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呂秋艷
語文課程改革如火如荼,“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边@句倡言喚醒了整個社會的閱讀意識。但是,對于高中師生來說,語文學科“整本書閱讀與研討”的學習任務仍顯繁重。
溫儒敏教授就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提出了“十六字方針”,即“拓展視野、建構經驗、形成方法、課外為主?!惫P者理解整本書閱讀有兩塊陣地,教師課堂陣地和學生課外陣地;學生整本書閱讀的主要功夫在課外,目的是拓展視野。教師整本書閱讀的指導應在課堂,課堂上要建構讀整本書的經驗,形成讀一類書的方法;教師課堂教讀,引領指導學生課下自讀。那么,課堂上教師應如何指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呢?
以課堂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閱讀整本書可建構兩類課型,即分享交流課和任務驅動課。
分享交流課以表達為目的,以說促讀,零敲碎打、化難為易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即說說、講講、讀讀、議議、聽聽、背背。分享交流淺層次的閱讀成果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加速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與感悟的進程,引領學生邁向深層次的閱讀之旅。其中包括讀家代言、講演故事、主題討論三種課堂設計。
1.讀家代言。讀家代言,就是以讀代講。文章不是無情物,以讀代講,讀出感情。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讀代替講,讀出創(chuàng)新。遠近高低各不同,讀代替講,讀出層次。初讀,整體感知文本;品讀,思考感悟文本;群讀,拓展內化文本;細讀,探究賞析文本;默讀,想象超越文本。范讀、齊讀、精讀、略讀、速讀、分角色朗讀、個性化吟誦等等,齊頭并進,融通轉換。
比如,普通高中語文教科書選擇性必修中冊第二單元是“革命文化”,筆者設計精讀孫犁的《荷花淀》,引導學生體會小說細節(jié)描寫塑造人物的特點。在“夫妻話別”環(huán)節(jié),精心設計了分角色朗讀訓練。然后,請學生評讀,中間穿插練讀、范讀、品讀、齊讀的綜合運用指導,最后有聲讀的焦點就落在“水生笑了一下”“怎么了,你?”“水生小聲說”“吮”幾個詞句上。尤其是“吮”這個動作細節(jié),筆者讓學生試著更換其他詞語品讀,比如“吸”“嘬”好不好?以讀代講,引導學生逐步掌握朗讀的技巧,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接著引導學生朗讀了“藕斷絲連”等情節(jié),要求學生讀出韻味,從而揭示抗日戰(zhàn)爭時期人們的內心世界和精神品格。
2.講演故事?!爸v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是新時代語文教師的使命。講演故事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強化記憶、展示交流整本書閱讀成果。引導學生講好作者故事、復述情節(jié)故事、講講相關典故。在講演過程中,教師注意隨機總結點撥,教給學生概括主要內容和復述故事的方法。
比如,普通高中語文教科書必修下冊第二單元是“中外戲劇”,教師可以制定《竇娥冤》《雷雨》《哈姆萊特》的整本書閱讀計劃。筆者在課堂教學講演故事情節(jié)時這樣設置:漢卿故事、竇娥故事、積累典故。漢卿故事小組,積累典故小組均采用PPT講演,當“響當當一粒銅豌豆”“東海孝婦”“萇弘化碧”“望帝啼鵑”等圖文展示出來時,學生群情沸騰。尤其是竇娥故事小組“三樁誓愿”的即興表演更把課堂氣氛推向高潮。身穿黑色囚衣的竇娥長跪講臺前,兩名監(jiān)斬官大聲呼喊著“婆子靠后!”而淚眼迷離的蔡婆婆捂著胸口念念有詞“痛煞我也!”當竇娥三樁誓愿發(fā)遍,甩頭舉手直指上天,空中飄下六月的雪花,灑落在倒地的竇娥身上時,教室里鴉雀無聲,之后唏噓聲、掌聲響成一片。
3.主題討論。整本書閱讀的重難點突破,設置兩種“主題討論”課型。首先,探討主題。閱讀整本書后,要對書的主題進行探討,完成整本書的回顧與總結、評價與提升。其次,微題爭鳴。圍繞整本書主題之外的其他有價值的專題進行發(fā)散討論。
比如,閱讀名著《紅樓夢》時,為了鼓勵學生個性化多角度閱讀,筆者設計了三個主題的深入研究,即感紅樓之大、品紅樓之美、探紅樓之深。其中“品紅樓之美”主題之下設計了如下題目:(1)《紅樓夢》中美女如花,請用花來形容“十二釵”中你最喜歡的一位女性,并結合原文說說理由。(2)《紅樓夢》中的人物衣飾華麗,物品精美。請梳理主要人物的主要器物,思考這些器物體現出怎樣的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意識。(3)《紅樓夢》語言優(yōu)美,文學樣式多樣,選擇詩、詞、曲、賦、歌、誄文、燈謎、酒令、楹聯中令你感觸最深的一個側面,品味其蘊含的文化之美。(4)“紅樓”之美,美在大觀園。說說大觀園美在哪里?理由是什么?(5)你認為《紅樓夢》中最美的一個場景是什么?談談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6)《紅樓夢》的美“一言難盡”,你認為作品還有哪些“美”的地方?講出自己獨特的見解。
研讀《紅樓夢》,任何一個問題的研究都會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絕非一鱗半爪能夠呈現。
任務驅動課以創(chuàng)作為目的,以筆促讀,整合思維、二度創(chuàng)作完成整本書閱讀任務。即深思慎取,動手繪圖,動手點評,動手寫作。教師適時發(fā)出動作任務指令,要求學生完成項目式的學習任務,可以鞏固學生自讀交流后的閱讀成果,幫助學生獲得閱讀的成就感。其中包括思維導圖、批注質疑、特色寫作三種課堂設計。
1.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檢查學生對一本書是否有效閱讀的最直接的策略。思維導圖可以時間、環(huán)境、人物、情節(jié)為線索;可以一個觸點為中心向四周輻射;可成框架、流程、環(huán)形、扇面、柱狀等,還可成樹、成塔、成花朵等等。學生繪制、展示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深化邏輯思維能力,預示著閱讀完成內化,標志著藝術匠心轉化外顯。
比如,閱讀魯迅的《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作品,精選《理水》師生共同繪制思維導圖,見圖1:
圖1
圖中“理水”是標題,主要人物一方是官員,一方是禹。思維導圖在對比襯托中明確地展示了節(jié)選部分情節(jié)梗概:禹歷盡千辛萬苦進行實地考察,歸來后與阻撓改革的腐敗官員們進行針鋒相對的論戰(zhàn),最后果斷制定出“導”的治水方針。
2.批注質疑。整本書閱讀篇幅長、內容多,學生在閱讀中質疑,在閱讀后勤于思考才能夠有所收獲。批注式閱讀可以引領學生與作者進行對話,避免了快餐式、碎片化、急于求成的淺閱讀,是課堂精讀推進的有效途徑。
如《論語·里仁篇》節(jié)選批注:
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p>
(喻:通曉,明白。句意:君子懂得大義,小人只懂得私利。感悟思辨:君子也會追求利益,但應以符合大義為前提。孟子的舍生取義,也是義利觀的好素材。)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p>
(?。悍词?,檢查。句意:看見賢德的人就要想著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沒有類似的毛病。感悟思辨:見賢思齊、自我反省就是戰(zhàn)勝自己、超越自己,向善驅惡,健全人格。方法有慎獨、三省吾身、批評與自我批評等。)
子曰:“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p>
(幾:輕微,宛轉。見:自己,我的。勞:擔憂,憂心。句意:侍奉父母,對他們的缺點要委婉勸告,自己的觀點不被聽從,依舊尊敬他們,不加違抗,只在心中憂慮卻并不怨恨。感悟思辨:孝順孝順,順就是孝。父母不一定永遠正確,做人父母要與兒女共同成長,做人子女要講究方式勸告?;ハ嘧鹬兀苊鈧?。)
3.特色寫作。閱讀他人成果變成自我創(chuàng)造性的杰作,特色寫作最終把整本書閱讀的成果落到“寫”的實處。包括文學評論、微寫作等。文學評論,屬于大作文寫作范疇,要求學生就整本書的思想內容、藝術風格等方面進行賞析評價。高中生寫作評論時要注意大題小做,選題切入口小,便于駕馭。微寫作,制作短詩、片段仿寫、素材運用、續(xù)編故事等形式,可豐富學生的素材資源庫,解決寫作的難題。
如《大衛(wèi)·科波菲爾》素材運用:
事件概括:友善是一束陽光。
運用角度:人類命運共同體 無人是一座孤島。
運用范例: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生活中沒有人可以脫離他人存在,在今天人類同呼吸、共命運的大時代,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要牢記“勿以善小而不為?!奔词乖傥⒉蛔愕赖纳婆e,我們仍可以從中感受到行善者海納百川的胸襟和兼愛天下萬物的情懷。米考伯一家的友善為大衛(wèi)帶來一束陽光,在寒冷的社會中溫暖了大衛(wèi)那顆孤獨的心;弘一法師輕搖藤椅,放生蟄居的小蟲,源于他眾生平等、物我兩忘的大境界。善舉不分高低貴賤,尊重敬畏澄澈你我之心。
實踐證明,教師課堂教讀引領和指導學生課下自讀是完成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的智慧方針;分享交流課和任務驅動課是教師完成整本書閱讀學習任務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