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秉煃
在京劇“四大名旦”中,程硯秋的年齡最小,卻最早謝世,終年僅54歲。程先生藝術(shù)造詣高超,當年,電波中傳出“程硯秋同志患心肌梗塞逝世”時,以知識分子居多的“程迷”傷悼不已。時至今日,人們?nèi)宰匪汲滔壬滤囯p馨的一生,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惋惜。 筆者是個老戲迷,十分喜愛程先生,今天想從醫(yī)學的角度探討程先生患冠心病英年早逝的原因。
按傳統(tǒng)的說法,冠心病重要的易患因素是高齡、男性、高脂血癥、高血壓、吸煙和糖尿病,其次是體力活動少、肥胖、A 型性格和不良生活習慣等。
美國心臟病專家弗里德曼和羅森曼根據(jù)大量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冠心病與性格的關(guān)系很重要。他們把性格分為A、B 兩種類型,A 型性格動作匆忙,做事節(jié)奏快,干練利索,爭強好勝,鋒芒畢露,遇困難也不罷休,性格外向,看一場球賽也會激動得血壓升高、心怦怦直跳,對自己的健康卻不很重視,甚至漠不關(guān)心。B型性格的人與之截然相反,辦事慢條斯理,從不著急,隨和易處,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
弗里德曼等認為,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高血壓。流行病學前瞻性研究也指出:A型性格的人通常伴有較多的“其他危險因素”,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即使去除了“其他危險因素”,A 型性格的人冠心病的發(fā)病率也比B 型性格的人高2倍。這是因為A 型性格者的行為表現(xiàn),促使心臟負擔加重,增加心肌的耗氧量,促使血漿中甘油三酯、膽固醇升高,增加血粘度,這既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礎(chǔ),也與病情加速惡化有關(guān)。
程硯秋就是一個是非分明、性格剛毅的人,又是公眾人物,他的日常行為受到人們廣泛關(guān)注。在抗日戰(zhàn)爭期間,他拒絕為日偽唱堂會戲,在北京前門火車站遭到一群漢奸的挑釁、毆打,程硯秋擅打太極拳,奮起還擊,把漢奸打跑。事后,干脆到京郊青龍橋隱居務(wù)農(nóng)??谷諔?zhàn)爭勝利后,他應(yīng)邀到上海演出,不料梅蘭芳也已應(yīng)邀在另一劇院演出。當時,誰也不敢跟有“伶王”之稱的梅蘭芳唱對臺戲,而程敢。這樣,就打了2 個月對臺戲,當時轟動全國。1957年,吳祖光被錯劃為右派,在批斗吳的大會上,程先生深知吳是好人,他坐在主席臺上,不顧自己患有嚴重的冠心病,竟氣憤地“拂袖而去”。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中,一般人趨避猶恐不及,而程先生卻不怕“引火燒身”,真是難得。上述實例都充分表明程先生的A型性格。
程先生私生活嚴肅,起居有節(jié),但他有個壞習慣,就是有吸煙嗜好,開始吸的是紙煙,以后吸雪茄煙。周總理非常關(guān)愛程硯秋,指定吳祖光當導(dǎo)演,為程硯秋拍一部最能概括程氏藝術(shù)成就的戲曲電影,把他的藝術(shù)流傳下來。吳祖光感到為難,因為這時程先生已變成一條又高又壯的大漢,過早發(fā)福了,而程扮演的是一個弱女子,怎樣在電影中展示身段和程先生出眾的水袖功夫呢?在拍攝開始后,吳驚奇地發(fā)現(xiàn)這些問題根本不存在。而真正的困難是程先生的嗓子不聽使喚,由于吸煙過多,好幾次因聲音嘶啞而不得不叫停。吳知道要程戒煙是很困難的,乃反復(fù)勸說能否在拍攝電影的幾天中“暫時停吸”,程接受了。于是,這部電影拍拍停停,總算完成。
煙霧對人體的損害,豈止是聲帶,對心血管而言,吸煙是冠心病的元兇之一!吸煙時,會吸入尼古丁、一氧化碳及其他多種有毒物質(zhì)。尼古丁刺激腎上腺,促使它釋放腎上腺素分泌,從而增加心肌的應(yīng)激性和心率,引起血管收縮和血壓上升;吸煙還會導(dǎo)致心肌缺氧,并使血小板易于聚集而形成血栓,堵塞小動脈;一氧化碳則是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一個主要因素,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和力要比氧大210 倍左右,血紅蛋白與一氧化碳結(jié)合便不能再與氧結(jié)合。由于慢性缺氧,促使動脈壁合成脂肪酸,使血清膽固醇增高,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
程先生還愛飲酒,平時慣飲白酒,且是豪飲。據(jù)他的學生趙榮琛生前所寫的回憶錄中述及:在拜師宴上,程“連罄花雕二十余杯,毫無醉態(tài)”。
過量飲酒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很大,長期過量飲酒會引起心肌中的脂肪組織增加、心臟擴大。酒精還可以促使肝臟合成甘油三酯、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極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可促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并在冠狀動脈內(nèi)壁沉積形成斑塊,是導(dǎo)致發(fā)生心肌梗死的病理基礎(chǔ)。
前幾年,曾有不少科普文章強調(diào)“預(yù)防冠心病要從兒童的餐桌開始”,把冠心病的成因主要歸咎于食物中的膽固醇。這個說法似乎說過了頭,因為冠心病的形成是綜合因素,且膽固醇主要由肝臟合成,來源于食物的是少部分。再說,人體如缺少了膽固醇,許多重要的臟器,尤其是腎上腺和性腺的發(fā)育及生理功能會受到影響。
熟悉程先生身世的人都知道,他的家境十分貧苦,童年時被典賣給一個舊藝人,還要做飯、抱孩子、干雜活,動輒被毒打,后被古道熱腸的羅癭公等湊錢贖出,才脫離苦海。程先生童年連肚子也填不飽,如果還要他“控制膽固醇”,恐怕連命也難保了。程先生年輕時身材頎長,面容俊秀,變成大胖子可能是40 歲以后的事了,這是家族遺傳基因的作用。
美國營養(yǎng)學家漢伯特強調(diào)冠心病的遺傳基因,他認為如果家族的遺傳基因異常,則后代的血清載脂蛋白及去除脂肪的受體也異常,即使是低血清膽固醇的人照樣可得冠心病。他發(fā)現(xiàn)有些美國人不論吃多少高膽固醇食物,僅能吸收其中的10%,有些人則吃多吃少均吸收90%,這個有趣的奧秘就是遺傳基因在起作用。
這話是有道理的,姑且舉兩個名人的例子:“無肉不飯”的紀曉嵐壽至期頤;程的摯友昆曲大師俞振飛很愛吃肉,活到92 歲。而程先生身上沒有俞振飛等人所具備的遺傳基因,就不能多吃肉。
筆者也不認為多吃肉是長壽之道,主張平衡飲食,適當吃些肉也并無不可。以肥肉來說,膽固醇含量很高,可同時吃些豆制品,豆制品中的磷脂在血漿中起著乳化劑的作用,可阻止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積;再以蛋黃來說,所含的膽固醇是肥豬肉的17 倍,但蛋黃中富含磷脂,營養(yǎng)學家公認每天吃一個雞蛋并不增加冠心病的風險。所以,沒有必要過早在兒童的餐桌上就挑剔膽固醇。小學生中既有“胖墩”,也有“綠豆芽”體型,兩者都是總熱量攝入和營養(yǎng)不平衡造成的病態(tài),均應(yīng)該糾正。近年來,心血管病等“富貴病”發(fā)病不斷上升,對膽固醇的危害適當多說幾句也是必要的,但不可限制過分。
總之,程先生英年早逝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還是與他的A 型性格、煙酒無度密切相關(guān)。程先生性格剛毅,但人到中年應(yīng)特別重視養(yǎng)生,堅持打太極拳;他的書法很有根底,不妨多寫寫字,以此來磨練性格;至于煙酒嗜好,那是壞習慣,可惜沒有戒掉。中老年人應(yīng)從程先生的早逝中吸取教訓,注意養(yǎng)生保健,尤其是冠心病患者,更應(yīng)加倍注意自我保健,應(yīng)吃低鹽低脂的清淡飲食,肥胖和超重者應(yīng)適當減少總熱量的攝入,少吃甜食,適當增加運動量,并善于控制情緒;還應(yīng)定期檢查血壓、血糖、血脂、腎功能等項目,在醫(yī)生的指導(dǎo)下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