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謖 王莉莉
摘要:當前,全國高校課程思政建設正如火如荼,并已取得顯著成效。在我國體育事業(yè)蓬勃發(fā)展、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的今天,如何將課程思政有效落實于教學全過程,培養(yǎng)具有理想信念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體育人才成為新的課題。文章以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yè)學院為例,解析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內涵,分析課程思政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長期性,分享自下而上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過程、經(jīng)驗與反思,以期為同類研究和實踐提供參考。
關鍵詞: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冰雪體育;冬奧會
中圖分類號:G641;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1-0111-04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級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重點課題“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思政’建設的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ZJB1422306)
課程思政指以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形式將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xié)同效應,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的一種綜合教育理念。語言作為文化的載體,它是一個國家的文化價值和意識形態(tài)的反映。把思政元素融入體育類院校公共英語課程教學中,有助于增強體育類院校學生的文化自信,培養(yǎng)他們的愛國情懷,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1援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是將知識傳遞、能力培養(yǎng)與價值觀念塑造融為一體的育人理念,而不單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從學習習慣、邏輯思維、勞動能力、身體素質、理想道德、家國情懷到跨文化交際等,都是公共英語課程思政的題中之義。
2.課程思政建設
課程思政建設是踐行課程思政育人理念,將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育人全過程的系統(tǒng)性工程。自下而上的課程思政建設通常始于教學改革,從單一課程的建設發(fā)展到課程體系的建設,以及整個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建設,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具有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而非單一的教學(改革)目標。
1援必要性
法國后現(xiàn)代學者福柯說:“話語即權力?!遍L期以來,國際傳播領域話語體系為西方主導,嚴重誤導社會公眾認知。而高職學生正處于“三觀”樹立階段,思想政治素養(yǎng)有待進一步提高,是非甄別能力不夠強,有時極易受到西方腐朽思想的影響。公共英語課程是高職學生接觸西方文化思想及多元化價值觀念的主要途徑,理應成為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陣地。因此,以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些舊觀念亟須改變。高職公共英語教學與思想政治教學深度融合,依托公共英語課程教師的正確引導,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增強高職學生的政治認同,厚植學生愛國情懷、拓展學生國際視野,可以使之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
2.可行性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學科,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與思政元素的結合具有天然優(yōu)勢。就工具性而言,高職英語教師從高職學生的專業(yè)課程入手開展公共英語課程思政,不但可以提高高職學生的語言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職業(yè)精神,促使高職學生樹立良好的職業(yè)觀。就人文性而言,高職英語教師通過對中西文化進行對比教學,可以幫助高職學生正確對待文化差異,從而培養(yǎng)高職學生多元文化交流能力,促使高職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心,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就實踐性而言,高職英語教師可以帶領高職學生開展英語第二課堂學習,這不僅有助于鞏固高職學生的公共英語課堂學習效果,發(fā)展高職學生的興趣愛好,豐富高職學生的課余生活,還有助于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合作精神,鍛煉高職學生的動手能力,增強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實現(xiàn)人才的全面培養(yǎng)。
3.長期性
高職公共英語課程實施課程思政是一項長期持久的系統(tǒng)性工程。首先,人才培養(yǎng)是長期工程,立德樹人是百年目標,需“一以貫之”,堅持落實。其次,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具有潛在性、綜合性和發(fā)展性,無法在短期內量化和評價,需要長期考察、試驗和改良。最后,高職英語教師要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素養(yǎng)和育人能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課程改革,教育教學主管部門要逐步完善監(jiān)管體系,健全考核評價標準,這些都注定了課程思政建設的長期性。
1.探索階段
公共英語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專業(yè)學生必修的公共基礎課,因其具有單詞量大、語法多的特征,長期以來一直被高職院校學生認為是“最具挑戰(zhàn)的課程”之一。體育類院校的學生普遍具有身體素質好、意志品質堅定、團隊協(xié)作精神優(yōu)和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高等特點。但他們因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在專業(yè)訓練上,所以文化課基礎相對薄弱,尤其是英語基礎往往更差一些,甚至有部分學生是零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面對被高職院校學生認為是“最具挑戰(zhàn)的課程”之一的公共英語課程時,會感到難上加難。
2015年10月,黑龍江冰雪體育職業(yè)學院應冬奧而生,承擔起為我國冰雪體育產(chǎn)業(yè)輸送服務型人才的光榮使命。鑒于體育類院校學生存在英語水平整體較差的情況,學院成立公共英語教學改革課題組,自發(fā)對本學院公共英語教學進行改革。首先,課程組挑選了難度較低,與職業(yè)和崗位需求相關度較高的教學材料,然后從語言知識和工作情境入手,以期加強學生對冰雪專業(yè)的認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參與熱情,堅定學生從事冰雪社會指導員職業(yè)的理想。雖然此階段的公共英語教學改革并非基于課程思政建設目標,卻體現(xiàn)了課程思政的題中之義,即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能力,引導學生樹立職業(yè)理想。
2016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依照講話精神,課程組對本學院的公共英語教學進行了進一步的教學改革,開始有意識地向課程思政建設靠攏。改革目標由最初的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向立徳樹人轉變。課程組增加公共英語教學大綱中課程任務的部分內容,修訂公共英語教案講義中的德育目標,并結合教學目標有針對地選取難度適宜、與專業(yè)相關、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材料和案例。
2.實踐階段
2018年9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為課程思政改革指明了方向?;诖?,課程組對公共英語教學進行了進一步的教學改革。本次改革主要針對公共英語教學中還存在的課程思政目標不清晰、不具體,課程思政元素挖掘不全面、不深入,課程思政元素與教學內容呈現(xiàn)割裂狀態(tài),課程思政目標的落實基本靠說教等問題展開,并從課程思政目標的完善、教學材料的遴選、教學案例的補充、教學手段的豐富,以及考評模式的更新等方面著手實施。
(1)明確、細化課程思政目標,深入挖掘課程思政元素。在公共英語教學中,首先,教師必須增加品德修養(yǎng)等方面的課程思政內容,以幫助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其次,教師必須合理補充求真明理等方面的課程思政內容,以健全學生的人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最后,教師將這些課程思政內容合理融入每單元、每節(jié)課的公共英語教學中,并制訂詳細的課程思政內容滲透教學計劃,以達成公共英語教學的課程思政目標。
(2)優(yōu)化教學內容,精選教學資料,擴充教學案例。在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必須積極優(yōu)化教學內容,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以增加課程吸引力,有效達成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將公共英語教學由以往的“語言—知識—技能”型,向“由案例引入的模擬工作場景的情境教學”型和“跨文化辨析的任務教學”型轉變。以保證優(yōu)化后的教學內容既可以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對待文化差異,又可以提升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促使學生樹立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
(3)借助多種教學手段,開展公共英語課程思政。一方面,在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合理滲透課程思政元素。這不僅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生效果,增強學生的網(wǎng)絡安全意識和法律道德規(guī)范意識。另一方面,在公共英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廣泛借助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開展課程思政。例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配合教學內容交替使用交際法、討論法、戲劇法等多種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程度,鍛煉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4)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更新評價考核模式。信息化教學的普遍應用,為公共英語教學評價考核由終結性評價為主向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的轉變,提供了有效保障。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評價考核模式,既能及時客觀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又能真實長久地保留學生的學習成果,為學生課后鞏固復習提供依據(jù),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從平臺得分、學生自評、組內評價、組間互評到教師評價,形成以過程性評價占比70%為主、終結性評價占比30%為輔的綜合評價體系。這種注重過程的考評模式一方面體現(xiàn)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另一方面兼顧了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要求,能科學合理地反映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英語學習自信,增強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
3.發(fā)展階段
2021年4月至今,課程思政建設進入全面發(fā)展階段。課題組以教育部《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和《全面推進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方案》為指導,進行了更深層次的課程改革,全面推動三全育人的課程思政建設。
(1)依據(jù)新課標豐富課程體系,完善課程結構。課題組在公共基礎必修課之外,開辟以職業(yè)、學業(yè)和素養(yǎng)提升為目標的選修課程———《職業(yè)英語口語》《三級英語考試》和《英文電影賞析》,以幫助學生深化職業(yè)理想,促使學生追求自我提高,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和愛國情懷。這種由淺入深的課程設置可以幫助學生在夯實基礎之上提高語言水平。由通識到專業(yè)的課程結構可以為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由必修到選修的課程體系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從而全面推進學科核心素養(yǎng)與課程思政目標的達成。
(2)構建專業(yè)課教師、公共課教師、思政教師三方協(xié)同的教學團隊。首先,在備課階段,公共英語課程教師根據(jù)專業(yè)課程設置和崗位需求編寫教學文件、確立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案例,之后由思政教師審閱,針對課程思政設計提供補充和修改意見,確保思政目標準確清晰、思政元素典型深入,與案例的結合生動自然,與專業(yè)契合度高。其次,授課中,三方教師走進課堂共同觀摩,從課程思政目標的落實是否有效、課程思政案例的選擇是否恰當、課程思政元素的結合是否自然,以及課程思政手段的運用是否靈活等四方面作出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最后,課后三方匯總,結合學生評價與觀摩反饋展開課程思政教學反思,教師通過相互學習、相互指正實現(xiàn)共同促進和共同提高。三方協(xié)同的教學團隊全程參與了從課前、課中到課后的教學全過程,共同保障了公共英語課程實現(xiàn)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yǎng)到價值觀塑造的全方位育人。
(3)積極開辟第二課堂,組織開展英語實踐活動。最初,英語社團通常都由學生自發(fā)組織成立,初期活動主要為課堂學習成果展示和應用,如英文演講、辯論和話劇等。課題組以此為契機開辟了公共英語教學的第二課堂,將英語社團的優(yōu)秀成果搬上迎新晚會、聯(lián)歡會和校園文化節(jié)等大型活動。課題組又與校團委及學工部展開合作,共同策劃了英語周、英語角、英語文化節(jié)等實踐活動。無論是第二課堂,還是英語實踐活動,都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豐富學生課余生活,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
(4)專業(yè)課教師、公共課教師、思政教師三方協(xié)同合作,共享經(jīng)典課程思政建設案例。課程思政具有無形化和內涵化等特征,而公共英語教材中的課程思政元素往往蘊含在教學材料中,繁雜零散,不成體系,這導致公共英語課教師在具體落實時,存在前后缺乏連貫性和系統(tǒng)性等問題。因此,有效統(tǒng)籌課程思政目標,使之成系統(tǒng)、分層次、有規(guī)律地落實到公共英語教學中,成為課題組面臨的首要問題。于是,專業(yè)課教師、公共課教師、思政教師三方協(xié)同合作,經(jīng)過長期集體備課、觀摩授課和課后研討的教學實踐,最終設計出可供多個學科、多門課程共享的經(jīng)典案例。這樣的教學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點課程思政元素的理解,強化育人效果,另一方面可以維系課程體系的內在關聯(lián),凝聚協(xié)同學科和專業(yè),立體地、系統(tǒng)地合力育人。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社會主義人才培養(yǎng)是一項長期系統(tǒng)性工程,課程思政建設是一條必須堅定走下去的長遠之路。歷經(jīng)三次自下而上的課程思政建設探究與實踐,公共英語教學團隊積極尋求育人方法,踐行育人理念,領悟育人規(guī)律,經(jīng)過這一系列的操作,公共英語課程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育人能力大幅提升,公共英語課程的教學效果顯著提升。與此同時,還面臨一些困難,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第一,教師親和力有待進一步提高。公共英語課教師要想有效達成課程目標,就要與學生建立情感聯(lián)結,獲得學生認同,做學生的朋友,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以充分發(fā)揮自身榜樣力量,滿足學生長遠發(fā)展需求。
第二,積極在課堂教學以外落實全方位育人。公共英語課教師要積極深入學生,關注學生,走進學生的生活中,做學生的知心人,把學生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一切問題作為全方位育人的落腳點。
第三,提升教師隊伍的思政素養(yǎng)和育人能力。院系和教研室可開展豐富多樣的教學與科研活動,如集中學習、集體研討、舉辦相關培訓和講座、推進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舉辦課程思政教學比賽等。
北京冬奧會已成功閉幕,其間涌現(xiàn)出的感人事跡和精彩瞬間都將成為后冬奧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寶貴資源。公共英語教學團隊將走好、走實、走遠課程思政建設這條長久之路,緊隨中央指導精神,不斷彌補現(xiàn)存不足,解決好途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持續(xù)為我國冰雪體育事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輸送具備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張子睿,魏燕妮.課程思政實踐研究[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技術出版社,2020.
[2]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
[3]董尚文.課程思政教學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21.10.
[4]教育部高等職業(yè)教育??朴⒄Z課程標準(2021年版)[S].2021-03-23.
[5]范寶祥,張恩祥.課程思政案例選編[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21.01.
[6]嚴文慶.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指南[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1.04.
[7]王英龍,曹茂永.課程思政我們這樣設計(人文社科類)[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07.
[8]林立.新編大學實用英語教程學生用書(第1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1.07
[9]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Z].教育部,2020-05-28.
[10]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fā)展道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
[11]鄭樹堂,胡全生.新視野英語教程(1).[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06.
[12]李紅霞,鄧文錢.高校課程思政共識、設計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20.10.
Research 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Public English Curriculum in Sports Colleges
Hao Su, Wang Lili
(Heilongjiang Winter Sport Vocational College, Harbin 15000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college curriculum is in full swing, and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results. 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 China and the successful holding of the Beijing winter olympic games, how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sports talents with ideals, beliefs and international vision has become a new topic. Taking Heilongjiang ice and snow sports vocational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English courses, analyzes the necessity, feasibility and long-term nature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and shares the process, experience and reflection of bottom-up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struction,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similar research and practice.
Key words: publicEnglish; curriculu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iceand snow sports; winter olymp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