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巧
摘要:語文作為一門語言,只有用于交流之中,它的語言價值才能被體現(xiàn)出來。朗讀是語文教學的一個主要內(nèi)容,它能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認識和理解,增強語文的知識儲備。本文探討了朗讀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以及實際情況,提出了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旨在為提高小學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參考。
關(guān)鍵詞:小學語文;朗誦教學;朗讀能力
前言
朗讀是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之一,但是從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朗讀教學方式過于落后,在朗讀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朗讀動力不足,朗讀能力差。為此,老師必須改革朗讀教學方式,改善朗讀教學,提高朗讀教學效果。
一、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主要內(nèi)容
1.詩歌類作品朗讀
在小學語文中,詩歌的類型有兒童歌和古詩詞。在小學階段,朗讀詩歌類的文章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其語言表達水平。兒童歌具有明顯的含義,通俗易懂的特點,特別適用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并且兒童歌的朗讀比較容易掌握,老師可以通過兒童歌逐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與此相比,傳統(tǒng)的古詩詞更不容易朗讀,更適宜于小學高年級學生朗讀,老師可以通過邊朗讀邊想象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例如以《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首古詩為例,老師可以首先向?qū)W生們詳細地描述了煙花三月、孤帆遠影等詩詞場景,然后讓學生們閉目朗讀,想象一幅黃鶴樓送行的情境,從中體會到離別之意,從而使學生們能夠讀出情感和韻味。
2.敘事類作品朗讀
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敘述類文章的長度常常會隨著年級的增長而變得越來越長、知識點越來越難。在朗讀時,老師要引導(dǎo)學生理解敘述類文章的主旨,總結(jié)其主要內(nèi)容。而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敘述類的文學創(chuàng)作多以童話故事和寓言故事為主,這些故事中常常包含著人生的真理,在朗讀這些故事時,要讓學生從中領(lǐng)悟到哲學,讓他們受到真、善、美的影響,從而形成健康的人格。
3.說明類作品朗讀
為了充實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小學語文教科書還包含了許多說明類的文章,在這類文章的朗讀過程中,老師可以通過培養(yǎng)學生朗讀的精確度和速度來提高朗讀的效率,讓他們能夠通過朗讀來理解文章的邏輯性,從而使文章更簡潔、更好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
二、當前朗讀教學的實際情況
1.朗讀教學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
目前,朗讀在課堂上所占據(jù)的比重還比較小,因此,學生朗讀的興趣并不高。但一些老師對朗讀教學理解不夠透徹,因此在實踐中,朗讀教學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在朗讀訓練中,朗讀前沒有要求,朗讀中沒有引導(dǎo),朗讀后不能得到及時的評價和回饋。然而,由于老師的大量講述、提問,使得教材中所蘊涵的感情和美的文字常常缺乏直觀而必需的體會和感受。因此,就形成了老師們在課堂上高聲地“講”,而學生們卻在靜靜地“聽”著的局面,從而使教育模式變得單調(diào)乏味和效率低下。
2.朗讀教學質(zhì)量低下
在一些課堂里,雖然重視朗讀,但我們也可以看出,有些老師雖然有引導(dǎo),但仍無法掌握要點:僅重視發(fā)音,而忽視內(nèi)在感受;注重表面的技法,不注重在言語語境中的內(nèi)涵與根基。有些老師在朗讀教學時,已經(jīng)意識到要理解課文中的句子含義,但是,在朗讀中的輕重音處理,不是讓學生自己通過朗讀理解,而是直接告訴學生輕重音讀法。只是低層次讀聲大,讀流暢,缺少對學生情感朗讀的明確指引。
三、提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提高朗讀興趣
為了提高學生朗讀水平,培養(yǎng)其良好的朗讀習慣,要充分調(diào)動學生們朗讀的興趣,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朗讀積極性。第一,可以采取不同的朗讀形式,例如:角色朗讀、自由朗讀等,讓學生們按照自己的需求自由地選擇。第二要注意對學生朗讀偏好的考察,給他們一些符合其興趣的文章,鼓勵他們積極地朗讀。第三要充分運用獎勵制度,充分肯定到學生在朗讀過程中所獲得的成績,提高了學生朗讀的自信。如果有個別學生在上課時朗誦不積極,老師可以通過集體朗讀來激發(fā)他們的勇氣,讓他們自覺地朗讀,提高他們的朗讀水平。第四,要教會學生們?nèi)绾螠蚀_地朗讀,并適時地改正他們在朗讀中所遇到的發(fā)音模糊和不準確的問題。在理解了文章的基本內(nèi)涵和感情之后,可以要求學生自主地掌握朗讀的節(jié)拍和朗讀的情緒。
比如,當朗讀《賣火柴的小女孩》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回想起過年的場景,讓他們帶著回憶去朗讀,把自己的記憶中的熱鬧和文中的凄涼相比,讓他們更加深切地體會到小女孩的悲慘命運。同時,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在朗讀過程中,仔細地考慮一下小女孩心中的所思所想,從而引起他們對小女孩的心理世界的探究,并逐漸加深對角色的認識。
2.營造朗讀氛圍
為了推動朗讀課的發(fā)展,應(yīng)建立一個良好的朗讀氛圍,有效地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在傳統(tǒng)朗讀教學中,老師常常要求學生們以課后練習的方式進行重復(fù)的朗讀,這種朗讀既單調(diào)又乏味,而且缺乏參與感。為了克服這個問題,老師可以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把朗讀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比如在早讀和午讀的時候,可以安排幾個朗讀的經(jīng)典讀物,培養(yǎng)他們的朗讀興趣。另外,老師還可以組織朗讀比賽和朗讀評比,通過學生們的票選,獲勝者可以得到一些實物獎賞,從而形成一種良好的朗讀氛圍,鼓勵學生們積極參加朗讀,提高自己的朗讀能力。
3.優(yōu)化朗讀內(nèi)容
朗讀是一種“內(nèi)化”的教學活動,在朗讀教學中,要注意對文本的選取,并為學生提供高質(zhì)量的朗讀素材,以促進其在朗讀中的吸收。第一,老師可以從課本里選擇文采兼?zhèn)?、篇幅適中的文章,讓學生們練習,提高朗讀能力,加深對文章的認識。第二,老師可以讓學生們在平常的時候,選擇一些好的詞句,并在在早讀或者午讀的時候給學生們朗誦,這樣既能提高他們的朗讀興趣,又能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第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制定相應(yīng)的朗讀任務(wù),讓語文學習基礎(chǔ)不同的學生都能有效地參與到朗讀中來。
比如,對于那些基礎(chǔ)比較差的學生來說,可以選擇一些簡單易懂的詩詞,這樣的詩詞朗誦起來容易,容易讓學生們更好地把握好自己的朗讀速度;而在朗讀過程中,老師會為他們挑選一本古典名著,讓他們在朗讀時,能夠?qū)ξ恼碌暮诵膬?nèi)容進行剖析,從而提高朗讀和分析的水平。
結(jié)語
總之,朗讀教學的成效直接關(guān)系到小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為了更好地調(diào)動學生的朗讀積極性,老師必須拋棄以往的教學方式,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要,不斷地總結(jié)和改進朗讀教學的方法,使朗誦教學能夠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馬曉楠.基于混合式學習的小學生語文朗讀能力提升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
[2]母丹.小學低段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研究——以重慶某小學為例[D].南充:西華師范大學,2018.
[3]付歡歡.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以煙臺市某小學為例[D].煙臺:魯東大學,2018.
[4]方斐卿著.新課程小學語文教學透視[M].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2005年.
[5]孫雙金.孫雙金語文教學藝術(shù)[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