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包法利夫人》被譽為人性的百科全書。主人公愛瑪不是安娜卡列尼娜般追求個性解放的新女性,也不是嘉莉妹妹那樣最終從底層走向上流社會的幸運兒,不是無法左右自己命運的苔絲和艾絲美拉達,更不是糾結(jié)在真愛和社會正確之間的凱瑟琳·肖恩。愛瑪是當時法國社會中的小資產(chǎn)階級女性,理應(yīng)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愛瑪不滿夫妻生活的平淡無奇,最終成為一個被欲望和金錢埋葬的人。她嫁給了平凡、不解風情的丈夫,卻渴望浪漫的愛情?!八笕f事萬物必須滿足她的心靈需求,否則事物毫無用處。她自由奔放的熱情之下,卻是務(wù)實的精神底蘊。她愛到教堂去是因為喜歡那些美麗嬌艷的花朵;她喜歡音樂是因為那些歌詞如許浪漫;喜愛文學是因為她喜歡沉迷在文學的幻想中。”袁筱一表示,《包法利夫人》的主題無關(guān)性別,闡述的是一種心靈的狀態(tài),即人類有能力,并且總是要把自己想象成另外的模樣,它促使人們思考和真實之間的一種關(guān)系。作者福樓拜寫到愛瑪自殺時伏案痛哭,愛瑪?shù)纳瘎「腥玖艘淮忠淮淖x者。愛瑪悲劇性的根源,一方面是源于愛瑪自身被生活壓抑的欲望,另一方面又受到特定的空間影響。本文深入分析愛瑪?shù)膬?nèi)心狀態(tài)與所處的環(huán)境,剖析愛瑪內(nèi)心深處的欲望和命運的悲劇性,探求愛瑪從純真到墮落,從墮落到毀滅的前因后果。
二、愛瑪內(nèi)心的本能與欲望
愛瑪缺乏滿足,愛慕虛榮,追求享受,書中有一段看戲的描寫:“愛瑪一進門廳,心就怦怦跳。他看見許多人由另一側(cè)走廊向右邊擁去,自己卻踏上通往包廂的樓梯,虛榮心油然而生,臉上露出了笑容。到了包廂里一坐,她身子微微前傾,嫻雅大方,儼然是一位公爵夫人”。愛瑪臨死之前去公證人那里借錢,看到公證人家的餐廳還在感嘆:“這才叫作餐廳,我多么想要這樣一間餐廳”。越是在眼前的東西,愛瑪就越想逃避,周圍平庸的生活在她心中是微不足道的,而離她遙遠的那些才是幸福和高雅的代表,她買信箋和信封,卻不是為了給人寫信,她想去旅行,又想回她少女時期的修道院生活。她在魯昂看到貴婦們掛在表鏈上的小飾物,她也買了一串,她買回家里一對碧琉璃大花盆,她甚至連針線盒都買象牙的,里面帶鍍金的銀頂針。愛瑪還喜歡訂購雜志,《花籃》和《沙龍仙子》,上面的很多演出在她生活的托特根本接觸不到,她卻對它們?nèi)鐢?shù)家珍,爛熟于心。愛瑪喜愛閱讀小說,尤其是閱讀小說中關(guān)于家具和裝飾的描寫,從中獲得想象的滿足。愛瑪在侯爵家做客時,連吃的白糖也感覺比平時更白更細,她認為上流人士的衣著考究,舉止溫文爾雅,回憶在侯爵家的舞會成了愛瑪愛做的事情,對奢華生活的向往與真實生活的平庸成了她心底的惆悵。
人的本能是推動個體行為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當本能受到壓抑時,就會向外界尋求保護?;楹笊顚郜敹灾皇且环N安寧的感受,而在包法利先生心中,“天地之大不過她的羅裙的幅圓”。除了對愛瑪?shù)膼?,他胸無大志,對愛瑪喜歡的浪漫與激情,對事業(yè)的追求并沒有同感,這就使他們之間的感情極其枯燥。心在高處的女子卻一生生活在鄉(xiāng)村,在這種環(huán)境下,愛瑪唯一能排解生活中的枯燥的就是幻想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這也是愛瑪悲劇命運的開始。這種生活壓制了愛瑪?shù)谋灸苡?,但被壓抑的?nèi)容只是被隱藏了起來,并不會消失。那些被壓抑的欲望在某個外部事件的刺激下會產(chǎn)生其他的一些更為嚴重的心理后果。
于是當愛瑪碰到大學生萊昂時,她心中被壓抑的欲望瞬間得到釋放。在與萊昂分開后,愛瑪遇到了花花公子羅多爾夫,在他的狂熱追求下,愛瑪決定開始追求自己想要的自由生活。同時,處心積慮地瞞著丈夫,愛瑪感到內(nèi)疚。在愛瑪與羅多爾夫說好私奔之后,羅卻反悔了,讓仆人送來絕筆信,愛瑪看后傷心欲絕,在愛瑪一心渴望與情人私奔時,羅多爾夫竟然消失得無影無蹤。同時,巨大花費的賬單也讓愛瑪無力承擔,在抵押家產(chǎn)之后的愛瑪走投無路,服毒自盡。愛瑪服毒之后“突然平靜下來了,幾乎像完成了一件任務(wù)之后那樣安詳”“??!死也沒什么了不起,我睡過去就萬事皆休了”。
拉康的“凝視”理論描述了觀看與被觀看,反映了社會權(quán)力之間的關(guān)系,常被用來說明男人和他凝視的客體——女人之間的關(guān)系。羅多爾夫在與愛瑪?shù)谝淮我娒嬷?,心里想到,“她很討人喜歡,這個醫(yī)生的太太!牙齒很白,眼睛很黑,腳很迷人,樣子好像一個巴黎女人。她到底是哪里來的?那個笨頭笨腦的小子又是從哪里搞到她的?”萊昂初遇愛瑪?shù)臅r候,盯著她——“她用兩個手指頭捏住膝蓋上的袍子,把它往上一提,露出了腳踝骨,再把一只穿著黑靴子的腳,伸在轉(zhuǎn)動的烤羊腿上面,烤火取暖?;鹫樟亮怂娜?,一道強光穿透了她的衣料,穿透了她白凈皮膚的小汗毛孔,甚至穿透了她時時眨動的眼皮?!睈郜敾钤谀腥说哪暸c矚目下,即使她什么都不做,她卻成了男人眼中的“獵物”。為了進一步接近愛瑪,羅多爾夫在農(nóng)業(yè)博覽會中主動與愛瑪相鄰,他側(cè)面觀察著愛瑪,“她的臉沐浴著陽光……帽子上的淺色的飄帶宛如蘆葦葉子……細膩的皮膚下,血液在輕輕搏動……兩唇中露出潔白、晶瑩的齒尖。”羅多爾夫陶醉其中。愛瑪骨子里對愛情和浪漫的渴望使她本能的欲望被激發(fā)出來,沉淪其中無法自拔,所以不惜借高利貸來滿足約會的高消費。
福樓拜一直在寫愛瑪內(nèi)心的掙扎,寫她在欲望和殘存的道德感之間的掙扎和選擇。愛瑪絕不是逢場作戲的女人,她對愛情的態(tài)度是嚴肅認真的,當愛瑪認清自己的幸福追求之后,她鼓起勇氣奔向新生活的勇氣和毅力是驚人的。但奢靡的生活和浪漫的愛情,都需要物質(zhì)財富作為基礎(chǔ)。
三、愛瑪?shù)幕孟肱c現(xiàn)實空間
福樓拜把真實地反映現(xiàn)實生活當作小說創(chuàng)作的最高原則。他像司湯達與巴爾扎克一樣,把小說喻為“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一面鏡子”。19世紀中葉的法國巴黎農(nóng)村,浪漫主義盛行。愛瑪意識不到現(xiàn)實和浪漫的差異,她生于富裕的農(nóng)民之家,少女時期生活在與世隔絕的修道院,受到浪漫愛情小說的影響,把愛情當作生活的重心,在結(jié)婚之后依然有著不切實際的浪漫主義幻想。愛瑪?shù)谋瘎∈钦麄€社會的悲劇,除了她自身的性格與經(jīng)歷外,更被她所依附的空間影響,空間干預(yù)、限定人的行為。
(一)愛瑪?shù)某砷L空間
由于幼年沒有母親陪伴教導(dǎo),又受浪漫主義影響,愛瑪在修道院中的生活讓她了解到貴族的生活狀態(tài)。她過分追求潮流,在婚前就總是按照城里人的潮流來打扮自己并對物質(zhì)生活有很高的追求。她眼里的愛情離不開綢子窗簾、厚實地毯、蔥郁的盆景和講究的牙床的繡樓,離不開晶瑩閃光的寶石和軍服肩上的絲穗。愛瑪自幼熱愛浪漫主義文學,在修道院中她又看了許多愛情小說,她對浪漫愛情的遐想一直影響她之后的生活?!八龑で蟮氖侵饔^的情,而不是客觀的景”,這也使她無法適應(yīng)婚姻的平淡。她渴望激情,形成病態(tài)的熱情,幾乎將愛情視為生活的全部,即使對自己新生的女兒也不十分關(guān)心。她沒有真正去體味生活的復(fù)雜多面,只將頭腦中的一切都停留在愛情層面。為了愛情,她不停地幽會,不停地購買商品打扮自己,處處揮霍錢財,最終導(dǎo)致債臺高筑,走投無路,選擇自殺的悲劇結(jié)局。
(二)愛瑪?shù)幕橐隹臻g
與包法利先生結(jié)婚后,婚姻的平淡無奇,丈夫的懦弱與失格,讓愛瑪感受到深深的失望。她與丈夫一起看戲劇,包法利先生看不懂一直問愛瑪,“盡管愛瑪做了解釋,可是,夏爾又糊涂了……他承認他沒看懂故事,由于音樂,很多歌詞聽不明白。有什么關(guān)系?愛瑪說,別講話好不好?我對什么東西都喜歡搞個一清二楚……別說了!閉嘴!愛瑪急了”。作為丈夫,包法利先生在感情上愚鈍被動,在婚姻關(guān)系上習焉不察,從小生活在母親的高壓之下,從學習到選擇職業(yè)再到結(jié)婚皆由母親規(guī)劃,他是一名醫(yī)生,愛瑪曾寄希望于丈夫在事業(yè)上帶來希望,但是在包法利手術(shù)失敗后,讓愛瑪看到查理的治療與庸醫(yī)治駝別無二致。溯本求源,他學醫(yī)的道路起初由母親代為選擇,從醫(yī)純粹是為了掙錢糊口,本身毫無學識可言,只會照搬一些死記硬背的簡單醫(yī)療手法。他從來不看書,即便是醫(yī)書也看不到一行便開始打盹。為人沒有進取心,即便在外受到同行的羞辱也毫不在意,可見其智識不足,庸碌有余。但愛瑪偏偏喜歡事業(yè)有成的男人,她巴不得“包法利”這個姓立刻顯赫起來,在業(yè)界揚名,在報紙上總被提及。愛瑪知道有些男人只需吃苦,在案前夜夜耕耘,熬到60歲,身上便掛滿了功勛章,但包法利先生顯然不是這種人。“當家做主的是他的太太;他在人前面,應(yīng)該說這句話,不應(yīng)該說那句話;每星期五吃素;順她的心思穿衣服;照她的吩咐逼迫不付錢的病人。她拆他的信,窺伺他的行動,隔著板壁,聽他在診室給婦女看病?!彼纳顝膩頉]有主動一說,他的懦弱自卑讓他幾乎永遠都是被動接受,甚至連結(jié)婚的請求都需要愛瑪老爹來開口?!八砩系囊磺卸既撬鷼?,他的臉孔,他的衣服,他沒有說出來的話,他整個的人,總而言之,他的存在?!彼麤]有意志,逆來順受就是他的意志。
(三)愛瑪?shù)纳羁臻g
影響愛瑪?shù)纳羁臻g分別是修道院、托特、沃比薩、巴黎和最后生活的榮鎮(zhèn)。愛瑪一直都熱衷于離開家里,到外面去,她相信在不同地方,事物會有不同的面目,過去的生活不如人意,換了環(huán)境的生活一定會更好。
由于對自己婚姻生活的不滿,愛瑪渴望逃離自己現(xiàn)有的真實生活空間。以沃比薩的侯爵家和巴黎為代表的上流社會被愛瑪視為向往的地方。富麗堂皇的侯爵宅邸與簡陋貧窮的鄉(xiāng)鎮(zhèn)環(huán)境的比較讓愛瑪感受到自己生活環(huán)境的枯燥和局限。愛瑪認為優(yōu)雅、富足、充滿趣味的生活屬于幻想的上流空間,屬于外面的世界。自此,她對婚后的鄉(xiāng)村生活第一次感到了鄙視,“她特別忍受不了的,是吃晚餐的時候,樓下的餐廳這么小……人生的辛酸仿佛都盛在她的盤子里了”。愛瑪怨恨不公平,因為她見到的幾位公爵夫人的身材和舉止都與她相差甚遠。她羨慕在沃比薩熱鬧的生活,戴假面具的舞會和那些認為她自己也應(yīng)當享受的樂趣。對沃比薩的回味成了愛瑪心中揮之不去的執(zhí)念,但愛瑪對巴黎的一切更是充滿幻想?!八胨溃窒胱〉桨屠琛?,巴黎是愛瑪心中的夢幻之地,她有一張巴黎的地圖,經(jīng)常拿出來研究,認為巴黎“比海洋都大”,充滿了事業(yè)有成的外交家、有遺產(chǎn)的貴婦人和各色懷才不遇的青年才俊。她認為在鄉(xiāng)下,女人只能待在屋子里操持家務(wù),鄉(xiāng)村的環(huán)境局限了自己。愛瑪從未去過巴黎,巴黎只存在于她的想象中,愛瑪通過閱讀巴黎的沙龍雜志和流行小說獲得寬慰,想象著自己乘坐敞篷車去時裝店、賽馬場和劇院。巴黎空間的幻象使愛瑪將自己向往的浪漫生活投射其中,于是愛瑪渴望離開她結(jié)婚的地方托特,她憂慮重重,生了場大病,包法利先生只能帶著愛瑪搬到了榮鎮(zhèn)。到了新的生活環(huán)境,“開頭幾天,她考慮如何重新布置房屋。她把燭臺上的罩子拿掉,糊上了新墻紙,樓梯也油漆一新……放上了幾條長凳……”愛瑪還喜歡對仆人發(fā)號施令,但不久就覺得鄉(xiāng)村生活沒有趣味,又開始回憶自己少女時期住過的修道院。再后來,愛瑪喜歡乘坐“燕子”號馬車會見情人,她渴望逃離她生活的真實空間。愛瑪厭惡自己在托特和榮鎮(zhèn)的生活,時常沉迷于在修道院時期的浪漫沉思中,繼而為追求沃比薩和巴黎為代表的上流社會空間進行了空間改造和逃離等實踐,卻最終沒能逃離。
四、結(jié)語
包法利夫人本質(zhì)只是一個有著浪漫情懷卻淺薄無知的人。自幼受到的教育讓她向往浪漫的愛情與精致的物質(zhì)生活,可是貧瘠的婚姻讓她對丈夫徹底失去了期待。愛瑪認為的幸福對她來說是夢幻、金錢、自由和愛情,她都感覺受到了壓抑,這其中,愛瑪最看重的是愛情,她的人生信條是“沒有愛情,毋寧死”。但她在從外部尋找自由,追尋自己認為的愛情時,揮霍無度,債臺高筑,一步步走向崩潰的深淵。愛瑪逐漸明白,藝術(shù)渲染的愛實際上一文不名,所謂生活中的浪漫愛情,“在灰燼中,它好像紅色的荊棘,慢慢地消耗干凈”。愛瑪也曾成功嘗試抵制誘惑、回歸家庭,做一個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女人,即使走投無路時,面對公證人的挑逗,她仍然敢于拒絕,“我希望得到別人的同情,但我絕不出賣自己”。成長經(jīng)歷、周圍環(huán)境和愛瑪本身脫離現(xiàn)實生活的浪漫主義,將她推向了毀滅,造成了包法利夫人的悲劇。
參考文獻:
[1][法]福樓拜.包法利夫人[M].李健吾,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2][英]安東尼·斯托爾.弗洛伊德與精神分析[M].尹莉,譯.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3][奧地利]弗洛伊德.夢的解析[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4]董云秋,王芳.《包法利夫人》的凝視機制[J].名作欣賞,2018(20):68-70.
[5][美]菲利普·韋格納.空間批評:批評的地理、空間、場所與文本性[M].程世波,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
[6]朱曉蘭.“凝視”理論研究[D].南京大學,2011.
[7]朱立元,主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作者簡介:肖筱君,女,碩士研究生,齊齊哈爾大學,助教,研究方向:英美文學)
(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