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再論肩水金關漢簡中地名“角得”的用字*

      2022-10-08 09:09:06黃艷萍
      漢字漢語研究 2022年4期
      關鍵詞:簡文通假古音

      黃艷萍

      (江南大學人文學院)

      提 要 “觻得”是西北屯戍漢簡中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的地名,肩水金關漢簡中“觻得”常寫作“角得”“樂得”或者“祿得”。前人研究認為“角”和“樂”是“觻”字的省減,有的也認為“角得”和“樂得”是新莽時期“觻得”的改稱。我們認為“角”和“樂”從用字的角度來看,或許不是單純的構件省減,因“角”和“樂”在語音上與“觻”字均可以通假,進而在書寫時只寫“觻”字左邊或者右邊的構件代替“觻”字,屬于新莽時期肩水金關地區(qū)特有的用字習慣。

      肩水金關漢簡在20世紀70年代出土于肩水金關遺址,是近年來公布的重要簡牘文獻資料。根據(jù)簡牘中的紀年簡記載,這批簡文大約書寫于漢武帝晚期至東漢初期。簡文中大量的屯戍人員籍貫信息是漢代歷史地理研究的寶貴資料。

      “觻得”是張掖郡下轄的十縣之一,王莽時期曾將其改名為“官式”?!稘h書·地理志》:“觻得,千金渠西至東涫入澤中。羌谷水出羌中,東北至居延入海,過郡二,行二千一百里。莽曰官式?!奔缢痍P漢簡中“觻得”又寫作“角得”“樂得”或“祿得”,與之發(fā)掘地點相鄰的地灣漢簡中有2 簡寫作“角得”,其他西北屯戍漢簡未見這三種寫法。

      此前,已有兩位學者討論過“角得”和“樂得”寫法問題。孔德從、張俊民(2013)認為“‘觻’字在書寫時不易寫就,所以在簡牘上我們常可看到僅半個字的‘角’或‘樂’,以代表‘觻’字”,即認為“角”和“樂”是“觻”字的構件省寫。李建雄(2017)認為“角得”“樂得”是西漢張掖郡治觻得縣在王莽時期地名改易的結果。我們認為這兩種說法都有待商榷。

      1.肩水金關漢簡中的“角得”和“樂得”

      我們在“西北屯戍漢簡語料庫”中窮盡性地梳理了“觻得”縣的相關記載,其中寫作“觻得”的簡文529 枚,寫作“角得”的簡文12 枚,寫作“樂得”的簡文4 枚?!坝€得”是西北屯戍漢簡里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的縣名,據(jù)簡文記載“觻得”下轄鄉(xiāng)里94 個,也是已公布的西北屯戍漢簡中所轄鄉(xiāng)里數(shù)最多的縣,由此也可知,“觻得”在當時所轄區(qū)域也是比較大的。張掖郡觻得縣是連接居延地區(qū)的交通要道,地理位置尤為重要,因此在簡文里出現(xiàn)頻率非常高,但“角得”“樂得”作為地名,僅出現(xiàn)在肩水金關漢簡和地灣漢簡中。“角得”的用例有:

      (1)南書二封合檄一 其一封居延城司詣大守府八月□ 一封許輔詣角得合檄他候詣肩水八月(72EJD:71A)A為了行文方便,簡文引用時不分段。

      (2)□遝一 一封張掖大守章詣 二封邯鄲昌詣他 一封遝一角得長□(72EJD:372)

      (3)三月一日北書十一封 一封張掖大守章詣居延都尉二月乙巳起 一封張掖長史行大守事詣居延都尉二月己酉起·□□兌恩□ 九封肩水都尉詣三官官三封其三詔書□□ ◇ 一封角得丞印詣廣地(73EJT31:114A)

      (4)一封張掖水長詣肩水候官 一封角得丞印詣居延 ◇ 一封張掖臨谷候?。?3EJT31:114B)

      (5)角得千秋里王放年亖十五(73EJF3:314)

      (6)延累山里趙彭就人角得博庠里王成(73EJF3:558)

      (7)觻得角得得得(73EJT8:105A)

      (8)六月乙巳角得長□到如律令(73EJT37:282)

      (9)葆俱之角得對大司空史愿(73EJT37:537)

      (10)角得長印 嗇夫欽白(73EJT37:968B)

      (11)金城隧卒角得千秋(86EDT4:5)

      (12)肩水候史張普 甲 六月庚午有劾缺 七月乙未角得除徦佐南里公乘徐業(yè)年廿三代張普 未得七月乙未盡十二月積五月四日奉用錢三千(86EDT5H:29)

      第(1)至(4)例是郵書傳遞記錄,例(3)(4)中的“角得丞印”是郵書上的封泥印文記錄,例(2)和(8)中的“角得長□”殘缺一字,應是“角得長印”,例(10)中亦有“角得長印”,可旁證例(2)缺字,肩水金關漢簡中73EJT9:391 簡、73EJT23:131 簡、73EJT37:1071 簡、73EJT37:1484B 簡都書有“觻得長印”,因此“角得長印”即為“觻得長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例(7)是一枚習字簡,根據(jù)該簡原文字形來看,整理釋文“觻”字有誤,該字對應的簡文圖版字形為“角”字。

      (13)錯田表是常安善居里李欽年三十大車一兩 表是宰之印作者樂得廣昌里張錢年三十 用牛二頭 十二月庚子入(73EJF1:30+28)

      (14)河南陽武樂成里紀岑年三十八樂得作者酒泉平牛里任匡年二十十一月壬戌北嗇夫出 十二月三日南 丞印 大車一兩用牛二頭黑勞犗齒八歲其一黃齒十一(73EJF3:178A)

      (15)如律令敢言之 十月庚戌樂得行宰事守馬丞(73EJF3:254)

      (16)雒陽宜歲里張放年三十五字高 作者樂得廣昌里韓況□ 獄丞印 牛車一兩用牛二頭(73EJT24:248)

      第(13)(14)(16)例為屯戍人員出入名籍,第(15)例簡文殘損,可能是出入傳?!皹返脧V昌里”,肩水金關漢簡73EJT23:661 簡、73EJT37:1413 簡有“觻得廣昌里”與其對應,因此“樂得”也應該是“觻得”的異文。另外,在西北屯戍漢簡中“角得”和“樂得”只作地名,未見其他用法,因此“角得”和“樂得”都是“觻得”的異文。

      李建雄先生認為“像73EJT37:282 簡‘角得長印’這樣的官印印文,也出現(xiàn)‘角得’稱謂,足見‘角得’不是‘觻得’的誤寫或者簡寫”,并認為“‘角得’、‘樂得’是王莽改易觻得縣名的結果”,這一說法值得商榷。

      首先,西北簡牘上印文大多為書寫者謄抄,并非直接鈐印,且印文謄抄時常有錯漏。上述例子中“角得丞印”和“角得長印”都是郵書上的封泥印文謄寫。印文寫作“角得”有兩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原印文就寫作“角得丞印”,第二種可能是原印文寫作“觻得丞印”,書手抄寫成“角得丞印”。西北屯戍漢簡中寫作“觻得丞印”的簡有13 枚,寫作“角得丞印”的簡有1 枚;寫作“觻得長印”的簡有5 枚,寫作“角得長印”的有3 枚,都屬于對原件上印文的謄抄?,F(xiàn)存封泥、印章文獻中未見“觻得”官印,也未見“角得”和“樂得”寫法的官印,因此簡文中的印文不足以證明“角得”是官印上的正式寫法,而且簡牘上抄寫的印文與印章上實際的印文常常不盡相同。

      西北屯戍漢簡中約778 枚簡牘上書有印文,其中524 枚書寫的是官印,這些簡牘上的印文大部分是郵書收文記錄,一部分是檢、函封收文記錄,實物封緘用印,出入名籍封印,以及書檄用印等,簡牘上記載的印文均為書手謄抄,并非直接鈐印,封泥上鈐印均在郵書或函封等開啟時已經(jīng)破壞,保存下來的極少。簡牘中印文謄抄較為隨意,書寫也常有錯漏。具體表現(xiàn)為:

      一是文字省寫,六字印省寫作四字印、五字印,如“張掖肩水侯印”省作“張掖肩侯印”,“張掖廣地侯印”省作“廣地侯印”等;二是印文抄寫順序倒亂,“福祿獄丞印”抄寫作“祿福獄丞印”,“甲渠塞尉印”抄寫作“渠甲塞尉印”;三是印文抄寫時常有同印異字情況,如居延簡“雍丞之印”中,“雍”應為“雍州”?!斗饽鄥R編》《二十世紀出土璽印集成》中收錄了幾枚關于雍州的官印,“雍”在印章上多寫作“雝”,二字是異體字關系,“雍丞之印”印章封泥上寫作“雝丞之印”。因此,謄抄在簡牘上的印文,并不一定是原官印本來的用字。

      其次,傳世文獻中不見“觻得”改稱作“角得”或“樂得”。上述這些用例中都沒有明確的紀年,但是從用字習慣來看,簡文中的“三十”“亖十五”“行宰事”“宰之印”“常安”等文字具有新莽時期用字特征,將例(5)、例(13)、例(14)、例(15)、例(16)簡判定屬于新莽時期簡應該是可以的,其他幾枚簡的書寫年代無法確定。僅憑簡文用字特征和印文書寫來判斷“角得”“樂得”屬于新莽改稱是不合理的。

      據(jù)《漢書·地理志》記載“觻得,莽曰官式”可知,“觻得”在新莽時期只有改稱“官式”的記錄。觻得位于今天的甘肅張掖市西北。胡三省注本《資治通鑒》:“彥昭,張掖人也。”胡注曰:“張掖,故匈奴渾邪王地,漢武帝開置張掖郡及觻得縣。應劭曰:張國臂掖,故曰張掖。觻得,郡所治,匈奴王號也。晉改觻得為永平。后魏置張掖郡。隋開皇十七年,改永平為酒泉,大業(yè)初改為張掖縣。其地自西魏以來,為甘州治所,取州甘峻山為名。觻,音祿?!笔芳锷形匆妱e的改稱,因此我們認為“角得”“樂得”并非王莽時期改易名稱,而應該只是用字有別。

      最后,“角”“樂”和“觻”字不是單純的省減關系。肩水金關漢簡的書寫者眾多,文化程度參差不齊,書寫水平千差萬別,生動地呈現(xiàn)了漢代百姓的書寫習慣和用字習慣。就書寫習慣而言,增省是最為突出的書寫現(xiàn)象。肩水金關漢簡乃至整個西北屯戍漢簡中,簡牘文字都呈現(xiàn)出筆畫增省較為隨意的現(xiàn)象,增加或減省一兩筆的情況十分常見。如:73EJT10:120A 簡中的人名“廷”字寫作,構件“”增加橫筆。73EJT37:85 簡“肩水候官至”中的“至”字寫作,增加點筆等。筆畫減省的字,例如73EJT37:529 簡中“卅井塞尉”的“塞”字簡文寫作,至少省寫了兩豎筆;73EJT37:1109 簡中的“雒”的構件“隹”省寫第二個豎筆寫作;73EJT23:928 簡兩個表示“奉錢”的“奉”分別寫作和,第二個即省豎筆等。雖然簡文文字筆畫減省現(xiàn)象十分突出,但綜觀整個西北屯戍漢簡,以構件為單位的減省卻不多見,簡文所見構件省減有兩例,分別是:“殺”省構件“殳”草省作(T23:464);“親”省構件“見”作(EPT10:56)。這兩個省減的字形都被現(xiàn)代簡化漢字繼承。

      肩水金關漢簡的用字情況也較為復雜,異體字、古今字、假借字、通假字等用字現(xiàn)象都較為普遍。就書寫習慣而言,筆畫增省是最為常見的,但以構件為單位的省減并不常見,將一個合體字按構件分解為兩個字,且音義用法與該合體字完全相同的情況更是罕見,整個西北屯戍漢簡中,僅見“觻”字分解為“角”和“樂”這一例,因此,我們認為“角”和“樂”從用字的角度來看,或許不是單純的構件省減,而應該是“角”和“樂”在語音上與“觻”字均可以通假,進而在書寫時省寫左邊或者右邊的構件。

      2.“角得”“樂得”及簡文中的地名通假字例釋

      簡文中“觻得”除寫作“角得”和“樂得”之外,還寫作“祿得”,也僅出現(xiàn)在肩水金關漢簡中,示例如下:

      (17)八月己卯祿得行宰事守馬丞 行馬丞事守徒丞眾移過所如律令/掾齊史并(73EJF3:328B)

      (18)月十一月具記都倉置牛車皆毋它已北尊以即日發(fā)去有屬證居者言居延谷倉出入百十二石耳·祿得遣史蜚廉卿送卒□肩水以今月二/……屠李君及諸君凡六人車數(shù)十百兩祿得吏民為(73EJF3:336 +324)

      (19)祿得都里大夫周賢年五十八長七尺二寸黑色(73EJT37:920)

      (20)祿得千秋里大夫魯遂年五十長七尺二寸黑色(73EJT37:995)

      根據(jù)“祿得千秋里”和“祿得都里”在肩水金關漢簡中有相對應的“觻得千秋里”,居延漢簡336.35 簡、居延新簡EPT52.523A 簡、肩水金關漢簡73EJT15:10 簡,以及73EJT37:759 簡中都有“觻得都里”記載,“祿得”應該也是“觻得”的異文。

      “觻得”作為地名時“觻”字的讀音,《漢書·地理志》顏師古引孟康曰“觻音鹿”。師古曰孟音是也?!杜f唐書·志第二十》:“張掖,故匈奴昆邪王地,屬漢武開置張掖郡,及觻音祿得縣?!薄顿Y治通鑒》胡三省注:“觻,音祿。”《漢語大字典》:“《廣韻》盧谷切,入屋來,屋部。古縣名,在今甘肅張掖縣西北。”《甘肅通志》:“觻得故城,孟康曰觻音鹿,按《漢書》觻作鱳,又作轢德。”“轢德”大概是“觻得”的通假,“觻”《故訓匯纂》:“音lì,《廣韻》,即擊切,入錫來。藥部?!保ㄗ诟0畹?,2007:3925)

      “觻得”作為地名時在傳世文獻中用“祿”或者“鹿”等音近的字注音。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祿”上古音來母屋部,“觻”上古音來母藥部,二字聲母相同,韻部相鄰可旁轉(zhuǎn)相通,所以“祿”通“觻”字。另外,《甘肅通志》中記載“觻”作“鱳”或“轢”,它們也是音近通假字關系。西北漢簡中“觻”的構件“角”訛混作“魚”的情況很常見?!稗]”上古音屬樂母藥部,與“觻”字相通。

      “角得”的“角”字音“祿”?!妒酚洝ち艉钍兰摇贰邦櫳嫌胁荒苤抡?,天下有四人”,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四人,四皓也,謂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角里先生?!笨装矅兜z記》里作“祿里”?!墩滞ā罚骸矮F角也,象形,古岳切,《魏志·鮮卑傳》端牛角為弓,世謂之角端。按,角端即角顓本獸名,角音祿?!币虼耍瑐魇牢墨I里“角”有“祿”這個讀音,“祿”通“觻”,則“角”作“祿”音時是“觻”的通假字?!皹返谩钡摹皹贰弊质恰坝€”字的聲符,據(jù)《漢字古音手冊》“樂”上古音是來母藥部,與“觻”可通假。

      肩水金關漢簡中“觻得”的三個異文“角得”“樂得”“祿得”,除73EJF3:328A/B簡明確地書有“天鳳五年八月”紀年外,其他簡牘都沒有紀年,但根據(jù)簡文中特殊數(shù)字“三十”“亖十五”,特殊稱謂“行宰事”“常安”等詞語來看,是具有新莽時期特有的用字習慣的,上述引例中大多數(shù)的簡牘應該是屬于新莽時期的,“角得”“樂得”“祿得”三種寫法又不見于其他時期,因此,這三種寫法應該是新莽時期特有的用字習慣,它們不屬于改稱,也不是單純的構件省簡,更多可能是新莽時期肩水金關地區(qū)特殊的用字習慣的一種體現(xiàn)。

      簡文中類似的地名通假字還有很多,比如“樂涫”,《漢書·地理志》寫作“樂涫”,屬酒泉郡下屬縣,新莽時期改稱“樂亭”。《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引《印典》有“樂涫印”(趙平安等,2020:1138),西北漢簡中這一地名有四種寫法,寫作“樂涫”在肩水金關漢簡中出現(xiàn)了1 次,“濼涫”在簡文中出現(xiàn)了7 次,分布于《居延漢簡》《居延新簡》《懸泉漢簡》《肩水金關漢簡》中;“樂官”在簡文里出現(xiàn)了6 次,分布于《居延新簡》《懸泉漢簡》《肩水金關漢簡》中;“濼官”這一寫法只在《肩水金關漢簡》中出現(xiàn)了1次。“樂”是“濼”字的聲符,上古音同屬來母藥部,“濼”通“樂”?!肮佟笔恰颁省钡穆暦衷谏瞎磐瑢僖娔冈?,二者也是通假字關系。

      簡文中河南郡下的“滎陽”又寫作“熒陽”或“營陽”?!稘h書·地理志》記載“滎陽,卞水、馮池皆在西南”,“滎陽”秦置,秦稱“三川郡”,漢稱“河南郡”?!稘h書地理志匯釋》引王先謙曰“滎當作熒”,同時又以漢代封泥和金石刻辭表明均作“熒陽”(周振鶴,2006:90),證《漢書·地理志》里寫作“滎陽”有誤?!抖兰o出土璽印集成》和《封泥匯編》各收錄了一枚西漢時期的“熒陽丞印”封泥;《秦漢印章封泥文字編》引用《印典》的兩枚印文寫作“熒陽丞印”(趙平安等,2020:919)?!豆视枀R纂》“熒陽”“熒澤”古皆作“熒”,不作“滎”,今皆作“滎”(宗福邦等,2007:2425)。吳振武(1999:86)認為:“從這些古書的成書年代看,書中的‘滎陽’之‘滎’寫作‘熒’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從時代更早的戰(zhàn)國古印資料來看,‘滎陽’之‘滎’原本就寫作‘滎’,則是毋容懷疑的?!笔┲x捷(2006:119)認為:“‘滎陽’之得名與’滎澤’有關,‘滎’本來就寫作從水的‘滎’,秦漢以后或作從火的‘熒’屬于同音借字?!蔽鞅蓖褪鶟h簡中寫作“滎陽”的有15 次,其中《居延漢簡》1 次,《肩水金關漢簡》14 次。寫作“熒陽”的有30 次,其中《居延漢簡》6 次,《肩水金關漢簡》24 次。寫作“營陽”的有2 次,均出自《肩水金關漢簡》?!盁伞焙汀皽睢鄙瞎乓艟窍荒父?,同音通假?!盃I”上古音是喻母耕部,“營”在上古是喻母三等,喻三歸匣,“營”通“滎”,聲韻相同通假。

      “雒陽”寫作“落陽”。據(jù)《漢書·地理志》雒陽屬河南郡,新莽時期改稱“宜陽”,西北屯戍漢簡中“雒陽”出現(xiàn)了69 次,“落陽”只在《肩水金關漢簡》中出現(xiàn)了1 次?!肚貪h印章封泥文字編》中收錄“雒陽令印”“雒陽宮丞”“雒陽武庫”等官?。ㄚw平安等,2020:321),均寫作“雒陽”?!蚌谩焙汀奥洹鄙瞎乓舳际莵砟歌I部,同音通假。

      “緱氏”寫作“絇氏”。《漢書·地理志》記載“緱氏”為河南郡下屬縣,新莽時期改稱“中亭”。其中引用《古封泥匯編》有“緱氏令印”(趙平安等,2020:1142),西北屯戍漢簡中寫作“緱氏”的有15 次,其中《居延漢簡》2 次,《肩水金關漢簡》13 次?!敖P氏”只在《肩水金關漢簡》中出現(xiàn)1 次,“絇”和“緱”上古音同是見母侯部,同音通假。

      此外,西北屯戍漢簡還將河南郡的“偃師”寫作“匽師”,魏郡的“繁陽”寫作“蘩陽”,“梁國”寫成“粱國”,以及“魏郡”寫作“巍郡”,都是同音通假。

      3.結語

      綜上,雖然肩水金關漢簡及其他西北屯戍漢簡的書寫習慣是其文字考證時的一個重要因素,文字筆畫省減、訛變、混同、錯別字等現(xiàn)象較為普遍,但從地名用字的角度而言,我們認為諸如“角得”和“樂得”等類地名簡單地理解為構件的省減還是有待商榷的,或許從通假字的角度去認識更加合理一些。

      3.1 簡文中地名通假字的類型

      西北屯戍漢簡中通假字也是常見的用字現(xiàn)象,簡文中地名通假字關系中的本字和借字的關系如下:

      從對應關系上來說,以一個本字對應一個借字為主,偶見一個本字對應多個借字。如“觻得”的“觻”字對應了“角”“樂”“祿”三個借字。

      從字形結構上來說,借字是本字的聲符。如“觻得”和“樂得”中的“樂”字是“觻”字的聲符;“聊城”與“聊成”,“成”是“城”的聲符;也有本字是借字的聲符情況,如“屋闌”與“屋蘭”,本字“闌”是借字“蘭”的聲符。“繁陽”與“蘩陽”,本字“繁”是借字“蘩”的聲符。本字與借字有相同的聲符。如“河池”與“何池”,均以“可”作聲符。

      從語音上來說,多為同音通假關系。如“屋闌”的“闌”通假作“蘭”;“河池”的“河”寫作“何”;“雒陽”的“雒”寫作“落”;“偃師”的“偃”寫作“匽”;“繁陽”的“繁”寫作“蘩”等。河南郡下的“緱氏”,簡文又寫作“絇氏”(73EJT37:132),“絇”和“緱”上古音同是見母侯部,同音通假。

      3.2 西漢中晚期地名通假字產(chǎn)生的原因

      秦漢時期是漢字形體變革的轉(zhuǎn)折時期,隸變從發(fā)生到完成使?jié)h字形體走向了今文字階段。趙平安(1994):“通假字的劇增大約在戰(zhàn)國秦漢時期,戰(zhàn)國楚簡、帛書里就有不少通假字,到以后的秦漢簡帛中,通假字的規(guī)模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他認為秦漢時期通假字增加的原因是“形聲字的大幅度增加”和“古文字的隸變”。西北屯戍漢簡是漢代屯戍人員的用字實錄,簡文中異體字、通假字、古今字等用字現(xiàn)象突出,通假字是其主要的用字現(xiàn)象。我們認為簡文中地名通假字大量使用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以簡代繁的求易心理。整體來看,通假字與被通假字形體關系還是以使用相對簡單的字形為主,但也有個別通假字的形體比被通假字形體更復雜,如“繁陽”的“繁”通“蘩”。簡文釋讀時,我們不能把本是通假字的關系簡單地理解為漢字構件的省減,比如“觻得”的“觻”字寫作“角”或“樂”時,本質(zhì)上還是通假字關系。年號“居攝”在簡文中常寫作“居聑”,很多人也理解為“聑”是“攝”的構件簡省,實際上據(jù)《廣韻》記載,“攝”上古音在書紐葉部,“聑”上古音在端紐葉部,二字韻部相同,聲紐為準旁紐可相通。構件省減具有很大的偶然性,而通假字的以簡代繁現(xiàn)象則具有普遍性,我們在“西北屯戍漢簡數(shù)據(jù)庫”中發(fā)現(xiàn),簡文中的這類通假字都具有高復現(xiàn)率。

      二是寬容的文字書寫風氣,通假字的大量使用不造成交流障礙。雷黎明(2019):“馬圈灣漢簡通假字增加了秦漢簡帛文獻中通假字的單字量。但單純從其文獻內(nèi)部來看,馬圈灣漢簡通假字單字量較少,總使用量更少。馬圈灣漢簡雖出土發(fā)現(xiàn)于西北邊塞,由下層官吏書成,但與先秦戰(zhàn)國楚簡文獻相比,通假字的單字量、使用量大為降低,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其文字使用已趨于規(guī)范?!瘪R圈灣漢簡的通假字使用率與整個西北屯戍漢簡中的通假字使用度應該是一致的,通假字在總文獻字數(shù)中所占比重較低。通假字的普遍使用應是當時社會用字習慣的反映,人們對通假字的接受度較高,行文中通假字使用也較為常見,因此通假字的使用并不會阻礙人們的書面交流。

      猜你喜歡
      簡文通假古音
      基于通假研究上古等類的可行性及方法
      長江學術(2023年3期)2023-07-12 03:10:34
      怎樣識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古音在某部”的解析
      玉 佩
      百花園(2021年12期)2021-10-15 06:06:15
      衛(wèi)伯考(下)
      從上古文獻看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構擬
      談白一平—沙加爾上古音體系的幾個問題
      在“簡文深教”中提升閱讀教學效率
      簡文深教,讓閱讀更加有效
      從中古音看陜西紫陽縣方言聲母的演變
      湟中县| 乌鲁木齐县| 门头沟区| 定兴县| 丘北县| 河间市| 邢台县| 兴山县| 阿瓦提县| 闽侯县| 新龙县| 镇赉县| 饶平县| 新巴尔虎左旗| 东城区| 包头市| 孙吴县| 彭泽县| 隆昌县| 通渭县| 黄浦区| 永胜县| 峨眉山市| 额尔古纳市| 顺昌县| 永泰县| 阿拉尔市| 墨竹工卡县| 兴仁县| 荣昌县| 且末县| 南部县| 长沙市| 三亚市| 绥德县| 郁南县| 宜城市| 彭山县| 安国市| 高要市|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