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有錢
摘要:中國武術體育是中華民族的重要一部分,因此我國對武術文化的傳播與保護也是十分重視。一方面武術作為中華民族傳統(tǒng)體育運動的重要傳承文化精髓,掌握拳術對于中國青少年在身心姿態(tài)控制、動作能力發(fā)展、提高身體素養(yǎng)等方面都具有很積極的意義,同時拳術對學生意志的訓練以及品德價值觀念的養(yǎng)成也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另一方面對于開展學校體育教育課程也有著非常好的意義。
關鍵詞:傳統(tǒng)武術;小學武術;武術訓練
引言
目前我國對武術走進學校已經給予了極大的扶持,部分學校也已經開展了拳術教學,但“重武形不知其意”的現(xiàn)象仍然普遍存在。產生這個現(xiàn)狀的因素不少,但對武術的基本價值認識不深應該是這個現(xiàn)狀的最主要根源。
一、學校開展武術教學的困難現(xiàn)狀
由于我國大力推行武術教學深進校園教育活動,現(xiàn)在在學校體育課程中進行武學課程的小學已經不少了,從這些研究的論文中我們都能夠發(fā)現(xiàn)不少的共同點,比如,許多調查都表明,盡管不少小學已經開設了武術教學,但開設率卻不高,使得不少學校學生沒有機會甚至極少的機會接觸到武術教學。還有不少小學盡管開設率還可以,但因為課程目標相對籠統(tǒng),缺乏針對性,課程也相對較為單調,學生們對此武術教學根本不感興趣。小學關于武術教育的評價形式也無法體現(xiàn)出教學的有效性,而小學對武術教學的評價方式也只能停滯在會與不會教授某套武術動作而已。另外很大一個因素就是學生家長對學生的練習拳術并不能給予最大的幫助,因為許多父母們還徘徊在以分數(shù)論英豪的年代,至于使用學生較多的時候取學拳術也并非總是很贊成[1]。而另外一個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我們小學校對與拳術教師的師資欠缺,特別是在有些地區(qū),許多中小學校更是缺乏專門的拳術老師,同時,許多中小學校關于針對拳術教學活動舉辦的場所與器材,都存在不足。
二、小學開展武術課程的價值
(一)滿足小學運動訓練價值,作為小學生在上學階段一方面要掌握相應的運動基礎知識,另一方面也要養(yǎng)成學生運動的好習慣,對他們身心發(fā)育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武藝雖然作為一項體育運動本身就有著不錯的健康養(yǎng)身的功效,但練習武藝的過程中也需要融入思考力、記住力、以及各種邏輯思考等智能要素。因此練習武術一方面鍛煉了體魄,使身心都得以自由活動,而且對小學生的思考模式、靈敏性以及對待事情的應變能力,都有了極大的改善。小學階段與生命的其余各個階段有所不同,他們對上課的靜坐教學興趣遠遠不如其余年齡階段,而是對課外活動的教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也是因為他們自身就愛動不愛靜。武術運動完全符合他們這種心理階段,不但適應了小學生運動的需要,也讓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思維能力和靈敏度。
(二)促進小學生身心平衡發(fā)展,小學生實施武術訓練過程中,他們的多種能力也受到了訓練。武術動作的完成,需要小學生有相當?shù)姆磻俣?、耐性、敏感度、柔韌力以均衡能力才可以,而這些身體素質又是評判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與健康之重要指標。例如在武術教學中,正、側面的打腳和壓腿動作能夠有助于學員增強靈活性,扎馬步、弓步的訓練則能夠培養(yǎng)學員彈跳、耐力素質;在武術三型中形體動作的練習則有利于學員改變人體形狀。另外在武術的練習過程中也不能簡簡單單就能夠完成,這對于培育學員的堅毅頑強、不怕困難的斗志有著很大的影響。
三、小學開展武術課程的策略研究
(一)文化傳播促進了武術教學發(fā)展,余金漢教授提出通過扎根于中華傳統(tǒng)文化沃土,重視武術的文化教育傳播,武術文化教育承載了中華民族五千年來的傳統(tǒng)文化與道德思想[2]。在武學的發(fā)展過程中,對習武者的思想品德教育始終都是放在首位的。把道德放到最高地位,這種精神對培育小學生尊師重道、任嶧禮信、寬以待人、嚴于修身等的性格品德方面有著積極且意義重大。在教育過程中,可以更多向小學生們介紹一點關于武林前輩的英雄事跡和關于武林前輩的言行舉止等的高貴品格,在武術訓練過程中也要培養(yǎng)的團結合作能力,從而養(yǎng)成了小學生的良好意志品質。
(二)體育教師應該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增加教學的趣味性,在武術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xiàn)柔韌性訓練,但由于柔韌性訓練在一定程度上小學生會感受到人體不適感,也就會產生身體乏味、無力的現(xiàn)象,這都會是小學生對武術教學活動的不喜歡,所以武術教學活動中應該增加一定的趣味性,可以讓小學生越來越喜愛武術教學活動。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基本上革新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了他們對讀書的樂趣,愛好教育的主動性[3]。用生動活潑形象的方式介紹動作技巧等。在教學上增設了一些趣味比賽游戲,舉辦與一些拳術有關的知識競賽等活動,把拳術節(jié)目在校園活動中加以表演等,利用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三)學校應注重武術課程授課教師的培養(yǎng)
在武術教育中,我們往往會出現(xiàn)部分小學為開展武術教學工作,由專職武術師資缺乏,而非專業(yè)武術師資湊數(shù)的現(xiàn)象。這些情形的存在雖然確實提高了武術課程質量,但這種情形下也很容易形成“現(xiàn)學現(xiàn)賣”的教育模式,因為非專業(yè)武術老師在技術的專業(yè)性上也是存在不足的,而且有些不科學的武術操作方式也很容易誤導學員,從而干擾了他們對整個武術活動的正確認識。因此對于有條件的小學可以應聘用專職武術老師進行講課,并與全國各地的武術協(xié)會開展技術協(xié)作,或者聘用武術段位制教授進人各個小學為在職體育老師提供技術培訓,以此提高在職體育老師的武術教學水平[4]。
結束語
小學武術教育具有一定的吸引性,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需求,讓武術活動走進小學校園,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申凱博,山鄭鵬,李樹偉. 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中小學武術教育問題與優(yōu)化策略研究[J]. 冰雪體育創(chuàng)新研究,2021(9):132-133.
[2]王霖. 探究健康中國背景下武術在中小學體育發(fā)展中的策略[J]. 體育風尚,2021(8):3.
[3]李勤. 論快樂體育在小學武術教學中的運用[J]. 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8):2.
[4]陸鋼. 開發(fā)武術課程資源 優(yōu)化小學體育活動[J]. 考試周刊,2018(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