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路波基于“四經(jīng)傳變”論治痛風經(jīng)驗*

      2022-11-15 04:37:54林小石路波王高雷
      中醫(yī)藥導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厥陰痛風尿酸

      林小石,路波,王高雷

      (1.陜西中醫(yī)藥大學,陜西 咸陽 712046;2.陜西省中醫(yī)醫(yī)院,陜西 西安 710000)

      痛風是由于尿酸單鈉晶體(monosodium urate)沉積在關節(jié)內(nèi)形成的一種關節(jié)炎,在發(fā)達國家的成年男性中較為常見,其最主要的發(fā)病原因是飲食和遺傳的多態(tài)性[1-2]。流行病學調(diào)查[3]顯示痛風和高尿酸血癥常與高血壓、糖尿病、代謝綜合征、腎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相關。在治療上,現(xiàn)代醫(yī)學根據(jù)痛風發(fā)作的不同時期采用不同的藥物治療,通常有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秋水仙堿,以及減少尿酸合成、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Meta分析[4-6]顯示,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較單純的西醫(yī)治療更有優(yōu)勢。因此,探索中西醫(yī)結合對痛風進展的干預,具有重要意義。

      路波,主任醫(yī)師,陜西省名中醫(yī),第三批全國老中醫(yī)藥專家學術經(jīng)驗繼承人,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yī)米烈漢。在繼承黃竹齋“傷寒金匱合一爐而冶”及米伯讓“會通寒溫治百病”思想基礎上,路波對傷寒“六經(jīng)辨證”有獨到見解,以三陽三陰辨證為基礎,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提出痛風“熱郁陽明、太陰脾虛、濁瘀厥陰、消灼少陰”分經(jīng)論治的總體治則。路波臨床上運用經(jīng)方加減治療痛風取得了較好療效,筆者有幸跟師學習,現(xiàn)將其經(jīng)驗總結如下。

      1 痛風的傳變規(guī)律

      目前共識將痛風分為急性發(fā)作期、間歇期、慢性期[7]。慢性期之后長期高尿酸血癥可造成腎臟的損害。中醫(yī)學認為肥人中滿,中焦?jié)駸?,氣血運行不暢,積聚成濁,或進一步留滯經(jīng)絡而引發(fā)痛風。痛風屬于中醫(yī)學中“痹病”“尿酸濁”的范疇[8]。痛風的核心病機以肝、脾、腎功能失調(diào)為本,濕熱痰瘀內(nèi)蘊,痹阻經(jīng)脈為標。因感邪性質(zhì)不同,以及不同邪氣的偏盛,中醫(yī)學也分階段診治痛風。路波認為諸病演變是由表入里、由輕轉重、由腑傳臟、由實及虛的動態(tài)發(fā)展。

      路波善于以疾病歸經(jīng)方式來辨證論治,且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總是有一定的傳變規(guī)律可循的,如2型糖尿病的“四經(jīng)傳變”[9],以及甲狀腺結節(jié)好發(fā)于厥陰一脈[10]。痛風病從發(fā)生到進展,再到臟腑功能的損害,亦有一定時間次序及歸經(jīng)傳變。高尿酸血癥不僅是2型糖尿病發(fā)生發(fā)展的獨立危險因素,而且其發(fā)病率與血尿酸水平呈正相關。因此路波認為,這兩種病不僅常常伴隨相見,在辨證上痛風病和2型糖尿病同樣遵循“陽明-太陰-厥陰-少陰”的發(fā)生次序,但在各期表現(xiàn)不盡相同,病機為邪實正虛,邪實以濕熱、濁毒、痰瘀為主,虛多以脾腎虛為主。

      2 治法方藥

      2.1 熱郁陽明 路波在臨床中發(fā)現(xiàn),痛風多見于素體肥胖之人,或嗜酒喜甘,脾運不健,胃中蘊熱日深,釀生濕熱,濕熱下注關節(jié)而致;或素體陽盛,即“氣有余便是火”,邪蘊熱蒸結于四肢經(jīng)絡,如巢元方《諸病源候論》曰:“熱毒氣從臟腑出,攻于手足,手足則焮熱赤腫疼痛也?!盵11]

      此期患者臨床表現(xiàn)多為發(fā)病較急,多見第一跖趾關節(jié)受累,兼有紅腫熱痛,痛不可觸,皮溫升高,活動受限,多兼有發(fā)熱,口渴、大便硬結、小便黃赤,舌紅苔黃或膩,脈弦滑數(shù)。治法當為清熱化濕,緩急止痛。熱勢已甚,結于陽明,非大黃苦寒不能下,路波以承氣湯類方合四妙丸(大黃、厚樸、枳實、甘草、蒼術、黃柏、牛膝、薏苡仁等)化熱結、泄腑實,以急清胃腸邪熱,同時聯(lián)合秋水仙堿消炎止痛,迅速控制病情。然而熱傷津液,腸燥津虧,多以石膏、知母、玄參、麥冬、生地黃、炒火麻仁等潤腸以協(xié)熱下,同時滋陰增津補已傷津液。下后邪解汗出,汗隨津而化,當復其陰,加以甘涼之益胃湯(北沙參、玉竹、生地黃、麥冬等)養(yǎng)陰護胃,胃陰復則十二經(jīng)之陰亦得復矣。汪文綺《雜癥會心錄》曰:“胃中蘊熱日深,筋脈不利,不能轉移,手足腫痛如錐,苦楚異常;……痛歷關節(jié)而為熱痹也?!盵12]此期主要是針對急性期患者的治療,內(nèi)熱熾盛當以苦寒急下,使熱去而病痛自除。

      2.2 太陰脾虛 急性期后,病程進入間歇期或慢性期,脾虛濕盛是主要的病機。路波認為,陽明熱解后,熱邪暗耗津液或用藥苦寒,傷及脾胃,導致脾胃運化功能進一步減弱。脾主肌肉,脾虛后天生化不足,肌絡失養(yǎng),骨節(jié)失榮,則發(fā)為骨節(jié)疼痛。此期可見氣短乏力,納差腹脹,形體漸瘦,骨節(jié)疼痛,纏綿不愈,大便不實,舌邊齒痕,舌淡,苔薄,脈細弱。李東垣《脾胃論》言:“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13]?!疤撜哐a之,損者益之”[14],此階段路波善用健脾益氣生津法,常以參苓白術散(黨參、白術、茯苓、陳皮、白扁豆、蓮子、薏苡仁、山藥、桔梗、砂仁、甘草)為主方加減,生脾津,扶胃陰。兼肝腎虛者加生地黃、牛膝、桑寄生、枸杞子、山萸肉等,脾氣虛無力推動,少佐半夏燥濕和中,枳實行氣除滿,濕重者加白芍、車前子等。

      2.3 濁瘀厥陰 隨著病程的進展,慢性期患者通常無明顯關節(jié)受累的臨床癥狀,但實驗室檢驗尿酸仍高于正常水平,即高尿酸血癥?!氨苑侨龤?,患在痰瘀”是對此期病因病機的最佳概括。

      濕熱內(nèi)蘊陽明,影響胃腸運化功能,氣機升降失常。厥陰證的病機為食傷脾胃,脾病及肝,肝脾失調(diào)導致升降失衡。肝氣失于疏泄,痰熱濁瘀結于厥陰一脈,則會出現(xiàn)復雜詭變的病理,不僅病在本經(jīng),且涉及諸多臟腑。厥陰、少陽經(jīng)脈相互絡屬,氣血循行直接延續(xù),構成表里相合關系,生理功能協(xié)調(diào)配合,病理亦相互影響。故臨床表現(xiàn)為口苦、乏力、納差,伴有關節(jié)隱痛,痛有定處,或關節(jié)重著、麻木畏冷、感覺減退等,舌暗淡苔少或膩,舌下脈絡迂曲,脈弦滑或弦澀等寒熱錯雜表現(xiàn)。厥陰病的證候復雜且多變,在臨床上常難以定性,此期的痛風患者多合并糖尿病或糖尿病臨床前期,或是表現(xiàn)為代謝綜合征等諸多病癥,在治療上也較為棘手。路波引歷代傷寒諸家理論采用“辛開、苦降、酸化”為主要治法,以張仲景治厥陰病經(jīng)典方劑烏梅丸為基礎,自擬加減烏葛丹(烏梅、細辛、葛根、丹參、黃芩、黃連、干姜、鬼箭羽等)治療病在厥陰之痛風,開郁化濁、降泄胃熱、酸化肝陰,使病邪不能留滯經(jīng)脈為害,同時治病求本。兼脾虛者加黃芪、黨參、白術等;兼痰濕重者加白芥子、萊菔子、山楂等;血瘀重者加川芎、延胡索、郁金等;下焦寒重者加燙狗脊、肉桂。前期研究[15-20]顯示,該方及基于原方的中藥制劑可改善患者血脂異常,降低尿酸。

      2.4 消灼少陰 腎臟是尿酸排泄的主要臟器,尿酸鹽通過腎小管上皮進入腎間質(zhì)造成炎癥和腎小管病變可能是痛風性腎損害的發(fā)病機制。痛風性腎損害大多發(fā)生在病情反復數(shù)年后,此期病程長、癥狀輕,往往被忽視,而造成病邪日久、深入臟腑甚至傷及腎之氣化功能,引發(fā)痛風性腎病。然而痛風早期也有腎臟病變發(fā)生,只是較為隱匿,不表現(xiàn)為具體的臨床癥狀,只在腎功能檢查時有輕度的異常,通常為微量蛋白尿、血肌酐輕度升高等[1-2,21]。腎間質(zhì)纖維化是痛風性腎病的關鍵病變,且與預后密切相關[22]。由此可見,在痛風早期出現(xiàn)腎損害時進行治療性干預對痛風病患者至關重要。

      脾虛不能健運,濕濁凝結,日久下注于腎,病邪由淺入深,則脾腎兩虛,先后天俱衰。痛風發(fā)展到該階段以正虛為本,邪實阻滯脈絡為標,虛實夾雜是此期病理特點。如《素問·痹論篇》云:“五臟皆有合,病久而不去者,內(nèi)舍于其合也。故骨痹不已,復感于邪,內(nèi)舍于腎?!盵14]臨床上癥見腰酸膝軟,倦怠乏力,肢冷便溏,肌肉麻木,骨節(jié)變形,夜尿頻多,性功能下降,少寐,舌質(zhì)暗,苔少,脈沉細弱。路波以健脾益腎、固本培元為主要治法,偏正虛者以芪參地黃湯、濟生腎氣丸為主方加減,補虛為要;命門火衰不能溫煦濕濁,水腫明顯者,以五苓散、桂枝茯苓附子湯加減,溫陽利濕為主。

      3 臨證特色

      3.1 分經(jīng)論治,辨證精準 張仲景論傷寒六經(jīng)辨證體系,將人體部位、疾病性質(zhì)分為“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性以辨別識之。黃竹齋總結出“三陰三陽鈐治百病”,蓋醫(yī)圣一道,認為諸病演變是由表入里、由輕轉重、由腑傳臟、由實及虛的動態(tài)發(fā)展。三陽三陰辨證是對疾病治則的高度概括,法古而不泥古。

      路波在繼承前人古訓的基礎上,臨床上診療疾病先明確病位,即六經(jīng)歸屬問題。其次是明確病性,即寒熱虛實的問題。痛風由素體本虛或邪實痹阻導致,總體治療療程較長,中醫(yī)治療必須審證求因,治病求于本,以三陽三陰為綱,結合實證以經(jīng)方隨證加減,臨證力求做到辨證準,用藥精,成效佳。

      3.2 用藥獨特,安全增效 西醫(yī)治療高尿酸血癥多采用排尿酸、抑制尿酸合成等方法降低血尿酸,減少尿酸對腎臟的損害,從而達到防治腎損害的目的。且常用的藥物,如別嘌呤醇、非布司他、苯溴馬隆等,長期使用有損害肝腎功能、抑制骨髓、嚴重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且停藥后容易反復。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在臨床中的應用,不僅有效性得到證實,其安全性高于單純的西醫(yī)治療[23-24]。路波在臨床中用藥別具一格,不拘泥于某一方證的固定使用,靈活加減,偏濁毒者常用土茯苓、虎杖、地膚子等,偏濕熱者常用黃連、黃柏、萆薢、蒼術等,偏痰濁者常用白術、茯苓、澤瀉、薏苡仁、車前子等,偏濁瘀者常用丹參、三棱、莪術、雞血藤、澤蘭等,偏腎虛者常用黃精、牛膝、桑寄生、淫羊藿等?,F(xiàn)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黃連、黃柏均有降尿酸的作用,且聯(lián)合用藥效果更優(yōu),其作用機制可能是抑制黃嘌呤氧化酶(XO)的活性[25];土茯苓可通過上調(diào)小鼠腎臟有機陰離子轉運蛋白1(OAT1)、有機陽離子轉運體2(OCTN2)及OCTN2 mRNA而降低尿酸[26];雞血藤水提取物、醇提取物可明顯減輕急性痛風關節(jié)炎模型小鼠足趾腫脹[27];土牛膝提取物土牛膝多糖具有顯著的抗炎鎮(zhèn)痛效果,能抑制毛細血管的通透性增加[28];車前子中木犀草素、金圣草黃素等成分[29],以及虎杖中的虎杖苷[30]均能抑制XO活性降低尿酸。

      3.3 藥食指導 藥食同源的養(yǎng)生方法在一些代謝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代謝綜合征中應用廣泛。2016年美國內(nèi)分泌協(xié)會肥胖診療指南[31]及2018年中華醫(yī)學會《超重或肥胖人群體重管理專家共識及團體標準》[32]均提出,飲食、運動、行為習慣相結合的生活方式干預是降低體質(zhì)量、改善健康的基礎治療方式。適度減肥可以防止大多數(shù)2型糖尿病的發(fā)病與前驅(qū)糖尿病[33-34],減少代謝綜合征的發(fā)生[35]。

      路波認為這一類代謝異常疾病多與飲食相關,因此在治療中不能忽視飲食的作用。對于痛風合并肥胖超重的患者,路波建議患者采用“過午不食”的飲食方法。路波根據(jù)代謝紊亂疾病特點結合辟谷理論[36-38],將“過午不食”應用于治療痛風?!斑^午不食”即將每日餐食分為兩餐,即早餐、午餐,午餐最遲不超過13:00:00,禁食晚餐。與傳統(tǒng)的日進三餐相比較,“過午不食”能更好地減輕體質(zhì)量,改善代謝紊亂。當患者臨床癥狀改善,病情趨于穩(wěn)定后,可恢復正常的一日三餐。研究[39-40]證實辟谷可改善血脂等生化指標,但尚缺乏動物實驗及大樣本的臨床研究支持,因此應在醫(yī)師的指導下進行,同時應保證飲食結構的平衡,減少高嘌呤食物的攝入。

      急性期的患者應臥床休息,采取制動以免加重關節(jié)負荷。經(jīng)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控制關節(jié)疼痛等癥狀后,患者可適當運動?;颊呖筛鶕?jù)自身身體狀態(tài)制訂相應運動計劃,如老年患者適合八段錦、保健操等運動強度較小的運動方式,而年輕的患者可適當進行強度稍大的運動,但應避免劇烈運動。

      4 驗案舉隅

      4.1 病案1 患者,男,15歲,2020年6月23日以“血尿酸升高3年,踝關節(jié)疼痛6個月”為主訴求診。患者3年前查血尿酸為508 μmol/L,無肢體關節(jié)紅腫熱痛等不適,未重視,未予治療。6個月前出現(xiàn)踝關節(jié)隱痛,復查血尿酸為532 μmol/L。既往史及家族遺傳史:否認既往病史,有肥胖及糖尿病家族遺傳病史。輔助檢查顯示,糖耐量試驗:空腹血糖6.43 mmol/L,空腹胰島素7.20 μU/mL,餐后半小時胰島素33.10 μU/mL,餐后1 h胰島素42.30 μU/mL,餐后2 h胰島素48.62 μU/mL,餐后3 h胰島素18.80 μU/mL;上腹部超聲:輕度脂肪肝;查體:身高170 cm,體質(zhì)量87.3 kg,體質(zhì)量指數(shù)(BMI)30.20 kg/m2,腹圍96 cm?;颊咂剿叵彩撤矢屎裎?,每食必有大骨頭湯、海鮮、香菇等高嘌呤食物,現(xiàn)癥見:脘腹脹滿、多食易饑,口干、口苦,乏力,伴有下肢踝關節(jié)隱痛,夜間為甚,汗出,怕冷,下肢發(fā)涼,夜眠一般,小便黃、大便不成形而黏滯。舌質(zhì)暗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黃厚膩,脈弦滑。西醫(yī)診斷:急性痛風性關節(jié)炎。中醫(yī)診斷:痛風病,辨證:濁瘀厥陰,寒熱錯雜證。治法:降濁化瘀,和其寒熱,擬方加減烏葛丹合小柴胡湯加減。處方:烏梅12 g,細辛3 g,葛根12 g,川芎12 g,丹參20 g,黃芩12 g,黃連6 g,干姜10 g,鬼箭羽10 g,柴胡12 g,清半夏9g,土茯苓12g,澤瀉10 g,黨參12 g,麩炒白術15 g。7劑,免煎顆粒劑,溫開水沖服,1劑/d,2次/d,200 mL/次。并囑患者“過午不食”,早、午餐每餐在原食量的基礎上減去30%,每日快步行走6 000步。

      2診:2020年6月30日,服上方7劑后口干、口苦稍減輕,踝關節(jié)痛減,乏力好轉?,F(xiàn)癥見:下肢仍發(fā)涼,汗出,怕冷,夜眠一般,小便黃、大便可。舌質(zhì)暗淡,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苔黃厚膩,脈弦滑。查體:身高170 cm,體質(zhì)量86.6 kg。辨病辨證及西醫(yī)診斷同前。處方:烏梅12 g,細辛3 g,葛根12 g,川芎12 g,丹參20 g,黃芩12 g,黃連6 g,干姜10 g,鬼箭羽10 g,柴胡12 g,清半夏9 g,肉桂12 g,附子3 g,土茯苓12 g,澤瀉10 g,黃芪20 g,黨參12 g,麩炒白術15 g。7劑,免煎顆粒劑,溫開水沖服,1劑/d,2次/d,200 mL/次。飲食、運動方式同前。

      3診:2020年7月7日,患者口干口苦基本緩解,踝關節(jié)疼痛緩解,怕冷、下肢發(fā)涼減輕,納可,夜眠一般,二便調(diào),舌質(zhì)暗淡,舌苔膩減,脈弦滑。查體:身高170 cm,體質(zhì)量85.2 kg。繼服上方7劑后血尿酸恢復正常,此后患者門診定期隨診。

      按語:該患者嗜食肥甘,“飲食自倍,脾胃乃傷”,脾虛濕困,郁滯化熱,故見脘腹脹滿、口干口苦、舌體胖大、舌苔黃厚膩、脈弦滑等癥。肝脾失調(diào),氣機失衡,致痰濁瘀結,大便不成形而黏滯、舌暗紅、舌體胖大、舌底絡脈迂曲、苔黃膩、脈弦滑等均是痰濁瘀痹于經(jīng)脈之征。加之攝入較多高嘌呤食物,導致尿酸升高。路波取烏梅丸之方義,擬方加減烏葛丹合小柴胡湯加減。方中烏梅為厥陰之引,柴胡苦平升散,黃芩降泄,一升一降,為和解厥陰之基礎;顧及胃熱傷津,故用葛根、半夏、干姜和胃生津;黨參、白術扶正祛邪,顧護后天;丹參、川芎化瘀通經(jīng);黃連、黃芩并用清泄三焦之熱。全方以辛開、苦降、酸化之法,融寒溫一爐,以達到開郁化濁、降泄胃熱、酸化肝陰之功。2診時患者關節(jié)痛減,乏力、口干、口苦等癥減輕,但下焦虛寒,肢體厥冷,此時為厥多熱少,宜溫陽。故在上方基礎上加強溫陽之附子、肉桂,附子同治三焦,肉桂引火下行,以溫下焦之寒;輔以益氣行血之黃芪,氣旺則血行,血行則瘀去。3診時加強溫陽之附子、肉桂后,引中焦之熱溫下焦虛寒,肢涼畏寒諸癥得減,效不更方,繼服隨診。繼用7劑后,邪熱當清,虛寒當溫,故不僅諸癥緩解,血尿酸亦復正常。

      4.2 病案2 患者,76歲,2020年11月5日以“反復右足跖趾關節(jié)疼痛12年,泡沫尿1年”為主訴求診。該患者既往痛風病史12年,反復出現(xiàn)右足第一跖趾關節(jié)疼痛,曾服秋水仙堿、苯溴馬隆等藥物治療。1年前發(fā)現(xiàn)尿中有泡沫,2019年10月18日遂于我院住院治療,查尿液常規(guī):白細胞++,pH值6.00;腎功能:肌酐145.7 μmol/L;尿蛋白定量:1.5 g/24 h;血脂:甘油三酯5.45 mmol/L,LDL-C 3.67 mmol/L,HDL-C 0.87 mmol/L;尿酸排泄率測定:4.22%。經(jīng)院中綜合手段治療后癥狀好轉出院,為求進一步中西醫(yī)結合來診。現(xiàn)癥見:右足第一足趾關節(jié)疼痛,夜間痛甚,尿中有泡沫,伴尿頻、尿不盡感,怕冷,下肢發(fā)涼,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食欲不振,食后腹脹,夜眠欠佳,大便不爽。舌質(zhì)暗淡,苔白膩水滑,脈沉細澀。西醫(yī)診斷:(1)痛風;(2)慢性腎損害。中醫(yī)診斷:痛風病,辨證:脾腎兩虛兼血瘀。治法:健脾益腎,活血利水,擬方芪參地黃湯合五苓散加減。處方:黃芪20 g,黨參12 g,熟地黃15 g,山藥15 g,山萸肉15 g,茯苓15 g,牡丹皮9 g,澤瀉9 g,豬苓10 g,薏苡仁15 g,白術15 g,桂枝12 g,川芎12 g,丹參20 g,車前子15 g,仙茅12 g,淫羊藿9 g,黃精12 g,甘草6 g。7劑,水煎服,1劑/d,2次/d,200 mL/次。囑患者避風寒,慎起居,控制飲水量,低嘌呤低蛋白飲食。

      2診:2020年11月12日,患者右足第一足趾關節(jié)疼痛稍好轉,夜間疼痛減輕,尿中有泡沫,伴夜尿頻,尿量增加,怕冷,下肢發(fā)涼,雙下肢輕度凹陷性水腫,食欲不振,食后腹脹,夜休欠佳,大便不爽。舌脈同前。前方黃芪加至30 g,茯苓加至20 g,加萆薢12 g,通草10 g。7劑,水煎服,1劑/d,2次/d,200 mL/次。

      3診:2020年11月19日,患者右足第一足趾關節(jié)疼痛基本緩解,隱痛,尿中泡沫減少,夜尿次數(shù)減少,下肢發(fā)涼減輕,雙下肢凹陷性水腫好轉,食可,夜寐改善,大便可。舌質(zhì)淡,苔薄白,脈沉細。2診方去川芎、丹參,加附子6 g(先煎)。7劑,水煎服,1劑/d,2次/d,200 mL/次。

      4診:2020年11月26日,諸癥基本緩解,繼用3診方14劑,水煎服,1劑/d,2次/d,200 mL/次。囑定期復查腎功能,門診隨診。

      按語:該患者痛風日久,加之年老體虛,臟腑功能減弱,病久未愈,傷及脾腎,導致先后天俱衰。脾虛運血無力,瘀血內(nèi)生,痹阻經(jīng)絡,故夜間痛甚。腎失固攝,水谷精微外泄,故見泡沫尿、尿頻。腎陽不足,機體失于溫煦,故見下肢發(fā)涼。尿酸沉積腎腑,影響腎之氣化,水濕代謝失常,外溢肌表,故見下肢腫脹。結合舌脈,本案辨證為脾腎兩虛兼血瘀,方藥用芪參地黃湯合五苓散健脾益腎、活血利水。而恢復脾腎非一時之功,2診時黃芪、茯苓加量以健脾利水,氣化水行,萆薢、通草共奏利水滲濕之功改善水腫。3診時脾氣得健,血瘀之標得除,去川芎、丹參之辛溫,專重甘寒壯水,輔附子壯十二經(jīng)之陽氣,陰中求陽,陽中求陰。藥證相符,標本兼治,諸癥緩解。

      5 小 結

      路波宗長安米氏內(nèi)科流派黃竹齋先生“三陰三陽鈐治百病”的學術思想,總結出痛風病“熱郁陽明、太陰脾虛、濁瘀厥陰、消灼少陰”的傳變規(guī)律,根據(jù)病位病性之別,擬不同治法治則,臨床依辨證遣方用藥。傳變又不可以次序為拘,此為傳經(jīng)之大概。本病各階段的證候并非單一,癥狀錯綜多變,對于四經(jīng)傳變理論不能完全包含臨床癥狀時,如痛風石的形成,病勢可急可緩。路波認為痛風石主要病機為痰瘀熱毒流結于肢體關節(jié)為標,脾腎虛損為本,常遵米氏“臨癥優(yōu)選法”,以癥揣證,以證定方,非單歸一經(jīng)使藥可為功。結合八綱辨證、臟腑辨證,急者先治其標,先攻其邪,使邪去正安;病緩重視健脾益腎,治病求本,脾腎得養(yǎng),痰濕無從生,氣血無從瘀,熱毒無從留。

      猜你喜歡
      厥陰痛風尿酸
      “兩陰交盡謂之厥陰”奧諺解
      喝茶能降尿酸嗎?
      茶道(2022年3期)2022-04-27 00:15:46
      痛風的治療
      中老年保健(2021年8期)2021-08-24 06:21:52
      痛風了,怎么辦?
      芒果苷元對尿酸性腎病大鼠尿酸排泄指標的影響
      尿酸真的能殺死泰國足療小魚嗎
      從“欲解時”論烏梅丸治厥陰病
      淺論厥陰病之實質(zhì)?
      解讀厥陰病辨證論治體系※
      痛風:改善生活方式防復發(fā)
      華人時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8
      荔浦县| 兴山县| 山西省| 泰安市| 楚雄市| 墨江| 万全县| 新宁县| 津南区| 社会| 容城县| 尖扎县| 塘沽区| 涞水县| 昌平区| 临汾市| 桓仁| 阿巴嘎旗| 高安市| 新沂市| 开鲁县| 临沧市| 葫芦岛市| 连州市| 桃园市| 两当县| 上思县| 大英县| 永春县| 神木县| 色达县| 育儿| 虞城县| 专栏| 巩义市| 民勤县| 甘孜县| 五原县| 惠水县| 安达市| 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