式教學能夠最大程度地將知識價值合理應用。學員在研討式教學中,結合各自的實踐經(jīng)驗對所學的理論知識做出自己的分析、表達自己的見解,這是理論知識消化的過程,也是其他學員取長補短、去粗取精的過程。研討式教學會將學員帶入一種模擬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學員在這種情境下達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經(jīng)驗的快速結合。
(二)教師引導與學員探索的統(tǒng)一
研討式教學是根據(jù)教師引導為出發(fā)點,學員圍繞課程主題進行探索交流。研討式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式教學中教師與學員“一上一下”填鴨式教學方法,教師與學員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是平等的關系。在教師引導下,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能夠最大程度激發(fā)學員的主觀能動性。學員為了解決問題各抒己見,在討論的過程中將問題分析透徹,將解決路徑明晰。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學員與學員之間的交流增加了,教師與學員的距離縮短了,使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順理成章,真正達到了共同學習、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教學相長與教研互動的統(tǒng)一
研討式教學能夠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培訓效果,是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重要手段,這一點在干部教育培訓中體現(xiàn)得尤為明顯。這既要求教師有一定的組織協(xié)調(diào)能力和課堂駕馭能力,又要求學員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否則很難達到好的教學效果。作為教師,因為職業(yè)要求一般具有豐富的理論儲備和知識功底,但多數(shù)只限于理論研究,將理論應用與實踐的機會往往比較少。而參加干部教育培訓的學員都在工作崗位上工作多年,有豐富的工作經(jīng)驗,他們才是將所學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的重要載體。通過研討式教學,教師和學員一起探討現(xiàn)實問題,達到相互啟發(fā)、共同提高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學員參加培訓后對所學理論的接受程度也是教師今后進行理論研究的有效參照。
在教學相長的促使下,研討式教學能夠將課堂雙向交流研討與共同完成教學科研任務一體化。教師需要有科研能力,培訓機構需要有科研成果,二者缺一不可。同時,研討式教學要有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就離不開科研。因此,教師必須圍繞教學深入開展科研。在研討式教學中,研究和討論一直貫穿于教學和學習活動的全過程,教師和學員在教學活動中作為一個整體,促進和強化了科研的進展。
(四)開放包容與求同存異的統(tǒng)一
研討式教學中的“研究”與“討論”決定了開放包容與求同存異的教學特點。在研討式教學中鼓勵學員的自主性,要求他們每一個人既能夠臨時承擔“教師”的職能,又在互動中扮演“分享家”的角色。一方面,研討式教學具有開放包容性,每位學員都可以就提出的問題表達觀點,即使這個觀點有一定的缺陷。這類缺陷是共性的缺陷還是個性的缺陷,如何彌補這樣的缺陷,這其實是研討式教學帶給學員最大的收獲。另一方面,研討式教學也需要最終達成一種共識,任何問題的解決方式都要符合社會主流的價值觀。學員通過研討式教學最大程度上運用理論知識解決了現(xiàn)實問題,這得益于學員的集思廣益和求同存異。
(一)研討式教學開展的原則
1.學員為主體原則
研討式教學的實質是充分利用學員經(jīng)驗的一種教學方式,因此也是一種以學員作為參與主體的教學方式〔5〕。學員的主體性,就是課堂教學要從學員出發(fā),把激發(fā)學員探究問題的內(nèi)在驅動力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而內(nèi)在驅動力的產(chǎn)生,又存在于主動、自主的學習過程之中。具體來講,研討式教學需要學員主動參與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包括課前學習參與、教學過程參與、教學探討參與、課后總結參與以及科學研究參與等。
2.互動性原則
研討式教學的實施,需要學員做充分的課前預習,使學員有一個思考和準備時間,在課程進行中教師予以及時和必要引導以保證討論的深入。在教師與學員、學員與學員之間的多向互動、平等對話中達到學習理論、提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學效果。
3.問題必回應原則
研討式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員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并運用理論知識。在研討式教學中,學員敢于提出問題,教師不回避問題是保證教學效果的基礎。問題必回應要求教師具備極強的應變能力,同時也需要在課前對學員進行積極引導,要求學員在深思熟慮后提出合理的問題,鼓勵學員之間對提出的問題先進行交流探討,保證所提問題的科學性和價值性。
4.總結原則
教師要對研討的過程進行全面總結,既要總結評價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的收獲和閃光點,也要指出學員的個別看法和觀點的偏誤,并要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想法與學員進行交流、討論。同時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要求學員代表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寫出每次研討式教學的書面總結,以此鍛煉和培養(yǎng)學員的綜合分析能力、把握全局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
(二)研討式教學的開展方式
在遵循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律的基礎上,強化以學員為主體的設計理念,研討式教學方法應是以五步教學法為基礎。五步教學法〔6〕是通用的國際教學法之一,適用于各個學科。不同的學科,有著不同的內(nèi)容和具體的表現(xiàn)形式。運用五步教學法,首先要解決兩個轉變,即教師的角色和作用轉變以及教學模式的轉變〔7〕。五步教學法的基本步驟為教學導論—預習自學—授課輔導—思考研討—分享交流。經(jīng)過多年干部教育培訓實踐經(jīng)驗,筆者總結以下五種開展研討式教學的具體方式并加以應用,力求在課程的開展形式上創(chuàng)新多樣,不拘泥于單一的課堂模式。
1.“2+0.5”教學
“2+0.5”教學模式是指教師講課2小時后交流討論半小時,讓學員能就學習中的疑惑與問題和教師開展充分地交流。“2+0.5”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學員以及班主任在課前做充分的準備。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要積極重視與學員交流,賦予學員對課程內(nèi)容自主發(fā)言、提問以及討論的權利;從學員的角度出發(fā),要提前了解課程內(nèi)容,準備有質量的發(fā)言內(nèi)容和問題;從班主任的角度出發(fā),要強調(diào)“2+0.5”教學模式的重要性,讓學員認識到半小時的交流討論也是課程的重要部分,引導學員就課程內(nèi)容提出問題。同時,采用“2+0.5”教學的延伸模式,可以在一個學習階段結束時,由學員匯集問題,教師集體答疑,提高學習的針對性。
2.學員論壇
學員論壇,顧名思義,是學員自己走上講臺扮演教師的角色,根據(jù)事先確定的課程主題,通過分析問題產(chǎn)生的背景、發(fā)展的現(xiàn)狀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有效的解決措施和途徑。學員論壇課堂氣氛活躍,學員的參與程度高,可以有效地調(diào)動學員在培訓過程中的積極性、主動性。學員論壇可以使更多學員參與到研討式教學中來,擴大了研討式教學的影響力。
通過學員論壇,學員們相互啟發(fā),相互借鑒,總結工作中的正誤得失,分享工作中的規(guī)律性認識,開闊眼界,拓展工作思路。學員論壇的組織還能加強學員之間的相互了解,展現(xiàn)學員的風采,增進友誼,提升學員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起源于公共管理學,是研討式教學的一種特殊形式,一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將學員帶入到實際案例中去。學員從不同角色與角度出發(fā)討論案例設定問題,使學員專注于案例主體角色中,體驗案例背景下不同角色的行為動機、價值觀點、立場原則和利益相關方等,從而使學員在設定問題中更好地了解和預判不同主體可能的行為方式,以制訂相對科學的決策方案〔8〕。
通過案例分析的教學方式,能夠使學員更好地激發(fā)自主學習、自我思考、自我研究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學員們根據(j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站在不同的角度自由闡述觀點、充分進行討論交流,也為學員們創(chuàng)造了對所學理論知識綜合演練和運用的良好機會。這種教學方式需要學員們在研討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客觀上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了學員的主觀能動性。
4.現(xiàn)場教學
現(xiàn)場教學的實質是全方位立體式的互動交流。所謂全方位立體式的互動交流是指在現(xiàn)場教學中,教師與學員是集講解、提問、討論以及總結于一體,在這種互動形式下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教師”,任何人都可以對現(xiàn)場事件或者事實發(fā)出提問、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由于是對教學現(xiàn)場所呈現(xiàn)內(nèi)容的直觀性感受,學員可以彼此互相啟發(fā),形成頭腦風暴的效果,同時對提出的一些看法和見解,所有人都可以進行分析總結,這也鍛煉了每個人的溝通能力。此外,現(xiàn)場教學要求學員認真預習,積極準備,帶著問題去學習、思考,達到思想上的升華,以實現(xiàn)教學相長、學學相長,提高教學效果?,F(xiàn)場教學全方位立體式的互動交流還能使學員在短時間內(nèi)的凝聚力得到有效地提升,這對增強團隊責任感起到了很好的催化作用〔9〕。
5.組建課題研究小組
圍繞學員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結合當前社會改革與發(fā)展實際,組建課題研究小組進行課題研究。課題研究充分發(fā)揮了學員主體作用,實現(xiàn)了理論與實際工作的有機結合,學員們不僅深化了對理論的認識,而且提高了分析研究重大問題的能力。
教學效果評估是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檢驗研討式教學是否真正達到培訓的目的,可以從掌握基本理論、課堂參與程度、啟發(fā)觀點思維、增強學習興趣、鍛煉表達能力、提高認知視野以及增強團隊意識七個維度進行評估。
(一)掌握基本理論
傳統(tǒng)的基本理論學習方式通常以聽、看、記為主,而研討式教學中基本理論的掌握往往是通過主動思考、分享交流來實現(xiàn)。通過傳統(tǒng)式教學對基本理論的掌握一般是孤立的,而研討式教學能夠發(fā)現(xiàn)基本理論之間的關聯(lián)性??梢栽谂嘤栠^程中考查學員在傳統(tǒng)式教學與研討式教學中對基本理論的理解程度以及是否能夠構建基本理論的知識體系。
(二)課堂參與程度
通常情況下,研討式教學的課堂參與程度要比傳統(tǒng)式教學高。但需要注意的是,還是會有部分學員習慣傳統(tǒng)式教學的學習思維,認為教師就應該主動講、學員就應該被動聽,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研討式教學的效果。所以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要根據(jù)學員不同的性格特點、年齡分布選擇不同的研討式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員在課堂上整體的參與程度。
(三)啟發(fā)觀點思維
無論采用哪種教學方式,學員的觀點反饋對教學效果評估都至關重要。學員在研討式教學開展過程中是否出現(xiàn)更多的新想法,是否引發(fā)其更深入的思考,是研討式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和鼓勵的。
(四)增強學習動力
對于學員來講,學習動力來源于對課程內(nèi)容的感興趣程度。而研討式教學互動性是雙向的,這種互動不僅僅體現(xiàn)在課堂上,還體現(xiàn)在教師與學員在課后的交流中。學員在課程結束后依然對課程內(nèi)容意猶未盡,持續(xù)地與教師、其他學員交流,甚至分享自己對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這些表現(xiàn)都可以判斷學員的學習欲望和學習動力。
(五)鍛煉表達能力
讓學員更多、更好地表達是評估研討式教學效果最直接的標準。傳統(tǒng)式教學可能不會賦予學員很多的表達機會,但是研討式教學就是要讓學員自己把學習感悟、收獲表達出來。在進行教學效果評估時,在考查學員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評估學員是否由“不表達”到“肯表達”,由“少表達”到“多表達”,由“混亂表達”到“清晰表達”。具體的評估方式可以在課程的不同階段設置分享主題,在學員分享的過程中達到鍛煉學員的表達能力。
(六)擴展認知視野
提高認識視野主要取決于不同學員觀點的碰撞、經(jīng)歷的分享等,所以,評估教學效果不能簡單以課程內(nèi)容本身的掌握程度為標準,還要將學員認識思維的提升、知識視野的擴展納入評估范圍。在研討式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察覺學員的一些發(fā)言互動表現(xiàn),例如“我從這個問題聯(lián)想到……” “我從其他學員的分享收獲到……”“我從未想過學到的知識還可以運用到……”等等。
(七)增強團隊意識
對于學員來講,單一的培訓效果可能是獨立個體產(chǎn)出的感悟、文字等。利用研討式教學,不僅僅是增加學員互動,還可以組建團隊,增加以團隊為主的學習產(chǎn)出,例如團隊觀點展示、撰寫課題組論文等。要鼓勵學員在培訓過程中建立和增強團隊意識,也要增加以學習團隊為主體的培訓考核形式。
(一)開展研討式教學的結論
1.有效地提升了培訓學員的綜合能力
研討式教學是學員間多向式信息的交流方式,學員開闊了視野,在接受新事物、新觀念的同時,也得到了許多新的體驗。此外,研討式教學力求能在某一問題上達成一致和共識,這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共識不僅僅是做到簡單接受就可以了,還需要每位學員都積極思考、發(fā)言及深入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員溝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學員綜合分析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升。
2.有效地提升了培訓教師的業(yè)務能力
研討式教學對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方式方法、臨場應變能力和業(yè)務素質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督促其不斷地提高自身的業(yè)務能力。在推進研討式教學的過程中,也是優(yōu)化干部教育培訓師資隊伍的過程,這有利于形成教師積極思考、深入研究的氛圍,從而進一步推動干部教育培訓師資隊伍的體系建設。
3.有效地提升了培訓課程的內(nèi)容質量
學員作為課程受眾,對課程設計也有一定的話語權。通過研討式教學,學員不斷地互動、交流、反饋會促使教師更新課程結構,迭代課程內(nèi)容。同時,學員一些好的想法也可以融入到后續(xù)的課程中來。
(二)開展研討式教學的展望
1.如何更好地推廣研討式教學
目前,研討式教學更多地應用在長期脫產(chǎn)類班次,得益于培訓周期較長,教師和學員能夠逐漸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學員之間也會因熟悉程度不斷加深而碰撞出更多的火花。反之,在短期培訓班中運用研討式教學的次數(shù)較少,受限于培訓時間短,學員無法在有限的培訓時間中更多地研討交流。這也是下一步繼續(xù)推廣研討式教學必須解決的問題。
2.如何更科學地建立課程評價體系
目前,課程評價還是以結果評價為主,參照課程評價的硬性指標分析每門課程的質量。但在研討式教學中應該更注重過程評價,即教師和學員都要作為利益相關方參與到評價體系中來。因此,如何在研討式教學中探索更客觀的課程評價體系,也需要今后更深入的研究。
從人力資源管理中組織與發(fā)展角度講,培訓不僅僅是要學員學到新知識,更重要的是在培訓中培養(yǎng)學員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此,深入研究適應干部學習特點和規(guī)律的教學方法,對提高干部教育培訓的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干部教育培訓中研討式教學的應用與研究,其根本目的在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豐富培訓手段,使學員學有所獲,為干部教育培訓事業(yè)的發(fā)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無論是干部教育培訓部門還是干部教育培訓工作者,都應該充分認識到教學方法的重要性。研討式教學作為干部教育培訓中的一種重要方式,實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強有力突破,有利于促進隱形知識的顯性化,有效地解決了理論知識與實踐經(jīng)驗的脫節(jié)問題,真正架起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橋梁,同時,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員進行自我導向式學習,是促進領導干部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參 考 文 獻〕
〔1〕2018—2022年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guī)劃〔N〕.人民日報,2018-11-02(05).
〔2〕李玲,王瑩.研討式教學法綜述〔J〕.高教學刊,2016(13):17-18.
〔3〕李珂,劉賽紅.淺談研討式教學的理論與實踐——研討式教學文獻綜述〔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4(07):3-4.
〔4〕孫俊鳳,馮志文,董紅亮,歐陽勛.新時代干部教育培訓的實踐與思考——基于自然資源系統(tǒng)基層干部培訓的調(diào)研〔J〕.中國人事科學,2021(06):1-7.
〔5〕石小亮,陳珂,何丹,魏思宇.以問題為導向的研討式教學模式〔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0(36):94-96.
〔6〕石麗軍,林瑞華.論杜威“五步教學法”在成人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成人教育,2014(15):139-141
〔7〕賀鑒,劉紅梅.論研討式五步教學法的主要特點〔J〕.貴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19-23.
〔8〕周思文.干部教育中以教學應用為導向的案例開發(fā)初探〔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21,
15(04):95-104.
〔9〕范爾博.現(xiàn)場教學在公務員培訓中的實踐與思考〔J〕.人力資源管理,2014(11):78-79.
〔責任編輯:丁 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