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小鋒
摘 要:群文閱讀優(yōu)勢顯著,作用突出,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帶來了諸多益處。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立足語文學科教學的需求和目標,構建群文閱讀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所以,筆者結合教學實踐,從群文主題、文本篩選和閱讀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以充分發(fā)揮群文閱讀的作用,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閱讀方式;群文閱讀;問題探究;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3?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2-0048-04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group reading
WU Xiaofeng(Pengk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Lianche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Group text reading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nd prominent functions, which has brought many benefits 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build a group reading class based on the needs and goals of Chinese teaching,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hinese literacy, and enable students to form good reading habits. Therefore,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proposes a teaching strategy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group reading in terms of group text themes, text selection and reading method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roup text read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Reading style; Group text reading; Problem inquiry; Teaching strategy
小學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思維習慣的基礎階段,也是帶領學生進入語文世界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學中,將群文閱讀引入閱讀課堂,進一步豐富閱讀內(nèi)容、開拓閱讀手段,能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以有效發(fā)展。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實施者,應了解群文閱讀,積極探索群文閱讀在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群文閱讀理念
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中的一種重要閱讀形式,語文教師可以將其和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進行融合,進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在采取群文閱讀方式時,應該先考慮學生的閱讀水平以及課程的相關特征,充分發(fā)揮群文閱讀的效果。在引導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時,要設置一定的主題,將一組相關類型的文章發(fā)給學生,讓學生閱讀,這樣便于學生交流和合作學習,進而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學生產(chǎn)生閱讀的興趣。
閱讀不僅是語文教學活動的課外延伸,還是語文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學生的閱讀能力水平提升很重要。學生們通過多次群文閱讀訓練,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豐富自身的知識體系,進而形成更高的認知能力。群文閱讀理念對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不僅可以幫助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還能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目前,我國學生群文閱讀教學理念還不完善,需要不斷優(yōu)化、改進,繼而為學生提供更有效的閱讀方式,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
2.群文閱讀的原則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想要充分引入群文閱讀理念,發(fā)揮群文閱讀的作用,提高閱讀教學效果,那么就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以點帶面原則
群文閱讀理念的本質(zhì)是在一段固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組同一關聯(lián)點的不同文本的比較閱讀,找到組文之間的關聯(lián)點、差異,進而在組文之間構建一個橋梁,實現(xiàn)以點帶面。群文閱讀教學活動開展時,可以采取不同形式,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主題相同的群文來讓學生閱讀,引導學生針對這一主題進行閱讀,掌握這類主題文章的閱讀技巧;也可以同類體裁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同一體裁作為關聯(lián)點,群文可以按照小說、散文、詩歌等進行分類組合,以某一篇文章為輻射點,進行開放式閱讀,掌握這類文章的閱讀規(guī)律;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同作者群文閱讀,引導學生通過閱讀來了解作家的創(chuàng)作風格。群文閱讀理念的關聯(lián)點可以變化,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目標,來靈活設置關聯(lián)點。
(2)實效應用的原則
由于課堂的時間比較有限,所以,教師應該充分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來讓學生完成更多文章的閱讀。群文閱讀方式能夠幫助教師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但是,教師還要對學生的閱讀速度進行關注,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使群文閱讀能夠真正落到實處,在課堂的有限的閱讀時間內(nèi),全面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目標。
(3)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的原則
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這個特征,為學生設置一些有趣的課件。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也是一樣,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愿意進行閱讀,享受群文閱讀的樂趣。
3.群文閱讀的積極作用
(1)擴大閱讀量
群文閱讀是一種多篇閱讀方式,與單篇閱讀相比,其篇幅量、語文知識的含量都更多,可以擴大學生閱讀量。學生在群文閱讀中接觸更多同主題、同體裁的文章,閱讀積累大幅度提升,有利于拓展自身的知識視野。
(2)豐富閱讀內(nèi)容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篇幅相對較少,雖然能夠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卻無法給學生提供更豐富的閱讀內(nèi)容。群文閱讀把課外讀物帶到課堂上,能彌補教材的不足,豐富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的閱讀素材更多樣。
(3)促進師生交流
在以往的閱讀課堂上,師生互動少,學生過于被動、安靜,不能真正地參與課堂。而在群文閱讀下,教師更多地實施探究閱讀、討論閱讀、問題閱讀等,打造了一個開放的教學空間。如此一來,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增加了,課堂氛圍也更活躍,便于學生快樂地閱讀和學習。
(4)培養(yǎng)閱讀習慣
群文閱讀下,教師讓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給學生留下了更多的閱讀自主權。閱讀中,教師給予學生閱讀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分析,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經(jīng)過思考、分析、提煉、總結等一系列學習活動,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積極活動的閱讀思維。
(5)提高學習效率
群文閱讀過程中,教師以學生為中心,把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閱讀能力作為教學的核心任務。這樣的教學更能凸顯學生的主體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閱讀中去,高效學習語文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4.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1)確定主題,選擇文本
在群文閱讀教學中,確定群文主題和選擇群文文本素材是相互關聯(lián)的,二者不能分開來談,要結合起來共同探討。主題是群文聚合的核心線索,把握住了主題,才能合理篩選文本素材,順利組建群文。所以,確定群文主題是群文閱讀的前提。實際教學中,教師以教材為本,根據(jù)教學需要和學生學習發(fā)展需要確定群文主題。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供選擇的主題,如愛國情感、人與自然的關系、語言表達方式、童話故事等。教師備課時應充分把握教材文本,對每一個單元的主題內(nèi)容進行提煉,為組建群文做準備。此外,教師還要考慮學生的年齡、身心特點和發(fā)展需要,不能忽略學生情況而盲目地確定群文主題,否則會導致群文閱讀本末倒置。比如,低學段學生的主要學習需求是識字,教師就可以把識字作為群文閱讀的主要主題。而且,識字也是低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的。因此,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以“魅力漢字”為群文主題,并以該主題為依據(jù)選擇文本素材,如《漢字與中國心》《神奇的足跡》等,建立起群文組合。通過該組群文閱讀教學,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了解中國的漢字文化,體會漢字魅力,這對提高學生的識字效率有著一定的促進作用。
(2)文本呈現(xiàn),多種方式閱讀
群文閱讀的關鍵是多篇文本在同一情境下相互溝通、相互配合,深刻而全面地闡述群文主題。所以在群文閱讀中,教師不應以單篇形式呈現(xiàn)文本內(nèi)容,也不能把所有文本內(nèi)容一股腦地都呈現(xiàn)給學生,而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條理、有規(guī)律地呈現(xiàn)本文,一步步地引導學生深入閱讀。鑒于此,教師可以通過幾種方式實施群文閱讀教學,深化學生對群文文本內(nèi)容的理解,并習得知識。
第一,舉一反三。群文組合中的文本之間有著密切關聯(lián),應從不同角度闡述群文主題。教師可以抓住各文本的關聯(lián),以一篇文本為線索,依序呈現(xiàn)其余文本,帶領學生從不同角度探究主題內(nèi)容,使學生整體認知群文主題。比如,在學習《鄧小平爺爺植樹》課文時,教師以“名人故事”為主題組建群文,為學生依序推薦《小攝影師》《蔡倫造紙術的故事》等讀物。這些讀物既有課內(nèi)的,也有課外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了解不同時代的名人故事,從而增長學生的見識。
第二,遞進閱讀。學生的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存在一定的遞進關系。教師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遞進過程安排不同階段的文本讀物,讓學生結合自身的閱讀習慣遞進式地閱讀,逐步完成群文閱讀。遞進閱讀中,教師組織學生自主閱讀和合作閱讀,并給予學生一定的閱讀指導,帶領學生深刻認識群文主題。鑒于遞進閱讀是基于學生的遞減閱讀過程而展開的,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開始遞進閱讀前,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日常表現(xiàn)分析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閱讀遞進過程有一個較為清楚的判斷。同時,教師應分析每一篇文本內(nèi)容的閱讀難度,分出高、中、低之別。之后,教師按照由低到高的難度順序,合理安排學生不同閱讀階段的文本素材,使文本閱讀的難易程度契合學生的閱讀遞進過程。如此這樣,教師才能帶領學生由淺入深地遞進閱讀。
第三,反復閱讀。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文本內(nèi)容,掌握人物、場景、細節(jié)等描寫方式,以及各種句式結構等,幫助學生閱讀積累,并理解掌握語文知識。群文閱讀以教學手段的身份出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自然服務于這些目標。所以,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當采用反復閱讀方式,讓學生有所習得。教師圍繞著群文主題引導學生依次閱讀每一篇文本,要求學生反復研讀文本中的重點語句,品讀蘊藏其中的語言表達方式、思想情感、核心內(nèi)容等。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斟字酌句地反復研讀,讓學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閱讀思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相關的語文知識。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時,該單元課文有《孔子拜師》《盤古開天地》《趙州橋》《一幅名揚中外的畫》。這些文章都講述了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有著同樣的主題內(nèi)容。教師以“燦爛的中華文化”為主題,讓學生反復閱讀文章,品讀中華文化,培養(yǎng)學生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力和認同感。同時,要求學生對重點語句進行品讀,如《孔子拜師》中“學習是沒有止境的”,《盤古開天地》中“只聽咔嚓一聲,‘大雞蛋裂開了一條縫,一絲微光透了進來?!钡取_@些語句都是文本中的重點語句,反復研讀它們,可以使學生掌握文本的核心思想和語言表達方式。
第四,對比閱讀。對比閱讀是一種有效的閱讀方式,能夠啟迪學生思維,引導學生思考,增進學生對文本知識的差異化認識。將該種閱讀方式應用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知識,還能鍛煉學生的思考、對比和分析等能力,使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全面而協(xié)調(diào)地同步發(fā)展。
群文閱讀中,教師在群文主題指導下,從文本的題目、內(nèi)容、文字表達、情感變化等方面引導學生對比思考,小組討論分析每一篇文章的相同點和異同點。教師把控學生的小組討論過程,預設討論結果,竭盡全力地引導學生在對比閱讀中總結歸納群文的異同點,找到群文在主題思想闡述和文字表達上的共通點,從而使學生深刻解讀群文主題,掌握語言表達技巧。小學生的思考、討論等能力偏低,需要教師給予全程的指導。當討論面臨問題時,教師給予學生提示,導正學生的想法,補充學生的意見,提高學生思考閱讀的深度與廣度。
例如,在教學《燕子》閱讀課文時,教師組建群文,為學生推薦《翠鳥》《松鼠》等文章,讓學生從動物特點描寫、文章主題思想?yún)?shù)等方面,對比思考以上文章的文字表達異同點,并進行小組討論。通過這樣的教學安排,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切實了解群文,掌握動物形象描寫的語言表達方式;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真正參與課堂的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第五,問題導讀。問題導讀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不斷地深入思考和閱讀的方式。該種閱讀方式實施中,問題設計最關鍵。教師采用問題導讀方式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應先根據(jù)群文主題和文本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設計問題,再讓學生圍繞著問題進行小組討論,使學生在問題思考與解答中學習語文知識。
開始授課前,教師整體閱讀群文,挖掘群文之間的關聯(lián)線索。如主題內(nèi)容一致、思想表達相似。教師結合這些線索設計問題,如“群文的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如何用文字語言表達的?”等。這些問題難度適宜,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啟發(fā)性,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并讓學生有所習得。學生解答問題后,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使學生對問題的答案及其所涉及的知識建立起整體認識。
第六,分層閱讀。小學生的閱讀能力還不強,所以語文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應該結合學生的閱讀特點來開展教學活動。教師設計群文閱讀的主題時,不僅要使其和教學目標相符合,還要符合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實現(xiàn)群文閱讀教學的目標,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可以結合文章的理解難易程度來對學生進行分層訓練,同時在選擇的文章結構上也要堅持從簡到難的原則,使學生可以有層次地提高閱讀水平。
比如,教師在帶著學生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可以設置一個群文閱讀的主題為“親情”,然后對難度適中的文章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文章的主旨、構架有一定的掌握,之后要引導學生對群文組合中的其他文章進行閱讀。采取這種閱讀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還能讓學生掌握高效的閱讀方法。
第七,設計問題。群文閱讀對于小學生來講閱讀量比較大,所以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有側重地閱讀,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閱讀內(nèi)容。教師帶著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學習時,可以設置和閱讀主題相關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增強學生閱讀的效果,同時這也便于教師掌握學生的閱讀能力,進而可以有機調(diào)整閱讀難度和閱讀進程。教師通過問題設置,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使學生通過思考問題來提升閱讀學習水平。另外,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有一定的層次,堅持從簡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進來,進而幫助學生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3)設定文章主題
教師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設定群文閱讀文章的主題,選擇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素材。教師可以根據(jù)文章的主旨、寫作手法、背景等來進行分類,使學生通過群文閱讀來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共同點,豐富寫作技巧。
比如,在帶領學生學習《假如沒有灰塵》時,教師可以收集相關主題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進而讓學生更好地學習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教師將“假如……”作為主題,選擇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文章,來讓學生開展群文閱讀活動,使學生通過群文閱讀掌握這類文章的寫作技巧。再如,教師可以設計“環(huán)?!敝黝},讓學生閱讀一些與環(huán)保衛(wèi)生相關的文章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豐富學生的寫作手法。又如,教師可以將“灰塵”作為主題,選擇一些描寫灰塵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讓學生掌握作者的描寫特點,通過各種類型的文章閱讀,讓學生掌握作者的描寫手法,進而豐富學生的寫作手法。
5.結語
綜上,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中的應用,適應于新課程改革要求,滿足于學生發(fā)展需要,在閱讀教學效果提升和學生學習上起到了突出的促進作用。因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大刀闊斧地開展群文閱讀教學,豐富閱讀方式,培育學生的語文知識。對于群文閱讀的實施,教師要注意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閱讀方式,預留更多的自主閱讀和學習空間,使學生從被動學習轉(zhuǎn)為主動學習,體會到語文學習的樂趣。另外,教師還要把教材作為群文閱讀的根本,把課程目標作為群文閱讀組織設計的依據(jù),確保群文閱讀契合教學主題??傊?,教師要科學合理地運用群文閱讀,讓群文閱讀服務于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教學需要。
參考文獻
[1]苗倩群.文閱讀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09).
[2]王朔,李爽.“群文閱讀”特色校園文化建設探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8(08).
[3]董偉.群文閱讀在小學階段的集中與分散策略[J].教學與管理,2020(29).
[4]周寒冰.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文本的選擇[J].教學與管理,2020(17).
[5]薛劍莉.小學高段群文閱讀教學文本的選擇[J].教學與管理,201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