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韓邦奇《苑洛志樂》的思想來源與樂學訴求

      2022-07-22 22:52:46文學
      大觀 2022年6期
      關鍵詞:樂舞

      摘 要:《苑洛志樂》又名《恭簡公志樂》,是明代韓邦奇所撰樂書,因其“議及于斯,竊有志而未能也,故曰《志樂》”。關于《苑洛志樂》,學界目前對其關注程度與這部經典本身的價值并不匹配。其書兼具樂譜、舞譜。韓邦奇以樸素唯物論為邏輯起點,將樂與天文、地理結合,凝著出一部別具一格的樂學著作。故此,通過對韓邦奇及其所撰《苑洛志樂》展開的研究,探析《苑洛志樂》的價值、韓邦奇所做樂書的思想來源與樂學訴求,并展望對其可展開的研究。

      關鍵詞:《苑洛志樂》;韓邦奇;樂舞

      韓邦奇在明代樂界地位極高,永瑢在《四庫全書總目》中評其“性嗜學,自諸經、子史及天文、地理、樂律、術數、兵法之書,無不通究,所撰《志樂》尤為世所珍,亦有以焉”。門人楊繼盛更在《苑洛先生志樂原序》中將韓邦奇與程朱比肩,評“卦、疇得程朱數子而始著,呂律得先生是書而始明,則其功當不在數子之下?!?/p>

      目前,國內尚未有韓邦奇樂舞研究專著出版。2014年末,魏東點校出版《韓邦奇集》,《苑洛志樂》亦在其中,此書為學者開展研究提供了極大便利,但在具體樂舞的判定上仍有待商榷,如卷十四《舞圖》,點校者未取明嘉靖二十七年版的“周舞”“虞舞”,而取他版之說,認為是“侑神”,但對照韓邦奇所引《周舞節(jié)》原本——李文察著《李氏樂書》可知此處即為韓邦奇對《李氏樂書》“周舞”“虞舞”的謄錄。在舞蹈著述中,袁禾著《中國古代舞蹈史教程》對韓邦奇及其樂舞思想進行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其他舞蹈通史、專門史類書籍多僅對袁禾所撰內容進行引注,而未在此基礎上進行更加深入的探討。陜西師范大學2021屆碩士畢業(yè)生李朝旭的碩士學位論文針對韓邦奇《苑洛志樂》中的“舞姿形象”進行了相對系統(tǒng)的研究,筆者碩士學位論文《明代祭祀雅樂舞譜研究》中對《苑洛志樂》中的部分舞蹈思想、舞容呈現等進行討論。

      一、韓邦奇與《苑洛志樂》的撰寫

      韓邦奇(1479—1556年),號苑洛,謚恭簡,是明代關學重要代表人物。其早年思想基于家學,重在《尚書》;后為科舉之需拓展到易學、律學研究;三十歲后達成《書》《易》貫通;四十歲時完成《正蒙拾遺》,此書也成為其哲學思想的總結;約六十歲后,門人對韓邦奇著作進行集刊。

      目前可見最早、最完善的《苑洛志樂》是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王宏刻本,后世多有刊印。據潘大龍《韓邦奇〈苑洛志樂〉版本問題辨析》,可知其留世版本共有三個體系,分別是嘉靖二十七年原刻本體系、經楊繼盛修訂而成的康熙二十二年吳元萊本體系、乾隆十一年薛宗泗裕德堂修訂本體系。嘉靖二十七年原刻本共二十卷,前有韓邦奇、何景明所撰序,后有張文龍書后序,另有《呂律說》《呂律圖表》《呂律直解》《起調則例》《全半倍正子則例》《祭祀用樂則例》《擬周樂》《樂儀》《擬六代樂》《古樂可疑》《齊景公〈徵韶〉〈角韶〉》《考樂器》《考歷代樂器之制》《擬舞象》《瑟譜》《轉錄〈呂律證辯〉》《歷代樂制通考》等章,以樂為統(tǒng)領,上應律歷,下合舞容。從張文龍《志樂后序》中可知,韓邦奇撰寫樂書時年僅二十有余,而刊成之時已年至古稀。

      二、《苑洛志樂》的樂學價值

      《苑洛志樂》既可以看作一部雅樂理論書籍,也可以看作一部雅樂創(chuàng)作底本,是一部貫通古今、知行合一的優(yōu)秀論著。韓邦奇的雅樂理論涉及樂律、樂調、則例、樂曲、樂儀、樂器、樂舞、樂制考證。在文獻上,韓邦奇對中國明前樂舞制度進行了詳盡通考,尤側重對雅樂的考證。在實踐創(chuàng)作上,韓邦奇據史擬作了“六代樂舞”和“周樂”(主要用于嘉禮的部分)的部分,并對心目中可用于國朝祭祀的《圜丘》《方澤》《廟享》進行了創(chuàng)作。其中,《圜丘》《方澤》《廟享》之樂配有樂舞,《虞舞》《周舞》單列舞容。

      《苑洛志樂》有對舞蹈的專章論述,主要集中在卷十一至卷十四中,并有其他舞蹈理論散見各章。其舞蹈理論涵蓋舞聲、舞節(jié)、舞姿、舞服、舞表(舞蹈場圖調度)、舞位、舞佾、舞具等。其刊刻成書早于朱載堉《樂律全書》近六十年,兩書在結構上也有相通之處,如對歷代樂舞制度進行詳盡考證、對樂律進行縝密計算、擬作雅樂舞蹈、繪制精美舞譜等。相較于朱載堉《樂律全書》中的舞學理論,韓邦奇的舞學理論雖已經具備舞學初步邏輯框架,但尚未形成縝密嚴謹的舞學體系,且部分章節(jié)存在前后不夠貫通,舞譜、樂譜不相對應的問題。但整體來看,韓邦奇將舞蹈動作與樂聲一一對應,將舞蹈調度與樂旋相互應和的舞蹈創(chuàng)作思路,不僅在精神內核上,還在藝術形式上真正實現了樂舞合一。這與李之藻《頖宮禮樂疏》、黃佐《南雍志》、陳鎬《闕里志》等祭孔樂舞及朱載堉《樂律全書》中的《六代小舞譜》中的編寫思路都有所不同。以上文獻更加強調舞容與樂辭的合一,即以舞蹈來呈現文學的內在含義,而《苑洛志樂》強調的是舞容與樂容的合一,即以舞蹈來呈現音樂的形態(tài)特征。從這一層面看,它從另一個角度詮釋了“舞者,樂之容”。

      縱觀明代禮樂制度的制定與修繕,《苑洛志樂》成書時正值明代禮樂改制變革最為頻繁和成果最為顯著的時期。其中李舜華著《禮樂與明前中期演劇》中提到,“嘉靖二十七年特設教坊執(zhí)掌陵祀雅樂”“雅俗混淆可謂極矣”。由此可見,混亂的雅樂現狀極可能是韓邦奇刊刻此書的重要推動。韓邦奇將原“樂書”之名改為“志樂”而后刊行,可見其仍期待此書能夠實用于世。只是明之禮樂相關文獻中沒有此樂書付諸實現的記錄,可知韓邦奇之樂或未能達于世間。

      三、《苑洛志樂》的思想來源

      韓邦奇的樂舞思想多承宋代樂學大家蔡元定《律呂新書》,且對朱載堉影響頗深。如《苑洛志樂》開篇有《律呂直解序》。“蔡氏之新書,固已極備而大明矣。然其為書也,理雖顯而文隱,數雖著而意深,初學難焉。此直解之所以作也?!敝敝浮堵蓞沃苯狻酚诓淘ā堵蓞涡聲返淖饔?,實為輔助初學閱讀,為原文之“理”進行注解,為原文所用之“數”解析背后含義。韓邦奇還將用于解讀蔡元定《律呂新書》上卷《律呂本原》的《律呂直解》直接編入《苑洛志樂》卷二中。此外,卷十八至卷十九中,韓邦奇幾乎全文引用蔡元定《律呂新書》下卷《律呂辯證》的內容,雖有所增刪,但所動之處甚微。

      此外,韓邦奇對陳旸《樂書》極為推崇,甚至在《苑洛志樂》卷一《律呂直解》中大量引用陳旸《樂書》以輔助于律呂的解析。而關于律呂之說,他也十分推崇漢代班固的《漢書·禮樂志》,認為“諸儒之論角立蜂起,要之最為精密者,班固之《志》而已”。

      在舞蹈方面,他多受同時代樂學大家李文察的影響。如其卷二十中出現兩大段對李文察《周舞節(jié)》的引用。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他所強調的舞之容與音之聲的關系,與李文察“凡樂之音本于天,凡舞之容本于音”的理念相統(tǒng)一。他繪制的舞旋圖,與李文察“六陽辰”“六陰辰”之舞相契合。韓邦奇還將李文察的樂舞理論轉化成實踐演練。而在卷十四中,他轉繪了《李氏樂書》中的《周舞》《虞舞》,并與卷二十中引用《周舞節(jié)》相互佐證??v觀韓邦奇的舞蹈理論,其中有明顯的陰陽五行的痕跡,這或許與其早年重《尚書》《易經》的研究有所關聯,這也使得他與其他樂舞研究大家有了不同的研究視角:更強調以舞蹈來映射天道運行的規(guī)律,而非僅僅以舞姿來圖解文學的意義。

      在律學層面,在成弘之時、明代禮崩樂壞之際、文人士大夫積極重建禮樂秩序的背景下,韓邦奇沒有與遵循陽明心學所倡導的樂以“養(yǎng)心”主張的學者一樣走向“以律效人”的復古路徑,而是將目光鎖定樸素唯物之“元氣”論,以天地之體的“元氣”尋“律”,進而以“律”求“元聲”,由此探索通達古樂之道路。韓邦奇在《苑洛志樂》卷一中言:“律不求元聲元氣,雖能宰物,終是茍且,與天地何與。然圣人得元聲以候元氣,今當候元氣以求元聲。律能應氣,度量衡由之而定。凡八音之輕重、厚薄、大小、多寡、長短,由于律其體,則天地之體,宜其用之能感天地也。”

      而這種路徑的探尋,又來自他對張載唯物論的崇奉與執(zhí)著。張載為關學的創(chuàng)始人,而韓邦奇是關學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將張載關學“關注現實、重視實踐”的傳統(tǒng)力行于《苑洛志樂》中。他通過重新考訂律呂、依據律呂而非樂章修訂樂舞的做法大異于前人,也與后世擬古舞譜的制作,如朱載堉編制的《六代小舞譜》《靈星小舞譜》等,及當時刊行的樂舞譜,如陳鎬的《闕里志》、黃佐的《南雍志》、李之藻的《頖宮禮樂疏》中記載的樂舞譜的通達路徑有著很大差異。此外,明代“前七子”之一的何景明于正德七年九月九日為韓邦奇撰《律呂直解敘》,有言“天地之間者,氣也。制而利用曰器,生之節(jié)度曰數。神理者,氣之宰也。是故,氣數詳則神理日明,而天下之事得矣。此韓子之學也夫”,直明韓邦奇之學為“氣數之學”。何景明用這一關乎“氣、器、數、神理”的觀念來解釋韓邦奇的樂學,也正體現了韓邦奇對張載“氣”之思想,以及注重現實與實踐、由人道(《東銘》)而天道(《西銘》)等相關思想的運用。

      四、韓邦奇的樂學訴求

      其實,無論是明初朱元璋的銳志雅樂,還是世宗嘉靖年間對于雅樂的大幅修訂,里面都包含了帝王與士大夫之間的博弈。朱元璋銳意制作的根本在于對君權至上的強調,而文人士大夫則期待以帝王師自任。于是,明初的禮樂制作,在樂律難尋、古樂難復的客觀現實,及朱元璋帝王主體訴求之下,由復古轉向從今。而世宗嘉靖年間,帝王改制雅樂的核心仍在于強調君權之正統(tǒng),只不過他的目的是通過禮樂的更張,來強調自己皇位的“名正言順”:面對祖宗之法束縛時,強調“因時制宜”;在面對舊貴族,尤其是張皇后一黨試圖對他進行把控時,強調自己皇權獨立的態(tài)度。在樂的制定與更張問題上,帝王們在乎的從來不是具體的樂之本體,而是其背后的政治意義。若樂的形式能夠服務于帝王的政治目的,則會被加以重視;若它只是制樂之人的內心執(zhí)念,則往往只會被贊嘆一番后便束之高閣。而此時士人們的態(tài)度,尤其是在嘉靖“大禮議”后,醉心政治的士人在心態(tài)上轉為依附皇權、迎合上意,以求高位,與之相反的是退出政壇,走入社會。在這樣的背景下,韓邦奇所作《苑洛志樂》也求能有所施用,但這并不是其唯一的樂學訴求。

      韓邦奇借“子華志樂”之說,來表明自己的志趣。雖不知這是年近七旬的韓邦奇因自己所著樂書未能施行的無奈之言,還是若子華一樣的自謙之說,但可看出其作《苑洛志樂》的目的是期待對現行之樂有所影響的。在《苑洛志樂·自序》中,韓邦奇也直接指出了這部樂書的實質——“以質實為體,敷施為用,諧聲為止,中律為的”。這部樂書的目的——取于自然而“宣人情而承詩歌”,以技藝“措之行事、美其觀聽”,最終“探其本原,繼夔倫之志,以承古人之絕學,以備一時之制作”。由此,《苑洛志樂》一方面體現了韓邦奇對復興古樂順應自然、源情而發(fā)的癡迷;另一方面也體現了他并不排斥技藝對樂的加持,且期待能夠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創(chuàng)制出當代之樂。

      五、結語

      《苑洛志樂》作為中國古代舞蹈理論著作之一,其貢獻首先體現在能夠對中國傳統(tǒng)樂舞史學研究做出補充。《苑洛志樂》是明代樂學大家韓邦奇的畢生禮樂理論之總結,深度挖掘韓邦奇樂舞思想將對明代樂舞理論形成增補。同時,《苑洛志樂》的研究也將對中國當代樂學、舞學理論體系的建立提供可參照路徑。進行《苑洛志樂》的深度研究,有利于我們在去“西方中心化”的音樂、舞蹈理論建設的意識之上,探尋到真正屬于中國的傳統(tǒng)樂舞理論,站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進行音樂舞蹈學科的創(chuàng)建。懷著對苑洛先生的敬意,期待未來能夠有更多關于韓邦奇與《苑洛志樂》的研究爭鳴樂壇舞壇!

      參考文獻:

      [1]韓邦奇.韓邦奇集:全3冊[M].魏冬,點校.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4.

      [2]永瑢.四庫全書總目[M].清乾隆武英殿刻本.北京:中華書局,1965.

      [3]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委員會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經:183:李氏樂書[M].濟南:齊魯書社,1997.

      [4]魏冬.韓邦奇的學術歷程及其關學歸宿[J].唐都學刊,2013(3):36-41.

      [5]潘大龍.韓邦奇《苑洛志樂》版本問題辨析[J].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2017(3):13-21.

      [6]李舜華.禮樂與明前中期演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245.

      [7]魏冬.韓邦奇對張載“性道”論的繼承與推闡[J].唐都學刊,2014(1):21-27.

      [8]文學.明代祭祀雅樂舞譜研究[D].北京:北京舞蹈學院,2021.

      [9]李朝旭.韓邦奇《苑洛志樂》中“物資形象圖”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1.

      作者單位:

      北京舞蹈學院

      猜你喜歡
      樂舞
      樂舞《十部樂》的發(fā)展過程及功能
      藝術品鑒(2022年29期)2022-11-27 09:59:58
      “非遺”傳統(tǒng)舞蹈的當代構建與審美表達——以朝鮮族農樂舞為例
      樂府新聲(2022年4期)2022-02-28 06:28:50
      龜茲樂舞
      金秋(2021年22期)2021-12-02 03:26:33
      西南少數民族舞蹈中“樂舞”文化分析研究
      文化利益場境視角下的唐代樂舞生產與消費研究
      ——評《承繼與變遷——隋唐五代樂舞經濟模式研究》
      先秦時期樂舞美學思想的現代意義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10
      論唐代樂舞文化在中國古典舞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體現
      絲路藝術(2017年5期)2017-04-17 03:12:55
      鄒城漢畫像中的樂舞百戲
      絲路藝術(2017年5期)2017-04-17 03:12:20
      試述中國古代原始音樂的形式
      ——樂舞
      淺談中國古代樂舞的功能指向
      東方教育(2015年9期)2015-05-30 16:15:35
      凤翔县| 祁东县| 望奎县| 开平市| 中阳县| 肥城市| 平塘县| 岳普湖县| 南岸区| 房产| 沛县| 桐柏县| 阳信县| 卢氏县| 雅江县| 清水县| 新丰县| 康定县| 白水县| 从江县| 安陆市| 河南省| 巴塘县| 吉隆县| 金乡县| 长汀县| 黔西| 泾川县| 井研县| 化隆| 长岛县| 田林县| 八宿县| 西乡县| 且末县| 盐池县| 林周县| 得荣县| 河东区| 太保市| 宁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