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舒雅, 成晶晶, 呂曉琴
(南通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內科,江蘇 南通,226001)
2型糖尿病是最常見的糖尿病類型,占所有糖尿病的90%以上[1]。若未能及時給予規(guī)范的治療,極易造成多種并發(fā)癥,導致患者病情加重、治療難度增大,嚴重時甚至可直接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藥物是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主要方法,可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病情進展,提高生活質量[2]。但由于2型糖尿病尚無法徹底治愈,需要終身服藥治療,加之治療效果受個人行為影響較大,若不能有效防控危險因素,不僅會影響治療效果,還可能導致病情加重[3]。責任制護理是一種臨床護理制度,強調對患者實施有計劃和目的的護理,從而滿足其需要,提升護理質量[4]。本研究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聯(lián)合責任制護理,取得滿意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南通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并經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納入標準:① 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5]中2型糖尿病的診斷標準;② 病例資料完整、真實。排除標準:① 1型糖尿病或妊娠期糖尿病;② 合并急、慢性并發(fā)癥;③ 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感染性疾病等;④ 存在心、肝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或精神障礙;⑤ 合并認知、語言、聽力或智力障礙。按護理方法的不同將納入患者分為對照組(51例)、觀察組(49例)。比較2組的年齡、病程、隨機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HbA1c)等均無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臨床資料比較
1.2.1 綜合護理 對照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至其出院,并隨訪2個月。① 認知干預:患者入院后,采用集中講座、一對一宣教及健康手冊發(fā)放等形式對其進行多樣化健康宣教,幫助其獲得全面、正確的認知,使其了解和掌握2型糖尿病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治療過程等相關知識。② 心理重建:主動與患者交流溝通,密切觀察其心理狀態(tài),及時給予疏導和鼓勵,盡可能消除其負性情緒,并運用正性案例增強其治療信心。③ 用藥指導:詳細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藥物的藥理作用、使用方法及不良反應等,使其充分認識遵醫(yī)囑合理用藥的重要性。同時,結合患者的實際用藥情況制定個體化用藥時間表,由家屬監(jiān)督,確保其在最佳時段內正確用藥。④ 生活護理:結合患者的身體狀況、飲食喜好,為其制訂個體化膳食計劃,遵循“高纖維、低鹽、低脂、少食多餐”的飲食原則,嚴格控制各類營養(yǎng)物質的攝入量。此外,依據(jù)患者耐受性,指導其適當進行運動鍛煉,如散步、慢跑等。
1.2.2 責任制護理 觀察組患者實施綜合護理聯(lián)合責任制護理,至其出院,并隨訪2個月。① 成立責任制護理小組:由科室護士長、若干名護士共同組建干預小組,護士長擔任組長,小組成員均接受系統(tǒng)性學習培訓。組員查閱2型糖尿病護理的核心文獻資料,結合臨床經驗,提出護理問題和重點,并制訂護理計劃。② 明確小組成員職責:組長負責對護理人員進行合理排班,指導和監(jiān)督護理人員的護理工作,幫助其解決在護理工作中遇到的問題。責任護士負責為患者提供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面護理及定期隨訪。③ 執(zhí)行護理責任制:將2型糖尿病患者分為若干小組,每組6~8人,在組長領導下,對所管患者實行8 h在崗、24 h負責制。每班護士準確記錄患者當天的實際情況,包括用藥、飲食、血糖監(jiān)測及日常生活管理等,并及時向護士長、主治醫(yī)師反饋,便于調整和制定更為合理的治療及護理方案。④ 分析血糖控制不佳原因:結合護理記錄、查房情況等,找出可能影響患者血糖水平控制不佳的因素,如未能遵醫(yī)囑按時、定量服藥,飲食不合理,缺少運動鍛煉等。根據(jù)具體原因,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實現(xiàn)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不斷提高血糖控制效果。⑤ 定期隨訪:患者出院時,及時寫好護理小結,詳細交代院外注意事項;出院后,每日通過公眾號等推送2型糖尿病相關知識,進一步強化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幫助其掌握自我護理和管理技巧。每周進行1次電話隨訪,詳細了解患者的恢復情況,糾正其不良行為;每月進行1次上門訪視,全面了解患者的疾病情況,幫助其解決存在問題。
① 血糖水平:于入院時、出院前、出院后2個月,采用血糖儀監(jiān)測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水平;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監(jiān)測HbA1c水平。② 血流動力學變化:于入院時、出院前采集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靜脈血,測定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及紅細胞壓積。③ 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統(tǒng)計并計算感染、酮癥酸中毒及高滲綜合征的發(fā)生率。
出院前、出院后2個月,2組的FBG、 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入院時(P均<0.05),且觀察組的各項指標水平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血糖指標水平比較
出院前,2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及紅細胞壓積均較入院時下降(P均<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均更低(P均<0.05),見表3。
表3 2組干預前后血流動力學變化比較
觀察組感染、酮癥酸中毒及高滲綜合征的總發(fā)生率(2.04%)低于對照組(13.73%,P<0.05),見表4。
表4 2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例(%)]
2型糖尿病的病因、發(fā)病機制尚不明確,可能是由遺傳與環(huán)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6]。其中,胰島β細胞功能障礙、胰島素抵抗是導致2型糖尿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且年齡增長、營養(yǎng)過剩及體力活動不足等也與該病的發(fā)生、進展存在密切關聯(lián)[7]。近年來,在多因素共同作用和影響下,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不斷上升,成為影響人們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因此,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不僅需盡早進行有效治療,還應重視護理干預,以改善治療效果及預后結局。
本研究從多個方面觀察和評估了責任制護理干預在2型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結果顯示,出院前、出院后2個月,觀察組的FBG、 2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均<0.05),提示責任制護理能夠更好地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楊輝等[8]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責任制整體護理,有助于控制其血糖水平,緩解消極情緒。分析原因為,血糖水平與患者用藥、飲食等密切相關,綜合護理雖也能給予上述方面的干預指導,但患者之間存在個體化差異性,可能會導致效果不佳;而責任制護理是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實施從入院到出院的全面計劃和護理,通過對患者進行全面、詳盡的了解,從而實施用藥、飲食等方面護理,可為保持血糖水平穩(wěn)定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本研究結果顯示,出院前,觀察組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漿黏度及紅細胞壓積均較對照組更低(P均<0.05),提示責任制護理能夠更好地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流動力學指標。分析原因為,血流動力學變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明顯特征,當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升高進入紅細胞后,可導致紅細胞變形能力下降、代謝異常,從而造成血黏度增加[9]。采用責任制護理后,患者的血糖水平獲得良好控制,進入紅細胞的葡萄糖會隨之減少,可使血流動力學指標出現(xiàn)好轉。責任制護理以患者為中心,強調身心整體護理,采取相應措施促使其充分認識到遵醫(yī)囑用藥、科學飲食等的重要性,養(yǎng)成正確的個人行為習慣[10]。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更低(P<0.05),提示責任制護理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責任制護理是由責任護士對患者實施有計劃、有目的的整體護理,實施護理工作期間能夠有效規(guī)避和控制并發(fā)癥的風險因素,進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
綜上,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責任制護理干預,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改善血流動力學指標,并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可推廣和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