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雯 陳新波
(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消化內科,山東 東營 257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FD)起源于胃、十二指腸區(qū)域,臨床癥狀表現為上腹部疼痛、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上腹燒灼感等,FD缺乏解釋癥狀的器質性、系統(tǒng)性或代謝性疾病證據,是一組臨床綜合征〔1〕。FD在西方國家的發(fā)生率為10%~40%,在亞洲國家的發(fā)生率為5%~30%,是臨床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2〕。已有研究表明,由于老年患者常伴有多種基礎疾病,而部分患者需要長期臥床等,因此老年 FD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且治療難度大,FD的發(fā)生率呈升高趨勢〔3〕。而長期使用多種藥物對老年患者日常生活也產生了一定負擔〔4〕。因此選擇合理的藥物對提升老年FD患者生活質量,減輕其用藥負擔十分重要。本文旨在研究匹維溴銨、伊托必利聯合多潘立酮治療老年FD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其用藥安全性。
1.1一般資料 選取勝利油田中心醫(yī)院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老年FD患者60例,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聯合組和治療組各30例。治療組使用匹維溴銨、伊托必利治療,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64~80歲,平均(65.41±6.52)歲;病程7個月至4年,平均(15.58±15.86)個月;聯合組使用匹維溴銨、伊托必利聯合多潘立酮治療,其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61~82歲,平均(66.11±6.66)歲,病程7個月至5年,平均(15.88±15.93)個月。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西醫(yī)診斷符合功能性胃腸?、艏墭藴剩罕憩F為上腹痛、餐后飽脹不適、上腹部燒灼感等1種或多種癥狀,癥狀出現至少6個月〔5〕;②中醫(yī)證候(脾胃虛弱證)診斷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中的脾虛氣滯證型和脾胃虛弱證型的診斷標準〔6〕;③神志清晰,無精神障礙;④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②有消化道器質性病變者;③有腹部手術史;④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1.2研究方法 治療組接受 50 mg匹維溴銨〔片劑,50 mg/片,蘇威(法國)公司,進口注冊證號H20120127〕及50 mg 伊托必利(片劑,50 mg/片,迪沙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31270);聯合組在治療組基礎上接受10 mg多潘立酮〔片劑,10 mg/片,華東醫(yī)藥(西安)博華,國藥準字H20031270〕進行治療,3種藥物均1粒/次,3次/d。餐前15~30 min服用,連續(xù)治療4 w。治療期間患者應避免飲酒和吸煙。
1.3觀察指標 ①療效評判標準參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醫(yī)結合診治方案》〔6〕。②詳細記錄兩組餐后飽腹感、早飽、上腹痛、噯氣等FD癥狀消失時間;③詳細記錄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生化指標: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患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G)-17水平;④觀察兩組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頭暈、乏力、嘔吐、便秘、腹瀉、嗜睡)。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26.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χ2檢驗。
2.1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90.00%,臨床痊愈10例、顯效10例、有效7例、無效3例)高于治療組(66.67%,臨床痊愈7例、顯效8例、有效5例、無效10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812,P=0.028)。
2.2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聯合組和治療組癥狀評分〔(24.77±7.11)、(25.18±7.84)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212,P=0.833);治療后,兩組均顯著下降(t=8.977、5.477,均P=0.000),且聯合組〔(11.31±4.11)分〕顯著低于治療組(15.41±5.83)分;t=3.148,P=0.003)。
2.3兩組FD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聯合組不良癥狀消失時間均短于治療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FD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2.4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生化指標變化比較 治療前,兩組血清 PG Ⅰ、PG Ⅱ、G-17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均顯著升高(P<0.05),且聯合組升高幅度顯著高于治療組(P<0.05),見表2。
2.5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聯合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6.67%(便秘1例、腹瀉1例),治療組為 10.00%(頭暈、便秘、腹瀉各1例),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218、0.640)。
FD是一種胃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常引起惡心、嘔吐、噯氣、腹脹、腹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FD發(fā)生密切相關的生物體的胃腸動力障礙和內臟神經敏感性升高〔7〕。有些高齡FD患者對疾病的意識和理解不夠,心理波動過大,導致病情惡化。目前老年FD患者的臨床治療主要是對癥療法和支持性療法,雖然可以改善患者癥狀,但長期治療效果不佳〔8〕。目前,臨床上應用最多的是促動力藥中的多巴胺受體拮抗劑,如多潘立酮〔9〕。本研究采用匹維溴銨、伊托必利聯合多潘立酮治療老年FD患者,效果顯著。
多潘立酮為外周多巴胺受體拮抗藥,是一種合成的苯丙咪唑類衍生物,該藥與胃腸道的多巴胺受體有較強的親和力,可提高食管下段括約肌張力,選擇性地阻滯多巴胺 2 受體,改善十二指腸協(xié)調性,增加緊張性收縮,防止十二指腸反流,減少多巴胺介導的胃平滑肌松弛,促進胃排空〔10〕。本研究結果提示匹維溴銨、伊托必利聯合多潘立酮治療老年FD患者效果優(yōu)于只用匹維溴銨、伊托必利。閆素芳〔11〕研究發(fā)現,柴枳理中湯聯合多潘立酮片治療脾胃氣虛型FD,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療效確切,且安全性較高。潘娜等〔12〕研究指出臨床中對于老年FD患者給予復方消化酶與多潘立酮聯合治療效果顯著,能夠提高臨床療效,且改善PG、G-17指標水平,本研究與上述研究一致,再次證明了聯合用藥的優(yōu)越性。多潘立酮可促進胃排空,減少胃酸分泌,并協(xié)調幽門收縮,從而抑制惡心、嘔吐等癥狀〔13,14〕,鄒蕾等〔15〕指出,柴枳平肝湯聯合多潘立酮可有效改善FD 患者臨床癥狀,療效確切。另有研究〔16〕指出小劑量紅霉素聯合多潘立酮治療小兒FD,能夠明顯縮短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本研究與上述研究一致。已有研究〔17〕指出,血清PG和G-17水平反映消化器官的功能狀態(tài),可用于胃黏膜變性疾病的診斷,PG產生于胃黏膜,是胃蛋白酶的前體,G-17由胃竇細胞和近位十二指腸黏膜G細胞分泌,促進竇收縮、胃酸分泌,活躍消化道運動,幫助消化道黏膜再生,本研究結果表明,多潘立酮能有效改善胃黏膜功能和消化功能,與潘娜等〔12〕研究結果一致。猜測聯合用藥可減輕幽門螺桿菌造成的胃黏膜損傷,增加胃蛋白酶和胃泌素分泌,促進食物消化吸收。王海英等〔18〕指出,多潘立酮可協(xié)調胃與十二指腸的運動,直接作用于胃腸壁,達到阻止膽汁反流,抑制惡心嘔吐作用,本研究結果提示聯合用藥安全。
綜上,匹維溴銨、伊托必利聯合多潘立酮治療老年患者FD可顯著提高臨床療效,減少患者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改善患者胃腸動力,且安全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