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琪琪 張九海
摘要:主旋律電影作為社會主義文藝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載體,科學規(guī)范發(fā)展和有效正確傳播主旋律電影,有利于教育和引領青年群體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但在主旋律電影引領青年價值觀的過程中,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文章分析國際影片沖擊、電影資本異化、創(chuàng)作缺少共情、青年觀影局限、傳播媒介終端多元等現實問題,提出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優(yōu)化建議,旨在通過主旋律電影這一媒介形式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好地引領青年,從而將正確的價值觀念內化為自身的價值遵循和行為導向,使青年在主流價值觀的引導下,努力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發(fā)光發(fā)熱。
關鍵詞:主旋律電影;青年價值觀;引領;挑戰(zhàn);優(yōu)化路徑
中圖分類號:G212.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2)15-0036-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新興青年網絡亞文化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21YJA71005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文藝在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獨特作用”[1]。主旋律電影作為主流媒介形式之一,承擔著弘揚社會主流價值觀、傳播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使命和任務。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主旋律電影蓬勃發(fā)展,從《我和我的祖國》到《我和我的父輩》,從《中國機長》到《中國醫(yī)生》,從《攀登者》到《長津湖》,一系列主旋律電影的走紅,不僅獲得了票房和口碑的雙豐收,且形成了較大的社會影響,優(yōu)秀的主旋律電影作品基本涵蓋家國歷史、文化經典、英雄模范、抗擊新冠、以人為本這五個方面,發(fā)揮著激發(fā)愛國熱情、堅定文化自信、助力成長成才、識讀生命意義、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引領作用。
主旋律電影極大地豐富了文藝作品的內容,推動了青年人價值觀的建設,增強了全民族的文化自覺自信,同時不容忽視的是,主旋律電影也面臨著諸多挑戰(zhàn)。
(一)國際影片不斷沖擊
當今處于世界多極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主旋律電影對青年價值觀的引領作用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電影是藝術表達的媒介和宣傳價值觀念的手段,西方國家也在積極利用電影來體現本國的主流價值觀念,從而提升本國的國際影響力。近年來外國影片紛紛進入中國電影市場,如美國電影《綠皮書》《了不起的蓋茨比》,日本動漫電影《你的名字》,韓國偶像電影《寄生蟲》《釜山行》等。西方國家大肆鼓吹個人主義、拜金主義和享樂主義的價值觀,如《美國隊長》《蜘蛛俠》等影片明顯標榜個人主義精神,《環(huán)太平洋》間接宣傳西方為世界中心的思想,使中國觀眾在不知不覺中受到西方影片所蘊含的消費主義、歷史虛無主義等思潮的滲透侵襲,嚴重影響正確價值觀對我國青年的引領作用,這無疑成為我國主旋律電影引領青年價值觀的一大挑戰(zhàn)。
(二)電影資本持續(xù)異化
多年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推動了電影院線行業(yè)的繁榮,同時產生了機械式生產、快餐化消費等問題。第一,資本力量對主旋律電影發(fā)展的干擾。電影行業(yè)是資本投入的重點領域,投資方、制片方都一味追求電影的經濟效益,使得主旋律電影趨同于商業(yè)化電影,對電影的文化內核與演員的專業(yè)素質降低了要求,弱化了主旋律電影詮釋主流價值觀的擔當意識。第二,其他題材類型電影對主旋律電影主流價值觀表達的影響。某些電影思潮為了追求商業(yè)回報和票房收益,刻意迎合市場的消費需求,忽略電影的文化價值內涵,上映一些違背主流價值觀念、夾雜低級趣味的影片,淡化了主旋律電影正能量的導向作用。第三,娛樂消費主義的盛行使得青年更易接受快餐式影片。部分電影制片團隊制作一些投入少、產出快的娛樂性電影作品,使電影成為滿足年輕人娛樂的文化消耗品,對其主流價值觀的培育起到消極作用,這偏離了影片原本表達的主流價值觀念,也削弱了電影本身具有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三)文藝創(chuàng)作缺少共情
積極創(chuàng)新的主旋律電影才能更好地引領青年價值觀,極少數主旋律電影本身的創(chuàng)作質量有待提升,同時在劇本表達、人物表演等方面還存在不專業(yè)、不真實的問題,無法調動青年受眾的思考和內化,致使主旋律電影的藝術創(chuàng)作難以引起共情。
1.主旋律電影缺乏對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
部分主旋律影片題材固化為革命戰(zhàn)爭類、歷史還原類,電影《花木蘭》上映后口碑兩極分化嚴重,就源于故事情節(jié)跳脫,缺乏對深層意義的嚴謹把握。
2.導演和演員的專業(yè)性欠佳
某些導演為迎合市場一味選擇流量偶像明星,《建軍大業(yè)》采用群星式陣容,為影片帶來流量和關注度的同時,不免出現部分青年將注意力集中在明星演員身上,從而忽略影片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價值。
3.影像手段和敘事情節(jié)較為僵化
《葉問3》講述了葉問在深陷困境后通過自強不息最終成為一代宗師的艱難歷程。但結合《葉問》《葉問2》可以發(fā)現,此類傳記歷史類電影題材容易陷入情節(jié)雷同、人物僵化等問題,老套的創(chuàng)作模式缺乏吸引力。
(四)青年觀影水平局限
主旋律電影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能否更好地引領青年價值觀,與青年群體的認知水平和接受程度有一定關系。一方面,青年主觀因素的局限。部分青年受眾囿于對以往主旋律電影的誤解和偏見,一聽到“主旋律電影”就產生抵觸情緒,難以接受和認同其蘊含的正確價值觀。同時,受青年群體的政治素養(yǎng)、知識水平等限制,對電影內容的理解有所偏差,就會曲解主旋律電影原本想要傳達的文化價值意蘊,從而降低主旋律電影的引領效用。另一方面,客觀因素的局限。電影市場中具有文藝片、愛情片、科幻片等多種類型影片,大大降低了主旋律電影的市場選擇性,且當代青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樣,除了電影這一媒介,還有短視頻、手游、直播、番劇等多樣化選擇。在偏遠鄉(xiāng)村和閉塞山區(qū),基礎觀影設施不完善,缺少相關宣傳媒介,致使部分青年無法滿足觀影需求,較難接收主旋律電影中主流價值觀的傳達。
(五)傳播媒介終端多元
網絡媒體的飛速發(fā)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主旋律電影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正向傳播。
一方面,隨著互聯網影視傳播終端的發(fā)展,除了影院和電視,平板、手機也逐漸成為重要的影視傳播平臺,芒果、嗶哩嗶哩、愛奇藝等都是國內主要的視頻 APP,這些軟件中不僅有大量的主旋律電影作品,還有綜藝、真人秀等娛樂節(jié)目,使得青年在面對眾多娛樂資源的選擇下可能放棄觀看主旋律影片,就會減少其傳播主流價值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諸如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的使用搶占了主旋律電影的市場占有率。我國網絡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9.75億,其中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為9.34億[2]??梢姸桃曨l應用已成為青年精神娛樂生活的重要選擇?!?分鐘看完一部電影”成為短視頻自媒體的顯著特點,因其時長短、瀏覽快的特點廣受青年人歡迎,但不乏創(chuàng)作者加入主觀色彩的解說和惡意剪輯,從而誤導青年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這大大消解了主旋律電影引領青年價值觀的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這就要求主旋律電影直面現實挑戰(zhàn),積極反思和創(chuàng)新,不斷創(chuàng)作出闡釋中國價值、體現中國精神、講述中國故事的優(yōu)秀作品,以此更好地引領青年價值觀。
(一)舉旗幟: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導向
新時期應積極創(chuàng)作觀賞性、藝術性、思想性相統一的優(yōu)秀電影作品,充分運用主旋律電影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1.凸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時代目標
主旋律電影應當充分展現新時代中國的文化、政治、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方方面面,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民主法治的優(yōu)勢,積極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2.推動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建設
主旋律電影應在反映社會和回應現實中記錄新時代、謳歌新時代。中國電影人要努力在社會現實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真實反映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與時代憧憬,充分展現中國的繁榮發(fā)展和人民嶄新的精神面貌。
3.堅定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的價值追求。
主旋律電影在通過塑造角色來完成劇本故事的演繹時,需要保證人物角色具有堅定的愛國主義情懷、高尚的敬業(yè)精神以及誠信友善的道德品質,立足青年人共同情感的表達,注重滿足青年受眾真實的情感體驗,樹立核心價值觀念。
(二)聚民心:增強文藝作品的情感共鳴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有價值、有意義的文藝創(chuàng)作和學術研究,都應該反映現實、觀照現實,都應該有利于解決現實問題、回答現實課題”[3]。文藝創(chuàng)作是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必須進行時代化的創(chuàng)新,使青年觀眾產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發(fā)揮主旋律電影思想價值引領的作用。在思想上,將崇高的道德情操與人物形象結合在一起,將主流價值觀念與電影情節(jié)串聯在一起,創(chuàng)作時代性題材,弘揚主旋律,傳達正能量。在生活上,主旋律電影創(chuàng)作團隊應積極挖掘青年的所見所聞所感,將青年喜聞樂見的故事題材與我國的歷史、文化、政治等內容融為一體進行劇本創(chuàng)作,并通過影像方式進行呈現。在藝術上,通過視覺上的長短鏡頭、色彩技術的運用,聽覺上音樂和臺詞的呈現等表現人物角色和電影情節(jié),營造沉浸式感官體驗,引導青年產生移情,同時自覺內化主旋律影片中的正向價值觀表達,能夠深化價值主題、營造良好氛圍、增強情感共鳴。
(三)育新人:提升青年觀影者綜合素養(yǎng)
青年人應不斷提高自身在質量參差不齊的文化作品中辨別是非價值觀的能力,文藝工作者應不斷推出具有文化底蘊和反映青年現狀的主旋律影片,從而增強青年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第一,提升青年人的網絡媒介素養(yǎng),通過家庭、學校、社會等多方平臺向青年普及網絡安全知識,青年在參與主旋律影片內容討論過程中,應培養(yǎng)自身理性思考再進行評價分享的習慣,要學會篩選和甄別影評中的垃圾信息和負面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信息選擇和信息傳播行為。第二,向青年人普及科學觀影知識,開設相應的“電影文化講座”“影視藝術課”等,激發(fā)青年學習的主動性和意志力,培養(yǎng)青年的藝術價值觀念。第三,提高青年人的電影審美情趣,青年觀眾應將自身對美的感知力與鑒賞力自發(fā)地運用到觀影當中,對影片的主線主題、呈現手法進行分析交流,進而對影片進行客觀的審美評判與定位,促進青年觀影者塑造健康人格,充實精神生活,提升綜合素養(yǎng)。
(四)興文化:深入挖掘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主旋律電影作為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創(chuàng)作與發(fā)展必然要蘊含和體現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價值內涵,繼往開來,推陳出新,推動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主旋律影片有許多改編自真實革命歷史事件和謳歌革命英雄人物的優(yōu)秀作品,一系列口碑和票房雙豐收的主旋律電影佳作,集中體現了建黨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抗戰(zhàn)精神等的強大精神力量,持續(xù)指引和激勵青年人砥礪前行,讓紅色文化、革命精神發(fā)揚光大。
主旋律電影應積極宣傳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重要節(jié)慶紀念日上映相應的優(yōu)秀主旋律影片,從而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以電影媒介弘揚優(yōu)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以及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利用春節(jié)、中秋節(jié)、端午節(jié)、清明節(jié)等傳統節(jié)日,國慶節(jié)、建黨節(jié)、建軍節(jié)、青年節(jié)等重大紀念日,創(chuàng)作相關題材影片,適時播映主旋律電影,闡發(fā)優(yōu)秀傳統文化時代價值,引領青年學習傳承革命文化,發(fā)展和壯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
(五)展形象:提升主旋律電影的國際影響力
主旋律電影應主動承擔塑造和傳遞國家形象的責任,發(fā)揮文化媒介的強勁作用,用影像傳播中國文化立場和中國價值理念。主旋律電影要形成國際認可的影像方式和話語表達,逐漸拓寬主旋律電影的話語空間。上映前,可以通過制作國際版海報、雙字幕預告片等形式進行覆蓋式宣傳,吸引國內外青年的注意力和興趣點;上映后,利用網絡媒體對影片資訊進行擴散,使青年瀏覽網頁時即使無意識搜索,也能感知到相關影片話題,由此引發(fā)青年觀影興趣并利用評論、點贊等方式,建立起青年觀眾與影片價值的情感聯結,促成潛在受眾的觀影體驗行為和分享行為。主旋律電影要通過中國電影的敘事方式進行詮釋和解讀,選用優(yōu)秀的演員演繹中國電影作品,吸收借鑒世界各國的優(yōu)秀文化元素,使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國際觀眾在觀影中產生情感共鳴,凸顯中國主旋律電影的獨特性和藝術性。中國主旋律電影不僅僅在傳播具有主體性的中國故事和時代價值,也體現了主旋律電影的現代意識和全球視野。
主旋律電影已經成為引領青年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重要渠道,作為折射主流價值觀的影像載體,能夠為社會發(fā)展和時代進步提供不竭的精神動力,使青年群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下,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5-10-15(2).
[2] 第4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R].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2-03-11.
[3] 新華社中央新聞采訪中心.直通兩會201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93-98.
作者簡介 孫琪琪,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社會文化。張九海,哲學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社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