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青島電視臺于1984年所錄制的電視戲曲片《王三賣魚》,是新時期即墨柳腔的代表作,它基本保留了上世紀(jì)80年代即墨方言的原汁原味。以《王三賣魚》中的音韻現(xiàn)象為例,對這一時期即墨方言的語音特點進行探討。就聲母特點而言,《王三賣魚》分尖團,知莊章組分為平翹,日母多讀為零聲母。就韻母特點而言,二合元音[ai]簡化為單元音[?],有些果攝喉牙音舒聲韻字、入聲韻字的讀音,具有地方色彩。從《王三賣魚》中的語音特點可以看出,二等[i]介音的出現(xiàn)要早于韻母單元音化;此時即墨柳腔中還沒有明顯的鼻化元音,之后[a]元音產(chǎn)生鼻化,這反映出近四十年的韻母變遷。同時,還出現(xiàn)了同一個詞的語音疊加現(xiàn)象,如“給”既保留了土語讀法,又在不同語境下透露出普通話的影響。
關(guān)鍵詞:《王三賣魚》;音韻;聲母;韻母;即墨柳腔;即墨方言
一、引言
柳腔是山東青島地區(qū)的傳統(tǒng)地方戲劇劇種,它產(chǎn)生于清代乾隆年間,是在民間說唱“本肘鼓”的基礎(chǔ)上演變而來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該劇種源于即墨西部的沽河流域,后流傳于膠東一帶。柳腔主要采用即墨方言演唱、說白,通俗易懂,充滿生活氣息,具有濃烈的鄉(xiāng)土風(fēng)味[1](P333)。2008年6月,柳腔經(jīng)國務(wù)院批準(zhǔn)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由于柳腔在即墨境內(nèi)廣泛流傳,因此,人們將即墨譽為“柳腔之鄉(xiāng)”,也將柳腔稱為“即墨柳腔”。
1984年,即墨縣文藝工作者編演的柳腔《王三賣魚》,被青島電視臺錄制成電視戲曲片[2](P54)。該劇為新編柳腔,采用當(dāng)?shù)匕傩账煜さ泥l(xiāng)音鄉(xiāng)調(diào),講述了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應(yīng)堅守道德底線、堅持誠信經(jīng)營的故事。劇中的主人公王三為了盡快致富,聽信村里海狗的話,在所賣的鳘魚里摻進泥沙。妻子發(fā)現(xiàn)后,巧設(shè)妙計,引導(dǎo)王三交代了摻假的來龍去脈。王三也認(rèn)識到自己的錯誤,成為一名誠實守信的經(jīng)營者[3]。該片深受廣大電視觀眾的好評,并榮獲1985年首屆中國戲曲電視劇“鷹像獎”二等獎[4](P193)。
由于《王三賣魚》采用的是當(dāng)?shù)氐泥l(xiāng)音鄉(xiāng)韻鄉(xiāng)調(diào),因此,它基本保留了上世紀(jì)80年代即墨方言的原汁原味??梢哉f,《王三賣魚》的錄制,建立了一個時空坐標(biāo)參照點,為我們考察三十余年前即墨乃至膠東方言的音韻特點,提供了極為可靠的音像依據(jù)。就此而言,以即墨柳腔《王三賣魚》所體現(xiàn)出的音韻現(xiàn)象為例,對這一時期即墨方言的語音特點進行深入探討,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
二、《王三賣魚》的聲母特點
(一)分尖團
1.見系字的顎化情況
中古二三四等的見系字,在普通話中,已顎化出舌面前音;在柳腔《王三賣魚》里,尚未顎化到舌面前音的位置。該劇具體出現(xiàn)的例字與相應(yīng)的中古音韻地位,如表1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見組字“巾”的中古音韻地位為“臻開三平真見”,它與《王三賣魚》里精組三四等聲母發(fā)音部位相同,也讀舌尖前音。這一特殊現(xiàn)象反映出見、精兩組個別字開始合流、混同。
2.精組細(xì)音
在《王三賣魚》中,精組與細(xì)音相拼,讀舌尖前音,對應(yīng)普通話的舌面前音。筆者對《王三賣魚》中出現(xiàn)的精組細(xì)音字進行了梳理、匯總,具體如表2所示:
漢語普通話中,這些來自中古三四等的精組字,受舌面元音i的影響而顎化,形成舌面前音聲母;而柳腔《王三賣魚》中,這些中古精組字仍然保留著舌尖前音的讀法。需要指出的是,在《王三賣魚》中,來自中古一等的精組字“三”“走”,其聲母有齒間音的讀法。這一現(xiàn)象應(yīng)與當(dāng)?shù)胤窖悦芮邢嚓P(guān),只是齒間音的數(shù)量沒有后來專題記音那么多。
從中古精組字、見系字在《王三賣魚》中的讀音分析來看,整體上說,上一世紀(jì)80年代的即墨柳腔或即墨方言,是區(qū)分尖、團音的。
(二)知莊章組
在柳腔《王三賣魚》的知章莊組讀音中,平舌、翹舌皆有,難以用簡明清晰的中古音對應(yīng)規(guī)律進行表達。
1.知莊章組讀為平舌音的情況
與北方話知莊章組讀翹舌音的系統(tǒng)性變遷相比,通、江、蟹、果、咸攝字并沒有普通話讀翹舌、《王三賣魚》讀平舌的現(xiàn)象。其中,讀平舌的變化涉及到止攝開口知、章組,止攝合口止、章組,遇攝開口莊組,遇攝合口知、章組,臻攝開口章組,臻攝合口章組,山攝開口章組,山攝合口章組,效攝開口知、章組,假攝開口章組,假攝合口莊組,宕攝開口知、章組,梗攝開口莊、章組,曾攝開口知、章組,流攝開口章組,深攝知、章組。具體如表3所示:
此外,在《王三賣魚》中,止攝“市”字有平舌、翹舌兩讀,體現(xiàn)出平、翹這一變化過程;“說”亦有平舌、翹舌兩讀。
2.知莊章組讀為翹舌音的情況
在柳腔《王三賣魚》中,知莊章組字不僅有讀平舌音的情況,也有讀翹舌音的情況。筆者對這些字進行了匯總,包括此后即墨方言中的舌葉音、卷舌音??赡苁且驗槌坏木壒?,其他的字并不能明顯分辨出舌葉、卷舌的對立,更多地體現(xiàn)為平舌、翹舌的對立,故不再細(xì)分?!锻跞u魚》讀翹舌的字主要來自止攝開口莊、章組,遇攝開口莊組,臻攝合口章組,山攝開口莊組,山攝合口章組,效攝開口知組,假攝開口莊組,宕攝開口知、章組,梗攝開口莊組,曾攝開口章組,流攝開口章組,深攝開口章組,咸攝開口莊組。
其中,普通話讀平舌的“所”,在《王三賣魚》里有平、翹兩讀;“察言觀色”的“色”,則不讀平舌,與普通話存在差異。
通過歸納、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止攝開口章組,遇攝開口莊組,臻攝合口章組,山攝合口章組,效攝開口知組,宕攝開口知、章組,梗攝開口莊組,曾攝開口章組,流攝開口章組,深攝開口章組,均有平、翹兩讀的情況。也就是說,不僅有個別字平、翹兩讀,還有一部分中古攝、開合口、聲母組別相同,其所轄音也存在著平、翹兩讀的情況。這說明《王三賣魚》中的知莊章組讀音不能簡單化地一概而論,它還存在方言接觸、演變中的兩讀情形。
(三)日母字FBC55375-AD38-441D-8116-B2B796BFBCFF
1.《王三賣魚》日母字的總體特點
在柳腔《王三賣魚》中,中古日母字今讀零聲母。具體如表4所示:
以上例字皆為零聲母,其中,“日”讀[i];“如”讀[y];“肉、熱、然、惹、讓、人”這些開口呼的字,其日母字位置用[i]讀音替代,如“肉”讀[iou]。這一現(xiàn)象,與今天的膠東話乃至整個膠遼官話的特征相符。
2.日母字讀音個例
即墨方言中的日母字,如“二”“兒”,在《王三賣魚》里出現(xiàn)“挑了皮鞋二十一”“還想給恁兒說媳婦”,均讀[?]。
(四)泥母字
在北方方言中,泥母字大多讀[n],《王三賣魚》亦是如此。同時,還存在著個別土語讀音。比如,“泥”讀作[mi]:“哎呦,親娘唉,一肚子的泥[mi]和沙,鳘魚肚子里哪來的泥[mi]和沙?”再如,泥母字“嫩”的聲母讀[l]:“俺不是恁娘們家,細(xì)皮嫩肉不抗磨?!笨梢哉f,《王三賣魚》中“泥”“嫩”的特殊讀音均保留了膠東土語的特點。
三、《王三賣魚》的韻母特點
(一)二合元音單元音化
普通話中讀[ai]的二合元音,在《王三賣魚》里簡化為單元音[?]。這些字集中在蟹攝,主要出現(xiàn)在蟹攝一等開口。具體如表5所示:
同樣的道理,蟹攝二等合口字的韻腹和韻尾也發(fā)生了相應(yīng)的變化,如“歪”讀為[u?]。蟹攝合口一等字“外”亦發(fā)生了同樣的類推變化。不過,產(chǎn)生了[i]介音的蟹攝開口二等字“鞋”,依舊保留了韻腹、韻尾,沒有發(fā)生合并??梢姡坏赜?、同一語言環(huán)境,在同一時期會發(fā)生相同的系統(tǒng)性變化,可謂是“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如果是先出現(xiàn)[?],則相同語言環(huán)境都會產(chǎn)生改變,現(xiàn)在卻只有蟹攝二等開口因為語音環(huán)境上多了[i]介音,而沒有發(fā)生這一變化。從語言年代學(xué)上來看,這說明應(yīng)當(dāng)是先產(chǎn)生了[i]介音,然后才發(fā)生了二合元音單元音化的現(xiàn)象,[i]介音在此時阻止了韻腹、韻尾的合并。與“鞋”相類似,海崖的“崖”為“蟹二平開佳疑”字,讀為[i?i],也未發(fā)生元音的單元音化。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在大部分情況下,出于劇情需要,劇中多次出現(xiàn)的“鞋”字的韻腹、韻尾沒有合并,但在女演員質(zhì)問“海崖娘們,也能穿這高跟鞋?”時,這里的“崖”保留了方言讀法,“鞋”卻發(fā)生了韻腹與韻尾的合并。在之后的即墨方言調(diào)查記載中,“鞋”的韻腹與韻尾就已完全合并為[?]。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我們認(rèn)為,“海崖”的“崖”更多地是當(dāng)?shù)貪O村的地道說法,“鞋”則在語言接觸的刺激作用下,最終改變了讀音。
需要指出的是,在《王三賣魚》的對話中,男、女演員對同一個字的發(fā)音亦存在一定差異。比如“鞋”字,女演員大部分都讀韻母為[i?i]的方言音,偶爾發(fā)成類似普通話的音,或者說韻尾[i]并不明顯;男演員則更多保留[i?i]作為“鞋”韻母的發(fā)音。再如“?!弊郑輪T有時也存在類似普通話的發(fā)音,不像男演員單元音化那樣明顯。
在柳腔《王三賣魚》中,“好”“道”“到”等復(fù)合元音的韻母,均簡化為單元音[?]。如“何愁好日子不來到”,與普通話的韻母有所差異。這種韻母單元音化的現(xiàn)象,在當(dāng)下的即墨方言中仍然存在。
(二)[u]介音
“退”字的中古音韻地位為“蟹合一去隊透”,在柳腔《王三賣魚》中,讀為[tuei];“內(nèi)”字的中古音韻地位為“蟹合一去隊泥”,在柳腔《王三賣魚》中,讀為[nuei]。在此后的即墨方言中,“退、內(nèi)”這組拼合關(guān)系的字,均含有[u]介音的讀法[5](P42)。
(三)果攝喉牙音字
在普通話中,果攝喉牙音字的韻母整體上讀為[?]?!锻跞u魚》則與之不同,其中,“果合一上果溪”的“顆”字、“果開一去箇疑”的“餓”字,其韻母均讀為[uo];“果開一上哿溪”的“可”字,其韻母則讀為[?]。
雖然在大部分情況下,《王三賣魚》中的果攝喉牙音字與普通話讀音不同,但也有個例。如女演員所說“你呀,還是稱稱你那顆心”,這里“顆”的韻母為[?],與普通話相同,顯然是受了普通話的影響;而男演員在說“一顆參”時,這里“顆”的韻母仍是土語中的[uo]。
(四)入聲字
1.宕江攝入聲字
在《王三賣魚》里出現(xiàn)的宕江攝入聲字,如“宕開三入藥見”的“腳”字、“宕開三入藥從”的“嚼”字、“江開二入覺匣”的“學(xué)”字等,其韻母均讀為[ye]。
宕攝一等鐸韻入聲字的韻母讀音則分為多種情況。比如,“宕開一入鐸見”的“胳”,在“胳膊”一詞中讀[kapa],韻母為[a];音韻地位同為“宕開一入鐸見”的“咯”,則讀為[kuo]。二者體現(xiàn)了不同的歷史層次。再如,“宕開一入來鐸”的“樂”,在“我就樂意和公家辦事”中,讀為[luo]??梢姡磾z一等鐸韻一部分讀[uo],一部分讀[a]。與上述二三等喉牙音字相比,這些一等字體現(xiàn)出不同等讀音的差別。
2.山臻攝入聲字
在柳腔《王三賣魚》中,山攝開口一等喉牙音入聲字的主要元音為[a]。“喝”,音韻地位為“山開一入曷曉”,讀為[xa];“割”,音韻地位為“山開一入曷見”,讀為[ka]。山攝三等的入聲字“別”,音韻地位為“山開三入薛並/山開三入薛幫”,讀為[pai]。臻攝一等入聲字“沒”,音韻地位為“臻合一入沒明”,讀為[mo]。這些入聲字都體現(xiàn)出與普通話不同的語音變化,《王三賣魚》里仍保留了膠東方言特有的發(fā)音。
3.梗攝入聲字
“客”的音韻地位為“梗開二入陌溪”,普通話中讀為[k?]?!锻跞u魚》則與之不同,讀為[ke],如“請客送禮臉增光”中的“客”,即讀為[ke]。
四、余論
可以說,地方劇種從誕生之日起,就與當(dāng)?shù)氐姆窖越Y(jié)下了不解之緣。方言是地方劇種形成的基礎(chǔ),地方劇種則保留著濃郁的鄉(xiāng)音鄉(xiāng)韻、鄉(xiāng)風(fēng)鄉(xiāng)情。即墨柳腔與即墨方言的關(guān)系也是如此,正如著名文藝?yán)碚摷彝醭勊f:“柳腔散發(fā)著泥土芳香”[6](P564)。就此而言,無論是即墨柳腔的傳統(tǒng)劇目,還是新編劇目,都為我們提供了研究即墨方言乃至膠東方言的寶貴資料,它們不僅豐富了即墨方言的研究內(nèi)容、拓展了即墨方言的研究范圍,而且從中亦可窺探出其語言變遷的歷史進程。FBC55375-AD38-441D-8116-B2B796BFBCFF
就即墨柳腔《王三賣魚》所體現(xiàn)出的音韻現(xiàn)象而言,與現(xiàn)在的即墨方言相比,既有很多共同之處,也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比如,《王三賣魚》中齒間音的占比較低,結(jié)合古今語音的變化趨勢,可以發(fā)現(xiàn),齒間音有可能是后來發(fā)音部位越來越靠前的演變趨勢而造成的。而舌葉音與卷舌音的對立并不明顯,則有可能是在戲曲演唱時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這里統(tǒng)一用翹舌音來概括,主要是用以凸顯《王三賣魚》中所體現(xiàn)出的平、翹對立。在具體音值上,尤其是難以確定規(guī)律的知莊章組,之后的即墨方言記載中也出現(xiàn)了類似的現(xiàn)象。
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王三賣魚》等柳腔劇目所體現(xiàn)的語音現(xiàn)象,是即墨語音變遷歷程中的重要一環(huán),為微觀語音史的演變搭建了橋梁。比如,《王三賣魚》中的韻母尚未產(chǎn)生鼻化音,而在其后的即墨記音中,前鼻音[n]前的元音發(fā)生了鼻化現(xiàn)象,主要是[a]后面遇到前鼻音產(chǎn)生了鼻化,這就見證了從上世紀(jì)80年代到目前部分鼻化的發(fā)展過程。又如,《王三賣魚》中的韻母單元音化現(xiàn)象,不僅在后來的方言調(diào)查中得到驗證,而且[i]介音后的“鞋”與非[i]介音后面的“?!薄皝怼本l(fā)生了變化,這時“鞋”的韻腹、韻尾已完全合并。再如,《王三賣魚》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新的非土語語音現(xiàn)象,這在女性那里體現(xiàn)尤為明顯。像“給”字,在王三“我給你挑去送去”中,“給”讀[k?i];而在王三妻子“今天上午上級又給咱撥了新式漁具”中,“給”則與普通話讀音相同??梢哉f,《王三賣魚》的音像記錄為我們提供了探討即墨方言語音發(fā)展的具象化資料,通過將其與相關(guān)語料進行前后比較,是能夠銜接起即墨方言中顎化、單元音化等語音演變的時間鏈條的。
參考文獻:
[1]即墨市史志編纂委員會.即墨簡志[M].北京:五洲傳播出版社,2002.
[2]孫海翔,王家棟,黃迎周,徐增亮,游祥書.柳腔 茂腔[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2.
[3]青島電視臺錄制.《王三賣魚》電視戲曲片[DB/OL].https://v-wb.youku.com/v_show/id_XNTgyMzk0OTMwNA==.html.2022-04-18.
[4]李宗偉.山東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圖典(第一卷)[M].濟南:山東友誼出版社,2012.
[5]青島市史志辦公室.青島市志·方言志[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7.
[6]即墨市史志編纂委員會.即墨市志(下)[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
The Phonological Analysis of Jimo Liuqiangs WangsanMaiyu(《王三賣魚》)
Liu Yimeng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Qingdao 266100, China)
Abstract:In 1984, the TV drama WangsanMaiyu(《王三賣魚》), recorded by Qingdao TV station,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Jimo Liuqiang in the new era. It basically retains the original flavor of Jimo dialect in the 1980s. Taking the phonological phenomenon in WangsanMaiyu(《王三賣魚》)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o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Jimo dialect in this period. A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itials, WangsanMaiyu(《王三賣魚》) is divided into sharp groups, ZhiZhuangZhang(知莊章) is divided into flat warps, and the initial Ri(日) is read as zero initials. In term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wels, the diphthong [ai] is simplified into a vowel[?], Some of them take the pronunciation of the words with throat and teeth sounds, which have local color. From the phonetic features in WangsanMaiyu(《王三賣魚》), we can see that the appearance of second-class [i] prepositions is earlier than the vowel monosyllabic. At this time, there is no obvious nasal vowel in Jimo Liuqiang, and the later [a] vowel nasal is a new stage of local nasal from none to germination, which reflects the changes of vowels in the past 40 years.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lso a phenomenon of phonetic superposition of the same word. For example, “Gei(給)” not only retains the native language pronunciation, but also reveals the Mandarin pronunciation in different contexts.
Key words:WangsanMaiyu(《王三賣魚》);phonology;initials;vowels;Jimo Liuqiang;Jimo dialect
基金項目:教育部項目“流布與擴散:清代以來膠東方音演變研究”(19YJC740042);中國海洋大學(xué)圖書情報研究基金項目“趙蔭棠珍藏等韻文獻信息資源建設(shè)研究”(202253001)
作者簡介:劉一夢,女,中國海洋大學(xué)文學(xué)與新聞傳播學(xué)院副教授,文學(xué)博士。FBC55375-AD38-441D-8116-B2B796BFBC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