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勇 楊立安
摘要:在生態(tài)移民背景下,移民區(qū)語文教育問題逐漸受到重視,其中移民區(qū)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工作最為緊要。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實驗教學研究法,對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的成因進行分析,并從增加有效溝通、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借助問題引導、實施分層教學、開展探究活動、實行家校共育等方面,對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的轉化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相關教育工作者幫扶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提供有效參考,進而有效提高移民區(qū)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移民區(qū);小學語文;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31-0131-04
生態(tài)移民是我國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隨著移民項目的實施,大量移民區(qū)拔地而起,移民區(qū)小學語文學困生問題也凸顯出來。學困生的成因很多,也較為復雜,教師必須結合學困生的移民經(jīng)歷和背景,深入分析其學困原因,同時針對學困生實際情況,以及學習需求,改進和優(yōu)化語文教學模式,使語文學困生得到更精準的幫扶,從而促進學困生自主轉化,有效提高移民區(qū)語文教學質量。
1.學生學習環(huán)境改變,語文基礎存在斷層
要想切實找到移民區(qū)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教師必須結合學生的移民經(jīng)歷和背景來分析。小學階段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素養(yǎng)都處在萌發(fā)階段,穩(wěn)定的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對他們來講至關重要。但是,對移民區(qū)的學生來說,他們從原來的地區(qū)搬遷至新的地區(qū),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都發(fā)生較大改變,他們可能要面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老師和同學,以及新的語文學習模式和教學風格,心理和情感上波動較大,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去適應。而且,由于學習環(huán)境改變,部分學生在面對新環(huán)境時可能會因為不適應,在學習時出現(xiàn)分心的情況,從而導致學習效率降低。還有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無法適應新教師的語文教學風格和節(jié)奏,在課堂上跟不上教學流程,而出現(xiàn)語文基礎斷層現(xiàn)象。久而久之,學生心理上可能就會產(chǎn)生自卑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畏難情緒,進而影響語文學習效果。
2.學生學情存在差異,學習缺乏主動性
除了移民經(jīng)歷的影響外,學情差異也是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存在的重要原因。學情差異是語文教學中客觀存在的事實,而不同的學情會帶來不同的語文學習效果。例如,學生在語文學習能力方面存在顯著差異,部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記憶和理解能力偏弱,語文思維能力不強,這可能就會導致和其他學生同步掌握語文知識要點的難度較大,難以取得理想的語文學習效果。又如,學生在語文學習興趣方面也存在較大差異,部分學生對語文課程缺乏探究興趣和參與學習的內驅力,遇到學習難點就想要逃避和退縮,沒有深入鉆探的精神和欲望,這可能就會給語文學習效果帶來不利影響,從而使其逐漸成為語文學困生。
3.教學方案脫離學生需求,教學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性
教學方案脫離移民區(qū)學生需求和教學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性,也是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存在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部分教師在制定語文教學方案時,沒有充分了解移民區(qū)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如他們在原來學校的語文課程學到哪里、掌握效果如何、自己在語文科目上的優(yōu)勢和劣勢是什么等,在這種情況下制定的語文教學方案,很難契合移民區(qū)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會導致部分移民區(qū)學生掉隊到學困生的行列。另一方面,部分教師所開展的語文教學活動缺乏創(chuàng)新性,如信息化教學、小組合作學習,以及分層教學等新型教學模式在移民區(qū)語文教學中應用不足,而學生語文探究興趣和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離不開創(chuàng)新、趣味教學手段的支持。缺乏創(chuàng)新性的語文教學活動會導致學生個體需求得不到關注和滿足,進而影響學習效果。
4.學生家長不重視,家庭語文學習氛圍不濃
移民區(qū)學生家長對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態(tài)度,也是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存在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一方面,部分家長搬遷至移民區(qū)后,忙于工作和生活,沒有關注到孩子心理和語文學習情況的變化,進而沒有進行及時的疏導,這不但會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另一方面,部分家長缺乏教育參與意識,認為語文教學是學校和語文教師的工作,在家庭生活中不注重營造親子語文學習氛圍,也鮮少組織語文親子活動,導致學生難以從家庭中受到語文學習熏陶,進而難以有效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核心素養(yǎng)也難以得到有效提升。
1.增加有效溝通,掌握薄弱環(huán)節(jié)
要想實現(xiàn)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的高效轉化,教師必須全面掌握學生的學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增加與學困生的溝通,明確他們語文基礎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以獲取最真實的語文教學依據(jù),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促使學困生逐漸向績優(yōu)生轉化。一方面,教師與學困生溝通時,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并做好溝通記錄,建立語文學困生檔案。另一方面,教師在講授新的語文知識之前,要與學困生做好交流,以有效掌握他們的語文薄弱環(huán)節(jié),從而為學困生轉化做好鋪墊工作。例如,在教學《花鐘》一課時,首先,教師可引導學困生做好基礎知識的課前預習,如引導學困生預習“展示、昆蟲、灼傷”等生詞,并將課文中所有不認識、不理解的生字詞標注出來,可以向老師和同學請教,也可以通過查字典弄明白,以此為閱讀學習掃清障礙。其次,教師可引導學困生通讀全文,以此對所需要學習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知道“花鐘”的含義,從而幫助學困生提高學習效率。再次,教師要對學困生的預習情況給予肯定,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信心。最后,在正式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為所有學生播放類似《春天在哪里》這種純音樂,鼓勵學生在純音樂聲中有感情地誦讀課文,并想象一片花海的景象,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有效增強學生的語文感知能力。
2.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部分移民區(qū)學生語文學習興趣不足,課堂參與積極性不高,導致語文學習效果不理想,而成為學困生。要想使這部分學困生向績優(yōu)生轉化,教師就要設法營造有趣有味的語文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自然沉浸于語文課堂,從而有效提升學習效果。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既適用于語文學困生轉化,又滿足移民區(qū)語文教學創(chuàng)新要求,教師可以根據(jù)課程內容和學困生的興趣喜好,借助多媒體設備創(chuàng)設語文教學情境,從而讓語文課堂變得聲色俱佳,使學困生感受到語文課程的精彩,進而產(chǎn)生學習動力,有效參與語文學習。例如,在教學《火燒云》一課時,首先,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引導性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什么是火燒云嗎?你在哪里見過火燒云?以此幫助學生明確思考方向。其次,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夕陽西下火燒云的美麗景色的視頻,讓學生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和美妙,也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觀察火燒云的愉悅感受,以此有效吸引學困生的注意力。此時,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理解作者創(chuàng)作這篇文章的心情,并通過作者的分段描寫,感受火燒云的變化之美。在多媒體情境的驅動下,語文學困生的學習興趣會迅速提升。最后,在學生觀看完視頻,并閱讀完課文后,教師可以鼓勵學困生說一句贊美火燒云的語句,以促使學生產(chǎn)生感受和觀察大自然的自覺意識,進而可以發(fā)現(xiàn)更多的大自然的美麗景觀。
3.借助問題引導,增強學習信心
在對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開展轉化工作時,增強學生課堂主體意識和學習信心是非常有必要的。語文學困生通常在心理上存在自卑、厭學等不良情緒,加之得不到教師和同學的關注,在語文課堂上的存在感和參與度通常較低。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秉持人文關懷理念,在語文教學中給予學困生更多的表現(xiàn)機會,并鼓勵學困生積極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一旦學困生參與回答問題,教師就要大加贊賞,這樣學困生慢慢就會樂于參與問題探討,進而逐漸樹立語文主體意識和學習信心。例如,在教學《宇宙的另一邊》一課時,首先,教師應讓學生了解這是一個神奇的故事,講述了我們所不了解的宇宙的另一邊,并向學生提出以下問題。1)宇宙這邊的倒影是否會產(chǎn)生宇宙的另一邊?2)宇宙的另一邊是否還有一個“我”?那個“我”在做著什么樣的事情呢?3)宇宙的另一邊的石頭是否能像人一樣行走?石頭是否能開出花?其次,在給予學困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后,教師可以鼓勵學困生暢所欲言。學困生最擔心的是回答問題時出現(xiàn)錯誤,而教師的鼓勵正是學困生突破自我的有效助力,其可以幫助學困生逐漸養(yǎng)成熱愛學習、熱愛思考的習慣。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研讀課文,了解《宇宙的另一邊》課文講述的全部內容,以此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在此期間,教師還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學困生進一步發(fā)揮想象,聯(lián)想宇宙另一邊的生活狀態(tài)。另外,本篇課文中涉及幾首古詩詞內容,教師也可以借此機會帶領學困生復習古詩詞,豐富學困生的學習內容,這樣語文學困生的思維能力、主體意識都能得到增強,從而信心倍增。
4.實施分層教學,緩解學習壓力
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由于自身語文基礎和理解能力不足,如跟不上其他同學的學習節(jié)奏,同樣的課程內容需要比其他同學花費更多的時間來消化和理解等,在語文學習中通常會承受較大的思想壓力。分層教學不僅是實現(xiàn)語文學困生轉化的最科學路徑,也契合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充分體現(xiàn)對學生語文學情差異的尊重。教師在實施語文分層教學時,可以根據(jù)學困生的能力和認知情況,對語文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教學流程和探究內容進行多方面的分層,如給語文績優(yōu)生和學困生設置難度不同的學習目標,學困生側重于語文基礎鞏固,績優(yōu)生則偏向于拓展訓練,這既可以緩解語文學困生的學習壓力,也能讓學困生在一次次攻克目標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有效解決學困生吃不消、績優(yōu)生吃不飽的教學難題。另外,教師實施語文分層教學時,要適當給學困生留出更多的思考和探究時間,以緩解學困生的緊張情緒和思想壓力,從而促進學困生充分消化語文知識,逐步適應語文課堂學習節(jié)奏,有效提高學習效率。例如,教學《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給學困生和其他學生分配不同的探究任務,以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對于普通學生,在學生閱讀分析完課文內容后,教師可要求他們進行課文仿寫,可以將角色進行互換,變成“急性子裁縫和慢性子顧客”,以此提高普通學生的讀寫核心素養(yǎng)。而對于學困生,教師可以先向學困生提出閱讀課文的要求,如理解慢性子的人和急性子的人的不同特點等,再鼓勵學困生分析如何能夠找到一種方法,讓慢性子和急性子的人可以和平相處,以加深語文學困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進而循序漸進地提高學困生語文理解能力。
5.開展探究活動,實施精準幫扶
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的轉化和發(fā)展,需要教師和績優(yōu)生的共同幫扶,合作探究是提升學困生幫扶精準度的可靠措施。合作探究不僅適用于語文學困生的轉化,而且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一方面,教師可以根據(jù)語文教學內容,設計多元化的語文合作探究活動或任務,將學生按照語文績優(yōu)層、發(fā)展層和學困層均衡劃分成多個學習小組,讓績優(yōu)生和發(fā)展生帶動學困生開展探究活動,并鼓勵擔任組長的學生給學困組員分配簡單的探究任務,以激發(fā)學困生的活動參與熱情,達到獲取知識、歷練能力的目的。這既能夠實現(xiàn)對語文學困生的精準幫扶,也可以有效培養(yǎng)全體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互幫互助意識。另一方面,部分語文學困生只是在語文學習方面優(yōu)勢不突出,但在其他領域勢必有閃光之處,如具備創(chuàng)新思想、善于團結同學等,教師可以通過策劃語文合作探究活動的方式,開發(fā)學困生的內在潛能,如策劃開放性的合作探究任務,鼓勵學困生盡情釋放創(chuàng)新思維,或是開展角色扮演探究活動,給學困生打造彰顯個性的平臺,引領各層級學生在合作探究活動中優(yōu)勢互補,這些對精準幫扶和轉化語文學困生都大有裨益。以《剃頭大師》一課的教學為例,這篇課文講述作者童年生活的一幕,作者通過描寫表弟抗拒剃頭,又不得不去理發(fā)店剃頭,以及后續(xù)“我”為表弟剃頭的情形,讓學生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在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形式的合作探究活動。首先,教師對績優(yōu)層、發(fā)展層以及學困層學生進行科學分組,按照故事中的角色數(shù)量確定小組人數(shù)。其次,教師向學生公布角色扮演任務:同學們,老師為大家準備相關的服飾道具,請各組同學積極討論,自行分配角色,并使用老師提供的道具,將故事內容表演出來,看看哪組同學表演得最生動、形象。再次,在各組學生領取完道具,開展角色扮演探究后,教師要巡視課堂,提醒各組小組長盡量給學困組員分配臺詞不多的角色,如果學困生主動要求飾演某個角色,其他學生也要謙讓學困生,讓其優(yōu)先選擇。同時教師還要指導學困生在角色扮演中進行表現(xiàn)和創(chuàng)造,如某學困生飾演“表弟”,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表現(xiàn)出表弟的天真無邪,又有一些狡黠,這樣語文學困生的個性品質、角色表現(xiàn)力等就能得到全面發(fā)展。最后,在各組表演完后,教師要給予鼓勵性評價,要特別對學困生予以表揚,以激發(fā)他們的活動參與熱情,樹立他們的語文學習信心,進而促使他們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語文學習中。
6.實行家校共育,促進學困生轉化
推動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轉化,是學校、教師、家長的共同責任。學校和教師應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全力構建和實行家校共育模式,使學困生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得到補足,為語文學困生營建更加和諧、良性的成長和轉化環(huán)境。首先,學校和教師要積極建設家校溝通平臺,如學??梢远ㄆ谂e辦家庭教育科普會、教育講座等活動,向學生家長普及新時代的教育理念,提升學生家長,尤其是語文學困生家長的教育參與意識。其次,教師可以通過家訪、家長會面談、開設家校溝通群等方式,和語文學困生家長互通教育訊息,如及時交流語文學困生在家、在校的表現(xiàn)情況等。最后,學校也可以定期印發(fā)家校教育宣傳手冊,發(fā)布家庭教育小貼士,推薦課外閱讀書目,倡導學困生家長關注孩子移民搬遷后的心理變化,如果發(fā)現(xiàn)不良的心理傾向要及時向教師反映,教師和家長共同想辦法疏導和解決,鼓勵學困生家長積極在家庭教育中開展親子閱讀、親子討論等活動,促進語文學困生心理共容,在親子共同的生活情趣中,培養(yǎng)語文學困生健康向上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從而發(fā)揮家校共育作用,實現(xiàn)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的高效轉化。
綜上所述,移民區(qū)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主要是學生經(jīng)歷移民搬遷,生活和學習環(huán)境的變化導致語文基礎出現(xiàn)斷層,以及學情差異、語文教學手段缺乏創(chuàng)新性、家長教育參與意識不足等。在轉化語文學困生過程中,教師必須加強與學困生溝通,創(chuàng)設多媒體語文教學情境,借助問題引導學困生表達、實施語文分層教學,策劃合作探究活動,以及實行家校共育模式,針對學困生語文基礎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采用更加科學的語文教學措施,增強學困生主體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引入家長的協(xié)同教育力量,從而實現(xiàn)對移民區(qū)語文學困生的精準幫扶,有效促進其轉化。
參考文獻:
[1]常娟.小學高段語文學困生轉化的個案研究[D].寧波大學,2020.
[2]薛瑩.小學語文學困生學習心理與行為的個案研究[D].延邊大學, 2020.
[3]陳旭芳.學困生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合作學習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9.
[4]孫騁.面向小學語文學困生的課堂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8.
[5]周小華,馬華.小學語文學困生的成因及轉化策略———以甘肅省G縣為例[J].甘肅高師學報,2018(01).
Exploration of the Causes and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Students with Primary School Chines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Immigrant Areas
Hu Yong1, Yang Li’an2
(1. Qiduntai Complete Primary School,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25, China; 2. Xijing Aimin Primary School, Gulang County, Gansu Province, Gulang 733125,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migration, the issue of Chinese education in immigrant areas has been gradually taken seriously, among which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udents with languag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immigrant areas is the most critical. The article adopt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case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teaching research to analyze the causes of the students with languag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the immigrant areas, and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 strategies of the students with language learning difficulties in the immigrant areas from the aspects of increasing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creating multimedia situations, guiding with problems, implementing hierarchical teaching, carrying out inquiry activities, and implementing family school education, it is expected to provide effective reference for relevant educators to help the poor students in the immigrant areas, and the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immigrant areas.
Key words: immigration area;primaryschoolChinese;students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genesis;transformation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