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行知學校 劉駿麗
新技術、新媒體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體現(xiàn),最早課堂教學運用投影儀播放幻燈片展示歷史圖片和視頻就可以滿足課堂教學內容的需要。隨著技術手段的革新、教學理念的轉變,歷史課堂更多地要求學生參與,“教師是課堂的主導,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出現(xiàn)了翻轉課堂等新興課堂模式。而現(xiàn)在,智慧課堂、STEAM 教學等課堂模式的出現(xiàn),對教師有了更高的技術要求,一方面教師要熟練掌握教學新技術,如越來越普及的白板教學、網(wǎng)絡教學等,另一方面教師的工作主要在課前準備,像是導學案、微課的制作等。教育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出一個完善的人。而在“雙減”政策的大背景下,進行教學手段改變的最終目的依然是要不斷提升我們的育人質量,而不是降低我們的教育標準。這些教學手段的革新都是為了輔助課堂,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課堂更有魅力,從而促進教學成果的完成。
歷史來源于現(xiàn)實生活,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可能接觸到歷史知識,像是文字、圖片、電影、電視,甚至是長輩口中的故事等。而歷史學科又是一門綜合性的學科,它涉及到自然和社會的各個方面,所以在歷史教材中往往會出現(xiàn)語文、數(shù)學、物理、化學、音樂、美術、地理等其他交叉學科的知識。這就決定了歷史教學的復雜,時間跨度長、知識內容繁雜等問題。
而在日常的歷史教學中,歷史作為“副科”,開卷考,課時少,家長學生重視度都不夠,導致看起來是很簡單的歷史,卻往往很難出高分,學生也經(jīng)常是學了后面忘了前面,知識點記憶不深刻。面對這些實際的教學問題,教師如何加強課堂教學是關鍵。
從生理角度而言,初中階段的學生開始身體發(fā)育第二階段,身高、體重、大腦都在迅速發(fā)育。一般這個時期的學生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同時又對外界事物充滿好奇、興趣,求知欲旺盛,學習能力不斷提高。教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增加學生參與度,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注意加強學法指導,讓學生在有條不紊的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習成就感等,都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
本節(jié)課針對的是八年級學生,比較好動,愛說,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在語文學習中也學到過一些關于長征的課文,所以對本課內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如何把長征精神讓學生真正領悟并且能夠踐行,還是比較困難的。希沃白板的應用讓學生通過圖片、視頻、音頻等媒介更直觀的感受紅軍長征的艱難,體會長征精神。
本課是部編(2017)版教材八年級上冊的第五單元從國共合作到國共對峙的最后一課。它在國共十年對峙的歷史中具有承前啟后、繼往開來的特殊地位。無論在本章還是在整個中國現(xiàn)代史乃至今天,都有著重大的深遠的歷史地位和歷史意義。本課通過講述紅軍長征的歷史原因、艱苦經(jīng)過和歷史意義,著重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艱苦奮斗、團結合作的精神,極為鮮明地體現(xiàn)了歷史課程的人文教育核心。
在教學內容安排上,本節(jié)課注重五大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吨袊まr(nóng)紅軍長征》這一歷史事件過程明了、條理清晰,因此在本課教學中,更加注重學生對長征的過程(時空觀念)的梳理,主要通過《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路線示意圖》的講解,學生了解中央紅軍行軍路線以及途徑的省份。以及對長征精神(家國情懷)的感悟,像是通過歷史小故事,突出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感悟長征戰(zhàn)士樂于吃苦、不畏艱難的革命樂觀主義;勇敢戰(zhàn)斗、無堅不摧的革命英雄主義;重于求實、獨立自主的創(chuàng)新膽略;善于團結、顧全大局的集體主義。
本節(jié)課的特點是教學手段上,采用信息技術與歷史學科融合,主要利用希沃白板軟件,除了基本圖片、視頻展示以外,強大的圖像實時投屏、設置豐富的游戲檢測學習成果以及思維導圖展示,豐富課堂活動的同時,促進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從最傳統(tǒng)的“一本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群學生”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到現(xiàn)在新技術、新媒體的推廣普及,教學手段日益多樣化,教學理念愈加科學化。在新時期,教師和學生的教學活動又有新的變化。
曾經(jīng)教師是課堂的絕對權威,如今要走到學生當中,和學生成為伙伴,共同探討,共同研究,共同學習?;谑煜さ膶I(yè)知識,開展新穎的教學模式,在以學生活動為主的課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控制好課堂的節(jié)奏,都是對教師的考驗。
1.學習利用新技術、新媒體
針對于《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這一課,采用希沃白板授課。希沃白板自身設定有有趣的師生互動游戲,又有一些輔助教學的學科工具,有助于輕松實現(xiàn)教學設想。本課將主要使用到希沃白板的以下幾個功能:
①思維導圖,歷史知識點繁雜,思維導圖可以清晰羅列重難點,具化歷史邏輯,幫助學生厘清課堂知識點。
②課堂活動,針對階段性學習內容的檢測,通過希沃的課堂活動,讓學生通過游戲參與到課堂中,增加課堂趣味性。
③學科工具,本課主要使用到語文(古詩詞)和地理(星球)等學科工具,通過朗讀《七律·長征》一詩,既回顧了語文學習的內容又帶著問題進入歷史新課學習,而“星球”的使用,讓學生在空間上了解紅軍的行軍路線,增強學生的時空觀念。
④蒙層功能。
⑤賬號云同步,這個功能可以讓老師實現(xiàn)上課不帶U 盤,更不怕U盤丟失或者損壞。
⑥實時投屏,本課還結合手機希沃助手,將學生當堂練習筆記上傳大屏幕,共同分享。
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已經(jīng)有一些成熟的希沃課例,但歷史學科較少。
2.整合初中歷史教學內容
這一課的教材內容主要分為“戰(zhàn)略轉移與遵義會議”“過雪山草地”“紅軍勝利會師陜甘”三目,結合學生已經(jīng)在語文課上對紅軍長征的歷史事件有一些了解,對長征故事也比較感興趣的具體情況,我將本課內容重新進行整合,分別是“這是一條怎樣的路(概況)”“為什么會走上這條路(原因)”“這條路是怎么走的(過程)”以及“長征精神”四部分。
3.創(chuàng)新研究新教學思路
本課的教學難點是通過學習長征的經(jīng)過理解長征精神以及中學生如何弘揚長征精神,這部分的內容將主要交給學生完成。課前教師將學生分成“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走雪山、過草地”六個小組,讓學生自主尋找相對應的軍事行動過程及其意義。學生在尋找歷史知識素材的過程中鍛煉了歷史信息搜集能力,培養(yǎng)了其團隊合作能力。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進行展示,分享交流成果,感悟長征戰(zhàn)士為了革命不屈不撓犧牲一切的精神,實現(xiàn)了歷史核心素養(yǎng)中家國情懷的部分。
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真正參與課堂,需要課前充分的準備,也需要課堂合作、作業(yè)展示,課后系統(tǒng)總結。在課前查找相關歷史資料,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材料搜集能力,又拓展的本節(jié)課的內容,讓學生更重視學習的過程。而在課堂展示小組成果,展現(xiàn)個人風采,激勵學生參與課堂學習。
1.課前分小組完成預習任務
在課前,根據(jù)教師提前一周安排好的預習任務,學生分成六個小組,小組內同學通過文本、圖片、網(wǎng)絡等渠道搜集相關的歷史知識,并在課堂進行展示匯報,各小組在分享中收獲新知。
2.做好課堂筆記
在歷史課堂活動過程中,筆記如何記對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至關重要。歷史學科知識量大,學生一邊聽課一邊思考一邊記錄,如何不耽誤聽課效率,抓住核心內容,把所學知識串聯(lián)起來以幫助之后的課程復習,成為記筆記的關鍵。針對本課,教師設計有長征重要地點標識的中國地圖,以地圖為抓手,完善相關知識點。
3.有趣的課堂游戲
希沃白板特有的主題游戲功能,大大增強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在滿足現(xiàn)代學生對游戲熱衷的同時,也完成了學習任務,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比如趣味分類、超級分類、選詞填空、知識配對、分組競爭、判斷對錯和趣味選擇等,多樣的游戲設置,適用于不同學科不同年齡段的學生。
針對于《中國工農(nóng)紅軍長征》這一課,教師主要設置有:
①趣味分類。針對紅軍長征的原因這一問題,不同領導人對于國民黨圍剿所采取的不同戰(zhàn)略戰(zhàn)術是關鍵。設置這一游戲,讓學生可以在選擇中理解中央紅軍因為第五次“反圍剿”戰(zhàn)術的不得當而失敗,紅軍才不得不撤離瑞金,進行戰(zhàn)略轉移。
②選詞填空。在歸納總結具體內容時,利用選詞填空的方式讓學生掌握關鍵知識點。像是在紅軍長征原因的歸納時,還設置有干擾項,提醒學生“左”傾錯誤方針和“右”傾錯誤方針之間的區(qū)別。另外,遵義會議召開的意義和紅軍長征勝利的意義兩個部分都采用選詞填空游戲來歸納總結。
③分組競爭。在課堂最后檢測部分,學生通過分組游戲競爭完成“長征所經(jīng)過的地點”這一游戲,在其中強化與長征相關的地點名稱,增加趣味,加深記憶。
④知識配對。同樣是在課堂最后檢測部分,學生通過游戲完成“長征過程中重要歷史事件及時間”這一問題,對本課重要時間節(jié)點事件進行配對,增加趣味,加深記憶。
4.有效的課后復習
在課后,一方面學生需要獨立完成《基礎訓練》等配套習題,另一方面學生需要完成本課的思維導圖制作。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及時重新梳理歸納本課知識,有助于學生記憶能力的提升。在制作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彌補不足,完善課堂學習成果。最重要的是希望通過思維導圖的制作,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的意識,在圖形和色彩的感官刺激下,系統(tǒng)地構建知識體系,以培養(yǎng)其歷史思維能力。
在課堂上運用新技術、新媒體教學,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參與度。而教師仍然把控著教學的大方向,要基于教材內容,擴展歷史資源,利用設問的方式,層層推進學生在課堂上的思考,幫助其更系統(tǒng)更全面地學習。對于“遵義會議”的內容,教師在課前準備好相關圖片和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同時思考:遵義會議召開的時間、內容、意義。學生結合視頻和教材內容回答,理清相關知識。
多媒體的使用使人們忽視了教材是最好的學習工具,在紅軍長征開始部分,教師安排學生閱讀課本,回答以下問題:①中央紅軍出發(fā)的時間?②中央紅軍出發(fā)的地點?③遇到哪些困難?④關鍵時刻誰站了出來?學生根據(jù)教師的問題,在教材中尋找答案,幫助學生熟悉教材,增強信息提取能力。
本課還設有小組活動部分,需要教師在課前做好分組準備工作,在成果展示前對各組進行相關指導,學生的準備往往讓人驚喜,而教師的監(jiān)督和建議則有助于整節(jié)課的順利進行。
最后在總結部分,教師通過自己的思維導圖對本課進行總結梳理的同時,也可以啟發(fā)學生課后思維導圖作業(yè)的繪制,使得學習效果更明顯。
傳統(tǒng)的歷史課堂存在教師“滿堂灌”的問題,而通過新技術、新媒體,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參與度,真正實現(xiàn)“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和學生的分工明確,課堂內容重難點突出,這些都是新技術、新媒體運用于課堂教學的優(yōu)勢,但相應的,技術的濫用也會導致課堂無效。
針對于本節(jié)課應用希沃白板軟件進行的教學實踐,在有些方面仍然存在教學問題。從學校角度而言,教師全面開展希沃白板教學就需要教學硬件跟得上。很幸運,筆者所在的中學已經(jīng)實現(xiàn)希沃白板全面安裝到教室,教師在自己班級就可以開展教學研究,而有些偏遠落后地區(qū),硬件設施不一定能夠滿足教學需求,教師無法實現(xiàn)新技術、新媒體的應用研究。但相信隨著國家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教育政策的落實,教育技術的普及,各個學校最終會實現(xiàn)教學工具全面升級。
從學生角度而言,課前小組活動的安排可以使他們自己去挖掘歷史資源,同時發(fā)散思維,整合匯報內容。但由于一個班50 個學生的基數(shù)過大,雖然安排六個小組,每個小組仍然會有八九個學生,在準備的過程中,往往會有些學生由于主觀或者客觀的原因濫竽充數(shù),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也就影響了分組活動的效果。而在課堂上,筆者認為學習需要學生靜心,課堂活動中的游戲設置看起來很熱鬧,但每個學生的參與度有限,難免會影響教學效果。小組展示過程中,有些小組因為準備充分,發(fā)言積極,用時較多,而也有個別小組課堂展示不如人意,教師又進行補充,影響教學進度。最后在課后思維導圖作業(yè)部分,有些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強,完成度高,也有個別學生不習慣這樣的作業(yè)模式,直接復制教師在課堂上的思維導圖。這些問題的存在都是學生從被動學習轉換到主動學習過程中需要適應的部分,也是新技術、新媒體應用過程中所要研究的方向。
從教師角度而言,對于一個新事物的接受度難免有不同。有些老師固定的教學模式很難改變,而愿意學習應用的教師又面臨無人指導,自己摸索的困境。在本課的案例中就存在希沃白板中歷史學科工具較少等問題,教師在應用的過程中不斷地由技術推教學內容,使得部分環(huán)節(jié)比較刻意。而且應用希沃白板軟件的案例較少,也使得研究依據(jù)不夠充分。這些都是技術上的難題,和學生一樣,教師也在適應和調整教學安排。像是課前學生準備活動,需要教師指導和監(jiān)督,往往教師關注的缺失就會導致課堂效果流于形式。在課堂中安排大量學生活動,也考驗教師的課堂把控能力,也就是教學機制問題,這些對教師而言都是新的挑戰(zhàn)。本課案例采用的是初中部編版教材,對于高中或者其他版本教材是否有借鑒價值,都值得商榷。
期待在各位歷史教育同仁的努力下,共同促進歷史教學模式新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