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鴻
摘要:小學音樂課堂也是學生接受道德熏陶的重要課堂,更是學生開發(fā)潛力的良好平臺。提升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效率,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fā)展,能夠為其健康成長打下基礎。教師將多媒體資源帶入小學音樂課堂,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多媒體;課堂教學;小學音樂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教育信息技術也在不斷引入,教師適當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率,為高效音樂課堂的實現打下基礎。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習慣還在養(yǎng)成,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課堂學習興趣,還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促進學生的學科知識積累,實現小學音樂課堂的高效推進。
1 ? 利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在任何情況下都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科學習興趣,可以為高品質課堂的形成打下基礎。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直觀、具象的教學方式,教師采用多媒體資源進行課堂導入、情境創(chuàng)設,更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同時,音樂學科還有著特殊的育人作用,教師利用多媒體資源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下體會情感,實現全面進步。
1.1利用多媒體導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導入是一節(jié)課的開端,是一節(jié)好課的基礎。良好的導入可以明確交代本課的學習目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快速穩(wěn)定下來,為接下來教學活動的開展打下基礎。教師運用多媒體資源進行導入,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同時,利用多媒體進行導入還需要教師積極了解學生的學情,尋找學生的興趣點,如此才能設計出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導入環(huán)節(jié),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在進行《春天來了》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便利用多媒體導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演唱歌曲《春天來了》,能用不同的語速與聲音演唱歌曲,體會歌曲帶來的情感,增強學生對附點音符的認識,滲透二重唱的基本原理。在這樣的教學目標指導下,教師在上課之初先展示了學生春游的圖片,并提問道:“大家還記得這是什么時候的活動嗎?”學生回答是某一年的春游,教師繼續(xù)道,“春天我們經常春游,你對春天有什么感受呢?或者哪首歌曲可以展現你眼中的春天?”接著教師帶領學生演唱關于春天的兒歌,演唱完成后教師說:“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新的關于春天的歌曲,先來認譜,找一找有沒有你不認識的符號?”教師用白板出示五線譜,帶領學生認識新的音樂符號——附點音符,并進行歌曲的范唱。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展示了圖片,喚起了學生之前春天出游的回憶,增強了學生對春天的感受。接著,教師運用白板出示了樂譜,讓學生共同認譜,增加了學生的音樂常識。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學生共同完成教學任務,更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集體進步。
1.2利用多媒體情境,促進學生情感體驗
情境教學法是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經常運用的教學方法。所謂的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運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情境下發(fā)現學習,感知教學情感,促進學生的綜合進步。情境教學法具有直觀性、具體性的特點。在小學音樂教學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傳承民族情感的音樂作品,教師運用情境教學法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體會特定時期人們的情感,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音樂不僅是韻律、音符的組合,更是人類情感的表達,教師帶領學生體會音樂作品背后的情感,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感受,實現音樂的情感教育作用。
在進行《姑蘇風光》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便運用多媒體情境促進學生的情感體驗。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對吳文化的興趣,讓學生認識吳音的特點,學會用方言以及婉轉的語調進行吳地民歌的演唱,提升學生對中國民歌的了解。在這樣的教學目標指導下,教師在上課之初先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情境:“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我們來聽一段旋律。結合這段旋律你眼前浮現的是怎樣的景象呢?”教師組織學生表述,學生表述的過程中教師播放江南地區(qū)的代表性建筑物圖片,增強學生的直觀感受。接著教師又說:“我們之前也了解過許多吳地的音樂,本節(jié)課我們要一起來聆聽一百八十年前的吳地民歌,體會江南的婉轉與多情?!苯又處煵シ拧豆锰K風光》的視頻,讓學生在聆聽歌曲的同時體會視頻中的情境,為接下來的演唱打下基礎。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先運用視頻創(chuàng)設了自由想象的情境,讓學生很快回憶起了之前學習過的吳文化的相關內容,接著教師組織學生表述自己對江南地區(qū)的印象,喚醒學生對江南地區(qū)的喜愛之情,為之后的歌曲演唱打下基礎。同時,多媒體展示的秀麗風光更容易讓學生體會到吳地文化的溫柔婉轉,可以加深學生對音樂地域性的認識,為之后的歌曲學習打下基礎。
2 ? 利用多媒體,促進學生技巧練習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教師會帶領學生進行歌曲的演唱,并在演唱的過程中向學生滲透一定的音樂技巧,提升學生的作品表現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愛好。利用多媒體資源,教師可以更好地進行教學,比如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范唱、樂器展示、節(jié)奏練習、發(fā)音講解等等。多媒體的利用,極大增強了音樂課堂的靈活性,為高品質課堂的形成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
2.1模擬演唱,增強學生的合唱技巧
合唱是小學階段學生需要掌握的一個技巧。合唱不同于齊唱,需要學生通力合作,各司其職才能完成。訓練學生的合唱技巧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班級凝聚力,為班級整體的進步做出貢獻。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進行不同聲部拆分,讓學生通過模仿更好地掌握本聲部的技巧,為合唱打下基礎。同時,教師利用多媒體資源還可以為學生提供不同版本的合唱作品,讓學生在成熟合唱作品的熏陶下獲得繼續(xù)學習的動力。
在進行《鈴兒響叮當》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便利用多媒體,組織學生進行了合唱模仿練習。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運用自然、準確的節(jié)奏完成歌曲的演唱,增強學生的律動感,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喜愛以及對自然的喜愛。加上本節(jié)課是學生熟悉的歌曲,大部分學生都能熟練地演唱。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先介紹了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帶領學生總結歌曲的情感,之后組織學生進行了二聲部的合唱練習。練習之前,教師播放了不同合唱團的演唱作品,讓學生認識到合唱形式的多樣性,同時也運用成熟的作品激發(fā)了學生合作演唱的熱情。學生觀看完成后,教師進行分聲部的教學,并給學生一定的消化時間。學生基本掌握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唱。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資源讓學生看到了合唱的不同表現形式,激發(fā)了學生技巧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在成熟作品的影響下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發(fā)揮了模范促進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2.2節(jié)奏練習,增強學生的節(jié)拍律動
節(jié)奏感是一種特殊的音樂感覺,學生明確基本的節(jié)奏感,才能更好地掌握四四拍、四二拍等節(jié)拍,為歌曲演唱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小學階段,教師經常會運用體態(tài)律動的形式增強學生的節(jié)奏感。但在帶領學生進行練習時,學生經常會出現越來越快或忽慢忽快的現象,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節(jié)拍器,可以讓學生在視覺的輔助下更好地掌握節(jié)拍律動,提高學生的節(jié)奏感,為學生的音樂演唱、樂器學習、合唱練習提供便利。
在進行《快樂擦擦擦》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便運用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進行節(jié)奏練習。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能用輕快、明亮、活潑的聲音完成歌曲的演唱,領略校園歌曲的生活氣息與藝術魅力,增強學生對管弦樂表現力的認識,提升學生的節(jié)奏感。在這樣教學目標指導下,教師在上課之初先帶領學生聆聽歌曲,認識二拍的節(jié)奏圖,接著帶領學生進行體態(tài)律動游戲,讓學生根據教師的指示,結合多媒體播放的打拍器,完成律動練習。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提示學生變換打擊的地方與方式,增強學生對節(jié)奏的把握能力,提升學生的現實感受。完成游戲后,教師組織學生結合本節(jié)課的樂曲進行節(jié)奏敲擊,完成對本課內容的學習。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利用多媒體設計了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游戲活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課堂參與的熱情,實現了快樂的音樂教學。小學階段的學生喜歡在游戲中完成學習。教師運用多媒體資源,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游戲方式,輔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音樂的節(jié)奏與律動,為學生之后的音樂學習打下基礎。
3 ? 利用多媒體,實現課堂有效整合
多媒體進入課堂的一大優(yōu)勢便是可以實現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整合。教師利用多媒體,可以實現細小知識點的有效壓縮,豐富小學音樂課堂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展開高效的學習,實現小學音樂課堂的高效、實效。
3.1利用多媒體,進行課堂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整合
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會向學生介紹一些傳統(tǒng)的民族樂器,由于各方面原因的限制,一部分樂器無法帶入課堂或者即使帶入課堂學生也無法一一參觀。利用多媒體,便可以順利解決這一問題,不僅可以向學生展示樂器的細節(jié),還可以向學生展示不同樂器的音色,增強學生對樂器細節(jié)的了解。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采用微課的形式,完成樂器的模擬練習,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音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整合。
在進行“京調”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便利用多媒體資源,進行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有效整合。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京劇,增強學生的京劇欣賞能力,通過對歌曲《說唱臉譜》的賞析,激發(fā)學生對京劇藝術的興趣,提升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喜愛之情。在這樣的教學目標指導下,教師在上課之初便先組織學生介紹他們所了解的京劇文化,學生表述完成后教師給予肯定,并說道:“接著我們便跟一位戲曲老師系統(tǒng)地了解一下京劇吧!”接著教師播放微課,在微課里,戲曲老師圖文并茂地介紹了京劇的來源,并對其主要行當進行了展示,階段性展示結束后,戲曲老師又展示了京劇的主要配樂,促進了學生對京劇藝術的全面了解。微課觀看完成,教師組織學生欣賞《說唱臉譜》,并試著跟唱完成本課的學習。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微課的形式讓學生從形成、藝術特點、主要行當、配樂等幾個方面了解了京劇藝術,增強了學生的藝術常識,讓學生在直觀欣賞的過程中體會了京劇藝術的程式化之美,激發(fā)了學生探究戲曲文化的興趣,為學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提供了精神動力。
3.2利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奇心較強,喜歡新鮮的事物,教師利用多媒體資源可以帶領學生跨地域、跨時代地了解不同地區(qū)的風土人情,通過視頻、音頻、圖片等不同的形式認識世界,開闊學生的眼界,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豐富小學音樂課堂的表現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音樂課充滿期待。作為教師,教育信息技術是個體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教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推陳出新,不斷完善自己的教育技術能力,保證教育的活力,維持學生的注意,促進學生的全面進步。
在進行《西風的話》一課的教學時,教師便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了音樂課堂的表現形式。首先,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是訓練學生的歌曲演唱能力,并讓學生通過學習認識簡譜,感受歌曲中濃厚的童話色彩與表現力,培養(yǎng)學生珍惜時間的意識。本節(jié)課學習的作品是一首兒歌,旋律簡單,朗朗上口,所以教師的教學重點在于通過本首作品的學習教會學生運用豐富的表情展現音樂的情感,樹立學生的惜時意識。在這樣的學情背景下,教師在上課之初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西風的話》,并鼓勵學生一邊看視頻,一邊跟著演唱。第一次范唱結束后教師提問:“在演唱本首歌曲時你體會到了哪些情感?”學生可以答出感受到了西風對小朋友的關懷、喜愛之情。教師道:“大家說得不錯,我們再來聽一遍,看看西風究竟想告訴我們哪些話呢?”教師組織學生再次聆聽歌曲回答教師的問題,并組織學生帶著情感與表情進行演唱。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教師運用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帶領學生感受了歌詞中的意境,增強了學生對音樂作品的直觀感受,為學生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打下了基礎。同時,教師也運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了范唱的案例,讓學生可以進行演唱表情的模仿,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4 ? 結語
總之,小學音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靈活運用多媒體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促進學生不斷進步。當然,多媒體的運用方法還需要教師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完善,爭取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基礎上高效傳達教學內容,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蘇揚.淺談“互聯(lián)網+”背景下的小學音樂信息化課堂教學策略[J].中國新通信,2020(22):203-204.
[2]劉琳.小學音樂融入多媒體教學策略問題分析[J].北方音樂,2020(22):157-159.
[3]王云蕾.多媒體應用于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優(yōu)勢與方法[J].中小學電教,2020(1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