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雯
【摘 要】本文闡述了在音樂合唱教學中,如何通過聽、唱的訓練讓學生更好地演唱二聲部合唱歌曲。聽:通過聽單音與和聲音程、聽旋律、聽自己的聲音與他人的聲音、聽作品這幾個方面來訓練。唱:通過唱譜與唱詞、讀節(jié)奏、練氣息等方面來練習。
【關鍵詞】合唱 會聽 會唱 聽唱結合
新課標中規(guī)定,要更加重視并著力加強合唱教學,使學生感受多聲部音樂的豐富表現(xiàn)力,盡早積累與他人的合作演唱經驗,培養(yǎng)集體的意識及協(xié)調、合作能力。合唱是指集體演唱多聲部聲樂作品的藝術門類,它要求歌唱群體音響的高度統(tǒng)一與協(xié)調。小學階段的合唱以二聲部歌曲居多。
如何讓學生唱好二聲部合唱歌曲呢?在數(shù)十年的音樂教學生涯中,筆者總結了一些經驗。首先,我們要了解唱不好的原因。在數(shù)次嘗試中,筆者發(fā)現(xiàn),造成二聲部唱不好的原因有兩點:(1)聽覺缺失。學生不會去聆聽自己的聲音和別人的聲音,就不會去調整聲音,因而很難做到和諧統(tǒng)一。(2)音準不夠。學生的音樂基礎、歌唱水平等不一致。學生不能很準確地把譜子唱好,音準不夠,導致他們不能很好地唱好合唱曲目中的兩個聲部,在合唱時就出現(xiàn)了多個聲調。所以,要想唱好二聲部合唱歌曲,學生還是要先從基礎做起,多聽、多唱,會聽、會唱,唱聽結合。
一、會聽——靈敏的聽覺是合唱的翅膀
音樂是一門聽覺的藝術,聽覺就是合唱的翅膀。有了靈敏的聽覺,合唱才能展翅高飛。在二聲部合唱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聽辨高、低聲部旋律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那如何訓練學生的聽覺呢?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
(一)聽單音與和聲音程
聽辨單音與和聲音程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合唱中能聽辨出自己所唱聲部的旋律是高聲部還是低聲部,不至于跟著其他聲部造成跑調。在平時的音樂課上,筆者這樣訓練學生的聽覺:先彈奏單音D,再彈奏此音的三度和聲音程M,讓學生聽這是幾個音發(fā)響,并與單音D相對照,讓學生感受單音與雙音的不同音響效果,再讓學生唱出雙音Dm中的每個音高。待學生能把兩個音聽辨出來并唱好后,筆者再將學生分成兩個聲部,讓他們將兩個音同時唱出來。經過多次訓練,學生聽辨音程的能力有所提高。
(二)聽旋律
當學生有了聽辨單音和音程能力之后,他們便可進入聽唱二聲部旋律階段。筆者在教唱二聲部時,先將高、低聲部的旋律分別彈出,再將兩個聲部的旋律同時彈出,讓學生聽辨其中的某一聲部,待唱好兩聲部后嘗試合唱。由于合唱時低聲部不太明顯,教師可以嘗試先從低聲部教起,加強低聲部旋律的聽辨和聽唱訓練。
(三)聽自己的聲音
在合唱訓練時,筆者始終要求學生多聽自己的聲音,引導學生去聆聽自己的演唱,關注自己的音準是否到位,節(jié)奏是否正確,歌唱時的呼吸、咬字方法是否正確,與他人的配合是否融洽等。除此之外,筆者還讓學生關注自己的音色是否能與作品和指揮的需要保持高度統(tǒng)一。
學生通過聽自己的聲音,讓自己的演唱技巧得到提高,從而更好地去合唱。因此,聽自己演唱的過程,也是一個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
(四)聽他人的聲音
合唱不是獨唱,它需要眾人統(tǒng)一。因此,在合唱教學中, 筆者要求學生除了聽自己的聲音狀態(tài)、音準、節(jié)奏和音色外,還要學會聽他人的聲音,通過他人的聲音來檢驗自己的音色、音量等在聲部中是否均衡,從而進行調整。
聽他人的聲音,關系到合唱時各聲部的均衡、整體音響的平衡和音樂形象的正確展示等。教師通過聽他人的聲音訓練,引導學生根據(jù)平衡需求,積極配合他人、配合集體,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及協(xié)調、合作能力。
【片段一】
練習內容:《來和我劃船》一課中的合唱內容。
1.教師:你們的歌聲太美了,老師忍不住也要加入你們了。請同學們再唱一次,邊唱邊聽,觀察老師是怎么加入的。(加入了輪唱,哪一小節(jié)開始加入的?)
2.教師:再來一次,把自己的部分唱好還要能聽到老師的歌聲。
3.換過來,教師先開始,同學后進入。
4.學生分兩組卡農??磳W生兩組卡農完成的情況,如果完成得好,可以嘗試三個聲部卡農。
5.請個別音準的同學來嘗試卡農。
會聽自己的聲音,會聽他人的聲音,從而來進行調整,調整各聲部的均衡、整體音響的平衡和音樂形象的正確展示等。教師通過這樣的訓練讓學生學會積極配合他人、配合集體,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及協(xié)調、合作能力。
(五)聽作品
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聽流行歌曲居多,很少甚至不會去聽一些合唱作品。這也是學生對合唱歌曲陌生的原因。因此,在平時的課上,教師可以多給學生聽一聽合唱歌曲。聽多了,耳朵就習慣于聽辨不同的聲部、不同的旋律,這也會有利于學生演唱二聲部歌曲。筆者會給學生聽一些童聲合唱團(如小熒星合唱團、小海燕合唱團等)的歌曲。欣賞時,筆者引導學生用心感受合唱團的演唱,關注他們發(fā)聲的方法、情感的控制等。通過欣賞合唱作品,學生的聽辨能力得到訓練,他們能感受到什么樣的聲音是合唱中的好聲音,從而進一步加深了對好的合唱聲音的感受和鑒別,拓寬了音樂視野,陶冶了情操,豐富了音樂記憶,積累了音樂素材,激發(fā)了合唱熱情。
二、會唱——準確地歌唱是合唱的風帆
唱歌并不容易,它有 “氣、聲、字、腔”四個要求。無論氣息、發(fā)聲、咬字、共鳴的哪一部分缺少了,學生都唱不好歌曲。如能準確地歌唱,那合唱將揚帆起航。怎么才能做到準確地歌唱呢?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
(一)唱譜
很多教師在教學歌曲時直接帶學生唱歌詞,這樣做其實沒有讓學生更好地去感受音高。音準沒做到最好,就會影響后面的教學。所以,教師在教學新歌時,一定要帶學生唱譜,分析旋律。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去了解歌曲的旋律走向,更好地把握好音準。
【片段二】
筆者在《來和我劃船》一課中,先帶學生唱譜,做旋律分析。
1.視唱:試著跟琴唱一遍,找相同、相似的樂句。
2.旋律分析:第一樂句和第四樂句相同,旋律平穩(wěn)舒緩。第二樂句與這兩句相似,高了八度。第三樂句,節(jié)奏變得緊湊了,三度下行,這是一個旋律創(chuàng)作手法:模進。三度的模進,讓人產生小船輕輕蕩漾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的感受。
3.在這些練習中,如果學生的音準沒有那么好,教師一定要用琴或者帶學生哼唱,還可以利用科爾文手勢或鋼琴多對學生進行音階及音準的訓練。
學生了解了歌曲的旋律走向,就能更好地把握音準,把歌曲更準確地唱出來。
(二)唱詞
在合唱時,咬字、吐字的不統(tǒng)一也會影響合唱效果。因此,教師也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咬字、吐字方法。咬字指正確的聲母發(fā)音。正確地發(fā)出聲母,要求橫字豎咬,發(fā)音要準確、清晰、有力。如我們在唱一些有力度的歌曲時,字音的字頭要堅定且有力地吐發(fā),使發(fā)出字音的聲音剛勁且有彈性。當進行字頭的吐字發(fā)音時,口、舌、唇等吐字器官要保持一定的緊張度,使字頭吐發(fā)充滿一定的爆發(fā)力,增強發(fā)出的字音力度。如我們要表達一些抒情柔和的歌曲時,我們的咬字、吐字要輕柔,在進行字音間的轉換和銜接時,保持圓潤且柔和,歌唱聲音保持連貫和舒展。
(三)氣息
學會正確的腹式呼吸,統(tǒng)一吸氣,統(tǒng)一換氣。吸氣時,我們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美麗的花園里,然后深深地聞一下鮮花的芳香,這就是歌唱的吸氣,把氣吸入腹中,這樣的吸法才是深的;吐氣要細而長。換氣的地方一定要統(tǒng)一好,在一個位置換氣,這樣會整齊很多。
【片段三】
在《來和我劃船》一課中,筆者在歌唱前加入了腹式呼吸訓練。
1.師:同學們,辛苦了一天了,我們來放松一下。聽著音樂,閉上眼睛練一練呼吸,注意要用腹式呼吸,吸到肚子里而不是胸部。聞著花香的感覺,深深地吸,慢慢地呼,氣息越長越好。
2.師:請你看著老師的指揮手勢,一句換一次氣。
筆者認為,音樂課上的合唱訓練并不需要用合唱團的標準來衡量,因此,不需要講得太深奧,只要做到以上幾點,把音準、節(jié)奏、咬字、氣息等練好、統(tǒng)一好,就可以很好地完成歌唱了。
三、聽唱結合,完美合唱
音樂是聲音的藝術,學生只有通過自己的聆聽,才能逐步獲得更好的歌唱能力。而歌唱又是人們最能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它通過語言和旋律的有機結合直接地抒發(fā)人們的內心情感。教師通過對聲音的訓練,使學生能很好地控制氣息、把控音準、把握節(jié)奏,具有一定的演唱水平。具備了這些,真正地會聽、會唱了,學生再去演唱合唱作品就容易多了。
合唱是一種集體性的聲樂藝術,是小學藝術活動中最廣泛、最重要的活動形式之一,它具有豐富的音樂表現(xiàn)力和藝術感染力,對于陶冶學生的情操、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進行合唱訓練在小學階段是非常必要的。這不僅有利于學生進行聽覺和樂感的培養(yǎng),增強集體合作意識,還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綜合音樂素質。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合唱藝術的殿堂里受到音樂美的熏陶!愿教師通過課堂訓練讓學生擁有靈敏的聽覺,準確地歌唱,讓課堂上的合唱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