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嫚嫚 邵長娥
摘要:所謂心理教育,就是教師針對學生生理、心理的發(fā)展特征,利用有關心理學手段,培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教育活動。
關鍵詞: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
一、前言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特點是對小學生自身感受的關注,著重在教師與他們之間進行經(jīng)驗的共享上,并由此得到生活經(jīng)驗實踐。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實施若想達到更好的成效并取到預定的目標,就一定要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方交流,以學生情感為主導,選擇各種活動類型,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學生情感感受,從感受中得到生活經(jīng)驗,這樣才能對心理與健康教育課程的活動實施加以優(yōu)化完善,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小學生心理素質和思想品格,促進其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
(一)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設施
各個小學校要對心理健康專業(yè)的教師發(fā)展予以充分的關注,并在這方面投入大量資金和資源扶持。學校特別要做好對口招聘和培訓,以確定所有的款項都是為該校開展的心理健康教學而落實,從而有效完善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設施設備。學校還要充分利用國家專項款為學校配置完善的現(xiàn)代多媒體儀器,建立專業(yè)的心理咨詢室,并聘請專門的心理健康指導師,同時盡可能招聘學歷較高的心理專業(yè)教師,因為只有技術過硬的心理專業(yè)教師才能更好地為小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指導工作,也能借鑒一些國外成功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和方法。
(二)豐富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的設置必須是充實多元的,教學內容應在教材的基礎上適當擴展其他方面的知識。由于現(xiàn)在大多小學生都對新奇事物更為敏感和感興趣,所以只有豐富多姿多彩的課堂教學內容,才能讓學生對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記憶更加深刻?,F(xiàn)在的小學生課業(yè)壓力很重,教師工作量又大,所以常常會將心理健康堂課當作普通的課程學習,但這樣一來就失去了這堂課設置的真正目的,也浪費了教學資源。想要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就要充分把新教材中的各種知識深度挖掘,然后找到與之關聯(lián)的生活元素,并用小學生可接受的方式傳授給他們。另外,在課堂上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開展與知識點相關的小游戲,還應該引導小學生在課下排練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情景短劇。在給學生布置課堂作業(yè)時,教師盡量避免書面作業(yè),多給他們布置實用性、實踐性作業(yè)。只有讓小學生親自感受,才能鞏固對教學內容的印象,使他們自己真實地融入教學,在這個過程中既讓學生切實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又從繁重乏味的課業(yè)中感到快樂。辯論型課堂不但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觀點,還可以訓練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體會到對事情多角度的認識。在積極發(fā)展健康心理學理論的指引下,心理教師也應創(chuàng)設各種辯論型課堂教學,以調動小學生潛在的能力。在這個氛圍中,教師針對每個小學生提供的所有觀念和思維,如遇錯誤不能單純地批判和糾正,而是要經(jīng)過小組的深入探討與論證,使每個學生成為課堂問題的學者、解答者、推動力,并運用合理的思考方式檢驗學生自身的行動模式,進而化解價值矛盾。積極心理的辯論方法是相對開放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進來,給小學生足夠的機會讓他們參與討論,把自身正確的思維表達出來。
(三)創(chuàng)新教學的方式
首先,活動引領式教學結構需要布局教學活動任務,制定教學活動規(guī)范,組織小學生團隊進行活動,注重學生觀察感受,共同分享體驗,教師及時總結。這種課堂教學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形成活潑的課堂教學氣氛,為他們提供豐富的心靈感受,因此成了最受小學生喜愛的心理教學類型。比如,學校在課堂上舉辦了活動“買賣街”。教師事先布局了游戲規(guī)則:由女孩代表一元錢,而男孩代表五毛錢,教師提出具體的價錢數(shù)量和要買的東西,讓男女生自主分配,最快一個成功的即為獲勝者,而落單的代表選擇錯誤,則視為失敗。當教師宣布游戲活動規(guī)定后,男生肯定會覺得很“不公正”,但教師必須準確把握這個心理狀態(tài),讓學生表現(xiàn)自己對游戲規(guī)則的疑問,在此處表現(xiàn)得越完整,更便于在活動后的分享,而學生的感受也會更深。而此次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小學生更明白每個人的生存價值,并學會互相敬畏與尊重,也要感受到價值的高低與身份地位無關,和被需要的程度直接相關。在分享的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用固定語句延伸并表現(xiàn)自己的重要性,也可自由發(fā)表一些見解,這樣才更有利于他們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和提高生活和學習上的自信心。其次,講授式課堂基本結構是采用心理教學的方法,展開課堂中心理學的原理、方法和基礎知識的教學,主要是在中國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基礎上加以改進而形成的一種固定教學模式。在學校心理教育課程實施的初期,一般教師都是通過這樣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基礎知識的傳授,使小學生對自身的心理活動有更好的認識,以及學會心理調節(jié)的方式。講授型教學方法一般過程是:問題引導―知識灌輸―實際使用。例如,在講解“調節(jié)情緒”心理健康課程的時候,教師通過將問題加以合理的引導,說明調節(jié)情感及其調控情緒的概念、意義及其具體運用方式等一些心理理論方面的知識。對這種教學模式教師都能較好地把握節(jié)奏,小學生只需根據(jù)教師的講解與步驟逐步完成學習,這樣一來小學生的認識面便獲得了拓展,也充實了自己對心理學方面的認識。但是,從教學內容上來說,由于講授式教育主要是講授心理健康學方面的基礎知識,對小學生所面臨的真實心理問題往往無法有效處理,同時他們對心理學基礎知識的記憶困難也導致學習壓力增加,所以,心理教育并不能僅僅是單純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理解為基礎知識方面的單方面?zhèn)魇?,也不要把它等同于通過思想品德進行教育,更不要通過應試的方法對小學生的心理狀況加以評判,而是應把心理健康教育當成一種對他們心理素質優(yōu)化,以及提升小學生心理水平的有效途徑。所以,在進行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減少使用這一類的心理教學,而要確保使用這一教學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從而避免心理教育教學目的的偏差。最后,話題辯論時教學方法以要求學生具備必要的思考能力作為教學基礎,所以在學校內只適合小學高年級教學。在上課前,教師可按照學校教學要求以及學生的實際狀況提前確定某個議題,在上課開始拋出議題并分類研討。
參考文獻:
[1] 喬征萍. 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中家庭責任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 新課程教學:電子版, 2021(11):2.
[2] 王曉羿. 試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J]. 商情, 2020.
[3] 楊寶東. 試論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J]. 女人坊,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