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石云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兒園課程發(fā)展有了新目標和新特點,幼兒園生活化教學要從幼兒的立場考慮,站在幼兒的角度看為其設計最適宜的生活化教學,使生活化教學的效果最優(yōu)化?;谟變旱男闹前l(fā)展特征,且幼兒大部分經驗學習于日常生活之中,幼兒教育必須以生活為中心。所以,幼兒園教學需要接近幼兒的生活,使教學源于生活,教學的組織和開展也必須源于生活。讓生活走入教學,使教學貼近生活。
關鍵詞:幼兒園;課程;生活化;實踐;研究;
引言
幼兒園教學生活化其實是一個教學概念,它與一般幼兒園基于學前教育的課程概念不同,是把具有特殊培養(yǎng)意義的日常教學內容融入幼兒教學活動之中,使幼兒園老師能夠在與幼兒日常生活中形成互動聯系,從而使幼兒們得以在生活中參加實踐活動,在生活中學會成長,從而培育幼兒們親近大自然、親近生活、親近世界的人文情感。
一、倡導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發(fā)展的原因
之所以提出要在實施幼兒園教學課程時做到教學生活化,因為幼兒園教學在多年開展中具有鮮明的特色,其更重視幼兒身體成長的需求,忽視了幼兒在成長中的社會需求,也不利于幼兒的社會性成長。而幼兒時期處于發(fā)展的初期階段,幼兒的交往意識、生活自理能力等多在這一時期開展,因此能否抓住這一關鍵時期進行合理有效教學,極將對幼兒啟蒙教育有著關鍵的影響。
其次,幼兒發(fā)展從其自身來說也決定著幼兒園教育中幼兒生活化的趨勢,在幼兒時期發(fā)展階段幼兒并非被動地認知學習,而只是積極主動性的探索者世界的奧秘,因此老師需要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學習環(huán)境,適應幼兒對學習的需求,才可以更好推動幼兒的發(fā)展。
二、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發(fā)展的實踐措施
要想使幼兒園教學發(fā)展越來越走向生活化,老師應該注意下面一些實踐要領:
1、課程內容的生活化
幼兒園老師在進行幼教工作過程中,利用簡單直接的知識教學來完成知識傳遞或許很難被幼兒們所接受,如果運用日常生活中直觀而又清晰、形象而又具體的內容來進行教育,將有利于幼兒的認知與接受。這就要求幼兒園既要以日常生活的視角去選擇教學內容,重視教育內容的日常生活性和過程性,又要有意發(fā)掘趣味性的教學素材,而不管哪一種教學重點都應該考慮教學內容和日常生活的融合,如此才能使日常生活滲透于整個幼兒園教學課程中,從而適應教學生活化的發(fā)展要求。例如,老師在傳授幼兒,關于魚兒方面的知識上,如果只是采用圖文的表現形式,確實可以起到知識傳遞的目的,可是,這種理論性、抽象化的知識,并不可以激發(fā)幼兒腦部的學習神經和記憶思維,因此老師在花費大量的時間同時,并不能起到更有效的教育目的。合理的方式應該在向幼兒介紹魚兒方面的知識時,能夠引導幼兒直接看到魚兒的活動或是通過動漫的表現形式,起到引起幼兒關注,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的目的,以此起到有效的教育效果,提升幼兒對人物知識的掌握效率,為幼兒今后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2、幼兒學習方式生活化
無論在任何一種學習時期,幼兒都是學習的主人公。要想使幼兒從教學中汲取知識,就需要引導幼兒與知識展開交流。這就需要老師在進行生活化課堂中要把自身和幼兒置于平等位置,采用詢問、啟發(fā)、引導等多角度方式對幼兒展開教學,這樣的教學方法比較易于被幼兒所接受,更易于促進幼兒思想、情感的全方面開發(fā)。
老師要盡可能地把幼兒園的生活化教學和幼兒獨特的活動形式緊密結合一起,在符合幼兒需求的基礎上把日常生活中的各類活動及其培訓項目加以興趣化。幼兒時期的他們對活動有著濃厚的興趣,并且易于被活動而牽引思想。所以老師們在開展教學時,能夠通過游戲活動來帶動幼兒對知識點進行掌握,也就能夠采用活動的形式進行模仿或創(chuàng)設日常生活情境,還能夠以日常生活為大背景進行趣味性的游戲教學活動,這些都有助于促進幼兒園教學生活化的開展,從而做到了寓教于樂,使幼兒以積極主動的心情參與學習。
3、課程評價生活化
幼兒老師在進行課程評價時要注重于幼兒的實際生活,根據幼兒的日常生活對幼兒進行全方位的評估。既要從心靈、實踐、體育的角度去觀察幼兒,又要從認知、技術、思想的角度去發(fā)展幼兒的綜合能力,這種的評價模式才是整體的評估,才可以促進教學的生活化蓬勃發(fā)展,使幼兒園老師著眼于每一個幼兒的健康發(fā)展。
4、教學融入生活實踐活動
生活,即是實際的行為或行動。所以,幼兒園課堂生活化教育,可以理解為,讓幼兒經過實踐活動,提高幼兒對自我或是生命的認知,使幼兒自小就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與生活作風。但幼兒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老師耐心的培養(yǎng)與鍛煉,才可以提高幼兒的活動記憶,進而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技巧。因此,幼兒在幼兒園生活中,必須學習獨立進食、穿衣服、上廁所等行為習慣。例如,在生活課堂中,讓幼兒學習為洋娃娃穿衣服、換衣,這樣幼兒在練習過程中能掌握正確的穿衣服、脫鞋步驟。在午休的時間,老師可以從一旁監(jiān)督并指導幼兒去要求自己根據生活課堂中所學到的內容嘗試自己穿衣服、脫衣。
5、生活場景和教學相結合
人的生存離不開社會環(huán)境,而幼兒的認知學習,也與周圍的日常生活場景有著十分緊密的關聯。幼兒的發(fā)展會受幼兒園、家人、社會等多種環(huán)境的影響。想要使幼兒健康成長與發(fā)展,老師必須充分發(fā)揮周圍環(huán)境的積極影響,協助幼兒進行正常、快速的發(fā)展。所以,老師在對幼兒進行教學時,要突破傳統幼兒教育的禁錮,加入生活化場景,通過在日常生活場景對幼兒進行培訓,可以使幼兒更進一步的了解生命、理解環(huán)境與自己,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fā)展。比如,老師可以在課堂中創(chuàng)設一個吃飯、工作、購物等日常生活情景,引導孩子在情景中,學習相應的生活習慣與行為。因此,孩子在吃飯的時候所必須用到的一些禮儀用語‘請問‘您好等詞匯,以及‘請問xx東西多少錢‘麻煩來份西紅柿炒雞蛋等常見句式等,從而提高了幼兒的綜合素質。
總結
總而言之,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或管理模式,都是以提高幼兒的生活化水平為目的的。所以,生活化課堂的建立,極大地提高幼兒的生活交際能力,促進幼兒健康全面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貴希.略論幼兒園課程的生活化[J].社會科學家,2012(S1):212-214.
[2]王莉.關于幼兒園課程生活化的實踐思考[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11,27(04):114-116.
[3]楊潔. 關于幼兒園生活化課程實施的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6.
[4]張明紅.幼兒園課程生活化[J].幼兒教育,2002(10):6-7.DE4E082A-1B7B-4707-9179-7533D3920AF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