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喆 朱麗珊 張繼興通訊作者
(昆明醫(yī)科大學海源學院 云南昆明 650106)
護理教育是醫(yī)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臨床輸送合格的高素質護理人才是高等護理教育的主要任務。近幾年來醫(yī)患關系緊張、醫(yī)療糾紛頻發(fā)甚至發(fā)生暴力傷醫(yī)事件,已經(jīng)嚴重困擾醫(yī)療機構正常運轉。而缺少人文關懷、醫(yī)患溝通不暢是造成醫(yī)患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在醫(yī)療護理服務中,護生作為護理力量的后備人才,在學習訓練中提升護生人文關懷品質,提高護生溝通能力是擺在護理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現(xiàn)實問題。護理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護理教育者應認識到對護生的教育核心是促進人文知識或人文精神內(nèi)化后向實踐轉化[1]。
體驗式教學法作為結合學生學習過程當中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創(chuàng)造相關的實際情境以及模擬情境來增強學生體驗感的教學方法,是一種契合內(nèi)心想法以及情感的教學手段[2]。《基礎護理學》是護理專業(yè)課程體系中與實際結合最緊密的關鍵課程,目的是強化護生的實操能力和專業(yè)入門訓練,培養(yǎng)護生在認識、情感、護理操作技能等領域的人文關懷品質。本研究旨在探討體驗式學習法在《基礎護理學》實驗課教學中對提升護生人文關懷品質的效果,為今后的《基礎護理學》實驗課教學提供借鑒。
本次研究采取非概率整群抽樣,選取本校護理學專業(yè)兩個大班共計200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按班級將研究對象分為兩組,研究組102 名,對照組98 名。
現(xiàn)將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進行對比:
(1)所有研究對象對研究項目知情同意;
(2)研究對象的男女性別占比(對照組)8∶41,(研究組)5∶29;
(3)對照組年齡19 歲至21 歲,平均(20.3±0.8)歲;研究組年齡18 歲至21 歲,平均為(20.2±0.9)歲;
(4)所有研究對象前期課程一致,成績分布無差異;
(5)所有研究對象學習《基礎護理學》課程之前均未經(jīng)過任何有關護理專業(yè)人文關懷方面的教育;
(6)本次研究課時設定一致,選用相同的教材。
綜上所述,兩組研究對象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因此通過統(tǒng)計學研究,探討體驗式學習法是有意義的(P<0.05)。
對照組采用普通的“教師講解- 護生練習-教師評價”的方式進行,研究組采用體驗式學習方法[3]。
教學流程為:(1)情景模擬體驗。模擬體驗內(nèi)容涉及有:體驗情景創(chuàng)造、教師示范、護生模擬操作、護生發(fā)表感受、教師匯總、護生自主謀劃、護生自我模擬、模擬心得體會等。(2)實踐體驗。將護生分組實踐,每組2 個學生輪流調換角色,其他的學生全程觀摩,并對角色作用發(fā)揮和實際效果進行打分。在每次模擬之后護生之間相互進行講評交流實踐體會,使整體效果充分釋放。教學期間的大部分病例,護生可以發(fā)表心得體會。教師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需對全程進行調整,對學生的體驗實踐、細微舉止進行一體化的講解、指導,并進行人文關懷教育,培養(yǎng)“以人的健康為中心”的護理理念,課后及時與護生進行課堂反思、總結。
學習過程中,要達到的人文關懷目標為:(1)思想提升目標,即“能夠在實踐中真切感受到患者是具有生命力和需求的人”“秉持理解關愛的原則,分析患者的信息表達”等內(nèi)容;(2)感情認同目標,即“主動接受人文關懷知識”“對患者的痛苦感同身受”“與患者建立互相支持依靠的良性感情聯(lián)系”;(3)實踐能力目標,即“嫻熟周密組織護理工作”“積極引導并開展心理疏導”等內(nèi)容。
研究者借助Nkongho 設計的關懷能力評價量表(CAI)對護生關懷能力進行評分,該量表共37 個細分項目,由理解、耐心、勇氣3 個維度構成,均采用Liker 7 級評分法評分,即從“完全反對”(1 分)到“完全贊同”(7 分)逐級升高,分值越高表示關懷能力越強。此外,通過對研究對象操作技能的考核來評價其是否達到實踐能力目標。通過護生對該學習方法的滿意度來評價護生對體驗式學習法的感受。
本次研究數(shù)據(jù)通過SPSS 22.0 將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
(1)通過對比兩組研究對象在實驗后的各項指標,研究組護生的人文關懷能力、操作技能兩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護生,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護生實驗后關懷能力及各維度得分比較
(2)研究者依據(jù)護生對體驗式學習法的滿意程度,向研究對象發(fā)放教學效果評價問卷,分為不滿意、比較滿意、十分滿意。通過SPSS 22.0 將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顯示,對照組中不滿意人數(shù)占比為32.2%,比較滿意與十分滿意人數(shù)占比為67.8%;研究組中不滿意人數(shù)占比為6.7%,比較滿意與十分滿意人數(shù)占比為93.3%。由此可見,研究組所采用的體驗式學習法讓護生更滿意(P<0.05)。
加強醫(yī)療護理發(fā)展中人文關懷的實施,是新時代醫(yī)學發(fā)展的重要趨勢,醫(yī)療科技的發(fā)展從高科技發(fā)展到人文感知,是護患關系轉型升級、護理水平不斷躍升的關鍵理念。體驗式學習方法在護生的培訓訓練體系中發(fā)揮的作用十分明顯,與人文關懷品質訓練合理的搭配,互相促進共同提升,是加強在校護理專業(yè)學生人文關懷品質鍛煉的重要舉措,也是未來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實踐相結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護理人員人文關懷知識的基礎和厚度決定了后續(xù)護理行為的人文關懷質量[4],只有對人文關懷理念深刻認同,對患者的冷暖疼痛感同身受,對護理對象的心理掌控面面俱到,護士才能有的放矢地實施針對性的護理行為,引導病患進入主動康復的積極軌道。研究過程中,我們結合體驗式學習方法,融入人文關懷教學目標。護生進一步了解患者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對人文關懷知識的理解程度交前明顯加深,將知識理解變成個人語言表達出來,伴隨著語言、神情和肢體動作,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同時逐漸樹立人文意識,提高人文關懷能力。
不同學生的感情表達和天賦潛質不一樣,對于人文關懷的理解認知各不相同。但是通過體驗式教學,護生自身的人文關懷能力得到了充分培養(yǎng),表達熱情得到了充分釋放,對于職業(yè)的認同和感情得到了積極保護。教學評價中,研究組護生關懷能力得分及3 個維度得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我們分析主要有3 個方面的原因。首先是研究組護生對于人文關懷的理解從“不知所措”的層面落實到了具體實操層面,“接地氣”的學習方式增強了護生的感知能力和轉化能力;其次,通過角色調換和心得體會表達,護生對于職業(yè)認識與患者感受都有了全新的理解,對于人文關懷的理解更加深化;最后,體驗式學習中教師與學生的情感互動、護生與患者的情感交流,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和課后的討論反思,給護生的啟發(fā)較為突出[5]。
此次學習通過對課程進行分解和建構,堅持體驗式學習理念,發(fā)動護生的參與積極性,通過將護生引入情境、倒逼護生主動營造充滿人文關懷的學習氛圍,采取心得體會交流的方式督促護生積極總結經(jīng)驗感想。在模擬演練中,護生通過討論交流患者的情況,結合實際制定人文關懷策略,合理分工有效地落實策略。這一整套的“研究-制定-落實-跟蹤”人文關懷流程,對于護生克服交流中的緊張膽怯心理、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有幫助,顯著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通過體驗式教學,護理課程在護生的學習實踐中不再固化呆板,而是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生命力的生動實踐,對于提升護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十分重要。
護理教育是當前醫(yī)療教育的緊缺環(huán)節(jié),加強人文關懷教育更加緊迫,僅僅在實踐課程的教學中實施關懷教育是遠遠不夠的,需要全方位的設計和統(tǒng)籌,將人文關懷理念滲透在護生教育培訓的全過程和各領域,提升整體的培訓質量和效益。有研究表明[6],體驗式學習法以體驗-思考-行動為主線,有助于護生全面地掌握護理技能,該學習方法讓護生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在護理學實驗課程中應用體驗式學習法能夠提升護生人文關懷品質,并在其他護理素質提升方面也有優(yōu)勢,該方法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