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浙江苔蘚植物新記錄

      2022-11-01 08:27:22金民忠任昭杰趙昌高侯建花許元科景寧畬族自治縣生態(tài)林業(yè)發(fā)展中心浙江景寧500山東博物館山東濟南5004景寧畬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浙江景寧500
      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 2022年13期
      關(guān)鍵詞:植物體總場先端

      金民忠,任昭杰,趙昌高,林 堅,侯建花,許元科* (.景寧畬族自治縣生態(tài)林業(yè)發(fā)展中心,浙江景寧 500;.山東博物館,山東濟南 5004;.景寧畬族自治縣自然資源和規(guī)劃局,浙江景寧 500)

      景寧畬族自治縣(以下簡稱“景寧”)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是我國唯一的畬族自治縣,是華東地區(qū)唯一的少數(shù)民族自治縣,總面積1 938.84 km,其中陸地面積 1 885.14 km,屬中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年均氣溫17.9 ℃,1996—2010年均降水量1 617.6 mm。洞宮山脈貫穿全境,最高峰大漈上山頭,海拔1 689.1 m,森林覆蓋率高達 80.61%,植物資源保持著相對原始和完整的狀態(tài)。該縣溫暖濕潤的氣候和復(fù)雜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為苔蘚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但鮮見相關(guān)的研究工作。筆者從2019年開始對景寧縣進行苔蘚植物調(diào)查,為浙江苔蘚植物進一步研究提供基礎(chǔ)資料。該研究的標(biāo)本均存放于山東博物館植物標(biāo)本館(HSDM)。

      1 小疣毛蘚Leratia exigua (Sull) Goffinet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矮小,常夾雜于其他種類中。莖直立,單一或偶分枝。葉干燥時貼莖,橢圓形至披針狀橢圓形,尖部圓鈍;葉邊全緣,通常平展;中肋達葉尖下部。葉中上部細胞圓方形,具高且分枝的疣。孢蒴隱生,氣孔顯型。蒴帽短圓錐形,具縱褶,具少數(shù)透明而短的毛。

      生境:林內(nèi)樹生。

      標(biāo)本鑒定:景寧林業(yè)總場草魚塘分場場部后山,海拔1 150 m,許元科X0052-C。望東垟自然保護區(qū)白云保護站,海拔1 100 m,許元科R20321-B。

      分布:中國(江蘇、浙江、江西、湖北、重慶)。日本、北美洲和歐洲(阿爾卑斯山)。

      2 華北青蘚Brachythecium pinnirameum Müll. Hal.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較為粗壯,成片生長,黃綠色。莖匍匐,規(guī)則羽狀分枝。莖葉具兩條深縱褶,基部闊心形,先端具鉆狀長尖;葉邊平展,全緣;中肋細長,幾達葉尖。枝葉窄小。葉細胞線形,平滑,角細胞長方形或橢圓形,分化至褶皺處。孢子體未見。

      生境:櫟樹根生。

      標(biāo)本鑒定:景寧林業(yè)總場荒田湖分場芥菜圩林區(qū)石馬頭腳,海拔1 000 m,許元科、金民忠X0068-B。

      分布:中國特有種,分布于陜西、寧夏、安徽、浙江、四川和云南等地。

      3 黃葉細濕蘚Campylium chrysophyllum (Brid.) J. Lange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較小,交織生長,黃綠色。莖匍匐,不規(guī)則分枝。莖葉背仰,披針形或長卵狀披針形,具長尖;葉邊平展,多全緣;中肋單一,達葉中部。枝葉與莖葉同形,較小。葉細胞蟲形,平滑,角細胞分化,厚壁,短長方形。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濕石生。

      標(biāo)本鑒定:望東垟自然保護區(qū)白云保護站,海拔1 000 m,許元科X0888-B。

      分布: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甘肅、安徽、浙江、上海、江西、湖北、貴州、云南)。日本、朝鮮、印度、墨西哥,高加索地區(qū),歐洲、北美洲和非洲北部。

      4 粗枝擬疣胞蘚Clastobryopsis robusta (Broth.) M. Fleisch.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較粗壯,成片生長。莖匍匐,不規(guī)則分枝。葉披針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具長尖,基部寬下延;葉邊背卷,全緣或具細齒;中肋2,短弱,有時缺失。葉細胞狹長,厚壁,平滑;角細胞方形或長方形,多數(shù)。芽胞著生于葉腋。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石生、樹生。

      標(biāo)本鑒定:大仰湖自然保護區(qū)上寮坑,海拔95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38;海拔1 30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66。

      分布:中國(浙江、臺灣、重慶、貴州、云南、廣西)。日本、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和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

      5 尖瓣折葉苔Diplophyllum apiculatum (Evans) Steph.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細小,黃綠色。莖稀疏分枝。側(cè)葉兩列,橫生,折合狀,縫合線長度為腹瓣的1/6~1/4;背瓣小,橢圓形,尖部窄三角形,先端具1~2細胞刺狀小齒,邊緣具不規(guī)則細齒或全緣;腹瓣大,舌形,葉緣具齒。葉細胞多邊形,三角體不明顯,角質(zhì)層具疣。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土生。

      標(biāo)本鑒定:大仰湖自然保護區(qū)上寮坑,海拔95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33。

      分布:中國(安徽、浙江、貴州、云南、福建)。北美洲。

      6 鹿兒島耳葉苔湖南亞種Frullania kagoshimensis Steph. subsp. hunanensis (S. Hatt.) S. Hatt. & P. J. Chen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中等大小,平鋪生長。莖匍匐,不規(guī)則羽狀分枝。側(cè)葉覆瓦狀排列,背瓣寬橢圓形,頂端圓鈍,常內(nèi)卷,基部下延;腹瓣不對稱盔形,寬大于長,口部平截,喙?fàn)罴庀蛳聫澢?;副體絲狀。腹葉近圓形,頂端2裂至葉長的1/5,裂瓣三角形,銳尖,上部邊緣具不規(guī)則齒。葉細胞橢圓形,三角體大,呈節(jié)狀加厚。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樹生、石生。

      標(biāo)本鑒定:大仰湖自然保護區(qū)上寮坑,海拔950 m,任昭杰、許元科R20397。景南鄉(xiāng)忠溪村上山頭,海拔1 50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75。英川鎮(zhèn)香爐山,海拔500 m,許元科X1703-A。

      分布:中國特有種,分布于浙江、湖南、云南、廣東、廣西。

      7 爪哇裸蒴苔Haplomitrium blumii (Nees) R. M. Schust.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疏松成片生長,綠色,較柔嫩。莖直立或傾立,未見分枝。葉三列著生,扁圓形。葉細胞六邊形,薄壁。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土生。

      標(biāo)本鑒定:望東垟自然保護區(qū)白云保護站,海拔1 000 m,任昭杰、許元科R20342。

      分布:中國(浙江、福建、臺灣、海南)。日本,南美洲。

      8 腐木蘚Heterophyllum affine (Mitt.) Fleisch.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密集生長,成墊狀。莖匍匐,不規(guī)則分枝,被葉枝條多少扁平狀。葉直立至傾立,卵狀橢圓形或闊披針形,先端具長尖;葉邊平展,全緣,僅先端具細齒;中肋2,短弱。角細胞方形或長方形,多數(shù)。孢蒴圓柱形,成弓形彎曲。

      生境:林內(nèi)樹生、林內(nèi)石上土生。

      標(biāo)本鑒定:景寧林業(yè)總場草魚塘分場桃樹蒲林區(qū),海拔1 000 m,許元科X0668。景寧林業(yè)總場大際分場,海拔1 000 m,許元科X0879-A。

      分布:中國(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福建、臺灣、廣西、海南)。日本、柬埔寨、老撾、越南、斯里蘭卡、馬來西亞、澳大利亞。

      9 小萼葉苔Jungermannia parviperiantha C. Gao & X. L. Bai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細小,叢生成片。莖直立或傾立,不分枝或在雌苞下部生鞭狀枝,先端具芽胞。葉圓形或橢圓形,長大于寬,背基角略下延,葉邊明顯背卷。葉細胞六邊形,邊緣細胞長方形,三角體不明顯。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腐樹根生。

      標(biāo)本鑒定:林業(yè)總場大際分場豬欄坑林區(qū)防火線,海拔1 250 m,許元科X0147-A。

      分布:中國特有種,分布于浙江和福建。

      10 八列平蘚Neckera konoi Broth.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粗壯,暗綠色,疏松大片生長。主莖匍匐,支莖傾立,不規(guī)則分枝,小枝先端常具鞭狀枝。莖葉橢圓狀舌形,兩側(cè)不對稱,上部具深縱褶;葉邊基部一側(cè)內(nèi)折,先端具齒;中肋單一,達葉中部,有時分叉。葉中部細胞線形,平滑;角細胞方形,厚壁,黃褐色。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石生。

      標(biāo)本鑒定:沙灣鎮(zhèn)葉橋村村尾風(fēng)水林,海拔800 m,許元科X0747-A。

      分布:中國(安徽、浙江、四川)。朝鮮和日本。

      11 木靈蘚Orthotrichum anomalum Hedw.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密集叢生成墊狀,上部暗綠色,下部黑褐色。莖直立,二叉分枝。葉干燥時近直立、貼莖,披針形或長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葉邊全緣,中部外卷;中肋達葉尖略下部消失。葉中上部細胞圓方形,厚壁,具1~2個疣。孢蒴圓柱形或橢圓柱形,明顯伸出雌苞葉之上。蒴帽圓錐形,具縱褶,具毛。

      生境:路邊樹生。

      標(biāo)本鑒定:鶴溪中路,海拔200 m,許元科X0372-A、A0833-A。

      分布:中國(內(nèi)蒙古、河北、寧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西藏、浙江、福建)。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日本,歐洲、中美洲、北美洲。

      12 叢生木靈蘚Orthotrichum consobrium Cardot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較小,叢生,上部暗綠色,下部黑褐色。莖直立,單一或二叉分枝。葉干燥時略扭曲、貼莖,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銳尖;葉邊全緣,平展或僅單側(cè)狹背卷;中肋達葉尖略下部消失。葉中上部細胞圓方形,具1~2個疣。孢蒴卵球形,隱生于雌苞葉之內(nèi)。蒴帽圓錐形,具縱褶,無毛。

      生境:樹生。

      標(biāo)本鑒定:鶴溪街道博物館,海拔240 m,許元科X0357。景寧林業(yè)總場荒田湖分場大浪坑林區(qū),海拔1 030 m,許元科X0484。

      分布:中國(甘肅、安徽、浙江、江蘇、上海、湖南、云南)。日本和朝鮮。

      13 樹生羽苔Plagiochila corticola Steph.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細小,交織成片。莖分枝少,間生型。葉疏生,橢圓形,先端2裂至葉長的1/5,背緣平直,略下延,全緣,腹緣不下延,具1~3齒。葉細胞圓方形,無三角體。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石生。

      標(biāo)本鑒定:景寧林業(yè)總場大際分場場部,海拔850 m,許元科X0119-D。林業(yè)總場大際分場豬欄坑林區(qū)樹生,海拔1 250 m,許元科X0156-B。望東垟自然保護區(qū)白云保護站茭白塘,海拔1 100 m,許元科X0284-H等。

      分布:中國(四川、云南、西藏、福建、浙江、廣西)。尼泊爾、不丹、泰國。

      14 落葉羽苔Plagiochila defolians Grolle & M. L. So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纖細,密集生長。莖少分枝,間生型。葉疏生,易落,長橢圓形,背緣略彎,基部下延,尖部圓鈍,具2~3齒,腹緣具2~3齒,全葉5~7齒,齒長2~4個細胞,寬2~4個細胞。葉細胞圓方形,三角體小。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石生。

      標(biāo)本鑒定:英川鎮(zhèn)香爐山,海拔500 m,許元科X1698。

      分布:中國(浙江、貴州、云南、西藏)。日本。

      15 小葉羽苔Plagiochila devexa Steph.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細小,密集生長。莖分枝少,間生型。葉覆瓦狀排列,卵圓形,先端圓鈍,具4~6齒,背緣內(nèi)卷,全緣,基部下延,腹緣不下延,具4~6齒,全葉10~11齒,齒長8~10細胞。葉細胞圓方形,三角體大,基部中央細胞較長,形成假肋。孢子體未見。

      生境:樹生。

      標(biāo)本鑒定:大仰湖自然保護區(qū)上寮坑,海拔95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16。

      分布:中國(安徽、浙江、云南、西藏)。不丹、印度、尼泊爾、斯里蘭卡。

      16 裸莖羽苔Plagiochila gymnoclada Sande Lac.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大形,硬挺,成片生長。莖分枝少,間生型。葉寬卵圓形,平展,先端圓鈍,背緣彎曲,基部略下延,上部5~7齒,腹緣略下延,全葉具22~25齒,齒長7~8個細胞。葉細胞橢圓形,三角體大。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石生。

      標(biāo)本鑒定:望東垟自然保護區(qū)白云保護站茭白塘,海拔1 100 m,許元科、金明忠X0229。林業(yè)總場荒田湖分場大浪坑林區(qū),海拔1 030 m,許元科X0476-C。大仰湖自然保護區(qū)大仰湖附近,海拔1 45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47。景南鄉(xiāng)忠溪村上山頭,海拔1 50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86。

      分布:中國(湖北、四川、云南、浙江、福建、臺灣、廣西)。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新喀里多尼亞島、馬布亞新幾內(nèi)亞、孟加拉國。

      17 沙拉羽苔Plagiochila salacensis Gottsche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大形,黃綠色,無光澤,大片生長。分枝多,頂生型。葉密生,狹卵圓形,葉尖近平截,背緣略卷,基部下延,具2~4齒,腹緣略下延,具10~14齒,全葉16~22齒,齒長4~12個細胞,寬1~4個細胞。葉細胞圓方形,三角體大。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腐木生。

      標(biāo)本鑒定:大仰湖自然保護區(qū)上寮坑,海拔95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10;海拔1 00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45。

      分布:中國(浙江、云南、廣西)。印度、泰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

      18 尾尖光萼苔Porella handelii S. Hatt.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中等大小,平鋪生長。莖匍匐,先端稍傾立,羽狀分枝。側(cè)葉覆瓦狀排列,背瓣狹卵形,全緣,具長尾尖,腹緣略內(nèi)卷;腹瓣狹長舌形,邊緣波曲,頂端鈍尖,基部一側(cè)延莖下延,下延部分具不規(guī)則裂片或毛狀齒。腹葉貼莖,闊三角形,全緣,頂端2裂,具毛狀齒,兩側(cè)短下延,具不規(guī)則齒。葉細胞長圓形,三角體大。孢子體未見。

      生境:樹生。

      標(biāo)本鑒定:毛垟鄉(xiāng)爐西村風(fēng)水林,海拔520 m,許元科X1623。

      分布:中國特有種,分布于浙江、湖南、湖北、貴州、云南、西藏。

      19 闊邊大葉蘚Rhodobryum laxelimbatum (Ochi) Iwats. & T. J. Kop.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大形,稀疏叢生。地下莖匍匐,地上莖直立。頂部葉叢生于莖頂,大形,近匙形或倒卵形,先端漸尖或具小尖頭;葉邊上部具齒,平展,中下部背卷;中肋極頂。葉中上部細胞長六邊形,邊緣分化2~4列狹長細胞。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腐殖土生。

      標(biāo)本鑒定:景寧林業(yè)總場鶴溪分場馱岙頭林區(qū),海拔600 m,許元科X0346-A。

      分布:中國(安徽、浙江、云南、西藏、臺灣)。尼泊爾和印度。

      20 多胞合葉苔Scapania apiculata Spruce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細小,密集生長。莖直立或先端上升,稀少分枝。側(cè)葉2裂至葉長的1/2,縫合線為腹瓣長的2/3~3/4;背瓣小,約為腹瓣的3/4,漸尖,葉邊全緣;腹瓣長卵狀舌形,先端漸尖,葉邊全緣。葉細胞圓多邊形,三角體大,明顯加厚呈節(jié)狀,角質(zhì)層粗糙具疣。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石生。

      標(biāo)本鑒定:望東垟自然保護區(qū)漁際坑保護站,海拔1 000 m,許元科X0892-B、X0893-B。

      分布:中國(黑龍江、吉林、內(nèi)蒙古、湖南、浙江、西藏)。不丹、日本、朝鮮、俄羅斯,歐洲和北美洲。

      21 腐木合葉苔Scapania massalongei K. Müller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細小,黃綠色。莖傾立或先端上升,未見分枝。側(cè)葉疏生,2裂至葉長的1/2,縫合線為腹瓣長的1/2;背瓣矩形,約為腹瓣的1/2~2/3;腹瓣長卵形,先端具單細胞齒突。葉細胞圓方形或短長方形。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石生。

      標(biāo)本鑒定:大仰湖自然保護區(qū)上寮坑,海拔950 m,任昭杰、許元科R20423-B。望東垟自然保護區(qū)白云保護站茭白塘,1 100 m,許元科X0252-F。

      分布:中國(黑龍江、吉林、山東、浙江、湖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歐洲、北美洲。

      22 紅叢管口苔Solenostoma rubripunctatum (S. Hatt.) R. M. Schust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細小,叢生墊狀。莖直立,分枝,具鞭狀枝。芽胞多數(shù),生于鞭狀枝頂端或葉緣。葉寬卵形或圓形,近覆瓦狀排列。葉細胞圓方形,三角體小或缺失。孢子體未見。

      生境:枯樹根生。

      標(biāo)本鑒定:林業(yè)總場大際分場豬欄坑防火線,海拔1 250 m,許元科X0148-C。

      分布:中國(浙江、福建、湖南、重慶、云南、廣西)。日本和朝鮮。

      23 折葉紐蘚Tortella fragilis (Hook. & Wilson) Limpr.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密集叢生。莖直立,不分枝。葉長披針形,先端長漸尖,葉尖易折斷;葉邊全緣,平展;中肋粗壯,突出葉尖呈芒狀。葉中上部細胞多邊形,具多個疣;基部細胞長方形,平滑,沿葉邊上延與上部細胞形成一個明顯的“V”形。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樹根部土生。

      標(biāo)本鑒定:景寧林業(yè)總場大際分場豬欄坑林區(qū),海拔1 250 m,許元科X0143-F。

      分布:中國(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浙江、山東、河南、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湖南、湖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藏、福建、廣西)。巴基斯坦、日本、俄羅斯,歐洲、北美洲。

      24 樹形疣燈蘚Trachycystis ussuriensis (Maack & Regel) T. J. Kop.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粗壯,密集叢生。莖直立,頂端往往叢生多數(shù)小分枝,干燥時枝條多羊角狀彎曲。葉干燥時卷曲,卵圓形至闊卵圓形,基部略下延,先端漸尖;葉邊具單列鋸齒;中肋及頂,上部背面具齒。葉中上部細胞圓多邊形,平滑。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石生。

      標(biāo)本鑒定:望東垟自然保護區(qū)白云保護站茭白塘,海拔1 100 m,許元科X0276。

      分布: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山西、山東、河南、陜西、寧夏、甘肅、新疆、安徽、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藏、臺灣、廣東)。蒙古、朝鮮、日本、俄羅斯。

      25 無齒卷葉蘚Ulota gymnostoma S. L. Guo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較小,叢生。莖直立,單一或分枝。葉干燥時蜷縮,披針形,基部略圓闊;葉邊平展、全緣;中肋通常達葉尖略下部消失。葉中上部細胞不規(guī)則圓形、卵形或短矩形,平滑。孢蒴長橢圓柱形,高出雌苞葉之上;蒴齒缺失。蒴帽鐘形,被毛。

      生境:樹生。

      標(biāo)本鑒定:景寧林業(yè)總場草魚塘分場桃樹蒲林區(qū),海拔1 000 m,許元科X0546-B。

      分布:中國特有種,分布于安徽、浙江、湖南、四川、貴州、云南、福建。

      26 東亞卷葉蘚Ulota japonica (Sull. & Lesq.) Mitt.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較小,叢生。莖直立,通常分枝。葉片干燥時不卷曲,狹長披針形,先端銳尖,基部略呈鞘部;葉邊全緣,中下部略內(nèi)卷;中肋達葉尖略下部消失。葉中上部細胞圓方形或?qū)挋E圓形,平滑。孢子體未見。

      生境:枯杉木樹皮生。

      標(biāo)本鑒定:鶴溪街道博物館,海拔260 m,許元科X1625。

      分布:中國(浙江、重慶)。日本。

      27 明葉蘚Vesicularia montagnei (Schimp.) Broth.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中等大小,成片生長。莖匍匐,不規(guī)則分枝或近羽狀分枝,被葉莖枝多呈扁平狀。葉分為側(cè)面葉和背面葉,闊卵圓形或卵圓形,先端具突出的葉尖;葉邊平展、全緣;中肋缺失。枝葉與莖葉相似,較小。葉細胞扁六邊形,平滑。孢蒴長卵圓形,垂傾。

      生境:石生。

      標(biāo)本鑒定:景寧林業(yè)總場大際分場場部,海拔850 m,許元科X0117。景寧林業(yè)總場鶴溪分場馱洋圩林區(qū),海拔280 m,許元科X0204-A。紅星街道王金洋路邊,海拔260 m,許元科X0300。鶴溪街道金園麗景對面山,海拔280 m,許元科X0188-C等。

      分布:中國(浙江、江西、湖南、重慶、云南、西藏、香港、臺灣)。日本、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孟加拉國、泰國、越南、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非洲。

      28 長尖明葉蘚Vesicularia reticulata (Dozy & Molk.) Broth.

      主要鑒別特征:植物體成片生長,黃綠色。莖匍匐,羽狀分枝。莖葉闊卵圓形,先端具長尖;葉邊平展,上部具細齒;中肋2,短弱。枝葉與莖葉同形,較小。葉細胞狹長菱形,平滑,角細胞不明顯分化。孢子體未見。

      生境:林下石生和土生。

      標(biāo)本鑒定:鶴溪街道東弄村灘嶺,海拔350 m,許元科X0383;毛垟鄉(xiāng),海拔400 m,任昭杰R21041。

      分布:中國(山東、陜西、江蘇、浙江、江西、湖南、貴州、云南、西藏、福建、臺灣、廣東、海南、香港)。孟加拉國、巴基斯坦、日本、菲律賓、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越南、柬埔寨、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和土耳其。

      猜你喜歡
      植物體總場先端
      克隆整合對入侵雜草空心蓮子草和本土蓮子草生長及光合性能的影響
      封面照片說明
      先端帽輔助在結(jié)腸鏡操作中的應(yīng)用分析
      綜合施策打好棉花田管“組合拳”
      高中生物穿膜問題的突破
      西藏蘭科一新紀(jì)錄種
      ——長爪厚唇蘭*
      西藏科技(2018年5期)2018-07-14 03:06:12
      基于小組合作學(xué)習(xí)的教學(xué)設(shè)計
      植物體上的斐波那契數(shù)列
      前向雷達目標(biāo)回波成分與特性分析
      植物體細胞雜交技術(shù)知識歸納及試題分析
      大名县| 东源县| 班戈县| 嘉善县| 孟连| 汉寿县| 五华县| 治县。| 灵宝市| 凤山市| 大洼县| 应城市| 剑川县| 石楼县| 曲阜市| 临武县| 霍林郭勒市| 巩留县| 本溪市| 奉化市| 布拖县| 来宾市| 德令哈市| 紫阳县| 凯里市| 攀枝花市| 基隆市| 南郑县| 嘉黎县| 定日县| 荥经县| 河北省| 大渡口区| 兴化市| 四平市| 喀喇| 临桂县| 老河口市| 沁水县| 新巴尔虎右旗| 龙岩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