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除了上述秦、楚、晉、齊等國在文獻(xiàn)里有著與縣有關(guān)的記載外,吳國也有一條相關(guān)的史料?!妒酚洝鞘兰摇吩疲骸巴跤嗉廊辏R相慶封有罪,自齊來奔吳,吳予慶封朱方之縣,以為奉邑?!辈贿^此事于《左傳·襄公二十八年》但云“吳句余予之朱方”而已,未出現(xiàn)有縣字。然其時縣邑通稱,書縣與不書縣未必有截然的分別。此外還有一重要現(xiàn)象是,有些諸侯國的地方組織雖稱邑,但其性質(zhì)卻與縣無異,魯國的情況就是這樣。
先是魯大夫之家臣亦有食邑或食田,《左傳·成公十七年》:“施氏之宰有百室之邑。”襄公二十九年:“公冶致其員干季氏,而終不人焉?!边@些邑與縣邑之縣相似。大夫派工去治理封邑以外的別邑,稱邑宰。如《論語》里就有魯國大夫季氏使孔子之弟子閔子騫為費(fèi)宰。子游為武城宰,子夏為莒父宰的例子(《論語》之《雍也》及《子路》篇)。費(fèi)、武城、莒父都是當(dāng)時的邑名。縣的長官也稱宰,孔子自己也曾被魯定公命為中都宰(《史記·孔子世家》)??h宰由諸侯任命,比大夫任命的邑宰地位要高,但在齊魯,縣之長官一般稱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