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芳, 劉曉芳, 景亞玲, 唐麗萍, 趙詠梅, 李曉紅, 孟 君, 陳儉輝, 趙連芳, 趙明才, 張傳英
遂寧市中心醫(yī)院1. 醫(yī)學(xué)遺傳科/產(chǎn)前診斷中心;2. 檢驗科,四川 遂寧629000
地中海貧血又稱海洋性貧血,是由于人類調(diào)控珠蛋白合成的基因缺失或突變,導(dǎo)致構(gòu)成血紅蛋白的α 鏈和β 鏈珠蛋白合成比例失衡,紅細胞壽命縮短的一種溶血性貧血[1]。 地中海貧血主要分布在我國長江以南,以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湖南、貴州、四川、云南等省份為高發(fā)地區(qū)[2]。 地中海貧血是常染色體單基因隱性遺傳病,目前尚無經(jīng)濟有效的根治方法。 通過人群分子篩查和基因診斷,對高風(fēng)險夫婦孕期胎兒進行產(chǎn)前診斷進而避免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的出生,是國內(nèi)外公認的首選預(yù)防措施[3]。 本研究對遂寧地區(qū)的地中海貧血基因突變類型及分布特點進行調(diào)查分析,旨在為本地區(qū)地中海貧血的預(yù)防和診斷提供參考。 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取自2018 年4 月至2021 年12 月于遂寧市中心醫(yī)院接受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的8 679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性3 057 例,女性5 622 例;年齡0 ~90 歲。
1.2 研究方法
1.2.1 缺失型與非缺失型α-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按照α-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試劑盒購自亞能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缺失型α-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采用Gap-PCR 法,分別檢出1.2 kb東南亞缺失型(--SEA/αα)、1.4 kb 右缺失型(-α3.7/αα)、1.9 kb 左缺失型(-α4.2/αα);非缺失型α-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采用PCR 反向點雜交法進行αCS、αQS 和αWS 3 種點突變的檢測。
1.2.2 β-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按照β-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試劑盒說明書進行,試劑盒購自亞能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采用PCR 反向點雜交法檢測常見的17 種點突變:CD41-42(-TTCT)、IVS-II-654(C→T)、-28(A→G)、-29(A→G)、-30(T→C)、-32(C →A)、CD43 (G →T)、 CD71-72 ( +A)、 βE(GAG→AAG)、CD17(A→T)、CD31(-C)、CD14-15( +G)、CD27-28( +C)、IVS-I-1(G →A,G →T)、IVS-I-5(G→C)、CAP +1(A→C)、Initiation codon(ATG→AGG)。
2.1 α-地中海貧血患者基因型分布特征 8 679 例患者中共檢出1 443 例地中海貧血患者,α-地中海貧血724 例,構(gòu)成比為50.17%(724/1 443)。 檢測出13 種突變基因型,以--SEA/αα、-α3.7/αα 基因型為主,分別占56.91%(412/724)、29.14%(211/724)。 見圖1。
圖1 α-地中海貧血患者基因型分布特征
2.2 β-地中海貧血患者基因型分布特征 1 443 例地中海貧血患者中,β-地中海貧血683 例,構(gòu)成比為47.33%(683/1 443)。 檢測出13 種突變基因型,以CD41-42、CD17 及IVS-II-654 基因型為主,分別占35.87% (245/683)、28.26% (193/683)、21.82%(149/683)。 見圖2。
圖2 β-地中海貧血患者基因型分布特征
2.3 α 復(fù)合β-地中海貧血患者基因型分布特征 1 443 例地中海貧血患者中,α 復(fù)合β-地中海貧血36 例,構(gòu)成比為2.49%(36/1 443)。 檢測出14 種 復(fù) 合 突 變 基 因 型, 以-α3.7/αα/CD41-42、-α3.7/αα/CD17、-α3.7/αα/IVS-II-654 及--SEA/αα/CD17 復(fù)合型為主,分別占22.22% (8/36)、13.89%(5/36)、13.89%(5/36)、13.89%(5/36)。見圖3。
圖3 α 復(fù)合β-地中海貧血患者基因型分布特征
地中海貧血是世界范圍內(nèi)分布最廣、累及人數(shù)最多的單基因遺傳病。 根據(jù)編碼肽鏈的基因發(fā)生缺失或者點突變造成肽鏈合成障礙所引起的血紅蛋白組成發(fā)生改變,可將地中海貧血分為α、β、γ、δ、δβ 或εγδβα 共6 種類型,其中以α、β-地中海貧血常見[4]。 有研究表明,地中海貧血基因突變超過600 種,這些突變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或群體特異性,且不同種族人群具有獨特的基因突變譜[3]。 近年來,遂寧地區(qū)地中海貧血相關(guān)研究資料較少。李鳳等[5]檢測了417 例患者,地中海貧血陽性率20.86%,略高于本研究,α-地中海貧血、β-地中海貧血和α 復(fù)合β-地中海貧血的陽性率分別為7.67%、13.19%和1.92%,與本研究結(jié)果存在一定差異,而α-地中海貧血基因和β-地中海貧血基因主要突變類型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分析原因主要為入選標準及納入患者例數(shù)不同。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遂寧地區(qū)8 679 例患者檢出地中海貧血基因攜帶者1 443 例,檢出率為16.63%,低于 廣 西(64.90%)[6]、 廣 東(57.87%)[7]、 重 慶( 43.12%)[8]、 成 都 ( 24.68%)[9]、 攀 枝 花(19.75%)[10]、 南 充(21.04%)[2], 高 于 北 京(0.25%)[11]、自貢(9.70%)[12]。 這提示,遂寧地區(qū)地中海貧血基因陽性檢出率低于我國多數(shù)地區(qū),分布具有區(qū)域性的特點。 此外,就診習(xí)慣差異,以及不同地區(qū)篩查方案不同,也可能影響檢出陽性率。 廣東懷集縣檢出地中海貧血基因陽性率為76.57%,該研究入選患者先進行血常規(guī)與HbA2 電泳檢測,陽性患者再進行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13]。而徐珊珊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廣東省210 887 例育齡夫婦中共檢測出地中海貧血15 943 例,檢出陽性率為7.56%。
人類α 珠蛋白基因簇位于第16 號染色體短臂末端(16p13.3),總長約29 kb,包含7 個連鎖的α類基因或假基因。 正常人每條染色體各有2 個α珠蛋白基因,一對染色體共有4 個α 珠蛋白基因[15]。 根據(jù)α 珠蛋白基因缺失的數(shù)量在臨床表型中可分為靜止型(-α/αα)、標準型(--/αα)、中間型(--/-α) 和重型(--/--,即Hb Bart 胎兒水腫綜合征)[2]。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靜止型α-地中海貧血以-α3.7/αα為主,標準型或中間型以--SEA/αα 為主,重型以--SEA/αα3.7 為主,與相關(guān)研究[16]結(jié)果基本一致,表明遂寧地區(qū)與我國其他地區(qū)一樣,主要以東南亞缺失型(--SEA/αα)為α-地中海貧血最常見的基因類型。
人類β-珠蛋白基因位于11 號染色體短臂(11p15.5),由5 個同源的功能基因和1 個假基因組成。 由于β 珠蛋白基因突變引起β 珠蛋白肽鏈合成減少或完全缺如,造成與β 珠蛋白相匹配的α珠蛋白鏈表達相對過剩,過剩的珠蛋白α 鏈在紅細胞膜上沉淀形成包涵體,最終導(dǎo)致紅細胞的前體細胞凋亡增加并引起貧血[17]。 目前,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超過200 個導(dǎo)致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突變,我國最常見的6 種基因突變類型為CD41-42、IVS-II-654、CD17、CD28、CD71-72 和CD26,占突變總數(shù)的80% 以上[18]。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β-地中海貧血陽性率為47.33%,檢測出13 種突變基因型,其中以CD41-42、CD17 及IVS-II-654 基因型為主,與王秀等[19]報道一致,而與南充地區(qū)以CD17 突變型為主[2],云南大理以CD26 突變型為主[20]略有差異。 這提示,遂寧地區(qū)β-地中海貧血基因型與四川多數(shù)地區(qū)基本一致,但與其他地區(qū)稍有差異,可能與遂寧地區(qū)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民族分布和地區(qū)間人口相互遷徙交流有關(guān)。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α 復(fù)合β-地中海貧血構(gòu)成比為2.50%,檢測出14 種復(fù)合突變基因型。 由于減輕了珠蛋白鏈間β 和α 鏈的不平衡狀態(tài),α 復(fù)合β-地中海貧血患者臨床癥狀較輕,但所攜帶的致病基因可能遺傳給后代,有機會生育重癥地中海貧血或中間型地中海貧血患兒[21]。 因此,對α 復(fù)合β-地中海貧血的準確診斷能夠降低重型及中間型地中海貧血的發(fā)生率,有助于提高人口質(zhì)量。
綜上所述,遂寧地區(qū)地中海貧血基因突變檢出率較高,類型復(fù)雜多樣,α-地中海貧血以--SEA/αα為主,β-地中海貧血以CD41-42 為主,分布具有區(qū)域性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