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亮
摘 要: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迎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zhàn)。教師要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全面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探究與挖掘能力,讓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充分鍛煉自主性思維,強化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為學生深度、高效、全面性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結合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目標任務,合理制訂詳細育人目標,有效創(chuàng)設多元教學方案,激發(fā)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的興趣,讓學生在明確自身缺點與不足的前提下,逐步進行查漏補缺、舉一反三等綜合能力的訓練,促使學生對生物學科的本質進行全面認知,科學訓練學生的生物學科邏輯思維能力。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生物教學;有效策略
新課改對高中課程體系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將生物學科列為基礎學科,促使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扎實掌握生物學科基礎知識,有效鍛煉生物實踐能力,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效鍛煉舉一反三的能力,加強學生交流溝通的技巧,提高學生在實踐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探究、探索綜合能力,培養(yǎng)學生生物學科的生命觀、自然觀、社會觀核心素養(yǎng)。與此同時,教師要在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過程中鍛煉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使學生在對生物學科知識重點難點進行分析解讀訓練時,不斷提高學生學科綜合素養(yǎng)。另外,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教師要充分凸顯自身的主導作用,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生物學習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多元生物探索空間,保證學生的自主性思維得以鍛煉,逐步拓寬生物知識汲取路徑,確保高中生在有效教學指導下充分掌握學科知識學習的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生物探索學習習慣,提升高中生學科核心競爭力[1]。
一、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作用
(一)有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高中階段開展生物教學活動,對提高學生的課堂主體學習能力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教師要結合新課改育人目標,有效開展創(chuàng)新型高中生物教學活動,使學生充分發(fā)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全面開展多元化實踐學習活動[2]。在實踐教學引導中,教師要有效培養(yǎng)學生適應學科、探索學科的能力,讓學生在多元化學習方法中尋求高效性的學習方案,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要結合當前課程教學內容,以及應試考核知識,有效創(chuàng)設新穎、趣味的課堂探索題目,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互動互助的學習模式下,凸顯學生主體地位,提高學生實踐學習綜合能力。教師要結合高中階段生物課程各個章節(jié)內容,幫助學生掌握分析、判斷、探索綜合技巧,使學生在具體知識點學習中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二)有利于鍛煉學生綜合能力
高中生物教學是學生增強綜合能力、培養(yǎng)生命意識、感悟人生意義的重要手段,對提升學生綜合能力具有積極的影響。教師要結合新課改育人要求,有效掌握生物知識重點和難點,借助生物問題強化學生知識掌握技能,促使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充分鍛煉生物學科綜合能力[3]。一方面,教師要結合高考考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輔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快速開展答疑解惑學習活動,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生物學科知識的本質與特點,有效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的生物學習視野得以拓寬;另一方面,教師要結合高中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合理制訂出詳細的生物學習方案,幫助學生深入認知生物學科的主要內容,科學把控生物知識結構分布特點,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綜合能力。
(三)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探索精神
新課改育人理念下,教師要融合生物學科教學目標,充分開展多元化趣味性教學指導活動,要根據(jù)高中生對生物知識的掌握程度,優(yōu)化生物教學資源、豐富生物教學方法。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增強學生實踐學習能力。教師要科學應用新方法、新理念實施生物知識教學活動,使學生圍繞具體知識點展開探索學習活動,讓學生在高中生物課堂學習中培養(yǎng)探索精神,強化探索意識,為學生綜合性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比如,教師可以借助實踐探究方法、圖片說明方法、實例引證方法、互動學習方法等有效開展探索學習活動,全面提升高中生生物知識探索精神,讓學生的綜合性學習能力得到全面拓展。
二、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
(一)教學方法缺乏創(chuàng)新
高中生物教學由于受到教學方法滯后、陳舊的影響,導致學生在生物學科學習中不能結合自身需求進行深入、全面的學習活動,造成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不足,無法開展高質量的生物學習活動[4]。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多是運用口傳身教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掌握生物學科知識點,使得學生的整體學習思想無法得到拓展延伸,不能全面滿足高中生的整體學習需求。另外,傳統(tǒng)教學方法會導致高中生不能適應當前生物教學形式和環(huán)境,使得學生的整體學習思想意識存在偏差,難以積極配合教師展開系統(tǒng)性學習活動,不能全面增強高中生生物學習綜合能力,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漸淪為應試教育的工具,不能在生物學領域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最終造成學生理論與實踐能力無法融合發(fā)展。
(二)教學資源相對匱乏
高中生在實踐學習中,對生物學科知識重點、要點存在認知不足,無法結合學生實際學習現(xiàn)狀,開展創(chuàng)新性學習活動,從而滿足學生對知識點的探索學習欲望。學生整體課程學習意識存在薄弱環(huán)節(jié),難以在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中找到適宜的學習路徑,造成這一系列問題的原因在于:生物學教學資源存在匱乏問題,單一、片面的生物學教學資源,不能滿足當前教學需求,使得學生的生物學科綜合學習能力得不到充分鍛煉。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主要以生物學教材為核心展開教學活動,對教材中一些重、難知識點的分析學習時,不能借助豐富多元的素材資料進行閱讀理解,導致學生在課本教學資源匱乏的環(huán)境下無法提高生物學科綜合能力,從而降低高中生的理論知識學習技能,難以開展豐富多樣的實踐教學活動。
(三)理論與實際聯(lián)系不足
生物學科是一門開放性學科,所蘊含的趣味性內容比較充足。但是,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會發(fā)現(xiàn),由于教師理論知識與實踐探索結合不緊密,使得高中生在生物學習中難以開展多元化學習活動。久而久之,出現(xiàn)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水平高于實際應用能力的現(xiàn)象,導致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學生學習自信心受到影響。另外,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不足,還會直接造成高中生應試學習能力不足,導致學生生物學科考試成績不夠理想,難以達到預期教學目標,對高中生學習信念培養(yǎng)造成一定阻礙[5]。
三、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增強自主意識
高中生物教學過程要結合整體教學目標進行合理布局。因此,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創(chuàng)新生物課程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彰顯學生課程學習自主價值,全面提高高中生對生物學科知識點的消化吸收能力。教師要結合新課改育人目標任務,全面拓展學生課堂學習思維,幫助學生快速接受教師改良后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點的探索學習動力。教師要科學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新生物教學方法,全面激發(fā)學生探索學習興趣,使學生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逐步提升課程學習綜合能力。
例如,在學習高中生物教材中的“細胞的基本結構”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要結合本章節(jié)內容中所闡述的細胞的結構進行發(fā)散性教學活動,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激發(fā)學生的感官思維,讓學生在視覺、聽覺的刺激下,逐步對細胞結構圖展開分析與探索活動。與此同時,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教學視頻直觀、形象、深入地引導學生分析細胞的結構特點,讓學生對細胞存在的形態(tài)進行深入認知,全面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綜合能力。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觀看細胞結構視頻素材時,要注重結合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在學生思考過程中培養(yǎng)其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思想,逐步激發(fā)學生探索學習動力,使學生真正認識和了解高中生物學科教學的本質,從而不斷提高生物學科知識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借助細胞結構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對細胞結構知識點進行總結,科學培養(yǎng)高中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考能力,讓學生真正理解細胞結構特點,以及細胞結構生物性作用,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動力,為學生高質量、全面性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豐富教學資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實驗教學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十分實用,在具體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行教學實驗的創(chuàng)設工作,制訂出詳細的生物實驗方案,從而激發(fā)學生探索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物實驗中全面提升綜合能力。因此,教師要借助實驗教學過程,有效豐富生物教學資源,全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綜合能力,為學生深入、高效性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同時,教師還要通過組織學生運用多媒體手段開展合作探索學習活動,幫助學生逐步發(fā)散生物學科思維,形成良好知識消化習慣,促使學生的探索、學習綜合能力得到有序鍛煉,全面提高學生個人核心競爭力。
例如,在學習高中生物教材中的“遺傳因子”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通過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逐步擴展教學素材,使學生的生物學科思想逐步拓展,有效培養(yǎng)學生實踐學習能力,讓學生在豐富的教學資源中不斷拓展學習興趣與動力,為學生高質量開展生物學科知識學習活動奠定堅實基礎。比如,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豌豆雜交試驗”與“遺傳因子”知識點的教學課件,讓學生在豌豆雜交實驗操作視頻觀看過程中了解遺傳因子的生物形態(tài),并且通過直觀形象的視頻內容豐富課堂教學資源,全面提高學生拓展新思維能力,鍛煉學生生物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豌豆實驗中對生物遺傳因子排序視頻教學演講中,學生可以對遺傳因子特點進行深入探索,讓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充分認識生物學科知識的架構與內涵,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實踐學習能力[6]。
(三)提升教學效率,提高綜合能力
目前,學生的獨立性相對較強,在學習生物學科知識時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在對生物學科知識點進行討論學習時,學生可以跟隨教師教學指導思路進行拓展延伸,最終完成生物課堂整體教學任務[7]。因此,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有機融合,來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的本質內涵的了解能力,促使學生在實踐學習與探究課程中,全面強化生物學學習自信,提高學生實踐學習與探究綜合能力,為學生高質量、全面性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在提升生物課堂教學效率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從以下三點著手:其一,教師要借助多元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課程探索興趣,幫助學生逐步形成生物學習動機,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綜合能力;其二,教師運用新穎的教學模式開展生物教學活動,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生物學科知識的架構與特點,保證學生在實踐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學科思維,積極配合教師完成自主學習部分的內容,逐步夯實生物學科基礎,全面拓展生物實踐能力;其三,教師要抓住有效課堂教學時間,充分利用課程教學資源,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環(huán)境中逐步拓展學科思想,培養(yǎng)綜合學習認知,為學生高質量、多元化開展學習活動做好鋪墊。
例如,在學習高中生物教材中,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實驗內容時,教師要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理念,幫助學生逐步夯實對細胞知識的掌握,并且借助具體實驗過程提高學生對吸水和失水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促使學生對洋蔥、白菜葉、紅心蘿卜這些物質發(fā)生吸水和失水現(xiàn)象進行探索,并且借助蔗糖溶液更加形象、直觀地了解細胞情況,在變化蔗糖溶液的濃度過程中,觀察細胞吸水和失水的實驗現(xiàn)象,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讓學生逐步提高生物學習效率,提升學科綜合能力。
結束語
高中生物教學全過程要遵循新課改育人目標要求,充分發(fā)揮指導、監(jiān)督作用,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凸顯出來,促使學生改變傳統(tǒng)被動學習觀念,積極主動加入課程學習環(huán)境中去,提升學生對生物知識點的掌控能力,從而全面提升高中生生物問題解答水平,讓學生在理論與實踐有機融合的學習模式下,提高自身生物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此同時,教師要通過構建高效、優(yōu)質、前沿的生物課堂環(huán)境,彰顯新課改育人模式的重要價值,全面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知識的探究能力,為學生綜合性、高效性發(fā)展奠定堅實基礎[8]。
參考文獻
[1]劉興榮.淺析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6):84.
[2]梁艷.高中生物新課程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6(16):135.
[3]王江南.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探究[J].讀與寫(教師),2020(1):1.
[4]趙晨艷.新課程改革理念下高中生物有效教學途徑探究[J].學苑教育,2020(4):90.
[5]雒小棟.探究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有效轉變[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0(5).
[6]張儀全.談新課程改革下高中生物教學的有效途徑[J].名師在線,2020(5):59-60.
[7]覃麗.基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策略[J].高考,2021(35):55-56.
[8]馬宏柱,張彩明.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方式的轉變思考[J].文理導航(中旬),2021(8):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