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丹 熊 輝
內容提要:賽珍珠因為特殊的文化身份而成為比較文學研究的重要對象,但國內目前對賽珍珠生平經(jīng)歷的書寫還存在很多史實性錯誤,尤其是對她在康奈爾大學求學期間的記敘更是眾說紛紜。在眾多的研究中,人們常常對賽珍珠在康奈爾大學的入學時間、學位論文以及文學活動等重要事件津津樂道,可又均與實際情況相悖。經(jīng)在康奈爾大學圖書館特藏部查閱賽珍珠的史料,可還原她在這所大學求學的基本面貌。
賽珍珠(Pearl S. Buck,1892—1973)是一位生于美國而長在中國的美籍作家,曾因書寫中國題材的小說《大地》(The Good Earth)而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中國大陸最早出版的賽珍珠傳記作品是美國人保羅·A. 多伊爾的《賽珍珠》(Pearl S.Buck:A Biography,1968),最早的研究專著則是1991年王玉國編著的《賽珍珠》,該書資料豐富,有濃厚的傳記文學色彩。郭英劍編《賽珍珠評論集》于1999年出版,是一部頗具資料價值的論文集,收錄1930 — 1990年代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章91篇。在此之外,這一時期國內研究賽珍珠的論文尚多達千余篇,在外國作家的個案研究中,賽珍珠研究的數(shù)量高居榜首。
綜觀這些研究成果,一些關于賽珍珠的基本信息并不準確,特別是她的康奈爾學習之旅,雖偶有人提及卻又存在嚴重的訛錯。有鑒于此,本文在查閱賽珍珠在康奈爾大學的學籍檔案、畢業(yè)論文以及本人自述的基礎上,嘗試全面呈現(xiàn)她在康奈爾的學習生活面貌。
目前賽珍珠研究對其康奈爾學習生活的相關描述多不準確。①比如2014年,王婧凌在碩士論文《獨特的中國世界——中美文化沖突下賽珍珠的身份認同》中說:“賽珍珠在出生后不到四個月就跟隨作為傳教士的賽兆祥來到中國,并且僅僅在童年時期短暫地回到美國以及在康奈爾大學度過了四年的大學時光之外,賽珍珠一直在中國生活到43歲,那一次徹底離開中國,其他的時間都在這片土地上度過?!保ㄍ蹑毫瑁骸丢毺氐闹袊澜纭忻牢幕瘺_突下賽珍珠的身份認同》,西南大學碩士論文,2014年,第3頁)這段話存在兩個事實性錯誤:一是賽珍珠在徹底回到美國之前,曾多次返回美國,并非童年和讀大學時期才回去過;二是賽珍珠在康奈爾讀了一年左右的碩士,并不是四年的本科,她本科就讀的是美國倫道夫-梅肯女子學院,并不是在康奈爾大學。首先,關于賽珍珠就讀康奈爾的時間,就有“1924”②劉海平:《賽珍珠與中國》,郭英劍編:《賽珍珠評論集》,漓江出版社1999年版,第285頁。、“1925”③王艷玲:《后殖民主義視角下的賽珍珠小說再研究》,吉林大學博士論文,2014年,第3頁。、“1926”④張春蕾、祝誠:《賽珍珠對狄更斯小說創(chuàng)作的借鑒——兼論賽珍珠研究中的西方文化因素問題》,《江蘇大學學報》2003年第1期。、“1925—1926”⑤張子清:《賽珍珠與中國——紀念賽珍珠誕辰一百周年》,郭英劍編:《賽珍珠評論集》,第178頁。等多種說法。那么,賽珍珠到底是哪一年入學,又是哪一年從康奈爾大學碩士畢業(yè)的呢?
其次,賽珍珠康奈爾求學時間、在?;顒踊驅W位論文的相關信息,同樣存在史實性錯誤。2013年,博士論文《賽珍珠中國農村題材小說的“土地主題”研究》在講述賽珍珠的“跨文化創(chuàng)作”時,羅列了她關于中國題材的作品:“美國求學時的論文《中國和西方》,此文為賽珍珠贏得康奈爾大學獎額最高的研究生獎學金;論文《論西方對中國生活與文明的影響》使她順利獲得碩士學位?!雹尬禾m:《賽珍珠中國農村題材小說的“土地主題”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博士論文,2013年,第29頁。這兩處有關賽珍珠與康奈爾的記錄,都與實際情況不符?!顿愓渲榕c中國:中西文化沖突與共融》和博士論文《賽珍珠與何巴特的中美跨國寫作——論來華新教女傳教士的“邊疆意識”》同樣認為她的碩士論文“是研究《中國與西方》”①陳敬:《賽珍珠與中國:中西文化沖突與共融》,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第38頁。朱驊:《賽珍珠與何巴特的中美跨國寫作——論來華新教女傳教士的“邊疆意識”》,復旦大學博士論文,2010年,第334頁。,也不準確——盡管賽珍珠在讀書期間確實寫過一篇名為《中國與西方》的文章,并且在文內說:“毫無疑問,中國最終將作為亞洲未來的領導者,它擁有豐富的人力和物力資源,它也將成為影響世界未來的一種重要力量?!雹赑earl S. Buck. “China and the West”.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33:168(1), p. 118.
第三,關于賽珍珠在康奈爾大學的征文活動,也存在很多種說法,但都不符合事實。2005年出版的《一個真實的賽珍珠》,是目前國內傳記作品中涉及賽珍珠康奈爾經(jīng)歷最多、內容最詳細的作品。該書稱:“為了掙錢她決定參加學校里一個獎金最豐厚的比賽,那是關于某個國際問題的最佳論文獎評比賽,賽珍珠寫了一篇《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雹垅嗑帲骸兑粋€真實的賽珍珠》,東方出版社2005年版,第114頁。這里,賽珍珠究竟參加的是什么論文評比?她參賽的題目又是什么?這些問題該傳皆未準確回答。
綜上所講,可以看出國內目前對賽珍珠在康奈爾大學經(jīng)歷的了解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她的入學時間和學習年限,主流表述是1924年入學,1925年取得學位;或者是只在1925年就讀于康奈爾大學,并取得學位。二是她的碩士畢業(yè)論文的題目及內容,題目主要有兩種,即《中國與西方》和《論西方對中國生活與文明的影響》,至于她畢業(yè)論文的內容則基本上沒有人涉及,只是提到了錯誤的卷首語。三是她在康奈爾大學時的主要事跡,即參加了一次寫作比賽,參賽論文的題目也存在兩種意見,即《中國與西方》和《中國人的生活和文化》;至于獲得的獎金,有人說是250美元,獲獎名稱方面,有人說是研究生獎學金,有人說是最佳論文獎。
在康奈爾大學奧林圖書館(Olin Library)內的特藏部(Division of Rare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我們可以查到名為“賽珍珠雜存件”(Pearl S. BuckMiscellany)的檔案材料,檔案號41-5-3916m。這個檔案材料包括很多內容,比如賽珍珠大學母校的介紹、家鄉(xiāng)的風光照片以及賓夕法尼亞州費城郊區(qū)綠丘農莊的墓地照片等。其中有一份材料對研究賽珍珠在康奈爾的經(jīng)歷十分重要,名為《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賽珍珠》(Pearl Buck 1938 Prize in Literature),這則材料可以糾正國內很多錯誤的描述。
材料一開始就介紹賽珍珠是康奈爾大學1925年畢業(yè)的文學碩士,接著詳細介紹了她的生平經(jīng)歷,尤其是在中國的生活:“她前四十年的時光大部分是在中國度過的。1910年,她到弗吉尼亞林克伯格的倫道夫-梅肯女子學院讀大學,盡管畢業(yè)后她很想留在美國,可她最后還是又回到了中國,在那里她和年輕的康奈爾畢業(yè)的農業(yè)經(jīng)濟學家巴克結婚?;楹笏麄儼岬桨不辙r村一個貧窮的村莊生活,這為她后來創(chuàng)作《大地》及其他中國題材的小說提供了素材?!雹貾earl S. Buck Miscellany, Archives: 41-5-3916m, Division of Rare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 Olin Library,Cornell University.
除突出介紹賽珍珠在中國的生活外,這份材料重點介紹的第二個內容就是她在康奈爾大學參加征文比賽的往事:“賽珍珠在康奈爾大學這一年的高光時刻是她論文寫作的獲獎,那次她獲得了勞拉·梅辛格獎競賽一等獎,并得到了200美元的獎金。她在傳記中追憶道:‘對我來說,參加這樣一個競賽真是愚蠢之極,因為這個競賽是在歷史系舉辦的,而我自己的專業(yè)領域卻是英語文學;且當我決定寫關于中國與西方關系的歷史時,我只有幾個星期的空閑時間。但我需要錢,而這又是學校提供的最大金額獎金的比賽,所以我只有參加了。我在圖書館工作了幾個小時,就完成了一篇長長的參賽文章,然后就交上去了。我們的名字不能附在文章中,因為評審時不需要知道文章是誰寫的。事后,我告訴我的英語教授我做了什么,他興高采烈地說,你真是瘋了,這個獎項一直是為歷史專業(yè)設置的。然而,我卻憧憬著能獲獎。幾個星期以后,我聽到謠傳說一個中國學生獲得了此獎,我開始更加信心十足了。又一個星期之后,我的名字被宣布為獲獎者。這個獎項對我的重要性不只是錢的問題,而是成為一個作家的自信心?!雹赑earl S. Buck Miscellany, Archives: 41-5-3916m, Division of Rare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 Olin Library,Cornell University.《193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賽珍珠》這份材料雖然很簡短,但至少廓清了兩個方面的基本事實:一是賽珍珠在康奈爾參加的寫作比賽是歷史系舉辦的“勞拉·梅辛格獎”(Laura Messinger Prize),她獲得一等獎的獎金是200美元;二是賽珍珠參賽的文章是談“中西方關系史”(the histor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而不是簡單地說文章的題目是《中國與西方》(China and the West)。國內很多人要么將賽珍珠參賽文章的題目說成是《中國與西方》,要么把她的碩士論文題目說成是《中國與西方》,估計錯誤的根源就來自于此。
康奈爾大學特藏部存放的有關賽珍珠的第二件史料就是她的學籍卡。①Buck, Pearl Sydenstricker, Registration Cards, Division of Rare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 Carl A. Kroch Library, Cornell University.這份學籍卡可以更直接地告知我們賽珍珠在康奈爾大學的入學時間是“10/20/1924”,即1924年10月20日入學上課,進入的是康奈爾大學文理學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獲得碩士學位的時間是“M.A(Cornell)6-15-1925”,即1925年6月15日。至此,賽珍珠在康奈爾大學的入學和畢業(yè)時間就很明確了。學籍卡上還注明了賽珍珠的出生時間和出生地,她的聯(lián)系地址寫的是“中國南京大學”(U of Nanking, Nanking, China),聯(lián)系人是“Rev. A… S…r.”,即賽珍珠的父親“Reverend Absalom Sydenstricker”,此外還有她1914年獲得學士學位的大學等詳細信息。
更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據(jù)此了解到賽珍珠在康奈爾大學基本的學習情況:她在第一學期選學了四門課程,分別是兩門英語類和兩門教育類課程,英語一和英語二均獲得了“A”等,而教育學一獲得了“C”等,教育學二獲得了“A”等。賽珍珠在第二學期選學了三門課程,包括一門英語類和兩門教育類課程,這三門課的成績均獲得了“O.K.”的分數(shù),大體上相當于基本及格的成績。對于碩士研究生來說,課程成績是必需的,但卻不是最重要的,賽珍珠需要精彩的畢業(yè)論文才可以獲得學位,然而賽珍珠第二學期的課程成績都是采用“O.K.”來標識,確實是件讓人覺得奇怪的事情。②Corey Ryan Earle. “Campus history question - Pearl S. Buck”, E-mail to Xiong Hui, 2021-03-16??评锵壬悼的螤柎髮W校友事務及發(fā)展中心歷史教授,他在信中就賽珍珠的成績寫道:“The‘O.K.’strikes me as a ‘pass / fail’situation, where she just needed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to complete her degree and the actual grade didn't matter. But it does seem odd for all her classes in that term to be graded that way.”
具體而言,賽珍珠第一學期選修的英語一對應的是英語類課程的第5門“短篇小說寫作”(Short Story Writing),由助理教授弗史密斯講授(Frederick Miller Smith, Assistant Professor of English);英語二對應的是英語類課程的第8門“英語用法與文體”(English Usage and Style),講授這門課的是斯特倫克教授(William Strunk, Ph.D., Professor of English)。教育學一對應的是教育類的第4門課程“高中教學法”(High School Teaching and Method),講授這門課的是喬丹教授(Riverda Harding Jordan, Ph.D., Professor of Education),教育學二對應的是教育類的第12門課。賽珍珠第二學期繼續(xù)選修了“短篇小說寫作”和教育學二這兩門課,同時新選了教育類的第10門課程“教育管理與監(jiān)督”(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這門課的授課者和“高中教學法”一樣都是喬丹教授。①“Announcement of the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1924-25”, Offi cial Publications of Cornell University (Volume XV Number 13),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June 1, 1924, pp.36-42.
需要在此單獨說明的是,賽珍珠選修的教育學二對應的第12門課程并不是文理學院開設的,而是康奈爾農學院的課程??的螤柲菚r候在農學院下面開設了農村教育系(Department of Rural Education),根據(jù)課程設置情況來看,該系有12位教師②“Announcement of the New York Stat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1924-25”,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Cornell University (Volume XV Number 15),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June 1, 1924, pp. 3-8, 64-68,65-66.,一年內開設了65門課程③“Announcement of the New York Stat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1924-25”,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Cornell University (Volume XV Number 15),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June 1, 1924, pp. 3-8, 64-68,65-66.,算是規(guī)模較大的系,表明康奈爾大學在農村教育方面有較強的實力。賽珍珠選修的第12門課程是“農村教育方法原理”(Principles of Method of Rural Education),課程專門為研究生開設(Designed for graduate student),也正好符合賽珍珠的碩士研究生身份。這門課是由農學院農村教育系的斯圖爾特教授(Rolland Maclaren Stewart, Ph.D.,Professor of Rural Education)講授的,主要內容是“參考職業(yè)教育來分析教育原理,采用典型的教育情景來呈現(xiàn)教育的基本原理,結合現(xiàn)代教育理念和當前實踐,學生要注意一些特殊的教學形式,比如課題、調查、社會了解、社會講述、學習指導與監(jiān)督等”④“Announcement of the New York State College of Agriculture 1924-25”, Official Publications of Cornell University (Volume XV Number 15), Ithaca,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June 1, 1924, pp. 3-8, 64-68,65-66.。
此外,在這份學籍卡上還清楚地寫有“1929”,但之后就沒有什么記錄了,那1929年這個時間對賽珍珠而言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呢?根據(jù)康奈爾大學專門從事校友研究的歷史專家科里的推測,學籍上出現(xiàn)的“1929”表示賽珍珠在1929年重新登記入學,也許是想進一步學習深造,但實際上從來沒有上過一門課。科里的推斷是有道理的,“因為賽珍珠的丈夫J. Lossing Buck在1929—1930學年第一次以博士生的身份出現(xiàn)在康奈爾大學的校史上。在丈夫1933年完成他的博士學位之前,賽珍珠也肯定留在了伊薩卡。1932年10月6日出版的《康奈爾大學校友新聞》(Cornell Alumbers News)中指出:‘南京大學的J. Lossing Buck正在為他的博士論文而工作,他和妻子Pearl S. Buck整個冬天都待在了伊薩卡’”①Corey Ryan Earle. “Campus history question - Pearl S. Buck”, E-mail to Xiong Hui, 2021-03-16.??评锝淌趯愓渲閷W籍卡上的“1929”解釋得有理有據(jù),表明她曾兩度在康奈爾大學注冊入學,只是第二次沒有參加任何學習。由此看來,賽珍珠1929年回到美國陪伴在康奈爾攻讀博士學位的丈夫時,曾有過繼續(xù)深造的愿望,但最終還是放棄了學業(yè)。
因為賽珍珠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她的碩士畢業(yè)論文成為康奈爾大學珍藏的貴重書籍,深灰色硬殼裝訂。其碩士畢業(yè)論文在特藏部中可以查到,檔案號為 Rare Books 4600 Bd. Ms. 628。
賽珍珠的碩士畢業(yè)論文襯頁上寫著康奈爾大學研究生院(Cornell University The Graduate School)的聲明:茲證明賽珍珠的文學碩士學位論文已經(jīng)得到認可。時間:1925年5月28日。論文題目:《個人隨筆研究》(The Personal Essay)。從論文前面的致謝來看,賽珍珠的碩士論文指導教師是馬丁·W. 桑普森(Martin W.Sampson)教授。除參考文獻(Bibliography)外,論文的主體由四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個人隨筆”(The Personal Essay)是對研究對象的界定,即闡明什么是“個人隨筆”。第二部分“歷史中的個人隨筆”(The Personal Essay in History),這是對研究對象進行縱向的歷史性梳理,從十六世紀法國的蒙田一直梳理到二十世紀的蕭伯納。第三部分“個人隨筆作家”(The Personal Essayists),分別對歐美文學歷史上著名的隨筆作家進行了研究。第四部分“隨筆與個性”(The Essay and Personality),主要論述了隨筆的不同風格與作家個性之間的緊密關系。②Pearl S. Buck. The Personal Essay. Archives: Rare Books 4600 Bd. Ms. 628#, Division of Rare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 Olin Library, Cornell University.賽珍珠的碩士論文寫得比較周全和詳細,正文部分共計173頁,如果加上參考文獻則多達183頁,論文的英文總字數(shù)達到了6萬字,而且論文的腳注也非常規(guī)范翔實,用今天的眼光衡量,這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優(yōu)秀碩士論文。
第三部分“個人隨筆作家”是文章的核心內容,有153頁之長,約占據(jù)全文84%的篇幅,主要包括18位著名的隨筆作家。①Pearl S. Buck. The Personal Essay. Archives: Rare Books 4600 Bd. Ms. 628#, Division of Rare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Olin Library, Cornell University.依次為:(1)早期現(xiàn)代作家: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1533—1592),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亞伯拉罕·考利(Abraham Cowley,1618—1667,詩人、散文家),理查德·斯蒂爾(Richard Steele,1672—1729,散文家),約瑟夫·艾迪森(Joseph Addison,1672—1719,散文家),亨利·菲爾?。℉enry Fielding,1707—1754);(2)十八、十九世紀之交作家:威廉·哈茲里特(William Hazlitt,1778—1830),查爾斯·蘭姆(Charles Lamb,1775—1834),托馬斯·卡萊爾(Thomas Carlyle,1795—1881,哲學家、評論家);(3)十九世紀下半葉作家:約翰·拉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藝術家、哲學家),沃爾特·佩特(Walter Pater,1839—1894,文藝批評家、唯美主義的發(fā)起者),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安德魯·朗(Andres Lang,1844—1912),拉夫卡迪奧·赫恩即小泉八云(Lafcadio Hearn,1850 —1904),羅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50 —1894);(4)世紀末作家:奧古斯丁·貝雷爾(Augustine Birrell,1850 —1933,隨筆作家),G.K.切斯特頓(Gilbert Keith Chesterton,1874—1936,評論家),喬治·伯納德·蕭(George Bernard Shaw,1856—1950)。
通過對賽珍珠檔案材料的查閱,我們基本可以澄清相關歷史事實,研究者也可借助她在康奈爾的參賽論文和畢業(yè)論文等文獻,更加深入地探討其文學觀念、中西方文化融合以及跨語際創(chuàng)作等方面的課題。