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信息化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芻探

      2022-07-28 22:48:13王永文
      成才之路 2022年12期
      關鍵詞:教學效率初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

      王永文

      摘要:信息化教學以其自身的優(yōu)勢,使歷史教學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力,為打造歷史高效課堂注入了“源頭活水”。信息化教學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趣味性,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信息化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信息化視角;初中歷史;教學模式;教學效率;教學質(zhì)量;核心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3.51;G43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12-0117-04

      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推動了我國信息化的進程,許多先進的信息技術被廣泛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在信息化視野下開展初中歷史教學,能有效提高教學質(zhì)量,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深入了解歷史知識,培養(yǎng)學生正確歷史觀。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本文結合教學實踐,對信息化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進行探究。

      一、信息化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模式的意義

      1.增強可視性,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能增強歷史教學的可視性,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教師在教學中可利用動畫、視頻、圖片等制作多媒體課件,以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形象性,降低學生理解難度,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初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對一些事物有了一定看法,但在一些大是大非的問題上還缺乏洞察力。教師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能提高學生的洞察力。

      2.有效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的應用受到學生的青睞,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面臨許多成長問題。教師在歷史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能開展多元化教學,有效滲透德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成長和成才。

      3.發(fā)展形象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歷史教學中,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形象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人們獲取信息主要是憑借視覺和聽覺,信息技術應用于歷史教學,能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產(chǎn)生身臨其境之感,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信息化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現(xiàn)狀

      1.信息化教學觀念存在問題

      隨著信息技術發(fā)展,信息化教學已得到廣泛普及,逐漸成為主要的教學手段。然而,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缺乏信息化教學觀念,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方式,課堂氣氛沉悶,教學效率低下。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教學存在偏見,在教學中很少應用,使信息化教學作用得不到有效發(fā)揮。

      2.信息化技術使用不當

      部分教師對信息化技術使用不當,在教學中完全依賴信息化技術,成為課件的播放者。長此以往,會降低學生學習興趣,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影響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

      3.缺少信息化設備

      一些學校缺少信息化設備,無法完善硬件設施,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信息化教學的發(fā)展。此外,部分教師缺乏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難以適應信息化教學的需要,影響信息化教學的有效開展。

      三、信息化視角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

      1.課堂翻轉,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手機已成為人們生活中必備的工具。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發(fā)布教學內(nèi)容,讓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預習,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讓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講解,并提出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要一一解答,加深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和印象。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鴉片戰(zhàn)爭”時,教師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讓學生了解中國是怎樣從一個主權獨立、領土完整和經(jīng)濟自給自足的封建社會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了解中英貿(mào)易的情況和鴉片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害。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利用手機把所學的知識內(nèi)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識點發(fā)送到班級微信群,讓學生進行預習。在預習過程中,學生可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收集更多與本節(jié)課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資料,豐富自己的歷史知識。在課堂上,教師可提出以下問題:19世紀上半葉的英國是怎樣一種狀況?在中英進出口貿(mào)易中,雙方的狀況如何?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學生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對問題進行回答:19世紀上半葉,英國是世界上最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為開辟國外市場,推銷工業(yè)產(chǎn)品,掠奪廉價原材料,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在學生回答后,教師要給予鼓勵和表揚,并做進一步引導:“同學們回答得非常好,還有哪位同學愿意根據(jù)自己所掌握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呢?”在學生補充后,教師要對重點內(nèi)容進行講解和強調(diào),并進行德育滲透,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激勵學生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課堂翻轉,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2.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

      在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可利用信息技術呈現(xiàn)更加多樣化的教學內(nèi)容,還原歷史場景,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情境化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還原歷史場景,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5課“寧為戰(zhàn)死鬼,不做亡國奴”,教師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了解盧溝橋事變的過程,知道這是全民族抗戰(zhàn)的開始;了解南京大屠殺的事實,知道侵華日軍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了解民族危亡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chǎn)黨與國民黨摒棄前嫌,一致對外,建立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過程。在教學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播放電影《七·七事變》,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這部電影通過對人物形象的刻畫、戰(zhàn)爭場景的描繪,還原歷史真相,讓人們重溫這段歷史。1937年的北平陰云籠罩,日本侵略者在華北擴張有恃無恐,平津危在旦夕。為打通盧溝橋這一軍事要塞,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軍事挑釁。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并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fā)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捌咂呤伦儭苯议_了全國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學生通過觀看影片,能了解當時的情形,了解事件的經(jīng)過。學生在觀看電影的過程中,心情難以平靜,無比痛恨日本侵略者。這時,教師可把學生的思緒引導到課堂上,進行本節(jié)課的歷史教學。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

      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優(yōu)化歷史課堂教學的重要舉措。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提高學生的歷史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16課“血肉筑長城”時,教師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了解平型關大捷和臺兒莊戰(zhàn)役及其意義;了解百團大戰(zhàn)的背景、過程、意義;了解中共“七大”的內(nèi)容及理解其意義。通過討論“中國抗日戰(zhàn)爭勝利原因”,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分析問題的能力。通過學習百團大戰(zhàn)和臺兒莊戰(zhàn)役,讓學生了解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軍人在國家危難之時表現(xiàn)出來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感,認識到共產(chǎn)黨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英和國民黨軍隊中的愛國軍人英勇抗擊日軍、流血犧牲,是抗戰(zhàn)勝利的最重要原因。在完成本節(jié)課教學任務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課間活動。先將學生分成若干學習小組,并選出小組長,然后布置學習任務:“同學們,通過學習百團大戰(zhàn)和臺兒莊戰(zhàn)役,想必你們在心中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認識,根據(jù)所學的知識點,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創(chuàng)編和導演一部微電影?!痹诮邮苋蝿蘸?,學生在小組內(nèi)進行討論研究,設計道具和服裝及故事情節(jié),經(jīng)過排練后進行表演,并錄制下來,利用相關軟件進行剪輯、制作。在課堂上,教師要對學生的作品進行播放,評選出優(yōu)秀作品,予以表揚和獎勵。這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能鍛煉學生的溝通能力,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4.拓展教材內(nèi)容,開闊學生知識視野

      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大多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教師講什么知識點,學生就記什么知識點。在這種教學方法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fā)揮,思維發(fā)展受到束縛。新課程標準要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為中心構建課堂教學模式。教師要深入分析課程標準,明確歷史教學拓展活動的價值,把握活動實施的要義及基本形式,使其成為彰顯學科育人價值的重要載體,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教材為主,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拓展,開闊學生知識視野,提高學生歷史認知水平,豐富學生歷史知識。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3課“土地改革”,教師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的時間、內(nèi)容和意義;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調(diào)查、搜集與整理歷史資料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呈現(xiàn)“土地改革”一課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梳理,幫助學生構建相應的知識體系。為拓展教材內(nèi)容,教師在教學中可引入一些歷史事件和影視作品。比如,可引入電影《半夜雞叫》?!栋胍闺u叫》講述的是地主殘酷剝削長工的故事。地主周扒皮為剝削長工,想出了半夜雞叫的花招。勞累一天的長工剛躺下不久,他就躡手躡腳地走近雞窩旁學雞叫,引起公雞的啼鳴,然后催促長工下地干活。歷史事件和影視作品的引入,能讓學生對“土地改革”的意義有更加深刻的認知,能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

      5.進行針對性輔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

      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注重考試內(nèi)容的講解,把關注點放在學生的考試成績上,影響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教師可運用教學軟件,對學生進行針對性輔導,為學生答疑解惑,讓學生在家中也能有效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鞏固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課“人類的形成”時,教師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了解人類起源和三大主要人種的形成,了解母系氏族社會和父系氏族社會形成的原因及特點,了解人類直立行走進化的意義和勞動在人類進化中所起的作用。教學中,教師需要將本課的相關知識點傳授給學生。受課堂時間的限制,教師不能把太多的精力放在答疑解惑上。在這種情況下,有些學生難免會存在疑惑。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利用教學軟件在課下時間為學生答疑解惑。

      6.巧借信息化教學,紓解學生逆反心理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特別是面對強硬的說話方式和命令性的要求,他們的逆反心理會更加強烈,還會產(chǎn)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為紓解學生的逆反心理,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說話方式,避免采用命令性的要求,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第7課“輝煌的隋唐文化(一)”時,教師可確定如下教學目標:了解隋唐時期科技和文學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趙州橋、唐都長安城、雕版印刷術以及唐朝詩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使學生認識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藝術極具特色,才華過人,而且熱愛祖國,關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愛國情感,以此教育學生做人應德才兼?zhèn)?。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用信息化教學引導學生學習,多與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做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微課教學,將本節(jié)課的重要知識點制作成微課,并把微課發(fā)送到班級微信群,微課里設置有“答疑解惑”和“在線測評”的小程序,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信息化教學,有利于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有效避免教師強硬的說話方式和命令性要求。

      7.理性分析,客觀評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歷史觀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提出,歷史解釋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以史料為依據(jù),對歷史事件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價的態(tài)度、能力和方法。朱可老師認為歷史解釋必須具備三大要素,即實證的意識、思辨的能力和深層感悟的能力。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思辨,基于學生在思維認知上的沖突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提高學生歷史解釋能力,培養(yǎng)學生正確歷史觀。

      例如,在教學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4課“夏、商、西周的興亡”時,教師可確定以下教學目標:通過分析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等歷史事件及商紂王的暴政等,培養(yǎng)學生觀察歷史進程、理清歷史發(fā)展線索的能力,辨證地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能力,并了解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觀看電視劇《封神演義》。在課堂上,教師要讓學生闡述自己的觀點,結合教材內(nèi)容說說對該劇的看法,引導學生進行理性分析,客觀評價,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和唯物觀。

      四、結語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學以其自身的優(yōu)勢,使歷史教學煥發(fā)出蓬勃的生命力,為打造歷史高效課堂注入了“源頭活水”。信息化教學應用于初中歷史教學,能增強教學的直觀性、生動性和趣味性,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zhì)量,提升學生歷史核心素養(yǎng)。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要應用課堂翻轉,提高教學效率;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拓展教材內(nèi)容,開闊學生知識視野;進行針對性輔導,幫助學生答疑解惑;巧借信息化教學,紓解學生逆反心理;理性分析,客觀評價,培養(yǎng)學生正確歷史觀,促進初中歷史教學發(fā)展。

      參考文獻:

      [1]申林.淺談歷史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有效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1(07).

      [2]譚曉靜.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利用微課開展歷史教學[J].中學政史地,2021(01).

      [3]周楊.探討信息化環(huán)境下學校歷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J].高考,2021(03).

      [4]楊永高.淺談初中歷史信息化教學[J].中學政史地,2020(10): 26-27.

      [5]付紅芳.淺談信息化視野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J].天津教育,2019(35).

      [6]劉仁保.初中歷史信息化教學模式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2019(06).

      [7]唐黃靜.信息化環(huán)境下歷史教學可視化的探究[J].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06).

      [8]劉詩意.教育信息化在歷史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6(08).

      [9]吳西忠.中學歷史教學中信息化教學策略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6(01).

      [10]肖繪群.信息化條件下的中學歷史課堂教學研究[J].廣西教育, 2019(26).

      Exploration of the Teaching Mode of History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zation

      Wang Yongwen

      (Wuwei No. 19 Middle School, Wuwei City, Gansu Province, Wuwei 733000, China)

      Abstract: With its own advantages,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makes history teaching glow with vigorous vitality and injects "fresh water" into building an efficient history classroom. The application of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can enhance the intuition, vividness and interest of teaching,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s,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mobilize students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improve students core competence of history.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history teaching mod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formatiz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perspective; junior middle school history; teaching mode; teaching efficiency; teaching quality; core competence

      猜你喜歡
      教學效率初中歷史教學質(zhì)量
      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不斷提高教學質(zhì)量
      關注學習過程 提升教學質(zhì)量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20
      提高教學質(zhì)量,重在科學管理
      華人時刊(2019年17期)2020-01-06 12:08:10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探析初中歷史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
      如何提高農(nóng)村初中數(shù)學課堂效率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06:03
      初中歷史反思性教學思考
      考試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3:16
      論花樣游泳運動員選材和初級教學模式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49:16
      加快中職會計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有效性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55
      培養(yǎng)樂學情趣提高化學教學效率探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32:19
      五莲县| 成都市| 交口县| 绵竹市| 深圳市| 兰州市| 襄垣县| 文昌市| 寻乌县| 东丽区| 黄大仙区| 滨州市| 乌拉特后旗| 精河县| 方城县| 桐柏县| 博兴县| 河南省| 怀仁县| 黄平县| 资中县| 迁安市| 白朗县| 长顺县| 南皮县| 昌邑市| 海兴县| 封开县| 斗六市| 桃江县| 定西市| 泰安市| 江永县| 岚皋县| 娱乐| 临安市| 鸡西市| 五原县| 河间市| 宜宾县|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