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析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的女性音樂形象

      2022-07-07 14:43:04周晨
      藝術研究 2022年2期
      關鍵詞:女性形象

      周晨

      摘要:閩西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塑造了兩位女性人物形象——班超母、班超妻。本文從音樂學的角度闡釋選段中女性人物形象的音樂表現(xiàn)特色、心理表征以及情感屬性,并與戲曲、文學領域中的同一形象相互參照,探索這一形象蘊含的精神內(nèi)涵與文化意蘊。

      關鍵詞:閩西高腔木偶戲 《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 女性形象

      閩西客家木偶戲的歷史積淀和影響是中國木偶戲大家族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并于2020年12月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名錄。而作為閩西木偶戲源頭的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隨著時代發(fā)展和多元化娛樂方式的沖擊,不僅瀕臨滅絕,且鮮有學者關注。袁洪亮先生2016年出版的《留住鄉(xiāng)韻》,根據(jù)上杭高腔木偶戲唱腔兩大派別(曾氏華成堂和以李瑞昆為代表的塘豐埧上“羅西披”派)記錄、整理了21首傀儡戲高腔唱腔選段(其中,曾氏華成堂唱腔占20首),這不僅是對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的一次重要搶救,也是唯一一套關于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唱段的理論集成。本文選取的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1正是收入于該著的曾氏華成堂唱段之一。該唱段選自閩西高腔木偶戲劇目《班超傳》,由班超、班超母、班超妻三個角色構成,采用通用調(diào)2【長行板】寫成,分三個部分見圖1刻畫了班超母妻的三種形象:一是為家中男丁飽讀詩書、考取功名而不辭辛勞的勤勉者;二是為缺乏生活經(jīng)驗而即將行千里赴考的男兒操心、擔憂的貼心人;三是通過男兒考取功名、發(fā)展仕途而實現(xiàn)自我理想的追夢兒。而這三種形象是借助節(jié)奏、字音關系、落韻方向、發(fā)語詞、拋腔等音樂組織手段得以展現(xiàn)的,以下將結(jié)合這三種形象的音樂表現(xiàn)特色,分析選段中女性人物形象的情感屬性,以及隱藏在背后的精神內(nèi)涵與文化內(nèi)核。

      一、不辭辛勞的勤勉者

      不辭辛勞的勤勉者,指的是不逃避勞累,不推辭辛苦,在工作和生活中勤奮努力、無私奉獻的群體。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塑造的班超母的形象正是這種形象的典型。這一形象的表現(xiàn)主要集中在選段的第一部分“感恩”,通過固定節(jié)奏型的主導句型來表現(xiàn)。該句型共出現(xiàn)了七次,其音樂表現(xiàn)特色有二:一是由兩端短中間長的節(jié)奏型起始,通過這種具有阻礙進行的特有節(jié)奏型設下懸念,以便更好地傳達樂段或樂句的主體樂思。例如,“年方七歲進學堂”一句見譜例1,將“年方”二字先現(xiàn)于這一節(jié)奏型,并通過短暫的休止引起聽眾的心理期待:“年方幾歲呢?”“幼齡階段做了什么呢?”隨后唱出“年方七歲進學堂”,以此強調(diào)班超年方七歲就進學堂的幼年生活。這種類似設問的樂句結(jié)構通過展現(xiàn)男主角班超上學堂早、受教育時間長、趕考坎坷艱辛來映射班超母供養(yǎng)班超讀書之辛勞,它讓聽眾的眼前浮現(xiàn)出一位白發(fā)蒼蒼的慈母正在不辭辛勞得耕地、收割,汗水從她的額頭流下,但她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希望的微笑,心理默默地念道:只要我兒能努力讀書考取功名,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二是由“一字一音”到“一字多音”的音字關系構成前緊后松的音響效果,由此深化情感的表達。例如,“老娘眼前深深拜”一句,“老娘眼前”四個字分別對應四個音,甚至還增添了襯詞“子”對應弱拍十六分音符,增強音樂的陳述性、連貫性,而“深深”則采用了一字對雙音的方式,比前句更加舒展流暢,特別是均分八分音符節(jié)奏的配合使用,使樂句更具抒情的性質(zhì)。類似的還有“將別要別爹娘家”一句。這種通過班超上京趕考前對母親深深叩拜的情感來展現(xiàn)班超母之辛勞、不易的側(cè)面書寫,更為動人而傳情。

      以上主要討論了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唱腔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班超母不辭辛勞形象的音樂表現(xiàn)。那么,這一形象建構與文學以及其他戲曲劇種領域中塑造的班超母形象有何區(qū)別?縱觀戲曲發(fā)展史,同樣以歷史人物班超為題材的劇目有元代雜劇《忠義士班超投筆》(一說出于鮑吉甫,一說出于高文秀),明代傳奇《投筆記》(一說出于丘浚)和同名昆劇,弋陽腔《封侯》,川劇、湘劇《投筆記》,漢劇、桂劇《班超》,京劇《班超》(又名《投筆從戎》《萬里封侯》)。但以上劇目都是以班超為主角,側(cè)重描寫東漢班超投筆從戎、開拓西域,立下軍功而封侯的故事,對班超母辛勞、勤勉形象的刻畫是極其吝嗇的。而文學領域中以班超為題材的文學作品主要是范曄的《后漢書·班超傳》:“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jié)。然內(nèi)孝謹,居家常執(zhí)勤苦,不恥勞辱。有口辯,而涉獵書傳。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詣校書郎,超與母隨至洛陽。家貧,常為官傭書以供養(yǎng)。久勞苦,嘗輟業(yè)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壯士志哉!’其后行詣相者,曰:‘祭酒,布衣諸生耳,而當封侯萬里之外?!瑔柶錉睢O嗾咧冈唬骸囝h虎頸,飛而食肉,此萬里侯相也?!弥?,顯宗問固:‘卿弟安在?’固對:‘為官寫書,受直以養(yǎng)老母’......”3盡管我們可以從上述描述中獲取一些信息:一是班超廣閱書傳,口才尚好,常被官家雇用抄書;二是班超的哥哥班固在朝廷擔任校書郎。結(jié)合史書對班超父班彪、班超妹班昭均是著名史學家的記載,我們可以得知班超家庭的習學氛圍是比較濃厚的,據(jù)此可推測班超母在其中應該起著較為積極的作用,但是否是不辭辛勞的勤勉者形象卻未可知。

      那么,閩西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為何要如此鮮明地塑造出異于文學和其他戲曲領域的勤勉的班超母形象?應該說,這一形象是長期浸潤在閩西客家崇文重教文化中的特殊藝術產(chǎn)物。而崇文重教的意識也成為了班超母勤勉的內(nèi)在動力。自西晉末年“八王之亂”以來,客家先民始終因戰(zhàn)亂顛沛流離。而定居在閩西的客家人,長期地處深山,面臨交通不便,他們只能靠耕種謀得生計、靠讀書尋求發(fā)展。因而,崇文重教是整個客家社會的主流意識4,更是成為了閩西客家民系的一種信仰。從客家諺俗“討食也要繳子女讀書”,“喉嚨省出繳子讀,只望孩兒美名揚”可見出客家婦女生活再苦,也要通過耕種、砍柴等各種繁重勞力攢錢支持丈夫和孩子讀書的現(xiàn)象。實際上,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塑造的勤勉的班超母形象不僅蘊含著母親對孩子深深的愛,還滲透出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勇敢堅強的精神品質(zhì)。盡管她們沒有受教育的機會,但她們勤勞、堅強的品質(zhì)正是文教精神的內(nèi)化成果,更是子女文教學習中的榜樣。所謂“父正子無邪,母勤人不懶”“一日無好妻,十代無好子”“好子靠好娘,好和靠好秧”,每個生命之初接觸的便是母親,母親也成為孩童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陪伴者。尤其是在閩西客家,母親甚至成為孩童心理和行為模仿的第一參照物。因而,母親良好的言行身教對孩子具有重要的啟發(fā)作用。就從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來看,正是班超母自班超幼年起就毫無怨言、辛勤培育班超,才能成就班超的一番事業(yè),正是她對班超的默默支持和無私奉獻,才使得班超專注于求學和考學。這種精神在物欲橫流的當今社會仍不失時代意義,是我國當代青少年應該傳承和發(fā)揚的優(yōu)秀精神品質(zhì)。

      二、溫情脈脈的貼心人

      溫情脈脈的貼心人,形容的是對某人或某事飽含深情,想通過言辭表露卻往往只用眼神或表情來表達的模樣,是情感深度內(nèi)化的集中體現(xiàn)。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塑造的班超母妻在班超臨行前千叮嚀萬囑咐卻始終未道出不舍的姿態(tài)正是這種形象的典型,集中體現(xiàn)在選段的第二部分“踐行”,其音樂表現(xiàn)有兩個方面的特點。一是通過句尾下行音調(diào)表現(xiàn)囑咐語氣之深切。作品將班超母和班超妻的唱句組織成上下韻(第九句),并且都在句尾以下行音調(diào)呈現(xiàn)。就班超母的唱句來看(第九句上韻),一反常態(tài)地將落韻音落在了sol上(前八句都落在re),且由一串級進下行的音階(從re到sol)構成,將班超母囑咐班超“赴考路途慢慢行、日落西山不敢行”時的深切擔憂詮釋得淋漓盡致;就班超妻的唱句來看(第九句下韻),半終止與終止句都由下行跳進音程構成落韻(分別是下行五度和下行四度),一句“多住人家少住店,逢橋過水莫爭先”表現(xiàn)出班超妻對丈夫出門在外財產(chǎn)安全、生命安全的種種憂慮和溫暖情愫。這里折射的不僅僅是班超母妻對班超的溫情、貼心,更多的是以這種暖心的方式給予男子最大的支持。二是通過發(fā)語詞替代幫腔的方式使音樂更為緊湊,使情感的抒發(fā)更加流暢、深厚。作品第十句(第154-168小節(jié))一改其他樂句上下韻之間插入2-3小節(jié)幫腔作為連接的固定模式,以發(fā)語詞“哎”快速連接。在此,上韻旋律采用重復的手法,借鑒文學中駢文的格式構建音調(diào):“日間點狀元,夜間寫家書;夜間點狀元,日間寫家書”,刻畫了班超妻囑托夫君苦讀書和寫家書兩不誤的場景,暗含不舍與思戀。下韻在一聲弱起的發(fā)語詞“哎”之后快速唱出:“千里寫書轉(zhuǎn)家鄉(xiāng)”,似乎是妻子再也按捺不住、傾瀉而出的情感。這是妻子渴望從夫君寄回的字里行間中了解到夫君的生活狀態(tài)、精神狀態(tài)和學習狀態(tài)......他的平安順遂是家中女子濃濃的牽掛和眷戀。

      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唱腔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溫情貼心的班超母妻,扮演著“賢內(nèi)助”的角色,她們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全力支持家中男子的事業(yè)。正如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班超臨行前對妻子的囑托:“為夫今朝去上京,母親跟前要行孝,問安侍奉全靠你......你在家中樂心腸”。由此,一位替夫行孝、賢良貞淑、忙碌操持、勤勞能干的好妻子形象浮現(xiàn)在我們眼前......而這些形象在其他同類題材的文學或戲曲作品中同樣未曾見到,這就從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的立美主體對這種溫情有著特殊的訴求。這大抵是下南洋的客家男子常年奔波在外,心中充滿離鄉(xiāng)背井的無奈、謀生求存的辛酸與縈繞心頭的鄉(xiāng)愁,而溫婉的妻母在家中對孩兒的照料和支持成為他們重要的精神支柱,那一抹柔情成為他們疲憊與困頓時內(nèi)心涌起的溫暖情愫。正是有千千萬萬溫婉柔情的客家女,才使得客家男子在求學考學之路上勇往直前。此外,選段中塑造的班超母妻形象還滲透出“善”的精神品質(zhì),盡管她們內(nèi)心有眾多牽掛、不舍和擔憂,但她們卻在班超臨行前努力克制著對離別的愁情,并將這種情感內(nèi)化于心,給予班超一種體貼式而非壓力式、宣泄式的情感關懷。而這種換位思考、體諒他人的善良品質(zhì),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法寶。

      三、寄托于君的追夢兒

      寄托于君的追夢兒,形容的是這樣一種特殊的女性群體:她們心中有夢想,但她們實現(xiàn)夢想的途徑通常通過家中男子來實現(xiàn),但她們并非不勞而獲,而是通過做好男子的后勤工作,并在精神上給予最大的鼓勵來促使夢想成真。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通過正面和側(cè)面兩個角度刻畫班超母妻寄托于君的追夢形象。一是正面刻畫。作品通過節(jié)奏極為相似的兩個樂句分別表現(xiàn)班超母妻將理想寄托于班超,借其考取功名的榮耀來實現(xiàn)自我人生價值的心態(tài)見譜例2。兩句都以三音列“re-dol-la”為主,使旋律集中在三度、四度的音程關系中迂回,配合一字對一音的字音對應方式和平穩(wěn)的八分音符節(jié)奏,極具吟誦性地將女子們期待男子“頭上方巾換烏巾,身上蘭衣?lián)Q紅袍”的夙愿表達得淋漓極致,正如歌詞所唱:“婦女們嫁丈夫,嫁一夫靠一主。奴奴全靠丈夫來高升?!?,在平穩(wěn)八分音符的進行中帶給審美主體很強的韻律感。二是側(cè)面書寫。作品通過第三部分“愿景”中班超的唱句來呼應女子寄托于君的形象。主要的表現(xiàn)特色是拋腔唱法(見譜例3)和鑼鼓變奏。首先,作品最后一韻“若還真?zhèn)€中狀元,敲鑼打鼓轉(zhuǎn)回來”,將“轉(zhuǎn)”字通過三拍之長的拋腔極為生動地勾勒出男子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時的美好畫面,使音樂洋溢著欣喜與自豪的氣息。其次,全曲貫穿使用一板一眼的鑼鼓擊節(jié)為唱腔伴奏,但卻在第三部分加入了四次漸快的鑼鼓聲,增添了熱鬧歡騰的氣氛,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班超中了狀元之后戴著大紅花風風光光游村口的喜慶場面。而班超在臨行前為妻子繪制如此美好的景象,正是因為他深知唯有高中狀元才能改善妻子不分黑夜的辛勞生活,才能幫助妻子實現(xiàn)美好的理想寄托,才能寬慰妻子此時淚眼朦朧、依依惜別的不舍之情。

      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塑造的班超母妻寄托于君的追夢形象令人深思。第一,從社會價值來看,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塑造的班超母妻寄托于君的追夢形象展現(xiàn)出積極上進的拼搏精神,盡管選段中沒有花費大量筆墨描繪班超母從小給班超灌輸拼搏意識的場景,但從唱段刻畫的班超母臨行前依依惜別的場景來看,我們可以鮮明地感受到閩西客家女對拼搏意識的傳導是持續(xù)的,甚至持續(xù)到臨考前的積極勉勵與潛在期待:“頭上方巾換烏巾,身上蘭衣?lián)Q紅袍”。而班超在臨行前對母親深深叩拜的情真意切更是他接受拼搏精神傳導后的自覺表達:“十月懷胎娘辛苦,今朝報答老娘恩,登城上京赴考場?!?。盡管班超母妻實現(xiàn)理想的方式并非是直接的,但她們實現(xiàn)理想的信念卻是堅不可摧的。這份對理想信念的堅定和堅守正是當代青少年所需的內(nèi)驅(qū)力,這也是傳承包括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在內(nèi)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重要內(nèi)涵之一,更是建立我國當代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徑之一。第二,從女性主義來看,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塑造的班超母妻寄托于君的追夢形象可謂是一部命運悲歌,更是閩西客家女的藝術鏡像。首先,班超母妻是被忽略了勞動力的族體。從選段來看,對班超母妻辛勤付出的音樂形象構建主要是通過構建班超勤學苦讀和感恩母親養(yǎng)育之恩等形象來烘托的。實際上,班超母妻形象的原型正是閩西客家女。她們早已形成甚至是習慣了“男外出,女留家;男工商,女務農(nóng)”互補型的家庭模式5。由于家中男子要專心讀書以謀求好的發(fā)展來改善家庭生活,因而一切家務和培育、陪伴孩子的重擔自然就落在了女性肩上。而這份勞動力的價值不僅不能與男子外出謀生的勞動力相提并論,甚至常被認為是一種理所應當?shù)母冻?。其次,班超母妻顯現(xiàn)出受男性主宰的悲苦群像。就選段塑造的班超妻形象來看,她受男性主宰的悲苦群像至少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一是她是班超外出后自覺替夫行孝、侍奉公婆的第一責任人;二是她將開啟對夫君“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的漫長等待和無盡思念;三是她要常常關愛鄰里,以便成就夫君在鄰里間的美名:享有恭謹賢淑、樂心腸的妻子。這種起早貪黑侍奉公婆,對愛情堅貞不渝,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全能女性,幾乎算得上是仙女下凡。但在客家男子的眼里,這樣的女性大概只能算得上合格。再次,班超母妻是被同化了意識的可悲人群。這里說的意識被同化,集中體現(xiàn)在客家女“不覺苦”的內(nèi)心體驗。從選段來看,承負沉重勞動力的班超妻,未曾在夫君臨行告別時得到一句認可或關心的話語??墒潜M管如此,她仍然含情脈脈地牽掛著夫君遠行時的路途、住店等溫飽問題。實際上,這種現(xiàn)象在閩西客家女中并不少見,正如《客家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云:“她們的精神鎖鏈也特別多,這些鎖鏈,有些是社會歷史加上去的,有些是旁人加上去的,有些則是自己加上去的。發(fā)人深思的是,她們往往又‘身在苦中不知苦’,或知苦而不知苦從何來。而時至今日,習慣了,順從了,見怪不怪了?!?她們面對各種歧視女性的荒唐的“金科玉律”逆來順受,習以為常。這種被蒙蔽和同化了女性主義意識的現(xiàn)象,實在令人感嘆。

      四、結(jié)語

      以上從音樂學的角度闡釋了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中女性人物的三種形象,其中所展現(xiàn)出的吃苦耐勞、善良柔情、無私奉獻、積極進取等美好品質(zhì)在當今社會仍然閃爍著生命之光,而它所呈現(xiàn)的女性主義意識淡薄的文化鏡像值得我們關注,特別是對當代閩西客家農(nóng)村女性尚存的缺乏女性主義意識的現(xiàn)象應該給予更多的關懷。此外,就選段《中了狀元轉(zhuǎn)家鄉(xiāng)》所表現(xiàn)的復雜而細膩的女性形象來看,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無疑是閩西客家人民精神世界和情感屬性的真實表達。以閩西客家高腔木偶戲僅存的唱段為文本展開研究,有望獲得新的研究路徑和成果。

      注釋:

      1袁洪亮.留住鄉(xiāng)韻[M].民族出版社,2015.

      2木偶戲高腔的唱腔,共有十八種基本曲調(diào),分別是長行板、饒平調(diào)、過山調(diào)、山坡羊慢板、山坡羊快板、開臺曲、懷胎調(diào)、生子調(diào)、看花調(diào)、病人調(diào)、趕人調(diào)、排朝調(diào)、觀星調(diào)、道士調(diào)、擺陣調(diào)、陰司調(diào)、槐蔭調(diào)、唱歌調(diào)。其中,長行板、饒平調(diào)、過山調(diào)屬于“通用調(diào)”,其余的十五種屬于“專用調(diào)”。

      (引自袁洪亮:《留住鄉(xiāng)韻》,民族出版社2015年版,第32-34頁。)

      3【宋】范曄.后漢書[M].長城出版社,1999.

      4謝重光.客家婦女人文性格及其歷史成因[J].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56劉佐泉.客家歷史與傳統(tǒng)文化[M].河南大學出版社,2003.

      注:本文系2019年度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項目“閩西客家木偶戲音樂文化研究”(項目編號:FJ2019X013)階段性成果;龍巖學院2020年校級科研項目“閩西戲曲音樂史研究”(項目編號:LB20202004)階段性成果。

      猜你喜歡
      女性形象
      契訶夫創(chuàng)作成熟期小說中女性形象分析
      中文信息(2016年10期)2016-12-12 14:56:49
      《三國演義》正面的女性形象探析
      唐傳奇中男性書寫下的女性形象
      人間(2016年24期)2016-11-23 14:40:39
      從女性主義視角解讀《我的安東妮亞》男女主人公形象
      韓國現(xiàn)代文學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對《紅樓夢》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劇的思考
      阿爾比作品《動物園的故事》“厭女”可能性分析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1:58:38
      “看”與“凝視”中的美
      西方女性攝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與憤怒,焦慮與恐懼
      淺析電影中的女性形象在商業(yè)化運作下的作用
      孙吴县| 静乐县| 太保市| 内黄县| 松原市| 平陆县| 海盐县| 江达县| 河北省| 广元市| 泰顺县| 保康县| 洞头县| 郑州市| 宁安市| 罗田县| 抚远县| 扎鲁特旗| 安阳县| 垫江县| 信丰县| 曲松县| 平遥县| 乾安县| 永靖县| 内丘县| 罗源县| 宜都市| 南宁市| 沽源县| 洛川县| 盐山县| 两当县| 安康市| 象州县| 泽库县| 舞阳县| 黄山市| 敦煌市| 永州市| 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